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精选语文教案模板汇编5篇语文教案 篇1教学目标:1学会5个生字。认识6个字。2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4初步懂得应该保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练习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3、初步懂得应该保护人和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用“()是()的家”的句式说话。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谁能告诉
2、老师,你的家在哪儿?2闭上眼睛猜一猜这是哪种小动物的家。(电脑放小动物的叫声音乐。)3无论是谁,无论是什么,都有自身的家,同时,我们还有一个一起的家。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七课一起的家。(电脑出示课题:一起的家)二、新授:1初读课文。小声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要读准字音。把课文多读几遍,看谁先能读通顺。2范读课文。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的。3评读课文。自身仿照老师再读两遍课文,准备一会儿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才气。指名展示读;其他同学评读;教师适机范读。4小组学习课文。组内的每个同学都读一遍课文。推荐: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5班内推荐汇报。由小组内推荐代表说一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
3、么。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机用电脑出示动画:白云在蓝天上漂浮,小鸟在树林中唱歌,鱼儿在小河中畅游,种子从泥土中发芽,地球上生存着万物。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干使我们人和动物、植物永远幸福地拥有自身的家呢?6句式练习。(课件出示):白云的家是(蓝天)。小鸟的家是(树林)。鱼儿的家是(小河)。种子的家是(泥土)。我们一起的家是(地球)。(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答对了,课件上就出现小动物对其进行褒扬。)蓝天是()的家。树林是()的家。小河是()的家。泥土是()的家。大山是()的家。()是()的家。(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甚至可以说一说将来哪儿是谁或什么的家。)7美读课文。我们不但从课文中知道了白云、小鸟
4、、鱼儿、种子的家和地球是我们一起的家,而且通过联想还知道了更多的家,大家学的很棒!让我们带着你的体会,再完整地把课文读一遍,可以加上你的动作,看谁读得好。(自读)指名配乐美读课文。8背诵课文。谁能像老师一样,不看书,给电脑上的画面配上课文中的解说词?(电脑出示课文内容的画面,老师朗诵课文。)自身先练一练。(练习背诵)(电脑出示配乐的课文内容动画)指名配解说词。(背诵)三、课后延伸:“树林是小鸟的家”,有些小鸟就把自身的巢建在大树上,树婆婆用自身的身体为小鸟遮风挡雨。小鸟多高兴呀!它会对树婆婆说些什么呢?请大家课下读读121页的选读课文树婆婆。语文教案 篇2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5、指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积极性。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景,并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在意境中感悟真情,明白道理。二、教材分析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语言朴实,短小而蕴含人生哲理,读后令人回味。课文写一群逃难的人中,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哈默,他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别人施舍的食物,在极度困难时还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后来成了杰克逊大叔的女婿,并成为美国的石油大王。故事告诉人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6、三、学情分析四年级下的学生能读懂课文的大意,但通过文本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不强。本文尊严的内涵十分深刻,学生在理解上存有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对描写哈默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的比较和感悟中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训练他们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能力。另外,现在的学生都生活在蜜罐里,他们没有挨饿的经历,在解读文本时他们没法感受难民的那种饥不可耐,这使他们在理解哈默宁愿忍受饥饿而不愿意不劳而获时的那份尊严时会有困难。因此,借助媒体出示难民图,让学生有直观地感受,并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哈默与其他难民进行对比,从而感知哈默身上的尊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自主识字“朴、款、羡、僵、捶
7、、惬、惫、堪”。理解并积累 “骨瘦如柴”、“狼吞虎咽”等一些描绘人们苦难生活的词语。(二)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哈默的外貌、神态、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体会尊严的含义。2、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把感受写成格言的形式,揭示“尊严”的内在含义。(三)情感目标: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无论在什么时候人都要有尊严。教学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从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中,体会到年轻人自尊的品格;从杰克逊大叔对女儿的谈话中,认识到这种自尊的可贵,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五、教学流程
8、(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六、教学过程(一)课件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逃难人日夜奔波、饥肠辘辘、筋疲力尽的片段。2、请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假如你就是这群逃难人中的一员,请描述一下你当时的感受,如果有人将食物送到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做?3、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补充。4、是啊,同学们真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老师相信,学了新课尊严以后,同学们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二)整体感知,初知大意。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感受深刻的段落读几遍,并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自
9、己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听听他们的意见。3、当小老师到讲台上读自己感受深的段落。4、全班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小组合作,理解内容。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看看从年轻人的这些表现中,你能体会到什么?2、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相机点拨指导。(四)集体交流,深入内容。1、小组从下列汇报方式中选择一种作好交流准备:出示课件A、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片段,也可以分角色朗读。B、排练课本剧,并演一演。C、进行模拟采访。(提示:可采访“哈默”,也可采访“杰克逊大叔”。)D、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2、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汇报学习情况,师生简单评议
10、。3、引导学生理解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课件显示: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请同学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1、谈。请学生谈一谈对尊严的理解,并讲一件亲身经历过的与尊严有关的小事情。2、读。出示有关尊严的格言,请学生读一读。3、编。学生自编关于尊严的格言。4、写。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条关于尊严的格言,认真书写,贴于自己的书桌前。板书设计大叔: 善良 朴实 送食物 先吃再干 要求捶背 请求留下哈默: 骨瘦如柴 脸色苍白 要求干活 先干再吃 干完吃饭 答应留下语文教案 篇3一、自读要求:1、理解、体味史铁生对“生命”的感悟。2、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11、。3、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二、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但难度又比较大,因此教学中设想让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分析,进而理解全文。三、教学用时:2课时(总第课时)四、教学日期:教学过程一、入题解说:史铁生的所有作品,包括散文、小说,均贯穿一点,就是“对生命的解读”,本篇尤其如此,它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阅读本篇,可以说就是跟随作者去阅读生命。文章比较长。因而把握线索非常重要。文章对我们情感的冲击,对我们心灵的敲打,都是通过语言传达出来的。二、默诵全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体悟作者感情。1、概括前后两部分要点。明确: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景、我的思绪。第二
12、部分,写对母亲的追思,对母亲生命的理解。2、让学生深入思考,边思边读,抽象概括贯穿全文的思路是什么?明确:全文的总体思路是:追寻,解答。前半部分是追寻,后半部分是解答。第一部分中这样几句话,“我一连几小时我为什么要出生。”“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这却不是去窥看自己的心魂。”这实际是史铁生在园中15年,全部所思所想的总体线索。也就是说,这就是史铁生的“追寻”的“问题”,共三个:第一个,我的身体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就此结束吧,是不是就一死了之算了?也就是说,我该不该去死?第二个,我为什么要出生?第三个,我应该怎样活?这是作者追思的“心魂”。关于第三个问题。当作者对前两个问题“想了好几年”后终
13、于想明白了,终于感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感悟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的时候,实际已经找到答案了,已经对那“生”与“死”这两个问题释然了,解答了。最关键的问题是怎样活下去?为了什么活下去?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忍、不公平的命运。这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如果师生找准了这个关键的核心问题,那么,就等于找到了一把解读这篇佳作的“钥匙”。可以说,如何面对命运是本篇追思的核心。3、再让学生深入思考一下,边读边思考:既然如何面对命运是本篇的追思核心,那么第一部分那么多风景描写和第二部分写母亲
14、是为什么?明确:非常概括地说,写母亲,实际是写“我”(史铁生)对母亲的“理解”,写史铁生对母亲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态度的“理解”。开始,史铁生是不理解母亲的,逐渐地,随着思考的深入,随着精神追寻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随着年龄的增加,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她自己的生命。看来,命运的造就也就决定了角色的分配和承担的方式,有些人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承受苦难,在苦难中默默地忍受着命运的重压。也就是说,母亲的“活法”,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怎样面对命运、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就是“活法”的答案之一。景物描写,第一,有衬托作者心境的作用;第二,为作者的思考提供了一个
15、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第三,景物描写本身,实际上也是对“生命”对“世界”(世界本身也是生命)的解读。请看这一段:“十五年中,这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这不是写出一种永恒吗?我与地坛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题: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这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他自身经历中的残酷事件,即“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他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在整篇散文中,这沉
16、思大致是历经了前后两个阶段。在最初的那个阶段中,史铁生观察与反省个人的遭遇,渐渐地看清了个体生命中必然的事相:“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这样的结论便引出了无法反抗的命运的观念:人生就是一种不可捉摸的命运的造就,包括生命中最不堪的残酷与伤痛也都是不能选择的必然,人对于由超越个体生命的外在力量所设定的事实显然没有任何改变的余地。接下来,史铁生将视界稍稍越出自身的范围,写到来这园子里的其他人,去看看别人都有什么样的命运和活法。先是写到他的母亲。他自己的不幸在母亲那里是加了倍的。他在园子里又遇到一个漂亮但却是的少
17、女(删节部分),再一次感受到“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就是一个因苦难而有差别的世界,如果你被选择去充任那苦难的角色,“看来就只好接受苦难人类的全部剧目需要它,存在的本身需要它”。既然如此,事情也就变得非常绝望了。不幸的命运已经为你规定了承受苦难的角色,那么你还能有什么别的方式来度过你的人生呢?或者说,你还能有属于自己的救赎之路吗?很显然,问题的关键就是在于那个想不透的方式:人到底应该怎样来看待自己的苦难。史铁生个人的问题其实已变成了众生共同的问题“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有论者从“平常心和非常心”的关系来看史铁生的写作,所谓“平常心”的根基所在,是指“他把内在的痛苦外化,把具体的遭
18、遇抽象化,把不能忍受的一切都扔给命运,然后再设法调整自我与命运的关系,力求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在根本上认可了苦难的命运和不幸的角色,却不是看轻生命自身的残酷和伤痛,而是把这生命的残酷和伤痛从自我中抽离出来,去融入到一个更大也更恢宏的所在之中。这个“所在”就关系到了“非常心”。它是指“以最真实的人生境界和最深入的内心痛苦为基础,将一己的生命放在天地宇宙之间而不觉其小,反而因背景的恢宏和深邃更显生命之大”。这就是史铁生在这篇散文中最后画出的自我形象了:他静静坐在园子的一角,在融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融会了死生的时刻里。看到了包容任何孤独的个体生命在内的更大的生命本相。关于怎样活着和怎样达到自我救赎的
19、困扰,也终于为所有生命永恒的欲望所涤净,当投入到永无终结的生命之舞中时,对于个体苦难以及一切不幸命运的自我超越就都变成了一种必然。这样一种洋溢着生命本色之美的境界,既成就了史铁生内心的希冀与不舍的探询,也完成了他为文的寄托。为文与为人在此才是真正的一体。整篇我与地坛都是那样的和美亲切。语文教案 篇4一、教学要求1毖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2被崛5个字。3闭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
20、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三、教学建议(一)教学准备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二)识字、写字教学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
21、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三)朗读、背诵指导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四)练习提示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五)扩展活动自己作一幅山水画。(六)课时安排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语文教案 篇5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了解本文是怎样摆事实,讲道理的。2、本文讲了哪些道理?3、
22、分析议论文论点提出的几种方式,准确把握论点。4、学习从生活中常会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第二课时1、了解课文运用对照的方法来阐述道理。2、课文阐述论点时,在哪些地方运用了对照的方法?3、学习议论文中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4、阅读议论文,能找出文中表述作者观点主张的议论句,并从中找出论点。教学建议段落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5段)列举并评述空想和死做的具体表现,提出中心论点。第二部分:(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阐述怎样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第三部分:(8段)联系实际,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第四部分:(9段)总结全文,强调想的重要。论证特点本文的特色之一是摆事实讲
23、道理。文中在摆事实讲道理时富于变化。如第一部分先摆事实,后讲道理;第二部分的第一层(67段),先说道理后举例子,第二层(8段)举例与说理交叉进行,有时先举例后说理,有时先说理后举例,这样正反对照,论证有力。本文说理脉络很清晰:先论述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系起来,再论述如何联结,然后联系学校学习生活现状,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来,最后是简要的总结。由于联系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现实性、针对性更强。指导口语训练方法建议两课时读懂课文,以口语训练为主。开始读课文,选择默读或散读的方式比较恰当,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认真思考和学习。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使用工具书,弄懂自己所不熟悉的字词的音、形、义。为了
24、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教师可以抽查若干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指导学生进一步领会它的内容和写法,概括段落大意,体会作者批评这两种态度的语气和感情。可以让多一些学生发表看法,相互启发,补充意见,通过比较对照,从课文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学教法建议针对学生议论文基础薄弱、缺乏兴趣的弱点,引导他们自己读书,学习的积极性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才能逐步调动。根据课文写得通俗,题材为学生熟悉的特点,启发学生自学联系感性材料,正确理解课文所阐明和主要道理。文中的举例论证这篇课文用举例说理的方法,论证想和做的辩证关系。文章夹叙夹议,正反比较,说理辩证。事例证明道理,道理来自事例。举例是叙,说理是议
25、,夹叙夹议,用通俗易懂的事例深入浅出的来证明道理。举例则有正例(如记住动植物的分类等),也有反例(如学语文硬读课文等),正反对比鲜明。从正反对比中,把想和做一定要联结起来的道理作了辩证的论述。本文的分论点一篇议论文只有单一论点,学起来较为容易,如果有中心论点,又有几个分论点,学起来就有较大的难度了。想和做一文就是这样。所以列出本文的分论点,便可以突破难点了。其分论点如下:A、一面做一面想是非常重要的。B、在行动中去想,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C、想和做紧密结合很有现实意义。D、想和做相脱离是要不得的。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从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提出论题,进而提出论点的写法。2、明确想和做是紧密地联
26、结在一起的道理,并用以指导学习和生活。3、在议论文中运用说理和举例相互配合的写法4、指导并启发学生把读书和表达的训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理解议论文,仿作议论体短文的能力。教学设计示例一、评现象引论点(为什么?)概述两种人的表现(第12段)简要评析两种人,着重分析后一种人(第34段)归纳上文,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第5段)二、具体论述(怎么样?)想和做的关系,怎样联结从实际出发(第67段)幻灯片设计把本文列举的七个事例用幻灯片等媒体打出文字或图像:1、有的人只读不想,只记不想。2、有的人空想不做。3、有的人死做不想。4、有的人在学习上能想出有效而且省力的办法。5、人类文化是怎样进步的。6、人怎样才能学会游泳。7、课外活动怎样会劳而无功。第20页 共20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第 20 页 共 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