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拟行路难教材简析: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种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了这个时期的一个特色。鲍照的这首诗就是一个代表。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歌的内容。2、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3、理解文中大幅渲染愁绪的用意。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手法感受诗人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本单元学习的要点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结合鲍照的拟行路难来实践一下“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三、了解诗人():请同学读书下注释1。它除了关于诗题的介绍,主要介绍了鲍照的诗
2、歌成就。读课后相关链接,幻灯片显示:唐代诗人杜甫就曾以“俊逸鲍参军”来称美李白,宋代敖器之说“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明代陆时雍说这些都足以说明鲍照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的突出地位。(板书:鲍照才子)四、读诗:五、分析诗歌内容: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的问题:1、愁什么?2、为何愁?3、愁的结果?1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
3、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板书:鲍照寒士)问:如果你是鲍照,拥有这样的双重身份,会有怎样的情感呢?(以意逆志)生答:愤懑(怀才不遇)师问:为什么诗人的感情基调会是愤懑的呢?(启发学生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本诗)交流作者与作品信息作者信息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
4、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心非木石岂无感?反问句,情感达到高潮。不敢言:无可奈何,诗人精神上极度矛盾的痛苦和忍辱负重。4、总结全诗全诗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5、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6、师问: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生答: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四、对比阅读比较李白行路难鲍
5、照拟行路难的异同。相同点:1、体裁上,都是古体杂言诗。2、思想内容上,在诗歌中都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悲愤抑郁之情,且都是借助于“行路难”这一特定含义,来暗指宦途的艰难。3、技法上,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把水的流向的不同比作人生的贵贱穷达的不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是把宦途比作行路的艰难。4、行为上,在抑郁之时,诗人都是通过喝酒来发泄内心的苦闷。不同点:1、从思想内容看,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无力的表达,最后仍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吞声踯躅不敢言),而李诗虽有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最后展现的是一种豁达和乐观。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
6、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凸现出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从语言风格看,从艺术上看,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语言很质朴。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诗人并非为写诗而造情,而是在倾诉衷肠,一吐为快,诗句自然而然地从心底涌流出来,显得十分真切感人。正因为它并非以文为饰,没有以辞伤意之弊,故全诗气势连贯、浑然一体。这显然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表达情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丰富的想象,把仕 途比作像“黄河” “太行山”这些壮美的意象,形象地写出世
7、途的艰难,蕴含无限悲愤之情。力于汉乐府的影响。不过,语言平易还不足以说明这首诗的特点。更难得的是鲍照用如此浅近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含蓄的诗意和深沉的感情。如“泻水置平地”的比喻很浅近,但如前所分析的,它包含了复杂的现实内容。又如“岂无感”三个字并不深奥,但在鲍照的笔下,它既申诉了愁叹之情的合理性,又蕴含着对精神压抑的抗议。这些并不那么率直的诗意,都要从那质朴的语言中去细细体会。语言的平易与诗意的深邃,二者的融汇,使诗歌古朴而不流于浅露,含蓄而不失于生涩,具a有一种浑朴莽苍的格调。李白行路难语言高华,自然流畅,音节高亢,又抑扬宛转。形象鲜明突出,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 理想还在。 答:借用典故表达思想感情。现实之路虽然坎坷险阻,但理想还在。诗人多么希望像姜太 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 有为于当世。 公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像伊尹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 有为于当世。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希望重获重用、一展宏图的愿望。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