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97553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2课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 课时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1下图为1950年5月有关欧洲发展状况的漫画舒曼的交响乐。画中贝文尽管也在鼓起腮帮努力演奏,但他左右双臂怀抱着两个婴儿,一个代表“社会主义规划”,另一个代表“英联邦”。该漫画表明( )A欧洲的联合面临复杂挑战B欧洲煤钢联营组织的发展C欧洲国家抵制马歇尔计划D英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2两极格局瓦解以来,世界格局处于单极化趋势与多极化趋势并存的三支力量(要求建立单极世界的力量、中间游移力量、要求建立多极世界的力量)角逐的总体状态,在冷战结束到2007年美元次贷危机爆发这个阶段,单极化趋势总体上较为明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多极化趋势更加凸显。这一变化说明()A经济

2、危机客观上助推了多极化趋势B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莫测C经济全球化致使美国霸权意识消弭D经济全球化遭受巨大挫折32021年5月2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立国际调查委员会,对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侵犯和践踏人权的问题进行调查。投票国家及态度如下表所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赞成反对弃权无权阿根廷、中国、古巴、印度尼西亚、利比亚、墨西哥、巴基斯坦、菲律宾、俄罗斯、委内瑞拉等 24 个国家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德国、英国乌拉圭等9个国家印度、巴西、丹麦、法国、意大利、日本、尼泊尔、荷兰、波兰、韩国等14个国家美国(之前退出人权理事会,所以无权投 票) A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的发展B冷战思维下两大阵营的对

3、抗C国际多极化格局形成的影响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终结4下表为2014年英国与欧盟和非欧盟国家商品与服务贸易情况(单位:十亿英镑)。这一贸易情况()出口额进口额差额欧盟23045%28953%59非欧盟国家28355%25947%+24总额513100%538100%25A反映英国贸易结构趋于合理化B有助于解释英国疑欧和脱欧的原因C说明欧洲经济一体化名不副实D凸显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角色5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当中的外资银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有着明显的上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例如墨西哥、赞比亚,外资银行的资本总量甚至能够占到本国银行部门资本总量80%以上。由此推知,当今(

4、)A金融开放制约了第三世界发展B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加大C经济全球化导致国家利益失衡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62021年3月, 一些西方国家抹黑新疆棉花生产和棉纺织品出口,还给进口新疆棉织品的公司施加压力,要求他们停止进口新疆的“奴工产品”,以此来打击新疆棉产业。这一事件()A维护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稳定B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必然产物C违背了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D表明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72019年10月,某国际组织的峰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闭幕。本届峰会主题为:“坚持万隆精神、积极应对当今世界挑战”。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不少国家代表发言反对单边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的做法,呼吁国际社

5、会共同反对战争,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该组织()是冷战时期两极格局下的产物拥有成员国部分主权让渡有助第三世界挑战国际旧秩序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ABCD8经济全球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些国家出现了所谓“逆全球化”现象。以下属于“逆全球化”的是()A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C英国的脱离欧盟公投D跨国公司迅猛发展9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大国在抵御金融危机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与发展潜力。据统计,“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09年和2010年都超过美、欧、日。这反映了()A新兴大国在经济全球化中作用突出B西方保护主义逆转了经济全球化趋势C西方发达国家丧失

6、了经济霸权地位D新兴大国崛起冲击了国际经济旧秩序10俄乌两国合计占世界小麦出口的25%。2022年2月,俄乌战事爆发,国际粮价在此后出现暴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大豆、玉米和小麦期货价两周内累计分别上涨5.99%、16.39%和29.02%。俄乌战事引起市场对世界小麦供应链的普遍担心。材料表明()A结束战争就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B全球性粮食危机的频繁出现C粮食问题是俄乌战争的根本原因D全人类正在形成利益共同体112008年10月,由美国华尔街袭来的金融海啸席卷欧洲,欧盟各国联合救市,暂时维持了经济的总体稳定。而一直对加入欧盟不感兴趣的冰岛,几乎处于“破产”的尴尬境地。2009年7月17日,冰岛正式递

7、交了加入欧盟的申请。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欧洲联合对抗美国B欧盟的影响力较强C经济全球化的艰难D欧盟扩张趋势明显12目前,第三世界欠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共计有2.5万亿美元,每年出口创汇中的25%被用于还债,但是这笔债务越还越多。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带着一枝干瘪瘪的橄榄叶和一揽子拯救计划,到处给出现危机的国家实施贷款并开出“治病”的药方,条件是该国必须以经济主权作为抵押。这反映了()A国际经济旧秩序依旧存在B西方国家主导着经济发展方向C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D南北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13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拉美一体化合作战略,还有非洲的发展战略等对国际和地区局势发挥了重要

8、影响,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力军。这些变化反映出()A世界政治多样性改变原有国际政治格局B区域经济集团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C第三世界的崛起助推了世界格局多极化D区域经济集团促成了国际民主化的实现141991年至2011年20年间,西方七国集团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占比从66.7%下降到48.1%,而金砖五国则从7%上升到20%左右。这可以用来说明()A区域集团化有利于经济发展B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C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已瓦解D世界力量对比逐渐失衡15学者李伯重认为“火枪加账簿”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写照。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B盈利是商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C

9、军事征服是早期殖民活动的基本手段D国际贸易与暴力有着程度不等的联系162016年英国公投数据显示,51.9%的人同意“脱欧”,2017年全民公决,决定“脱欧”;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上述材料表明()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B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C全球化并非一帆风顺D全球化违背历史潮流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二战后初期,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美、苏、欧三方的生死存亡,美苏对决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国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霸主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摘编自门洪华美国霸权与美欧关系 材料二: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已无须

10、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因而在政治问题的处理方面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与西欧和美国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相似的是政治关系的相应变化。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并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伊拉克战争是后冷战时代几个足够影响全球形势的重量级事件之一。2003年围绕战争还是和平解决危机的问题,美国和以法、德为代表的欧洲在此次国际关系面临重大考验的关键时刻,却分道扬镳,变成鲜明对立的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带头者,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 摘编自邢晔跌宕起伏的美欧关系(1)根据材料一,概括美欧关系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始终是欧洲的领导者

11、”。(2)材料二中美国与西欧关系出现了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归纳在伊拉克问题上折射出美欧关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国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受到了战争的严重创伤,各国均致力于医治战争的创伤,重建本国的经济。在恢复本国国民经济的过程中,各国都面临着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是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其二是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其三是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

12、际贸易自由化。摘编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二到20世纪末,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在前共产主义国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它们的领导人欢迎国外投资者及其奋力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新型私有工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大的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这种“外包制”在印度发展尤为迅速。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国家为解决二战后“国际经济关系中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并简

13、要说明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末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的因素。参考答案:1A【详解】根据材料“1950年5月有关欧洲发展状况的漫画舒曼的交响乐。画中贝文尽管也在鼓起腮帮努力演奏,但他左右双臂怀抱着两个婴儿,一个代表社会主义规划,另一个代表英联邦。”可知,漫画表明,在推动欧洲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法国和德国积极配合,英国则是不配合的形象,还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说明欧洲的联合面临复杂挑战,A项正确;煤钢联营组织建立于1951年,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于1948年实施,排除C项;英国主导欧洲一体化进程,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2A【详解】根据

14、材料“在冷战结束到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个阶段,单极化趋势总体上较为明显;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多极化趋势更加凸显”可知,世界金融危机客观上助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A项正确;世界政治格局短时期内趋于稳定,并非变幻莫测,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并未致使美国霸权意识消弭,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经济危机客观上助推了多极化趋势,并非经济全球化遭受巨大挫折,排除D项。故选A项。3A【详解】从材料关于对以色列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上侵犯和践踏人权的问题进行调查结果的投票表决来看,中国等24国家投了赞成票,奥地利等9个国家投了反对票,印度等14个国家投了弃权票,说明的是国际关

15、系民主化趋势的发展,A项正确;冷战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以苏联的解体而告终,排除B项;国际多极化尚未形成格局,是一种趋势,排除C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4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同非欧盟国家的商品与服务情况远高于同欧盟之间的商品与服务情况,这说明英国对欧盟的依赖程度显著降低,有助于解释英国疑欧和脱欧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英国贸易结构的状况,排除A项;欧洲经济一体化具有实质性的推进,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与凸显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角色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B【详解】根据材料“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当中的外资银行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

16、有着明显的上升。”可知当前发展中国家中外资银行所占比重明显上升,有的国家远远超过本国银行资本总量。结合所学可知,外资银行的增多可能会带来监管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故材料所述现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B项正确;金融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之路,不能说金融开放制约第三世界的发展,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C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为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实力此消彼长,此衰彼荣,经济发展的中心不断转移,材料未涉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6C【详解】从材料可知,西方国家通过抹黑中国的方式,打压中国的棉

17、花生产和棉纺织品出口,这明显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的原则,C项正确;美国只是这些西方国家中的一个,打压中国也并不能维护美国经济的发展稳定,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更多倡导的是合作共赢,而不是打压他国,这并不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排除B项;仅从材料并不能反映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7C【详解】依据材料“坚持万隆精神”、“反对单边主义”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组织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为在两极格局下寻求自身独立发展而组成的,正确;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国家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一股重要力量,有助于挑战、重塑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正确;不结盟运动推

18、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正确,C项正确;拥有成员国部分主权让渡是欧盟一类的政治、经济高度一体化的组织,错误,ABD三项错误。故选C项。8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逆全球化,即与全球化进程背道而驰,重新赋权于地方和国家层面的思潮。逆全球化的具体表现:新贸易保护主义、欧洲难民潮、英国脱欧公投。C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表现,排除A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历史舞台,排除B项;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排除D项。故选C项。9D【详解】据题意可知,2009和2010年,作为新兴大国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美

19、欧日等传统经济体,这就对旧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形成了冲击,D项正确;仅根据超过美欧日等传统经济体并不足以说明“作用突出”,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并没有被逆转,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西方发达国家尚未丧失经济霸权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0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俄乌战争导致国际粮价暴涨,农产品期货价随之上涨,这些现象说明当今世界经济联系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全人类正在形成利益共同体,D项正确;世界粮食安全问题需重视耕地、科技等诸多方面,而不是只靠结束俄乌战争,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俄乌战争导致国际粮价暴涨,并未说明出现了全球性粮食危机,排除B项;俄乌战争的原因在于北约东扩威

20、胁了俄罗斯国家利益,而不是粮食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1B【详解】根据材料“2008年10月,由美国华尔街袭来的金融海啸席卷欧洲,欧盟各国联合救市,暂时维持了经济的总体稳定。而一直对加入欧盟不感兴趣的冰岛,几乎处于破产的尴尬境地”可知,面对经济危机,欧盟各国联合旧市暂时维持了经济的总体稳定。二没有加入欧盟的冰岛几乎“破产”,说明欧盟的影响力较强,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联合对抗美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经济全球化的艰难,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欧盟扩张趋势明显,排除D项。故选B项。12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在第三世界欠西方发达国家的债务增多的情况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该国必须以经济主权

21、作为抵押为条件,才能对其实施贷款并开出“治病”的药方,这说明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仍然存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经济旧秩序依旧存在的表现,没有体现出西方国家主导着经济发展方向,排除B项;材料只是体现了经济全球化的局限性,没有体现其积极影响,因此不能得出“双刃剑”,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南北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13C【详解】根据材料“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拉美一体化合作战略,还有非洲的发展战略等对国际和地区局势发挥了重要影响”可知,亚太地区、拉美、非洲地区基本上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根据材料中所提到的对国际和地区局势发挥重要影响,可知第三世界的崛起助推了世界格局多

22、极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世界政治的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区域集团化对国际关系的推动作用,并没有涉及区域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作用,排除B项;根据材料“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拉美一体化合作战略,还有非洲的发展战略”可知,这体现的是区域集团化,根据材料“成为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主力军”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区域集团化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并没有直接表明是区域集团化促成了国际民主化的实现,排除D项。故选C项。14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七国集团的国内生产总值世界占比下降,金砖五国世界占比上升,说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济差距在逐渐缩小,国际秩序变革正在加速推进,B项正确;七国

23、集团、金砖五国均属于国际性组织,而不是区域性组织,排除A项;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尚未瓦解,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新兴经济体实力增强,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没有体现世界力量对比失衡,排除D项。故选B项。15D【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学者李伯重认为火枪加账簿是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的写照。”并结合所学可知,火枪意味着新型暴力,账簿意味着商业利益,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各种利益主体在相互交往中往往运用暴力,使得这个时期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与暴力有着程度不等的联系,D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早期经济全球化的体现,未涉及经济全球化存在的必然性,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

24、期的特征,并非盈利是商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军事征服是早期殖民活动的基本手段,排除C项。故选D项。16C【详解】依据题干“2017年全民公决,决定脱欧;美国宣布,从2018年6月起向欧盟钢产品加征25%的关税”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全球化也不是一帆风顺的,C项正确;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指全球化带来的利弊影响并存,而材料只反映了区域集团化、世界贸易的曲折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世界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

25、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识记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17(1)表现: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说明:出台杜鲁门主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施马歇尔计划。(2)变化:西欧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控制。原因:西欧国家的联合(欧洲共同体的成立);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3)特点: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对立性)。影响: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加强(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秩序的民主化。【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一“美苏对决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国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

26、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经济的霸主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可得出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说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始终是欧洲的领导者”的史实有,出台杜鲁门主义;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施马歇尔计划。(2)变化:根据材料二“获得了更大的机动性”“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在各个领域里推行其独立自主的政策。”可得出西欧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摆脱美国控制。原因:根据材料二“西欧国家已无须美国提供经济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经济恢复发展,20世纪60、70年代,西欧国家联合,成立欧洲共同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美苏争霸、西欧和日本的冲击、越南战争、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结合所学知识

27、可知,20世纪60、70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3)特点:根据材料二“变成鲜明对立的主战派与主和派的带头者,进行了双方关系史上从未有过的激烈争执”可得出美欧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对立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欧对抗对国际格局的影响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加强(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国际政治秩序的民主化。18(1)举措: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意义: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预防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总额的增长;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

28、经济全球化发展。(2)因素: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指令性经济的垮台;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方式的发展。【详解】(1)举措:根据“在金融方面,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维持各国间的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及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根据“在国际投资方面,创立处理长期国际投资问题的国际组织”及所学知识可知确立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根据“在贸易方面,重建国际贸易秩序,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即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关贸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贸易体系。意义:根据“扭转贸易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贸易政策,促进国

29、际贸易自由化”可知协调了各国的经济活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经济领域的矛盾,预防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和贸易总额的增长;通过建立国际性的货币金融组织和国际性的贸易组织使世界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2)因素:根据“国际经济关系已逐渐类似于一个全球自由市场”可知大多数国家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根据“指令性经济的垮台终结了它们与外部世界的隔绝”可知指令性经济的垮台;根据“在前共产主义国家”即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根据“经济力量是跨国公司、大型银行和金融机构,它们的投资和投机性活动,每天让数万亿美元在世界流动”可知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组织的推动和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根据“计算机使用和通讯的全球化,打开了以类似方式完成分散的员工工作的可能”可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方式的发展。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