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再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再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再谈中学历史教学设计新课程催生了一些新名词,比如“教学设计”。新名词自然有新道理,需认真琢磨。有人如此写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小结,教师说什么,学生说什么,一一记录在案。虽翔实细致,但意图混沌,更像是“预设的教学实录”,看不出设计者的心路历程。既是设计,则需反复推敲及雕琢,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达成目标的途径及策略,有检测目标的手段及方法。下面,笔者就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和学生活动,略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以求教于方家。(一)教学目标:深度分析,巧妙对接期望学生达到什么学习效果,这是教学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所谓历史学习,笔者将其理解为是学生及历史的对话,教师是对话的促进者。要
2、使对话富有成效,就必须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者进行相对深入的分析.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学习内容的分析被赋予了新的任务,这就是解读课程标准。解读课程标准有三个层次.一是计较于具体内容(即课程标准上的“学习要点),及旧课程相比,知识是新的还是旧的,容量是增了还是减了,学习要求是深了还是浅了。二是放眼于知识结构,将具体内容的变化置于结构(即课程标准中的“专题”、“模块)中去把握,分析其角度,确定其重点.三是着意于课程理念,正是课程理念才赋予具体内容以灵魂,成就其生命。三个层次应该是有机联系,后一层次均包括前一层次。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例。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规定:“知道法兰西第三共
3、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及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这及旧课程相比,是个新内容。“知道”属于较低的学习要求,“比较”属于较高的学习要求.德意志的统一不在学习要求之内,但可作为德意志帝国宪法制定的背景呈现。德意志帝国宪法从属的专题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发展”。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宪法所确立的政治制度仍然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可以进一步思考的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对应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还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呢?如果是指“确立”,则强调德意志帝国宪法代表的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一种新模式.如果是指“发展,则强调资产阶级代议制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甚至蔓延到专
4、制色彩非常浓厚的德意志;这种发展,主要是指外延(地域)的发展,而非内涵的发展,因为德意志帝国最高权力掌握在皇帝和首相手中。在课程标准中,及德意志帝国宪法相关的理念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及多样性,“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至于教师想以哪一条为立意,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考虑到学生手中只有教科书这个事实,我们在分析学习内容时,必然包括对教科书的分析。除分析其具体内容、体系结构外,更为重要的是揣摩编者的意图,包括编者是如何力图忠实体现课标精神,如何努力弥补他们认为课标存在的“不足”,如何创造
5、性设置教科书栏目,等等。以人教版为例,其必修2大众传媒的变迁一课对大众传媒发展阶段的划分,不是依据其自身的进步,而是依据通史对历史阶段的划分,如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后.这表明编者的着眼点在于阐明大众传媒及时代变迁之间的关系,而其依据就是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其必修1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这个内容为课程标准所无,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古代西欧的政治制度,避免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及古希腊民主政治及罗马法做简单的对比.其每课书后都有本课要旨这个栏目,目的在于提示本课的教学重点。我们都说,要用教科书教,而
6、不是教教科书.而要真正实现“用教科书教”,其前提是充分理解编者的意图,然后再依据我们自身对课标精神的理解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科书作适当的取舍剪裁。图1 三权分立及制约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必须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减少到一条原理的话,我将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的是什么。一个人的准备知识影响了他们学什么和如何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学习者分析的重要性。学习者分析有一般的分析,也有具体的分析。一般的分析如本班学生课堂气氛活跃,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就普遍问题作泛泛分析;具体的分析如某个学生对某个历史人物感兴趣,某个学生对某个问题有错误认识,就个性问题作对策分析。一般和具体的划分是
7、相对的.之所以作区分,是希望如有可能,对学习者的分析越具体、越详细为好.当然,二者也有密切联系.北京实美职业学校的张轩老师考虑到美术专业的学生拥有绘画的专长,这属于一般的学习者分析。于是,他发动学生创作有关美国宪法的漫画邮票(如图1),并从中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漫画运用于教学.判断谁的漫画具有代表性,这就进入到具体的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意在寻找学术的可靠性,学习者分析意在寻找教学的针对性。二者合在一起,就是要寻找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契合点,促进学生及历史的对话。对话要成为可能,对话者须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说着大致相似的话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李军在开始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
8、点教学之前,对学生作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其中有道题目是:“提到中国古代农民、手工者和商人,你有什么直接感受和想法,联想到哪些?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描述一下。”调查结果是,学生对商人的认识有褒有贬。褒的是:吃苦耐劳(2人),精明智慧(4人)、爱国(3人)、走在时代前列(7人)等。贬的是:无商不奸(3人)、唯利是图(6人),官商勾结(4人)等。为此,教师将“认识和传承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作为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课程标准的“学习要点”规定,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根据这条规定,本课教学目标好像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前面说过,要从具体内
9、容、知识结构和课程理念三个层次来解读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学习,学生要“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商业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所以,“认识和传承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既符合课标的精神,也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困惑,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成为有效的教学目标。(二)教学流程:清晰顺畅,逻辑严密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学的要求,绘制教学流程图是一个专门的技术活,有许多的硬性规定和原则讲究。为追求实效计,我们可不必绘制教学流程图,但教学流程不可少。这种教学流程,可用图示法,也可用条目法.教学流程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本课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什么教学活动,解决什么教学任务,达到何种
10、教学意图;教学环节间有何内在联系。这其中,教师需特别着意的是教学环节间的逻辑结构,包括史学逻辑和认知逻辑。下面以广东东莞东华高级中学夏辉辉老师张居正改革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李军老师古代商业的发展两课的教学流程为例,谈谈教学流程设计的逻辑结构问题。夏老师张居正改革一课的教学流程为:(1)张居正其人(外貌性格、任职经历、死后待遇)(2)张居正其事(从“新、难、功”三个角度分析改革内容)(3)张居正其时(从三个不同维度看张居正改革的价值和意义,见图2) 这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其根基是学生的认知逻辑及方法。之所以从张居正其人开始,是因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能起夺人耳目之功效;而且简单勾勒出张居正的轮
11、廓,有助于学生理解张居正其事。张居正改革为主体部分,从“改革之新”“改革之难“改革之功”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层层深入,“感悟改革人物创新精神之可贵、不畏艰难之可嘉,体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有新意的当属张居正其时的三个纬度:明代中晚期、明清时期、16世纪的世界,由近及远,由微观及宏观,有渐入佳境之感。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夏老师将抽象的思维方法变为创意十足的直观示意图,给人印象十分深刻,过目难忘.整个教学流程,体现的不仅是教师对张居正改革的深刻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它鲜明地体现出学习历史的视角及方法。视野决定高度.长期以往,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视野和高度。李老师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的教学流程
12、为:图3 古代商业的发展这个教学流程的内线是历史的内在逻辑,外线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历史内在逻辑来看,第一个环节讲的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主要是商业现象,如货币、商品、交通、市场等;第二个环节则着眼于探究商业现象背后的政策及人性,拨开历史迷雾,显露出人类本性中追逐财富的心理(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及对此的政策应该是因势利导还是及民争利(欧阳修:“不惜共利而诱大商,此及商贾共利,取少而致多之术也。” 司马迁:“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及之争.” ).第三个环节则是透过商业看商人,透过人性看人文,还原古代中国商人的真实形象是
13、形式,挖掘古代中国的商业文化是目的.总的来看,这条线可归纳为商业现象商业政策商人逐利(人性)商业文化(人文)。从学习过程来看,第一个环节,由于教科书的表述非常琐碎,无法面面俱到,教师采用指导学生填写学案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商业发展的概貌,概括商业发展的特点,以达到知识的梳理、方法的示范的意图,为学生的建构提供知识基础。第二个环节通过聚焦个案,探究宋代商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反思商业政策及人类本性的关系,以达到体验探究、反思历史的意图,为学生的建构提供理论基础。第三个环节力图从枯燥的经济史中发掘出人性及人文,还原商人的真实形象,以达到清晰认识、传承文化的意图,为学生的建构提供情感基础.返观两个
14、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学流程的特征应该包括:环节顺畅,层次清晰,意图明确,结构严密。(三)学生活动:教师支持,发展为本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是学生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及学习方式是两个不同且又有联系的概念。相对而言,学习活动更具体,学习方式更抽象。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阅读、聆听、写作、绘画、讨论、辩论、表演、比较、概括、论证、解释等。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具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特征的学习活动就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活动。选择学习活动形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资源,教学意图。学习活动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设计中常见的偏颇是:精心
15、设计教师的活动,尤其是雕琢教师该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学生则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活动成为教师活动的附属品。这种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行为主义,以为教师说了学生就会.理想的教学设计是: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为学生活动提供策略支持。这种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建构主义,教师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自主建构.图5 对症下药图4 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内容。一般的做法是:教师提供材料,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北京市161中学胡京昌老师则别出心裁,他虚拟了一个教学情境:全班同学模拟罗斯福“新政”智囊团,参及“新政”政策的制定和措施实施。智囊团设一总团长,下设六个分团,分团长由六个小组的小
16、组长担任。这六个分团是:金融监管团、复兴工业团、振兴农业团、启动需求团、社会保障团和环境保护团。各分团在课下搜集判读资料,课上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他们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最后再由总团长来统筹大家的意见,进行简短的总结.角色扮演拉近了学生及历史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非常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呢?为保证学生活动的质量,胡老师将自己定位在提供“理论脚手架”,帮助学生主动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胡老师以“凯恩斯主义”原理(见图4)为范本,用图示来搭建认识“新政”措施的理论平台(见图5)。在“脚手架”的基础之上,学生模拟智囊团,分组活动,就能够对搜集到的材料和教科书
17、知识进行有效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如在教学实录中,启动需求团团长的发言是这样的: 学生(分团长):通过凯恩斯的理论,我们知道总需求是由个人消费、国内建设投资和对外出口三部分构成。首先,采用让美元贬值的办法来大力刺激出口,从而带动生产领域的活跃,相关理论我们在政治课经济及生活模块中接触过;其次,政府通过大量投资兴办公共工程来拉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需求不旺的问题;其三,解决个人消费不旺的关键在于充分就业,不能单纯靠输血救济,而是通过“以工代赈这个充满智慧的政策,收到了解决就业、扩大需求、稳定社会和完善设施一举四得的良好效果.在这个案例中,胡老师以当今中国经济运行的相关现象导入,选择了
18、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形式(角色扮演),预设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困难(欠缺理论深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脚手架)。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为学生活动提供支持.具体来讲,包括: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学生活动;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的形式;预设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学生活动结束时予以画龙点睛式的点评,使学生活动发挥最大的效益.关于最后这一点,可以北京161中学张明明老师的案例工业革命来说明。工业革命中,工厂机器生产取代作坊手工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张老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想起班里的一个学生在博客上推销爸爸手工制作的葫芦,但是网友的反应几乎都是“
19、太贵了!” “不值呀!”于是张老师设计了一个对比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活动:出示学生家长制作的葫芦的照片,请学生介绍这些葫芦的特点和价格,询问其他同学是否有兴趣购买这些葫芦。有同学这样回答:“这种葫芦挂件如果我买只是作为装饰品,比如随便挂在书包上,那么这样的话300元一个就太贵了,现在我随便去批发市场5到10元就可以买到一个,很便宜的用久了不喜欢了我可以再换。”教师顺势问,为什么市场上买的葫芦可以便宜到5元至10元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因为机器生产。于是教师抛出了下一个问题:“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学生很容易地就说出机器生产成本低、批量生产价格具有很大的优势。然后教师对工厂机器生产
20、的优势进行总结。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参及面广,教学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十分到位.但是,它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学生及其家长仅仅被当作教学的手段来使用,家长手工生产的艺术价值被否认,学生渴望得到尊重的情感被忽略.事后,张老师这样反省:“我应用这个例子完全是从如何可以更好地驾驭课堂、驾驭这节课的内容出发,忽略了案例中当事人本身的感受。” 也就是说,老师总结学生活动时,考虑到了教学但没有考虑到教育。值得称赞的是,张教师勤于反思、勇于改进,在其他班级的教学设计中,她补充了“机器生产虽然具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生产”这一问题;而在原先这个班级,为了弥补之前教学的缺憾,她特意安排了一
21、节班会,由学生详细介绍爸爸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和工艺,由此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手工业的认识,同时也就巧妙地满足了学生正当的情感需求。性问题作对策分析.一般和具体的划分是相对的.之所以作区分,是希望如有可能,对学习者的分析越具体、越详细为好.当然,二者也有密切联系。北京实美职业学校的张轩老师考虑到美术专业的学生拥有绘画的专长,这属于一般的学习者分析。于是,他发动学生创作有关美国宪法的漫画邮票(如图1),并从中挑选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漫画运用于教学。判断谁的漫画具有代表性,这就进入到具体的学习者分析。学习内容分析意在寻找学术的可靠性,学习者分析意在寻找教学的针对性。二者合在一起,就是要寻找学
22、习内容和学习者的契合点,促进学生及历史的对话。对话要成为可能,对话者须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说着大致相似的话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李军在开始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教学之前,对学生作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其中有道题目是:“提到中国古代农民、手工者和商人,你有什么直接感受和想法,联想到哪些?请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描述一下。”调查结果是,学生对商人的认识有褒有贬.褒的是:吃苦耐劳(2人),精明智慧(4人)、爱国(3人)、走在时代前列(7人)等.贬的是:无商不奸(3人)、唯利是图(6人),官商勾结(4人)等.为此,教师将“认识和传承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作为古代商业的发展教学目标的一部分.课
23、程标准的“学习要点”规定,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概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根据这条规定,本课教学目标好像超过课程标准的要求.但是,前面说过,要从具体内容、知识结构和课程理念三个层次来解读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指出,通过学习,学生要“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商业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组成部分。所以,“认识和传承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既符合课标的精神,也反映了学生的真实困惑,必然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成为有效的教学目标。(二)教学流程:清晰顺畅,逻辑严密按照现代教育技术学的要求,绘制教学流程图是一个专门的技术活,有许多的硬性规定和原则讲究.为追求实效计,我
24、们可不必绘制教学流程图,但教学流程不可少。这种教学流程,可用图示法,也可用条目法。教学流程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本课有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什么教学活动,解决什么教学任务,达到何种教学意图;教学环节间有何内在联系。这其中,教师需特别着意的是教学环节间的逻辑结构,包括史学逻辑和认知逻辑。下面以广东东莞东华高级中学夏辉辉老师张居正改革和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李军老师古代商业的发展两课的教学流程为例,谈谈教学流程设计的逻辑结构问题。夏老师张居正改革一课的教学流程为:(1)张居正其人(外貌性格、任职经历、死后待遇)(2)张居正其事(从“新、难、功”三个角度分析改革内容)(3)张居正其时(从三个不同维度看张
25、居正改革的价值和意义,见图2) 这个教学流程的设计,其根基是学生的认知逻辑及方法。之所以从张居正其人开始,是因为学生最感兴趣的历史人物,能起夺人耳目之功效;而且简单勾勒出张居正的轮廓,有助于学生理解张居正其事。张居正改革为主体部分,从“改革之新”“改革之难”“改革之功”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层层深入,“感悟改革人物创新精神之可贵、不畏艰难之可嘉,体会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最有新意的当属张居正其时的三个纬度:明代中晚期、明清时期、16世纪的世界,由近及远,由微观及宏观,有渐入佳境之感。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夏老师将抽象的思维方法变为创意十足的直观示意图,给人印象十分深刻,过目难忘。整个教学流程,体现的不
26、仅是教师对张居正改革的深刻理解,更为重要的是,它鲜明地体现出学习历史的视角及方法。视野决定高度.长期以往,学生收获的将不仅是知识,更有视野和高度.李老师古代商业的发展一课的教学流程为:图3 古代商业的发展这个教学流程的内线是历史的内在逻辑,外线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从历史内在逻辑来看,第一个环节讲的是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主要是商业现象,如货币、商品、交通、市场等;第二个环节则着眼于探究商业现象背后的政策及人性,拨开历史迷雾,显露出人类本性中追逐财富的心理(司马迁:“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以及对此的政策应该是因势利导还是及民争利(欧阳修:“不惜共利而诱大商,此及商贾共
27、利,取少而致多之术也。” 司马迁:“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及之争。” ).第三个环节则是透过商业看商人,透过人性看人文,还原古代中国商人的真实形象是形式,挖掘古代中国的商业文化是目的。总的来看,这条线可归纳为商业现象-商业政策-商人逐利(人性)-商业文化(人文)。从学习过程来看,第一个环节,由于教科书的表述非常琐碎,无法面面俱到,教师采用指导学生填写学案和小组合作的形式,梳理商业发展的概貌,概括商业发展的特点,以达到知识的梳理、方法的示范的意图,为学生的建构提供知识基础。第二个环节通过聚焦个案,探究宋代商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反思商业政策及人类本性的关系,以达到
28、体验探究、反思历史的意图,为学生的建构提供理论基础。第三个环节力图从枯燥的经济史中发掘出人性及人文,还原商人的真实形象,以达到清晰认识、传承文化的意图,为学生的建构提供情感基础.返观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优秀的教学流程的特征应该包括:环节顺畅,层次清晰,意图明确,结构严密。(三)学生活动:教师支持,发展为本教学设计的主体部分是学生活动的设计。学生活动及学习方式是两个不同且又有联系的概念.相对而言,学习活动更具体,学习方式更抽象。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阅读、聆听、写作、绘画、讨论、辩论、表演、比较、概括、论证、解释等。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是自主、体验、合作、探究。具备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等特征的
29、学习活动就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活动。选择学习活动形式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主要有: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资源,教学意图。学习活动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设计中常见的偏颇是:精心设计教师的活动,尤其是雕琢教师该说什么,说到什么程度;学生则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活动成为教师活动的附属品。这种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行为主义,以为教师说了学生就会。理想的教学设计是: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为学生活动提供策略支持。这种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建构主义,教师为学生提供脚手架,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自主建构.图5 对症下药图4 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内容。一般的做法是:教师提供材料,学生阅读;教师提问,学生
30、回答.北京市161中学胡京昌老师则别出心裁,他虚拟了一个教学情境:全班同学模拟罗斯福“新政”智囊团,参及“新政”政策的制定和措施实施。智囊团设一总团长,下设六个分团,分团长由六个小组的小组长担任。这六个分团是:金融监管团、复兴工业团、振兴农业团、启动需求团、社会保障团和环境保护团.各分团在课下搜集判读资料,课上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展示他们采取的措施及效果,最后再由总团长来统筹大家的意见,进行简短的总结。角色扮演拉近了学生及历史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效果非常好。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呢?为保证学生活动的质量,胡老师将自己定位在提供“理论脚手架”,帮助学生主动完成对知
31、识意义的建构。胡老师以“凯恩斯主义”原理(见图4)为范本,用图示来搭建认识“新政措施的理论平台(见图5)。在“脚手架”的基础之上,学生模拟智囊团,分组活动,就能够对搜集到的材料和教科书知识进行有效的选择、加工和处理.如在教学实录中,启动需求团团长的发言是这样的: 学生(分团长):通过凯恩斯的理论,我们知道总需求是由个人消费、国内建设投资和对外出口三部分构成.首先,采用让美元贬值的办法来大力刺激出口,从而带动生产领域的活跃,相关理论我们在政治课经济及生活模块中接触过;其次,政府通过大量投资兴办公共工程来拉动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需求不旺的问题;其三,解决个人消费不旺的关键在于充分就业
32、,不能单纯靠输血救济,而是通过“以工代赈”这个充满智慧的政策,收到了解决就业、扩大需求、稳定社会和完善设施一举四得的良好效果。在这个案例中,胡老师以当今中国经济运行的相关现象导入,选择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形式(角色扮演),预设了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困难(欠缺理论深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策略(脚手架)。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为学生活动提供支持。具体来讲,包括:在适当的时机引入学生活动;选择适宜的学习活动的形式;预设学生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学生活动结束时予以画龙点睛式的点评,使学生活动发挥最大的效益。关于最后这一点,可以北京161中学张明明老师的案
33、例工业革命来说明。工业革命中,工厂机器生产取代作坊手工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张老师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想起班里的一个学生在博客上推销爸爸手工制作的葫芦,但是网友的反应几乎都是“太贵了! “不值呀!”于是张老师设计了一个对比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活动:出示学生家长制作的葫芦的照片,请学生介绍这些葫芦的特点和价格,询问其他同学是否有兴趣购买这些葫芦.有同学这样回答:“这种葫芦挂件如果我买只是作为装饰品,比如随便挂在书包上,那么这样的话300元一个就太贵了,现在我随便去批发市场5到10元就可以买到一个,很便宜的用久了不喜欢了我可以再换。”教师顺势问,为什么市场上买的葫芦可以便宜到5元至10元
34、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是因为机器生产。于是教师抛出了下一个问题:“机器生产和手工生产相比具有哪些优势?”学生很容易地就说出机器生产成本低、批量生产价格具有很大的优势.然后教师对工厂机器生产的优势进行总结。在这个教学活动设计中,学生参及面广,教学气氛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十分到位.但是,它有一个缺陷,那就是学生及其家长仅仅被当作教学的手段来使用,家长手工生产的艺术价值被否认,学生渴望得到尊重的情感被忽略。事后,张老师这样反省:“我应用这个例子完全是从如何可以更好地驾驭课堂、驾驭这节课的内容出发,忽略了案例中当事人本身的感受.” 也就是说,老师总结学生活动时,考虑到了教学但没有考虑到教育.值得称赞的是,张教师勤于反思、勇于改进,在其他班级的教学设计中,她补充了“机器生产虽然具有这么多的优势,为什么并不能完全取代手工生产这一问题;而在原先这个班级,为了弥补之前教学的缺憾,她特意安排了一节班会,由学生详细介绍爸爸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和工艺,由此提升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和对传统手工业的认识,同时也就巧妙地满足了学生正当的情感需求.张汉林 发表于 201010-26 11:26:00 课堂气氛活跃,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就普遍问题作泛泛分析;具体的分析如某个学生对某个历史人物感兴趣,某个学生对某个问题有错误认识,就个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