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南市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海南市2022年化学高一上期中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高一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向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后,加热,再将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残留物是ANaCl、NaBr、NaI BNaBr、NaI CNaCl、Br2 DNa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A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B在常温常压下,32克氧气含有的分子数
2、为NAC标准状况下,22.4L水中含有NA个水分子D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氢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2NA3、如图在盛有溴水的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苯、四氯化碳和酒精,振荡后静置,出现下列现象,正确的结论是()A加了CCl4加了苯加了酒精B加了酒精加了CCl4加了苯C加了苯加了CCl4加了酒精D加了苯加了酒精加了CCl44、下列各组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碘和四氯化碳B四氯化碳和饱和碳酸钠溶液C水和汽油D苯和水5、某无色、澄清溶液中可能含有Na+、SO42-、Cl-、HCO3-、CO32-、H+、Cu2+中的若干种,依次进行下列实验,且每步所加试剂均过量,观察到的现象如下:
3、步骤操作现象(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变红(2)向溶液中滴加BaCl2和稀HCl有白色沉淀生成(3)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肯定含有的离子是B该实验无法确定是否含有C可能含有的离子是D肯定没有的离子是,可能含有的离子是6、磷单质在反应4P+3KOH+3H2O=3KH2PO2+PH3中( )A被氧化B被还原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四氯化碳B进行如图1操作后,实验现象为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C利用如图2装置可以分离四氯化碳和水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
4、机萃取剂,且萃取剂不溶于水8、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ACuCl2BFeCl2CNaClDFeCl39、只给出下列甲中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组成一个求物质的量的公式的是甲乙物质微粒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固体体积固体密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体积非标准状况下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ABCD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C许多胶体能进行电泳是因为这些胶体带电D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
5、非电解质氨气溶于水得到的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固态氯化钠不导电,熔融态的氯化钠可以导电气态氯化氢不导电,液态氯化氢也不导电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ABCD12、下列各项操作,错误的有A用酒精萃取溴水中的溴单质的操作可选用分液漏斗B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端流出,上层液体则从上口倒出C蒸馏操作中,冷凝水是下口进、上口出D为保证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流出,需将上面的塞子拿下13、下列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A氯化铁溶液 B碳酸钠溶液 C氢氧化铁胶体 D醋酸溶液14、关于1735Cl的叙述错误的是A质子数为 17 B电子数为 17 C中子数为 17
6、 D质量数为 3515、下列关于某物质是否为电解质的判断正确的是()A固体氯化钠不导电,所以氯化钠不是电解质B氯化氢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氯化氢是电解质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16、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过量的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OH+CO2=B铁片投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OH+H+=H2OD向Ba(OH)2溶液滴加NaHSO4溶液至Ba2+恰好沉淀:Ba2+2H+2OH+=BaSO4+2H2O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 (1)写电离方程式:NaHCO3_。H2CO3_。(2
7、)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3)下列3个小题中的物质均由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组成,按要求填写化学式。最外层分别为4个和6个电子的原子形成的化合物是_、_。由5个原子组成的电子总数为10的分子是_。由三个最外层是6个电子的原子结合成的分子是_。18、有A、B、C、三种元素,已知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B和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回答:(1)画出A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2)A、B、C三元素符号分别为_ 、_ 、_。19、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研
8、究Cl2的性质,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1)实验室以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装置的作用是_。(3)实验过程中,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实验结束后,该组同学在装置中(a是干燥的品红试纸,b是潮湿的品红试纸)观察到b的红色褪去,但是并未观察到“a无明显变化”这一预期现象。为了达到这一实验目的,你认为还需在上图装置_与_之间添加下图中的_装置(填序号),该装置的作用是_。(5)装置V的目的是防止尾气污染空气,写出装置V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6)将8.7 g MnO2与含HCl 14.6 g的浓盐酸共热制Cl2,甲同学认为可制得Cl2 7
9、.1 g,乙同学认为制得Cl2的质量小于7.1 g,你认为_(填“甲”或“乙”)同学正确,原因是 _。2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图甲装置制备了氯气,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原理是_ (2)乙同学认为图甲装置制备的氯气不纯净,其中混有HCl气体和水蒸气,对装置进行了如图乙改进。你认为合理吗?(合理则填入“合理”二字,如不合理则用文字说明理由)_。(3)最后均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这样做的目的是_;反应方程式为_。(4)若实验中有少量的氯气散发到空气中,试设计方案将其检测出_。(5)若有87g MnO2参加反应,则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得到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
10、。21、某溶液可能含有Na、Ca2+、NO3-、CO32-、SO42-、Cl等离子。为了鉴别这些离子,分别取少量溶液进行以下实验:加稀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加足量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取中滤液,加硝酸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1)上述3个实验证明一定存在的离子是_,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_,可能存在的离子为_。(2)写出中涉及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3)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Na是否存在的方法叫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向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液中通入氯
11、气发生的反应有:2NaBr+Cl2=2NaCl+Br2,2NaI+Cl2=2NaCl+I2,因为氯气足量,溴化钠和碘化钠完全转化为NaCl、Br2、I2,将溶液蒸干、灼烧过程中,由于Br2常温下为液态,加热转化为溴蒸气,I2易升华,所以最后残留物是NaCl。答案选D。2、B【解析】A错,28g氮气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B正确;C错,水在标准状况下不是气体;D错,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和氢气混合物所含的分子数为NA3、C【解析】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结合图可知加了酒精;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苯或四氯化碳,则苯与溴水混合后有机色层在上层
12、,可知加了苯,而四氯化碳与溴水混合后有机色层在下层,可知加了CCl4,故选:C。【点睛】酒精与水互溶,不分层;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苯不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溴不易溶于水,易溶于苯或四氯化碳。4、A【解析】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应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据此分析;【详解】A.I2、Br2易溶于有机溶剂,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应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不用分液漏斗,故A符合题意;B.四氯化碳为有机物,不溶于水,可以用分液的方法,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B不符合题意;C.汽油不溶于水,可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C不符合题意;D.苯是不溶于水的液体,可以用分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13、,可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A。5、B【解析】无色澄清溶液,可以知道溶液里没有Cu2+;(1)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溶液里不含CO32-和HCO3-;(2)向溶液中滴加BaCl2和稀HCl,有白色沉淀生成,此沉淀为BaSO4,说明溶液里有SO42-;(3)将(2)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加入AgNO3溶液和稀HNO3,此沉淀为AgCl,但无法说明溶液里有Cl-,因实验(2)中滴加了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引入了Cl-;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溶液里一定存在SO42-、H+,一定不存在HCO3-、CO32-、Cu2+,可能存在Na+、Cl-,所以选项B正确;综
14、上所述,本题选B。6、C【解析】磷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0价,一部分升高为中的价,被氧化;另一部分降低为中的价,被还原,故选C。7、B【解析】萃取仅是把物质从一种溶剂提取到另一种溶剂中,得到的是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因此,在萃取之后往往需要分液操作。【详解】A、乙醇与水混溶,不能用作萃取剂,故A正确;B、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且碘易溶于四氯化碳,则下层呈紫色,故B错误;C、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且溶液分层,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C正确;D、碘易溶于有机溶剂,萃取剂不能溶于水,故D正确。答案选B。8、B【解析】A、Cu与氯气点燃生成氯化铜,A正确;B、Fe与氯气点燃生成氯化铁,不会生成氯化亚铁,B
15、错误;C、钠与氯气点燃反应生成氯化钠,C正确;D、Fe与氯气点燃生成氯化铁,D正确;答案选B。9、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n=N/NA,所以有物质微粒数和阿伏伽德罗常数可计算物质的量;根据n=V/Vm,则有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和标准状况下的气体体积可计算物质的量;有固体的密度和固体的体积只能计算固体的质量,缺少摩尔质量,不能计算物质的量;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液的体积不能计算物质的量,缺少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物质的质量和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科计算物质的量,根据n=m/M,所以答案选B。考点:考查与物质的量有关公式的判断10、B【解析】A.H2、C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常作还原剂,
16、判断是氧化剂还是还原剂需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A项错误;B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如2Fe3+Fe=3Fe2+,B项正确;C.胶体因为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本身不带电,C项错误;D.溶于水能导电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如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硫酸,硫酸溶液导电,是因为硫酸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但这些离子不是三氧化硫电离产生的,D项错误;答案选B.点睛:C为易错项,要注意不能说胶体带电荷,胶体是呈电中性的,是由于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荷。11、C【解析】硫酸钡是难溶的盐,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液导电是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弱电解质电离
17、的原因;离子化合物熔融态电离出离子,能导电;熔融态共价化合物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详解】硫酸钡是难溶的盐,熔融状态完全电离;所以BaSO4是强电解质,故错误;氨气本身不能电离出离子,溶液导电是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一水合氨弱电解质电离的原因,所以氨水是电解质溶液,故错误;离子化合物熔融态电离出离子,能导电,故正确;熔融态氯化氢不能电离出离子,不能导电,故正确; 溶液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与电解质强弱无关,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不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故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
18、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明确电解质的强弱与电离程度有关,与溶液的导电能力大小无关。12、A【解析】A酒精易溶于水,与水互溶不能分层,不符合萃取剂的条件,不能达到萃取的目的,故A错误;B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只能从下口放出,若从上口倒出,则下层液体与上层液体相混而不纯,同样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时也会使上层液体与残留在漏斗内壁的下层液体相混而不纯,故B正确;C蒸馏操作中,冷凝水的流向应与蒸汽的流向相反,一般为下口进、上口出,故C正确;D放出下层液体时,将分液漏斗上面的塞子拿掉使分液漏斗内外气压相等,便于液体顺利流出,故D正确;答案选A。13、C【解析】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据此判断。【详解】A. 氯
19、化铁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A错误;B. 碳酸钠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错误;C. 氢氧化铁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正确;D. 醋酸溶液不是胶体,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错误;答案选C。14、C【解析】根据原子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左上角表示质量数,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详解】1735Cl的质子数为17,质量数为35,中子数=35-17=18,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7,C错误。故选C。15、B【解析】A固体氯化钠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不导电,溶于水会导电,所以氯化钠是电解质,故A错误;B氯化氢化合物水溶液能导电,属
20、于电解质,故B正确;CSO2溶于水能导电,是因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电解质亚硫酸,本身不能电离,所以SO2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为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故D错误;故选B。点睛:主要是概念实质理解应用,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的化合物为电解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导电的条件是化合物自身能在一定条件下电离出离子导电,导电实质是含有自由移动电子或离子,据此分析判断。16、A【解析】A过量的CO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2+OH-,故A正确;B铁片投入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和氢气,Fe+2H+=Fe2+H2,故B错误
21、;C碳酸氢钠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HCO+ OH-=+ H2O,故C错误;D向Ba(OH)2溶液滴加NaHSO4溶液至Ba2+恰好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2+OH-+H+BaSO4+H2O,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aHCO3=Na+HCO3- H2CO3H+HCO3-,HCO3-H+CO32- CO CO2 CH4 O3 【解析】(1) NaHCO3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电离产生Na+、HCO3-;H2CO3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存在电离平衡; (2)先确定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的原子是O原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书写原子结构示意
22、图;S原子获得2个电子形成S2-,据此书写离子结构示意图;(3)先确定相应的元素,然后根据要求书写化学式。【详解】(1) NaHCO3是盐,属于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产生Na+、HCO3-,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H2CO3是二元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分步电离,第一步电离为H2CO3H+HCO3-,第二步电离方程式为HCO3-H+CO32-; (2)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的原子是O原子,O是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6,所以O原子结构示意图为:;S是16号元素,S原子获得2个电子形成S2-,则S2-离子结构示意图是;(3)核电荷数为110的元素中,最
23、外层分别为4个和6个电子的原子分别是C原子、O原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CO、CO2;由5个原子组成的电子总数为10的分子是CH4;最外层是6个电子的原子是O原子,由三个最外层是6个电子的原子结合成的分子是O3。【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综合判断的知识,包括化学式、电离方程式及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等。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根据原子结构特点推断元素,然后根据物质分子中含有的微粒数目的要求及物质结构进行书写。掌握物质微粒结构特点与性质的关系是本题解答的关键。18、 Mg C O 【解析】A、B、C三种元素,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最外层上最多有8个电子,所以次外层应该是第
24、一电子层,则C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6,所以C是O元素;B和C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等,而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B核外电子排布为2、4,所以B是C元素;A、C能形成AC型化合物,A2+离子和B原子电子层数也相同,则A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8、2,因此A是Mg元素,据此分析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镁元素,B是碳元素,C是氧元素。(1)A是镁元素,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电子排布为2、8,最外层有8个电子,其质子数是12,所以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2)通过以上分析知,A、B、C分别是镁元素、碳元素、氧元素,元素符号分别是Mg,C,O。【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推断,明确原子
25、结构及原子构成的各种微粒关系是解本题关键。19、MnO2+4HCl(浓)MnCl2+Cl2+2H2O 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无色溶液变蓝色 Cl22KI=I22KCl 干燥Cl2 Cl22NaOH=NaClNaClOH2O 乙 随着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会降低,稀盐酸与MnO2不反应 【解析】本题是实验室制备Cl2和验证Cl2某些性质的实验。装置I是实验室制Cl2的装置,装有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是为了除去Cl2中的HCl气体,装置III是检验氯水的漂白性,同时验证Cl2无漂白性,IV装置验证Cl2的氧化性,最后装置V吸收多余的Cl2,防止污染空气。【详解】(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共热制备氯
26、气,其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2)浓盐酸能挥发出HCl气体,制得的氯气中会混有HCl气体,而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最小,HCl气体又极易溶于水,所以装置II的作用是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3)因为Cl2的氧化性大于I2,Cl2通入无色的KI溶液中发生反应:2KI+Cl2=I2+2KCl,I2能使淀粉变蓝,所以装置IV中的实验现象为无色溶液变蓝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I+Cl2=I2+2KCl。(4)氯气通过饱和食盐水时会带出水蒸气,潮湿的Cl2中会生成HClO,HClO具有漂白性,所以a处干燥的品红试纸褪色。若使“a无明显变化”,则必须在
27、氯气进入装置III前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故需要在装置II和装置III之间连接一干燥装置,且所选干燥剂不能与Cl2反应,NaHCO3溶液、碱石灰、NaOH溶液均可与Cl2反应,所以只能选择装置,放在装置II与装置III之间。(5)Cl2有毒,且易与NaOH反应,因NaOH溶液浓度较大,能充分吸收多余的Cl2,防止Cl2污染空气,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l2+2NaOH=NaCl+NaClO+H2O。(6)8.7gMnO2的物质的量=0.1mol,14.6gHCl的物质的量=0.4mol,根据反应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l2+2H2O可知,只有0.1molMnO2和0.4mo
28、lHCl恰好完全反应才能产生0.1molCl2(即7.1gCl2);但是,反应过程中随着HCl逐渐消耗以及反应生成水,使得浓盐酸逐渐变稀,而稀盐酸不能跟MnO2反应,因此0.1molMnO2和0.4molHCl不能完全反应,所以产生的Cl2小于0.1mol(即产生的Cl2质量小于7.1g),乙同学正确。【点睛】常见的干燥剂有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硅胶、P2O5固体等;碱性干燥剂有碱石灰、生石灰、固体NaOH等;中性干燥剂如CaCl2固体。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碱性气体如NH3;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酸性气体如SO2、Cl2等;CaCl2不能干燥NH3。液体干燥剂一般放在洗气瓶中(气体“长进短出”),固体
29、干燥剂一般放在干燥管或U形管中。20、MnO2 4HCl(浓)MnCl2 Cl2+2H2O 在除去HCl气体和水蒸气的同时,氯气与碱石灰也能反应 尾气吸收,防治污染环境 Cl2 +2NaOH=NaCl +NaClO +H2O 在烧杯口放一张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色则说明有少量的氯气散发到空气中 2 22.4L 【解析】(1)实验室通过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得氯气,反应原理是 MnO2 4HCl(浓)MnCl2 Cl2+2H2O。故答案为:MnO2 4HCl(浓)MnCl2 Cl2+2H2O;(2)用如图乙所示装置,碱石灰吸收水蒸气的同时,氯气也能与碱石灰反应,故不合理,故答案为:
30、在除去HCl气体和水蒸气的同时,氯气与碱石灰也能反应;(3)最后均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剩余氯气可被氢氧化钠吸收,反应方程式为:Cl2 +2NaOH=NaCl +NaClO +H2O,防止污染环境,故答案为:尾气吸收,防治污染环境;Cl2 +2NaOH=NaCl +NaClO +H2O;(4)氯气具有氧化性,能够把碘离子氧化碘单质,碘与淀粉相遇变蓝;将湿润碘化钾试纸放在实验室中,若试纸变蓝则有少量的氯气散发到空气中。故答案为:在烧杯口放一张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若试纸变蓝色则说明有少量的氯气散发到空气中;(5)若有87g MnO2参加反应,MnO2物质的量由化学方程式MnO2 4HCl(浓
31、)MnCl2 Cl2+2H2O可知,被氧化的氯化氢占参与反应的一半,物质的量为,得到氯气物质的量为1mol,标况下体积为,故答案为:2;22.4L。21、Na、CO32-、SO42- Ca2+ NO3-、Cl- CO32+2H+=H2O+CO2 焰色反应 【解析】加稀盐酸后,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一定存在碳酸根,钙离子与碳酸根不能大量共存,因此一定不存在钙离子;加足量的BaCl2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在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不能完全溶解,说明沉淀是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混合物,所以一定存在硫酸根;取中滤液,加硝酸酸化后,再加过量的AgNO3溶液,析出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加入了氯化钡,所以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氯离子;根据溶液显电中性可知一定存在钠离子。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上述3个实验证明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a、CO32、SO42,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a2+,可能存在的离子为NO3、Cl;(2)中涉及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O32+2H+=H2O+CO2;(3)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Na是否存在的方法叫焰色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