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一年级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5单元 认识人民币(教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解决关于人民币的简单问题时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2. 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初步学会有序思考。3.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及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解题策略。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有序思考。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讲授法、练习法、演示法。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荣德基PPT 课件 人民币的图片及样币学生准备:图片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计算。7 元3 角-5 元( )元( )角 4 元2 角+5 角( )元( )角4 元3 角+7 角( )元
2、9 角+9 元1 角( )元1 元8 角=( )角12 角=( )元( )角15 角=( )元( )角师:回顾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后,我们来学习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课前检测师布置任务:1. 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2.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3. 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让全班同学互相解决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师:看来大部分同学预习得非常棒!不会的同学也不要灰心,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更深入地探究吧。三 探索新知1. 出示教材P58 例7。用13 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 板书 5 元 6 元 8 元 7 元2
3、. 读题理解题意,探究解决问题。师:“正好”是什么意思师:你能根据要求选出正好是13 元的两种杂志吗?设计意图3从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抓住关键词理解问题。由于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计算也是20 以内的加法,教师应注重让学生说明思考的过程,为后面问题策略的教学做准备。生:“正好”就是不多也不少。师:这名同学说得特别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开始进入讨论了。生1:我们先选了这两本,计算发现这两本是14 元,比13 元多1 元,所以我们要换掉1 本便宜1 元的杂志。我们发现连环画是7 元,把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那么6 元+7 元=13 元;我们发现我是小学生是5 元,把画报换成我是小学生,那
4、么5 元+8 元=13 元;所以用13 元钱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或者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教师适当板书师:他们小组说得太棒了!分析得也很清晰。我们应该给他们掌声鼓励!那么我们来看看其他小组还有别的方法吗?生2:我们组选定了一本,然后按顺序试,所以用13 元钱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或者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教师适当板书师:他们小组说得也很棒!分析得也很清晰。按顺序试,不容易漏掉任何一种情况,我们应该给他们掌声鼓励!3. 小结。在限定钱数的条件下确定购买方案的方法:方法一:先任意选择几种物品,算出它们的总价,再根据这个总价和实际的钱数进行调换。方法二:先按一定的顺序选定一种物品,再用剩下的物品一
5、一去试,找出所有的购买方案。四 当堂检测1. 教材P58 做一做2. 教材P59 练习十三第4 题3. 看看正好可以买什么?在合适物品下面的里画“”(1)(2)五 课堂总结在限定钱数的条件下确定购买方案的方法:方法一:先任意选择几种物品,算出它们的总价,再根据这个总价和实际的钱数进行调换。方法二:先按一定的顺序选定一种物品,再用剩下的物品一一去试,找出所有的购买方案。六 课后作业1. 请完成教材P5960 练习十三第5、7、8 题。2. 请完成预习单第6 单元第1 课时。3. 请完成典中点相关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课件。板书解决问题用1 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方法一:画报和卡通世界:6
6、 + 8 = 41(元)。画报和连环画:6 + 7 = 13(元)。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5 + 8 = 31 (元)。方法二:我是小学生和画报:5 + 6 = 1 (元)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 :5 + 8 = 31(元)()我是小学生和连环画:5 + 7= 12(元)画报和卡通世界:6 + 8 = 1 4(元)画报和连环画:6 + 7 = 1( 3元)()卡通世界和连环画:8 + 7= 1 5(元)口答:用1 3元钱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或者我是小学生和卡通世界。课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贯穿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条主线,努力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并会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