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触媒(688267)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触媒(688267)研究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触媒(688267)研究报告一、中触媒:国内分子筛催化剂龙头企业(一)立足分子筛催化剂系列,品类持续拓展中触媒是国内分子筛催化剂行业龙头。2008年中触媒前身大连多相触媒有限公司成 立,主要从事化工催化剂的研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公司自成立以来陆续推出了多种具 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2009年推出烯烃异构化催化剂,首次实现国产化。2012年 4月,公司钛硅分子筛(TS-1)催化剂正式推向市场,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大的钛硅分 子筛生产基地。2017年相继推出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吸附分离分子筛等催化剂,目 前公司核心业务涵盖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非分子筛催化剂和技术服务,并获得了巴 斯夫等知名企业
2、认证。股权结构集中,高管团队“院所”背景渊源,研发实力深厚。截至2022年一季报, 中触媒集团直接持有上市公司26.12%的股权,李进与刘颐静夫妻持有中触媒集团 58.52%股权,合计持有上市公司24.76%股权,为公司一致行动人和实际控制人。公 司高管多具有深厚的研发和产业背景,董事长李进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曾就职于中 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作为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141篇, 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开发出6大类百余项科研成果。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 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众多国内科研院校合作紧密,多位高管具备“院所”背景。产品布局广阔,深度绑定核心客户。经过多年的研发积累
3、,公司已形成多个产品的研 发技术储备并具备相应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能力,主要产品涵盖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 系列产品和非分子筛催化剂系列产品。2018年以来,用于尾气处理的移动源脱硝分 子筛放量明显,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客户方面,公司与巴斯夫深度绑定,2017年 公司与巴斯夫签订期限为10年的采购合同,2021年签订第二次联合开发协议, 约定公司拥有供应巴斯夫及其附属公司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模板剂及铝源70%全球市 场份额的权利,成为巴斯夫亚洲区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独家供应商。(二)业绩显著提升,盈利能力持续增强业绩快速增长,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占据主导。随着欧六及同等级别排放标准陆 续实施,移动源脱
4、硝分子筛快速放量,带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2018-2021年公司营 收从1.69亿元增长到5.61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49%,归母净利润从0.09亿元增长到 1.32亿元,年均复合增速为145%。其中,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营收从2018年的 1.47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5.27亿元,业务占比从87%提升至94%。公司出口占比持续提升。2018-2021H1,公司出口外销收入为0.49/1.62/1.87/1.81亿 元,占比分别为28.82%/48.55%/46.02%/56.16%。公司积极践行“走出去”战略, 在欧六、国六标准实施下,凭借与巴斯夫深度合作,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的实现快
5、速放量,拓展韩国、日本、印度、泰国等亚洲市场以及波兰等欧洲市场。2021年,公 司出口外销收入3.11亿元,营收占比56%,首次超过内销营收占比;中国大陆内销收 入2.42亿元,营收占比43%。高毛利产品放量,降本效果显著,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得益于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等高 毛利产品持续放量,同时公司持续提升和优化装置生产效率,整体盈利能力持续上升。 2018-2021年,公司毛利率提升8.63pct,净利率提升18.37pct。2021年公司毛利率达 45.17%,净利率达23.83%,盈利能力保持高水平。规模效应叠加原材料模板剂自主可控,公司成本竞争力提升明显。公司成本控制能 力提升在于两个方面
6、:产品规模的扩大以及原材料的自主生产。2019年由于项目的 试车实验,导致当年单吨产品成本较高,随着2020年项目转固,公司规模扩大,单吨 产品成本下降明显,利润率有所提高。公司营业成本主要来自于直接材料,包括二氧 化硅、盐酸金刚烷胺、硅溶胶等。其中,二氧化硅为分子筛的主要构成材料,四乙基 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三甲基金刚烷基氢氧化铵是制备分子筛的模板剂。2020 年公司具备四乙基氢氧化铵、四丙基氢氧化铵等模板剂的生产能力,其中四乙基氢氧 化铵的大规模生产减少了公司该材料对外采购需求,提升了公司成本控制能力。盈利质量良好,资本开支持续增强。公司持续保持高盈利质量,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归母
7、净利润比率保持较高水平。资本开支方面,公司持续扩大经营规模并实现产业 链扩张,2020年特种分子筛和环保催化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完成转固, 2021年以来持续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在建工程规模持续增长。二、工业“芯片”不可或缺,环保化工双车道高速行驶(一)分子筛催化剂下游广阔,公司产品聚焦于环保和化工领域催化剂可以极大提升反应效率,为化学工业之“芯”。根据公司招股书数据,约有90% 以上的工业过程涉及催化剂的使用,包括化工、石化、生化、环保等多个领域。从定 义上讲,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同时又不改变原反应的化学平 衡,且其本身质量及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简
8、单来说,催化剂的 存在让企业生产既快又准的达到了目的,同时减少了工业制备的时间,很大程度上加 快了企业工作的效率,也降低了工人生产的困难度。因此,催化剂在化学工业生产中 很受欢迎,而且用途广泛,被称为化学工业的“芯片”,并逐渐变成了化学工业生产 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催化剂可分为九大类型。大部分催化剂由三类组分构成,分别是承担主要催化作用的 活性组分、承载活性组分的载体以及提高催化性能的助催化剂。常见的多相催化剂中, 根据活性组分来区分,主要有分子筛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和固体酸催化剂等9种。例 如,分子筛催化剂是指以分子筛作为主要活性组分或主要载体的催化剂,又称沸石 催化剂,金属催化剂则是以金属中心
9、为主要活性组分的催化剂。分子筛是一类天然存在或经人工合成的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无机微孔材料,除了用 做催化作用,分子筛还可用于吸附、离子交换等领域。其中,分子筛用作催化剂是化 学过程,一般称为分子筛催化剂,而分子筛用作吸附是物理过程,一般称为分子筛吸 附剂。公司致力于分子筛催化剂的生产,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在催化剂领域,中触媒 的可比上市公司包括万润股份、建龙微纳、凯立新材等,其中建龙微纳和凯立新材 在产品应用领域、销售渠道等方面与公司存在较大差异,建龙微纳主打分子筛吸附 剂,而凯立新材主营业务是贵金属催化剂。凯立新材的贵金属催化剂主要应用于精 细化工,农药医药等领域,公司分子筛催化剂主要应用
10、于环保和大化工产品领域。 万润股份在环保材料板块主营产品为分子筛催化剂,为中触媒在移动源脱硝领域的 同行可比公司。万润股份在产能规模上具有一定优势,与日本东曹共同供应庄信万 丰,两家供应商的产品能够互相替代,存在竞争关系;公司深度绑定巴斯夫,为巴斯 夫亚洲区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独家供应商,相应技术来源于自主研发,万润股份 的相应技术来自于庄信万丰授权。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大多数催化剂是液体酸催化剂(如硫酸和氢氟酸),加工和操作 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环境法规的日益严格, 环保型固体酸催化剂取代传统的液体酸催化剂成为趋势,国内外开发出了多种适用 于不同催化过程的分
11、子筛催化剂,这些催化剂已广泛应用于炼油、石油化工、精细化 工、主客体化学、医药、电子和环保等领域。催化剂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市场研究机构Allied Marke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0年 全球催化剂市场规模达355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57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 达4.9%,其中环保领域将成为催化剂的主要应用市场,预计在2020-2030年间CAGR 达5.9%。与此同时,国内催化剂市场规模快速提升,消费量从2010年的17.4万吨提 升至2020年的42.3万吨,CAGR达9.3%,市场空间广阔。分子筛催化剂的是大势所趋。由于我国催化剂产业生产能力仍与国外企业 存在较大差
12、距,多年来,我国催化剂行业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状态。根据根据招股书 中引用的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0年我国催化剂行业进出口总额为25.03亿美元, 贸易逆差为13.99亿美元,短期来看,我国催化剂行业主要产品贸易逆差局面难以 扭转。长期来讲,催化剂产品的过程将成为我国催化剂行业发展的主要趋 势。随着更多催化剂产品逐步实现国产化,国内催化剂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司分子筛催化剂产品众多,主要应用于环保和化工领域。目前,公司的主要产品系 列包括CHA分子筛系列、钛硅分子筛系列、ZSM-35分子筛系列、ZSM-5分子筛系列、Y分子筛与分子筛系列等多个产品系列,产品主要涵盖环保和化工领域。其中,CHA
13、 分子筛系列主要应用于环保领域的尾气脱硝过程,硅钛分子筛系列主要应用于己内 酰胺、HPPO法生产环氧丙烷、环氧氯丙烷等化工品生产过程中。考虑到公司相应的业务贡献占比以及未来前景,下面我们主要分析用于环保行业的 CHA分子筛和用于化工行业的硅钛分子筛催化剂的市场。分析框架主要由下游产品 及应用的市场前景、下游主流工艺、分子筛催化剂在主流工艺中的优势以及公司相应 分子筛催化剂的优势几个部分组成。(二)CHA 分子筛: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需求渐长,公司深度绑定巴斯夫氮氧化物对环境危害极大,机动车成为主要排放源之一。氮氧化物(NOx,主要包括NO、NO2、N2O等)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NOx污染源主要有
14、发电厂、钢铁厂、化 工厂、汽车尾气等,这些污染源集中在城市、工业区等人口相对密集、生态环境比较 脆弱的区域。大气中较高浓度的NOx不仅会对人体呼吸道产生巨大影响,还会造成光 化学烟雾、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而随着我国机动车 保有量增加,机动车对柴油和汽油的消耗量持续攀升,致使机动车NOx排放量逐年增 大。因此,机动车已成为我国NOx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控制柴油车的氮氧化物排放将成为主要目标。2019年我国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总量 为635.6万吨,其中柴油车占比达到89%,而柴油车中,中型柴油车及重型柴油车 合计氮氧化物排放占比为94.9%。因此,柴油车尤其是重型柴油车为
15、氮氧化物排放 的主要排放源,也是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目标。国六排放标准相继实施,尾气催化产业链迎来需求放量。根据生态环境部、工业和 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关于调整轻型/重型汽车国六排放标准实 施有关要求的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实施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标 准,部分国五排放标准轻型汽车,延长6个月销售过渡期。自2021年7月1日起,全 国范围实现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单车排放限值方面,国六与国五标准相比全面趋严。国六a限值规定,第一类(总座 位数不超过六,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2.5吨的载客汽车)轻型汽油车CO较国五标准 要下降30%,轻型柴油车NOx要下降66%;6b限
16、值更为严苛,轻型汽油车CO、HC、 NOx、PM排放要比国五分别降低50%、50%、40%、33%,轻型柴油车NOx和PM排 放分别要降低81%、33%,并且还增加控制气体N2O要求。与国五相比,国六重型车 污染物排放限值中,NOx与PM分别加严77%、67%,新增PN排放限值要求。SCR法是目前最有效的脱硝技术。目前控制NOx的方法主要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电子束法、液体吸附法等。其中NH3-SCR因其具 有高效的特性和容易实现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地应用。该技术以NH3作为还原剂,与 NOx反应生成N2和H2O,在移动源脱硝技术中的应用最为广泛,是目前降低机动车尾
17、气氮氧化物排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分子筛催化剂优点众多,广泛应用于柴油车尾气脱硝领域。根据催化剂类型,SCR 催化剂可以分为: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相较于贵金属 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子筛催化剂具有优良的低温和中高温催化性能,温度窗口宽, 耐硫性较好,产品性价比高,N2选择性好、水热稳定性较好以及无毒无害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柴油车尾气脱硝。“国六”尾气排放标准标准要求SCR和ASC尾气处理装置新增加装分子筛催化剂。 尾气后处理产业链主要分为催化剂载体及原料厂商、催化剂涂敷封装厂商,和下游 发动机主机厂、整车厂商。相较国五标准,国六对氮氧化合物以及颗粒物的标准提 高最为严
18、格,这为各类催化器尤其是SCR、DPF、ASC等装置带来全面升级更替的 机会。具体分析,国五升国六对尾气催化装置材料厂商的机遇主要体现在:重型柴 油车需使用加装分子筛催化剂的SCR处理装置;催化装置更为复杂,蜂窝陶瓷、氧 化铝涂层等基础材料单位用量大幅增长。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是SCR的核心催化材料,国六尾气排放标准下优势显著。应用于 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SCR催化剂以钒基催化剂和沸石催化剂为主。国六标准下 对于柴油机NOx和颗粒物方面的排放标准非常严格,原先采用钒基SCR即可满足国 四、国五的排放要求,但是要满足国六排放要求,需要使用沸石型分子筛作为SCR 的催化剂,并且装置CSF(DPF)强
19、化颗粒物的捕集。中国、北美、欧洲以及印度是全球重卡消费主要地区,2021年销售量合计占比77%。 根据PACCAR数据,2021年全球重卡销售量315.4万辆,年均复合增速约为5%。前 五大市场分别为中国、北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除中国和印度外)以及印度。其 中,根据汽车协会分类,将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牵引车、大型客车分类为重型柴油 车,轻型客车、中型客车、轻型货车、微型货车、柴油乘用车分类为轻型柴油车,2021 年中国柴油车产量为330万辆。2023年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全球需求量达到2.45万吨,市场规模约50亿元。根据奥福 环保招股说明书数据,重型柴油车及轻型柴油车平均排量分别为13L和3
20、L,同时根据 尿素水溶液特性及影响SCR效率的若干因素,催化剂载体体积为发动机排量的 24倍,1L体积的SCR蜂窝陶瓷载体沸石产品用量为150g,估算每辆重型柴油车的 分子筛需求量为4.9千克,轻型柴油车的分子筛需求量为1.2千克,考虑到全球脱硝分 子筛市场主要来自于中国、北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除中国和印度外)以及印度, 我们预计2023年全球的脱硝分子筛需求将达到24481吨。同时根据中触媒招股书以 及万润股份公告,假设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单价约为20万元/吨,预计2023年全球移动 源脱硝分子筛规模将达到50亿元。公司是巴斯夫亚洲区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独家供应商,未来有望持续拓宽新兴领 域
21、市场。公司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主要客户为巴斯夫。巴斯夫为全球知名的化工企业, 全球脱硝催化剂的主要供应企业之一。根据招股书, 2018年巴斯夫占据全球移动源 脱硝催化剂市场份额约为27%,与庄信万丰、优美科合计占据全球移动源脱硝催化剂 70%以上的市场份额。目前巴斯夫亚太区域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主要由公司供应,包括 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受益国六标准的实施及印度、泰国实 施严格的尾气排放政策,中国、印度、泰国等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移动源脱硝分子筛 的主要增量市场,未来亚太新兴市场将形成持续稳定的移动源尾气脱硝分子筛需求。(三)钛硅分子筛:己内酰胺和环氧丙烷绿色高效合成的关键助推器钛硅
22、分子筛主要用于催化氧化反应。钛硅分子筛是八十年代初开发的新型杂原子分 子筛,能够应用于石油化工行业的众多温和氧化有机合成反应。以钛为活性中心的 分子筛具有优异的催化氧化性能,在以过氧化氢或烷基过氧化氢为氧化剂时,能够 参与烯烃的环氧化、芳烃羟基化、醛酮氨肟化、烷烃氧化等许多重要的反应,被普 遍认为是环境友好的绿色催化剂。中触媒钛硅分子筛聚焦于己内酰胺与环氧丙烷生产,成功实现进口替代。在很长一 段时间内,国外化工企业掌握制备己内酰胺与HPPO法制环氧丙烷的核心技术,尤 其是催化剂的制备技术。长期以来,昂贵的国外催化剂价格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成 本压力,成为了限制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公司
23、生产的钛硅分子筛及 以钛硅分子筛制备而成的催化剂主要应用于酮氨肟化与烯烃环氧化两个过程,主要 作为己内酰胺与环氧丙烷生产过程中的催化剂,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1.环氧丙烷环氧丙烷又名甲基环氧乙烷或氧化丙烯,是石油化工的重要中间体,其上下游产业 链较长且终端应用覆盖面广。环氧丙烷通常由丙烯经不同工艺氧化制得,是除聚丙 烯和丙烯腈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环氧丙烷下游的主要产品有聚醚多元醇、丙二 醇及碳酸二甲酯、丙二醇醚等,是生产聚氨酯(PU)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增塑 剂、阻燃剂、润滑油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环氧丙烷终端应用包括家具、家电、汽 车、建筑保温材料、涂料等领域,环氧丙烷衍生出的下游产品数量
24、较大且应用广泛。国内环氧丙烷开工率较高,未来需求有望持续增长。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环氧丙烷 产销地之一,2020年我国环氧丙烷产能为320.7万吨,产量为291.5万吨,开工率达 到了91%。从需求端来看,我国聚氨酯的消费带动了聚醚多元醇的需求,从而带动 了环氧丙烷的需求。中国环氧丙烷需求量逐年增加,2020年中国环氧丙烷需求量为 338.14万吨,同比增长1.78%。随着我国消费升级的逐步推进,环氧丙烷将逐步扩大 在建筑、涂料、服装等领域的应用范围,预计到2025年,环氧丙烷年消费总量将达 到460万吨。氯醇法退出,环保工艺HPPO法有望乘势而上。国内制备环氧丙烷的方法主要有氯醇 法、共氧化法
25、、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HPPO)等,其中氯醇法占比最大,达到了56%。 但是氯醇法由于存在设备腐蚀严重、生产污水量大等问题,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 指导目录(2019年本)限制类,已于2015年起禁止新建氯醇法装置。除此之外, 由于共氧化法将联产大量苯乙烯,生产受苯乙烯市场规模限制,共氧化法项目发展 也存在一定制约因素。相比之下,流程精简、副产物少和绿色低污染的HPPO工艺成 为了热点,也是未来计划投建产能的优先选择之一,HPPO法的市场份额与市场规模 均将保持长期的稳步上升趋势。HPPO法制备环氧丙烷工艺成本优势明显。从单吨投资额指标上来看,氯醇法单吨投 资额最低,共氧化法最高。而从原料成本上比
26、较,HPPO的丙烯单耗最低,且氯醇法 需要额外的氯气消耗,共氧化法需要乙苯的参与,且副产物苯乙烯受需求规模限制, 难以消纳。HPPO法虽然需要额外的双氧水参与反应,但大多HPPO装置都会配套双 氧水,综合比较而言,HPPO法成本优势较为明显。硅钛分子筛是HPPO法催化剂极佳的选择。HPPO法关键技术问题包括:反应放热度 高、催化剂传质受限、影响选择性的因素、催化剂失活和再生、需要专门的H2O2生 产装置等。利用钛硅分子筛作为催化剂,上述问题可得到有效解决,HPPO工艺得以 更好发展。硅钛分子筛催化剂的出现克服了传统氧化工艺的缺点,使得在低浓度H2O2 氧化条件下实现有机化合物的选择性氧化成为可
27、能,反应过程大大简化,且反应产 物比较简单,对环境污染小,避免了复杂的氧化过程和环境污染问题。未来三年国内HPPO法环氧丙烷分子筛催化剂需求增长明显。根据卓创资讯,2021 年国内环氧丙烷合计产能427.2万吨,其中HPPO法环氧丙烷占比12%,目前国内仅 有吉神化学30万吨/年、中石化长岭炼厂10万吨/年以及江苏富强10万吨/年。由于 HPPO法在成本、环保、工艺等多方面准备优势,逐步成为生产环氧丙烷主流工艺。 根据各公司披露公告,未来3年国内新建HPPO法环氧丙烷合计产能将达到360万吨, 按照每万吨HPPO法环氧丙烷将使用分子筛催化剂4.5-5.5吨计算,将新增HPPO法环氧丙烷分子筛催
28、化剂需求约1800吨。公司HPPO法环氧丙烷催化剂+工艺包销售模式成型,未来有望持续复制。国内拥有 HPPO法环氧丙烷工艺的企业与单位主要有中触媒、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理 工大学,国外主要有赢创工业集团、BASF、陶氏化学、意大利Enichem公司等。目 前公司在HPPO法环氧丙烷领域推行两种路线,其一是对国内外已建成的HPPO法环 氧丙烷装置催化剂进行替代;其二是对拟在建生产的HPPO环氧丙烷装置出售催化 剂并提供工艺包。根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替代赢创实现对吉林神华下属子公司聚源 化学的稳定供应,为公司在国内首次实现HPPO法环氧丙烷催化剂的。除 此之外,公司与卫星化学子公司嘉宏新材签订
29、1.26亿合同,供应HPPO法制备环氧丙 烷工艺包和催化剂,如若项目成功建成运行,有望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2.己内酰胺己内酰胺是PA6的合成前体。己内酰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作为高聚物的单体,通过聚合生成聚酰胺6(PA6)切片。不同牌号的PA6切片性能不同,其 应用领域也有所区别,加工成型后的PA6被广泛应用于纺织、包装、汽车、电子、机 械等领域。国内己内酰胺产量增长迅速,未来需求有望平稳提升。从1994年我国大陆地区陆续 引进国外工艺以来,己内酰胺工业化生产开始起步。我国己内酰胺和锦纶切片主要 自产,少数高端品种需要进口。随着国内对己内酰胺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已成为 世界最大的己内
30、酰胺生产国。根据wind和百川赢孚数据,2021年我国己内酰胺产量 371万吨,同比增长13%,2005年至今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随着我国锦纶丝、 帘子布、聚酰胺工程塑料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叠加消费升级的推动,对下游产品的 不断深入开发,PA6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己内酰胺需求也将呈现平稳上涨的趋势。硅钛分子筛催化的氨肟化反应是关键的己内酰胺合成步骤。己内酰胺的工业生产技 术主要是“酮-肟”工艺路线,也即氨肟化工艺(HAO),使用该路线的工业产能占 比接近95%。HAO工艺可以使用苯和苯酚等几种不同物质作为起始原料,其核心环 节需要以环己酮和环己酮肟作为中间产物过渡,再经由环己酮肟贝克曼重排
31、,最终 生成己内酰胺。其中,由环己酮向环己酮肟的转化过程,催化剂的选择尤为重要,硅 钛分子筛催化剂即可高效实现这一过程。此外,还有日本东丽公司开发的光亚硝化 法工艺和意大利SNIA公司开发的甲苯法工艺,但因为转化率、能耗等诸多方面的原 因几种工艺路线目前的应用范围非常有局限性。未来仍有多家企业规划HAO装置。己内酰胺绝大部分用于生产聚酰胺(PA6),约 90%的PA6用于生产合成纤维,受益于近几年PA6需求的快速增长,未来仍有多家企 业有建设计划,大部分装置都采用HAO工艺。公司为我国首批供应己内酰胺分子筛催化剂的企业之一。氨肟化法使用钛硅分子筛 作为催化剂,经过长期的研究发展,目前该催化剂已
32、能够实现国产化供应。2012年 4月,公司自主研发的钛硅分子筛催化剂正式推向市场,目前公司为我国首批己内酰 胺催化剂供应企业之一,也是我国己内酰胺的主要供应企业。公司解决了核心模板 剂的设计合成问题,并形成了以新型模板剂合成高性能钛硅分子筛的技术储备,生 产的产品性能良好,催化活性较高,公司下游客户覆盖多个己内酰胺生产厂家,包 括海力化工、旭阳集团等国内知名化工企业。三、中触媒研发打破壁垒,技术布局下游,募投打开空间(一)催化剂行业技术及认证壁垒高,公司核心技术人员经验丰富催化剂开发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技术壁垒极高。催化剂产品的生产技术涉及材料 科学、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工业催化、自动控制等多
33、个技术领域,具有多学科、相 互渗透、交叉应用的特点。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需要企业首先了解用户的需求和 工业技术的发展情况,并需要经过基础研究开发等多个环节,逐步进行工业放大试 验和工业应用试验,最终实现产品和技术的工业应用。因此,获得催化剂产品的技 术突破需要进行长期的培育和积累,而将技术成果转变为工业化产品生产则需要更 为长期的科学研究和经验沉淀。催化剂拥有极强的认证壁垒,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质量。分子筛催化剂对于下 游产品的高效产出非常重要,但在下游产品中用量不大,成本占比不高,因此催化 剂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质量。以HPPO法环氧丙烷为例,分子筛成本仅占到原料 能耗成本的2.9%。下
34、游客户对于催化剂的认证周期较长,加之催化剂成本占比较小, 却对产品产出效果影响较大,因此催化剂一旦通过测试认证,下游客户不会轻易更 换,具有较强的认证壁垒。中触媒研发人员占比高,研发费用率高。公司熟练掌握并持续完善了多种分子筛系 列产品及相关催化剂的制备技术。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多种分子筛系列产品 及非分子筛催化剂技术水平先进,产品质量优异,并和巴斯夫、海力化工、旭阳集团 等多家国内外大型化工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公司而言,研发是第一生 产力,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达到了22.86%,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研发费用率高 达8.9%、6.9%、6.6%,在同样做分子筛产品的可比
35、公司中皆处于较高位。公司研发核心人员多为“院所”背景,科研成果极其丰富。公司董事长李进硕士毕 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曾就职于大连化物所;独董徐杰任大连化物所博 士研究生导师,总工程师王炳春也曾在大连化物所工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资历丰 富,拥有多篇专利和论文,获奖颇丰。同时,公司拥有设施完善、技术领先的研发中 心和中试平台;现有员工640余人,以多位博士及技术专家为核心,数十位具有硕士 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研发中坚力量,多数研发人员具有多年特种 分子筛材料和催化剂研发经验。研发团队的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具有较强的创 新精神。公司与国内众多的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公
36、司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 理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等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公司及全资 子公司合计拥有144项专利,其中100项国内发明专利,44项实用新型专利。有效的 合作为公司丰富自身产品品类、扩充业务领域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公司的研发 实力与技术工艺储备是公司近年实现快速发展的关键。在研项目储备充足,产品品类持续丰富。公司积极拓展产品布局,开发甲醇制烯烃 (MTO)催化剂、甲醇制丙烯(MTP)催化剂、乙二醇催化剂、铂钯双氧水催化剂 等新型催化剂,同时积极拓展分子筛在其他领域的运用,如吸附分离、空气净化等方 面,并已经取得了部分研发成果。(二)借助自身催化剂优势,进军下游精细
37、化工品公司有望利用自身催化剂优势,布局下游附加值较高的精细化工品。产业链一体化 有利于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并平抑成本端的波动,我们往往会给予拥有 一体化优势的企业更高的估值。中触媒产品分子筛主要作用催化剂和吸附剂,是实 现许多化工品高效生产的“芯片”,我们认为,公司将会借助在分子筛催化吸附方 面的优势,将产业链向下延伸,利用“自产芯片”打破下游技术壁垒,布局附加值 高的精细化工品。根据公司专利情况和在研项目情况,结合产品附加值,我们认为异戊烯醇和间甲酚 两大精细化工品受制于生产过程中的高效合成壁垒和分离壁垒,而公司可借助分子 筛催化剂突破技术壁垒,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布局下游产业链的开端。
38、1.异戊烯醇异戊烯醇主要用于农药、维生素和减水剂等领域。异戊烯醇,即3-甲基-2-丁烯-1-醇, 主要用于合成高效低毒农药拟除虫菊酯杀剂的中间体贲亭酸甲酯,同时也是合成维 生素E、维生素A、香料产品柠檬醛的前体。异戊烯醇的另一个用途是生产聚羧酸减 水剂原料TPEG的主要中间体,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中使用这种高性能水泥减水剂, 可以减少30%以上的用水量,增强混凝土的强度30%以上,同时可相应减少水泥用 量。TPEG是性能最好的减水剂单体,但受异戊烯醇原料供应的限制,目前国内TPEG 的用量还有限。异丁烯法是异戊烯醇合成的主流工艺,异构化催化剂是核心关键。根据反应原料的 差异,异戊烯醇的合成主要可
39、分为异丁烯法、异戊二烯法和丙酮法。相比之下,异丁 烯法工艺路线较短,生产原料丰富,产物与中间体分离容易。这个方法是现在合成 异戊烯醇工业生产的主要方法。异丁烯法最后一步需要用到烯烃异构化催化剂,这 是整个工艺的核心关键所在。受制于异丁烯法催化剂,异戊烯醇国内规模较小,国产化需求迫切。异戊烯醇的生 产技术主要被国外企业如巴斯夫等控制,国内企业规模较小,最大的是中触媒华邦3 万吨/年装置,此外,新和成1万吨/年异戊烯醇产能主要自用,万华化学7万吨/年异戊 烯醇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新型钒银钼磷酸盐催化剂将助力公司布局异戊烯醇。根据公司专利所述,以钒、银、 钼、磷、苯甲醇和异丁醇为原料,合成了一种钒银
40、钼磷酸盐催化剂,能够在350-450 oC 温度和无氧条件下作为异构化催化剂连续化生产异戊烯醇,有氧条件下生产异戊烯 醇和异戊烯醛混合物。掌握核心工艺后,催化剂既可以供给中触媒华邦,也可以自 用向下游布局,完善公司产业链,实现纵向拓展。2.间甲酚间甲酚又名间甲基苯酚,在常温下通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属于精细化工品,主 要用于农药、医药、抗氧剂、香料、染料、杀菌剂、防霉剂等领域,2019年有45% 的间甲酚用于医药行业,30%用于农药行业。国内间甲酚需求量不断提升,2018年 达到13787吨,全球需求大概5万吨左右,按照进出口平均单价估算,国内间甲酚市 场规模接近7亿元,全球市场规模接近24亿
41、元。间甲酚产能集中于国外。目前全球间甲酚产能约6万吨,国外产能占比约80%,国内 占比约20%,国外生产厂家有美国沙索、德国朗盛、日本三井,国内生产厂家有海华 科技、东营海源化工、安徽时联,全球最大生产厂家是美国沙索和德国朗盛,产能各 2万吨左右,国内最大的是海华科技,产能8000吨,2018年实际产量4000吨。间甲酚国产化进程逐步提速。过去国内间甲酚对外依存度较高,但近两年国产化趋 势逐渐明显。2019年由于朗盛不可抗力,海外间甲酚供给减少,间甲酚出口价格上 涨,部分厂家增加出口。根据wind数据,2020年间甲酚进口数量3347吨,出口数量 1915吨,差值为1433吨,净进口数量进一步
42、降低。间甲酚的技术壁垒在于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目前间甲酚主要是从甲酚中分离出来 的,而甲酚主要包括三种异构体,即邻甲酚、间甲酚和对甲酚,由于间甲酚和对甲酚 的沸点相差极小,使用传统的传统方法很难将其分离,因此间甲酚生产的技术壁垒 主要在于产物的分离纯化过程。中触媒吸附性分子筛突破壁垒,有望高效分离间甲酚。根据公司在研项目情况,公 司目标研制出一种吸附性分子筛,通过吸附分离装置,把间/对甲酚混合物分离出主 产品间甲酚,纯度99%,收率90%。目前已完成吸附分离工艺的确定,效果均能达到 预期指标,公司自有吸附剂用分子筛合成技术,可以根据间/对甲酚的分子尺寸进行 相应调控从而达到分离效果,或者根据它
43、们在吸附分离条件中吸附、脱附性能差异 选择合适的工艺条件从而达到选择性吸附分离效果。根据公司研发人员资质和已完 成项目,间甲酚项目有望顺利工业化,成为产业链长远布局的又一块拼图。(三)募投项目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公司产销规模持续增长,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在分子筛及催化剂生产中,反应釜 为其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以各产品反应釜反应时长作为计算公司产能统计依 据。2021年上半年,公司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产能工时为192600小时,产量为 183464小时,产能利用率高达95%,非分子筛催化剂产能工时为7200小时,产量为 5805小时,产能利用率达到了81%。考虑到我国、印度等亚太国家更为严格的尾气
44、 排放标准已陆续推广实施,未来巴斯夫等客户对各产品的增量订单需求将进一步增长,产能瓶颈已成为限制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募投项目扩充原有业务产能,同时也向新领域进行了拓展。公司此次募集资金7.84 亿元,将用于环保新材料及中间体项目和特种分子筛、环保催化剂、汽车尾气净化 催化剂产业化项目。此次募投项目技将在公司已有业务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 产品及配套生产能力及技术水平,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募投项目打开公司长期成长空间。根据公司募投项目环评显示,此次项目亮点在于: (1)新建项目进一步扩大公司在移动源脱硝领域的产能,同时延伸至分子筛催化剂 难以涉及到的固定源脱硝领域,可广泛用于发电、化工、玻璃、钢铁、陶瓷、焦化等 行业的工厂烟气净化处理,公司在脱硝领域的地位日益显著。 (2)新建催化剂可用于VOCs处理,“十三五”期间VOCs治理市场空间约为1482 亿元,VOCs治理有望成为脱硫脱硝产业之后正在兴起的又一个新兴产业。 (3)高纯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产能都集中于国外,进口替代需求迫切,市场前景广阔。 (4)根据2020-2025年中国拟在建的甲醇(或煤)制烯烃项目统计,预计2025年将 形成3293万吨/年烯烃产能,这样甲醇转化制低碳烯等领域对MTO分子筛催化剂的需 求会逐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