《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pdf(17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运动一、动与静二、快与慢三、直线运动力一、什么是力二、力的描述三、弹力力的描述四、重力五、摩擦力力与运动一、力的合成二、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三、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压强一、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二、液体的压强三、连通器和液压技术四、大气压强流体的力现象一、在流体中运动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一二、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二三、沉与浮功与机械一、功二、杠杆二、杠杆二三、滑轮四、功的原理及应用五、机械效率六、机械能七、改变世界的机械运运动动一、动与静一、动与静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机械运动演示课件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
2、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例分析、比照、交流与讨论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运动和静止的关键取决于参照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观察画面或者动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全方位、多角度地一、一、机械运机械运展示运动世界。并提出问题:运动的共同特点是画面上的内容有:神舟号升空、车辆行驶、大雁南飞、雨什么?你们还能举出哪些
3、这样的运动?从天降。动动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它们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再举出一些运动现象:天体运动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动、大气和水的流动、人跑步通过观看图片和动画以及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物质世界的运动是多种多样的,整个世学生明白运动的定义与界都在运动。而最简单又最基本的运动就而最简单又最基本的运动就基本特点。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就叫机械运是物体位置的变化,这种运动就叫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动,简称运动。学生观察用历史词句设疑,提出问题:到底是谁在运画面 1:一艘船在江中行动?驶,看到两岸的山都向自己走用多媒体展示词浪淘沙的画面:满眼满眼来,仔细看却是自己乘坐的船风波多闪烁,看山却似走来迎,
4、仔细看山风波多闪烁,看山却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在行驶。二、二、参照物参照物 山不动,是船行山不动,是船行。画面 2:看到夜空中的云展示东晋医学家葛洪的句子:见游云西见游云西在向西方运动,可是有人说是行,而谓月之东驰。行,而谓月之东驰。月亮在向东走。设计船在两岸有山的江中行驶的动画以及学生讨论,有的说山在运月亮在云中移动的动画动,有的说船运动;有的说月亮走,有的说云在走。产生疑问。学生看到画面:几个同学送小明乘车回家。列车徐徐地再展示一幅生活中常见的画面:几个同学送 开动了,小明静坐在靠窗的位一个同学坐火车回家。置,望着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同学们也与慢慢远去的小明挥手告别。学生讨论:甲:我觉得同学
5、们说得对,小明随车走了!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小明远远离去,小明乙:那么为什么小明觉得却看到同学们向后退去,究竟是谁在运动呢?同学们向后退了呢?肯定也有道理学生继续讨论,会得出各种各样的道理和原因。大家讨论说出各自的标老师提示:大家说得都很对,但是我们每个准,同时也明白了其他同学的人说谁在动都是有一个标准吧!你们是以谁为标说法也是正确的,只是与自己准得出小明或者同学们在运动的呢?选取的标准不一样而已。通过这个日常生活中的画面以及学生的讨同学们明白参照物的定论,使学生明白: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义以及怎么判断物体是否运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
6、叫做参照物。如果物如果物动。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小明静坐在靠窗的位置上,是以 _ 为参照以刚刚小明的例子让学生判断物体的运动。物;望着同学们向后退去是以再让学生们判断刚刚两句诗词中描述运动时各_ 为参照物;而同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的,加深对参照物和运动的理 学们看到小明远远离去是以解。_ 为参照物。学生们发言描述各自选的是什么为参照物。得出结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7、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个事实叫做运动的相对所选的参照物。这个事实叫做运动的相对性性。学生们讨论,最后得出小再提出问题:为什么小明和同学们选取的参明和同学们选参照物不同,而照物会有所不同呢?为什么送他的几个同学选同学们选参照物相同,是因为取的参照物都是一样的呢?他们那样选取参照物后,自己对于运动的描述方便 或者得出类似的结果。得出结论:参照物的选取应根据需要和方便学生知道该怎么选取参来定。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照物。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观察:“中星 20 号”同步卫星静止在地球赤道上空,展示动画:“中星 20 号”同
8、步通信卫星在太 又随地球一起在太空中遨游。空中遨游,让同学们判断运动情况。同时进行情卫星静止在赤道上空是感教育。以 _ 为参照物,又随地球一起在太空中遨游是以 _ 为参照物。观察画面:1 儿童乘坐的小船沿直线下滑;2 观览车缓慢地做圆周让学生观察他们的三、三、运动的运动的展示一系列运动的画面,运动;分类分类运动路线。3 过山车在弯曲的轨道上奔驰;4 空中飞艇边颠簸边转圈。学生描述运动的路线情况。老师概括总结: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经过的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路线是直线的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
9、线的叫做曲线运动。是曲线的叫做曲线运动。学生举出各种自己熟悉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实例。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明白很多实际中的运动都包含着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通过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1.物质世界都是在运动的,最简单的运动就是机械运动。四、四、课堂小课堂小2.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必须选择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结结照物而言的。3.知道机械运动有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之分。五、五、课堂练课堂练发展空间中没有做的练习习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通过观看电影、电视剧或观看有关机械运动的录像,用学生们感兴趣的影视方面的题材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想像力,说明相对
10、运动这个简单的物理知识在现实中也是有很大用处的。摄像师要以什么为参照物才能拍摄出我们平时在电视中看到的画面。学生课外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自主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机械运动录像片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在观察中思考、学习。使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
11、,掌握牢固。二、快与慢二、快与慢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快与慢演示材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2)了解速度的概念,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3)理解速度公式,能用速度进行简单的运算;(4)通过对物体运动快慢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初步的探究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实例分析、比照、讨论;(2)初步体会双元相关物理量建立的一般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刘翔获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教学
12、重难点】速度的得出和理解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画面第一组:喷气式飞机每小时飞行950Km,磁悬浮列车最快每小时行驶430Km;第二组:蜗牛1h 只爬出 5m,树獭爬 5m 竟要用 25 s;展示 3 组 6 幅画面,这是自然界和第三组:鹰捕鱼时0.1 秒就能飞社会中一些物体运动的描述,提到运动出 5m,箭鱼能在 0.1 秒内游出 2.8m。我们都会想到有的运动快,有的运动慢。学生讨论,一些可能说用路程来一、一、如何如何提出问题:在这些画面中,你是怎么比度量,一些可能说用时间来度量。比较物体比较物体较鹰和箭鱼,蜗牛和树獭运
13、动快慢的。答复:比较鹰和箭鱼时我们是看运动的快运动的快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奔驰哪个运动得更它们在 0.1s 里运动的距离,鹰在0.1s慢慢快?内飞出了 5m,比箭鱼的 2.8m 快;比较蜗牛和树獭是看它们爬出5m 用了多少时间,蜗牛用了1h,而树獭用了 25s,所以树獭快;学生在比较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时遇到了困难。教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在相同的在相同的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就运动得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就运动得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越短程,所用的时间越短,它就运动得它就运动得越快。越快。可是当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也不同时,我们怎么来比较运
14、动学生一时答复不出问题!的快慢呢?我们看一下这个画面:小明与小聪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分别为2500m 和可能有的说小明走得快,因为他1500m,他们分别用 30min 和 20min 走了 2500m,有的说小聪走得快,因的时间从家步行到学校。他们谁走得快 为他只用了 20min?呢?学生计算得出:小明一分钟走老师提示:那么他们在一分钟内谁83.3m,小聪一分钟走 75m,83.3走得远呢?二、速度二、速度老师得出结论和总结:对于不同时大于 75,所以,小明走得快!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同的运动,我们是学生明白了可以这样来描述物体不是都可以用每一分钟或者每一秒钟,运动快慢。可是到底该怎么表达还是甚至每
15、一小时他们通过的路程来比较他 有困难。们的快慢呢?物理学中就引进了一个十分重要速度就是通过的路程除以通过这的物理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就是速度就是速度。从刚刚的计算和比较中大家得出应该怎么来描述速度呢!用物理语言应该这样来描述速度:用用s s表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表示物体运动所经过的路程,t t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表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表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国际单位中,路程间,用间,用v 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就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就的单位是米 m ,时间的单位是秒有有 s ,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v=s/tv=
16、s/t m/s 。引导学生说出其物理意义、数值和单位。大家在日程生活中还见到了哪些速度的单位呢?比方汽车的速度单位是有千米每小时或者公里每小时。什么呢?学生计算出来:得出飞机是 950km/h,列车是要求学生计算出刚刚给出的6 幅430km/h;画面中的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解决刚刚蜗牛是 5m/h,树獭是 5m/s;提出的问题:鹰捕鱼和磁悬浮列车谁鹰捕鱼是50m/s,箭鱼是28m/s。快?即谁的速度大?在比较不同单位的速度大小时遇到了困难。提示单位不同时,没有方法比较大于是学生经过统一单位后,得出小,是否可以化成一个单位呢,比方国 列车是 119.4m/s,大于鹰捕鱼的际单位。再展示一系列物体运
17、动的速度,不要求学生都记住,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各种物体运动速度的数量级的印象。但是几种重要物理量的速度真空中光速、空气中声速要求记住。同时结合运发动的速度通过刘翔在雅典奥运会上夺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举一个例子,加深大家对速度的理解。一辆汽车在以下运动中,是变快、变慢还是不变?1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越来越学生分析问题,说明得出结论的长理由。2 用越来越长的时间走过等长的路程3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过等长的路程4 在越来越短的时间内走过等长的路程5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越来越短50m/s。四、四、课堂小课堂小通过各种速度大小的比较、计算,使学生掌握:比较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结结五、五、课
18、堂练课堂练“发展空间”中没有做的练习速度,会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习习【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们收集各种代表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资料,如陆地上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海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天空中最快和最慢的物体的速度;以及国内各班列车、飞机的速度等。【课后作业课后作业】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教学活动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探索的过程。老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应让学生自己得出速度的概念、公式,从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通过各种自然界中速度的比照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进行观察,使其在观察中学习、思考。三
19、、直线运动三、直线运动目标:认识直线运动的两种类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运动一词,什么是运动?运动分不哪几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直线运动。二、教学“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分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沿直线运动的各段路中,它的速度保持不变,在物理学中这种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沿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经常发生变化,即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这种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可用平均速度表示:V=st练习:小明在百米赛跑中,前50m 经历的时间是 6.3s,跑完100m
20、 经历的时间是 12.9s。他在100m 内的平均速度是,前50m 内的平均速度是。从上题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可见,平均速度是对某一段或某一段时间间隔而说的,对不同的路程或不同的量间间隔,平均速度一般来说是不同的。4.实验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见教材三、课堂练习:1.完成发展空间。2.完成课后练习与评价第八章第八章力力一、什么是力一、什么是力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磁铁、铁钉、铜条、握力计、小球、弹簧、钩码、橡皮筋、木板、玻璃棒、纸屑、小车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
21、力物体;(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力的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影仪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铜条、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上实验可用 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投影仪展示,以利于学
22、生观察。物体的作用,它们有的外形发生了变一、一、力的概力的概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问:化,有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念念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能举出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例哪些这样的例子?子:运发动举重、踢足球、拉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言,使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学生对上面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归带领学生总结上面实验,对实验结 类,最后归于两类:一种是物体的外果以及学生举例结果进行归类。形发生了变化,另一种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结果进行总结:力可形变例子:挤压气球变扁、拉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伸长、缩短、弯曲、长弹簧伸长、折弯铜条弯曲、
23、扭转等,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 扭转塑料尺扭转 运动状态改二、二、力的作力的作用效果用效果改变动到静、静到动、快到慢、慢到 变:踢球静到动、守门员扑球动快、方向改变等。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到静、火车刹车快到慢、火车启哪些形变的例子,以及运动状态发生改 动慢到快、打乒乓球方向改变的例子?演示实验:带有橡胶塞,塞上有玻璃管的玻璃瓶,装满水,手握,水上升。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得出结论:提问:瓶子是不是发生了形变?引导学 瓶子发生了形变。生讨论分析。老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形变很微学生对形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小,用肉眼观察不到。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1)磁铁吸引铁钉;(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学
24、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果:以上实验中两物体之间都没有接变 请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问:以 触。三、演示、三、演示、思考思考上两个实验有什么共同特点?老师总结: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学生举例:有些衣服吸引毛发,发生力的作用。在毛发上摩擦过的塑料尺同样吸引纸提问:你们还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 屑 子?老师演示实验:木板上有一铁钉,学生观察实验,讨论分析得出结木板后有一磁铁隐藏,移动磁铁,铁果:铁钉运动是因为它受到力的作用,钉运动。提问:铁钉为什么会运动?猜测(木板后有磁铁)。四、四、施力物施力物老师肯定学生的猜测,总结:当有体与受力体与受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必然有
25、物体对它学生知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的概念。施加了这个作用。让学生分析教材图811 中谁是学生通过分析,对施力物体及受受力物体?谁是施力物体?老师做实验: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身也(1)弹簧拉钩码。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自身运动多媒体放映: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人自身也被向(2)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后推。分析:当弹簧是施力物体时,(3)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力推另力物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物体物体五、五、力的作力的作用是相互用是相互的的钩码是受力物体,反之,当钩码是施一人。力物体时,弹簧是受力物体。其他也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谁是是这样。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白:两
26、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即是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物。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现的。六、六、课堂小课堂小通过观看实验、投影、录像、思考、讨论、交流。使学生掌握:力的概念;结结七、七、课堂作课堂作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两种作用效果。“发展空间”中的练习业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的现象做一个调查。通过调查,使学生认识到身边力的现象的普遍,同时将自己在课堂学到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增加其对物理科学的兴趣。【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探索是经过某些活动完成的,教师的教学过程应当是设计一系列
27、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知识与技能,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可通过设计观看有关力的作用的演示实验、录像以及学生自己动手的活动,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学生的课堂反应积极主动,学习轻松活泼,印象深刻,掌握牢固。二、力的描述二、力的描述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力的描述课件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三要素;(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力的单位;(4)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
28、验、讲解、讨论、练习与比照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力的三要素【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力的图示【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看录像,踢足球用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力的作用的例子:踢 力大小不同,球运动不同;方足球、抬木头、拉箱子、扳手腕 请学生思 向不同,球运动不同;踢球时考、讨论:力作用在物体上所产生的不同效果,所踢的位置不同,球的运动也与力的哪些因素有关?不同;同样抬木头时 老师演示实验:分别用不同的力推门,效一、力的三一、力的三果不同。要素要素学生明白力的概念;学生引导学
29、生分析,总结:作用力的大小不同,可在课后尝试。效果不同;方向不同,效果不同;作用的点不同,效果不同。引导学生做教材19页图821的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总结: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以上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关,而且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明白力的三要素的定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学生知道力的单位,同时老师给出力的单位、力的符号,简单介绍对牛顿有一定了解,激发学生二、力的单二、力的单牛顿。位位兴趣。老师对一牛的力究竟有多大做一个形容:学生举起两个鸡蛋、一袋两个鸡蛋 一袋方便面 所受的重力。方便面对一牛的大小有一个了解,对力的单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演示一个人
30、推或拉一辆车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举或提一个学生观看录像,思考。木箱(力的大小相同,且在一条直线上)设问:我们怎样来表示力对物体的作用,而不必说明是什么样的力?老师假设刚刚录像中人拉车的力为100N,演示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强调在作图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图,如何规定一个合适的长度,如何选择起点、线掌握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图。三、力的图三、力的图段的长度、箭头的画法、意义等。示示多媒体展示:力的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学生通过比较对力的三要并作图;力的作用点相同、大小相同、但方向素,以及如何用力的图示法作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图有
31、了进一步理解。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同、但作用点不同的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效果不同,作图。练习:教材 22 页图 82对学生做进一步指导,纠正。4 作图。四、力的示四、力的示讲解力的示意图,将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知道力的示意图画法,并意图意图示比较。了解力的示意图与力的图示的区别,联系。举例作图:(1)一木箱放在地上,对地面的压力为学生作图,对力的图示、100N,画出它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进一步了解,掌握(2)一钩码竖直挂在弹簧上,钩码对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画法。弹簧的拉力为 12N,画出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五、课堂小五、课堂小通过观看录像,思考,讨论,讲解,使学生理解力的三要素。会
32、画力的图结结六、课堂作六、课堂作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示和力的示意图。知道力的单位。业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观看足球比赛,观察运发动踢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力的三要素在生活中的应用。运发动在长传和短传时用力有何不同?收集相关资料,做一个小报告。【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探索的过程。本节可通过观看力的作用的录像,激发学生兴趣。其中部分内容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通过练习对知识进行稳固。课堂严谨而又不失活跃,学生掌握内容深刻而又牢固。三、弹力三、弹力力的描述力的描述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2 课时【仪器材料】【仪器材料】多媒体播放设备:弹簧、弹簧测力计
33、、钩码、钢尺、学生也可自己准备圆珠笔上的小弹簧【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弹力;(2)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验分析过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力的测量原理。【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观察实验,对弹力有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跳水,蹦床,蹦极,了初步认识。射箭 引导学生自己
34、动手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对一、弹力一、弹力(1)钢尺压弯反弹;弹力进一步了解。(2)拉伸或压缩弹簧。回忆力的作用效果,悟出发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弹力概念。生形变的物体会对施力物体产生作用力,即弹力。学生实验:拉伸弹簧,拉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说明弹簧测力计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受学生知道弹簧测力计原到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投影仪展示弹簧测力计,请学生观察,介理。二、测力计二、测力计绍弹簧测力计结构:及其使用及其使用1最大刻度的意义;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结构。2最小刻度的概念;3零刻度的调整。投影仪展示各种弹簧测力计。老师讲解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及其注意事项:1如何调零;2
35、测量范围;3测量方法伸长方向与测量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板上。学生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老师引导学生做实验,并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量;用弹簧测力计测自己的一根头发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并与同学进行比较。老师用多媒体展示拔河,牛拉车 等学生观察录像,思考。图片;提问:以上两边的力相等吗?引导学生做教材 25 页图 838 实验并学生做书上实验,补全结三、实验探三、实验探填空。论。究究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只要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引导学生对拔河、牛拉车进行分析。力,受力物体反过来也肯定会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多媒体展示,老师讲解,以及学生自己
36、动手试验,使学生知道了什么四、课堂小四、课堂小是弹力,掌握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以及用法;通过实验探究对相互作用力的关结结系有一定了解。五、课堂作五、课堂作课后发展空间中的练习业业【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课后“发展空间”中的自制橡皮筋测力计。【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本节教学活动应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的过程。在参与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使之在观察中思考、学习。四、重四、重力力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2 课时【仪器材料】【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50g 钩码 4 个、铁架台一个、带有细线的小球、水平仪、一把直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37、.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的现象,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等能力;(2)知道重力的方向、重心,并学会找规则物体的重心;(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4)能用公式G=mg计算有关的问题。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能利用表格的形式收集实验数据;(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学会用比值处理数据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学生树立以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
38、的价值;(3)通过物理知识与自然、生活现象的关系,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教师:在讲新课前,我们来看几个录像。学生听讲、仔细观察并思一、一、什么是重什么是重在观看录像时,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你观力力察到了什么现象?这些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共考。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导入 由同特点?日常生活现教师播放录像:运发动高台跳水、踢飞的象和自然现足球最后落到地面、飞流直下的瀑布、树上的象引出重力苹果落向地面、发射出去的炮弹等。的概念,学生学生的可能
39、答复:感觉自然熟教师: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找到它们 运发动跳进水里;悉,易于理解运动的共同点了吗?接受 足球炮弹在空中飞行一段时间后落到了地面;苹果掉到地上;它们的共同点是最后都回到了地面,并且静止了;等等。教师:不管这些物体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长还是短,最后它们都回到了地面,因为它们都受到了地球的吸引力,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产生的。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与重力有关的现象,你们能举出这些现象吗?大家先不要讨论,自己好好想一想,可以在纸上写出来。教师走下讲台,观察学生思考和记录。学生踊跃发言:向上跳起会落回地面;教室里的桌子、椅子静教师:同学们都想出了许多在日常生活中 止在地面;遇到的现
40、象,有些同学还想到了一些有趣的现 篮球投进篮框后会落象,哪位同学愿意说说自己注意到了什么现象 回地面;呢?跳伞运发动从高空跳下后,落到地面;飞机降落;等等。学生思考,在纸上写出所能想起的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教师:由此可见,重力在我们周围时时刻刻存在着。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时时刻刻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教师:大家说从树上掉下的苹果受到什么学生答复:重力。力的作用?教师:大家分析一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学生答复:施力物体是地分别是什么?教师:对的。苹果受到重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苹果。重力学生:大小、方向、作用二、二、重力的大重力的大小:小:探究重力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与质量的关系
41、系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教师:正确。重力是一种力,所以重力也应该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教师拿出一厚一薄两本书,一个大钩码或砝码和一个小钩码或砝码。教师:日常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力是有学生:厚的书比薄的书重;大有小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比较这两本书,大的钩码砝码比小的重。哪本书的重力大呢?比较这两个钩码或砝码,哪个更重呢?学生:质量大的,受重力教师:为什么呢?大;质量小的,受重力小。也是一种力。我们学过力有三要素,同学们还 点。记得力的三要素是什么吗?球,受力物体是苹果。教师:大家可以用手掂掂各自桌上不同质学生用手掂身边的物体,量的物体,比方厚度不同的书、铅笔盒、书包 不同质量的物体,手上所感觉
42、等,想一想,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量的大小是 到压力不一样;学生进行思考、不是真的有关系呢?如果有,那么它们的定量 讨论,猜测重力和质量有一定关系是什么?教师:我们如何研究它们的关系?教师:对。我们可以利用实验来找出重力学生:进行实验,由实验与质量的关系。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你 数据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们桌上的实验仪器进行实验。学生分为小组2 人一组 制定简单的实验计划,设计表格;2.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多个钩码的重力;把数据填入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解释学生的疑难表中;分析数据。问题。分析数据,采用比值法处理数据: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或的关
43、系。m1:m2=G1:G2或G:m=常量 小组成员间进行讨论,得出本小组的结论。教师:你们的实验结果怎样?得到了什么交流讨论:小组选出代表样的结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提出各组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3.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帮助学生解结论:重力和质量成正比讨论决问题。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给出g的 关系;或重力和质量的比值是含义,写出物理公式。常数。补充一个例题,让学生利用公式进行相关学生利用公式G=mg计算后,再进行讲解。进行计算。教师:重力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大家根据学生答复:向下的;日常的生活经验和我们上课时录像的现象猜想一下。三、三、重力的方
44、重力的方学生观察,分析得出重力向向 利用直观利用直观教师演示实验:从空中释放粉笔,粉笔由的方向和粉笔下落的方向一的小实验,的小实验,给给 静止开始自由下落。致。学生直观的学生直观的印象,印象,易于理易于理解接受解接受学生进行实验:教师:重力的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大家利 把带细线的小球系在用桌上的铁架台做个小实验,看看在铁架台抬 水平放置的铁架台上,让学生起的过程中,重力的方向是否发生了变化。观察细线的方向;把铁架台底座的一侧 指向地面;垂直于水平面。轻轻抬起模拟在不平地面上的情况,在抬起的过程中观察细线的方向。学生答复:在铁架台抬起教师提问:各种情况下观察的方向是否一的过程中,细线的方向没有发致
45、呢?重力的方向是否与地面情况有关?是生变化;重力的方向不一定垂与当地地面垂直呢,还是与水平面垂直?直于地面等等。教师:我们观察到的细线的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它垂直于水平面,而不是垂直于地面,我们称这个方向为“竖直向下”。观察图 8-4-3 到 8-4-4,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解,介绍重垂线的使用。学生思考并答复以下问简单介绍水平仪,让学生简单分析水平仪 题。的原理。教师直接给出重心的概念,告诉学生如果有其他物体支持着重心,物体就能保持平衡。四、四、重力的作重力的作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用用点重用点重带领学生一起做个小实验:用手指支在直 手指支撑直尺的中心,发现直心心尺的中心,直尺能够保持平衡。尺
46、平衡。有兴趣的学生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寻找钢笔、圆珠笔、课本等的重心。教师介绍重心与物体形状、质量分布是否均匀的关系,让学生知道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并且向学生介绍重心位置在工程中的作用。思考、讨论,得出了形形色色的答案:人会漂浮在空中;踢飞的足球不会回到地面;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重 水不会往低处流,看不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大家想一五、五、发展空间发展空间到美丽壮观的瀑布;想,如果地球对物体没有了重力作用,我们的 炮弹打击不到地面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目标;不能玩滑梯;秋天的落叶不会飘落到地上;等等1.重力产生的原因;六、六、课堂小结课堂小结2.
47、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七、七、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小明的质量是 40kg,他的体重是多少?小聪的体重为441N,他的质量是多少?【实践活动实践活动】1.根据重垂线的原理,制作一个简单的水平仪,检查家中的家具是否放置水平。2.制作不倒的“小丑”。3 如果没有重力,生活中会出现什么现象?写出你能想到的情况,越多越好。【课后练习课后练习】学生活动手册的练习。【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本节重点是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难点是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力是一种常见的力,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学生对重力现象比较熟悉,有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紧密联系生活实
48、际,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探究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这个实验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这个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比值法处理数据,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让学生从探究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研究活动的乐趣和科学方法的重要。五、摩擦力五、摩擦力授课地点:物理实验室授课时间:1 课时【仪器材料】【仪器材料】弹簧测力计、木块、砝码或钩码、木板、毛巾、棉布、装米的杯子、筷子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的
49、存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2)知道在一般情况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4)知道摩擦力的利和弊,培养学生初步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及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控制变量法,体会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激发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2)通过交流讨论,使学生学会与人交流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别人的见解,有与他
50、人合作的意识,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探究日常生活相关现象中的物理规律的习惯,具有把物理知识用于解释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摩擦现象,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通过播放录像导入新课:从滑梯上滑下的儿童,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慢慢停下来;滑雪运发动停止动作后滑行一段停下来;学生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学生认真观看录像,思考教师提一、滑动摩一、滑动摩擦力擦力出的问题,猜测到这些物体在 推出的沙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