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二说课稿.doc(7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说课面试技巧1、准备时要注意放松心态,如果排序较后,可以小睡一下,养精蓄锐,在考前十分钟调整全身状态,使自己在入场时达到最佳。2、进入考场前要先敲门,听到请进后推门进入考场。3、进入考场走两步,会看到评委和其他人员在室内一侧,而你的面前会有一桌一椅,请在桌旁站定。然后向各位评委鞠躬,报出自己的面试顺序号(注:万不可说出自己的考号和姓名,这样会被取消考试资格,直接清除出场)。 4、鞠躬完毕等待主考官的提示。这时主考官会向你介绍考试的方式和内容(包括共有几题,共有多少时间,如何答题,一般面试前一天会有面试说明,要提前搞清楚,这时要确认),主考官介绍完毕,会问你听清楚了吗?你要清晰明确的回答“听
2、清楚了”,如未听清楚,则可以提出疑问,万不可不懂装懂,搞错了规则。当然,一次听清是最好不过的了。 5、面试一般是3-5道题,每题答题时间为5分钟。现在一般是两种考试方式:一种是主考官把所有的题目都告诉你,然后由你自己决定这25分钟的时间安排。(这种情况下有时会在进考场前提前把考题发给你,让你在前一名考生回答期间在场外另一个准备室准备,上场后直接回答,笔者本人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一种是主考官提一个题,你答一个,每题5分钟,可以提前回答完毕,但不可超时。(这种情况一般不会提前给题,主要是考现场反应和表现)。6、答题时间安排。不管是上面两种形式的哪种,都要注意安排好时间(一般考桌上会准备一个表给你提
3、示时间,但为保万一,最好自己带一个表,表盘字要大,开始思考答题时放在桌上,注意不要用带在手上的,考试时总抬手看表是不自信的表现,放在桌上隔一会儿扫一眼就够了)。一般来讲,思考和答题的时间安排为3:2是比较合理的,就是说5分钟的答题时间,思考3分钟,回答2分钟,如果是5道题集中回答,就思考15分钟,回答10分钟。如果是场外准备场内答,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只要最后不超时就可以了。 7、思考问题。考桌上会提供纸笔,思考时要把回答要点写出按主次列好,以备回答中提示自己。注意要分清主次、轻重、缓急。特别要写清一、二、三、四,这样会更加条理,答题也是如此。 8、回答问题。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条理分明,常
4、用词有一是二是三是等等,这样会给考官更加条理的感觉。注意加强对时间的掌控,不要超时。另外,如果是多道题集中回答,则要注意扬长避短,对自己拿手的题可以多说一会儿,对自己拿不准的要少说一点,但不要差太多。 9、注意说回答完毕。如果是一题一题的提问,那么每题回答完要说回答完毕,如果是集中回答,那么所以的回答结束后要说回答完毕。 10、完毕后,听主考官的口令指示,这时会让你退场,请离开考桌,立正鞠躬,然后退场。说课的基本形式是“四大模块”模式,它由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构成。按照这种基本模式要求的框架去进行说课,能够有效地避免教学中存在的随意课、盲目课和单纯的传授课等不规范、教法陈旧的教学
5、形式,逐渐形成符合教学规律,利于学生成长的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初登讲台、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或虽然有教学经验但初次接触说课的教师来说,是一种全面把握教材,宏观感受教学全过程,快速规范教学行为的好方法,便于教师逐渐提高研究层面,取得更大收益。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_号考生,我的说课题目是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三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1. 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出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_章第_节,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A(1)无论是从知识本身还是从知识外延来看,本节知识都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这一节内容虽然不多,但对激发学
6、生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采用高超的技巧,避免因简单而忽视的学习心理倾向。本节内容涉与的概念比较多,而且难以理解,所以同学们学好本节内容,学习方法就尤为重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B_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学生,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能够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我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过
7、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我确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1.学习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了解物理与现代生活、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等的密切联系和重要应用。 3.我确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是: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 _ 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通过计算机模拟培养学生的推理与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我确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 关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8、,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在实验中通过动手和动脑,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并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与或搭配4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_ 我确定的教学难点是: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他们易接受相对形象的_,而对相对抽象的_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因此_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究竟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与学法 1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9、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_ 实验课:本节是一堂实验课,学生只有真正地投入实验,才能深刻理解(本节内容)G_,因此本节课以分组实验教学法为主,结合讲解,讨论的方法辅助教学。2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这也说明了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合作交流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途径,所以我根据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的原则,在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的过
10、程中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研究教法和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一环。下面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1引入新课复习提问方式:这一环节我先通过提问来复习旧知识点,当然,这些知识点都是与本节课的内容密切联系的,我的问题是:H找几个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就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_I_这一环节计划用时_分钟多媒体课件方式:这一环节我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_然后围绕_展开提问,当然,这些问题都是为了引出本课内容而设置的,进而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入本课,如_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就介绍说_这一环
11、节计划用时_分钟。演示实验方式:这一环节我先演示实验,让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然后我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我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然后这样引入本课:2进行新课我将本节课的内容分为 _部分,第一部分: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先接下来是第二部分的教学:_方法A提问方式:让学生思考并讨论.学生讨论后得到:.然后我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并对问题逐一讲解,给出明确答案。这样做是考虑到我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逐一讲解可以使不会的学生弄会,会的学生加深印象。方法B学生自学:我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页的有关内容,问题如下:学生阅读教材,解决以上问题。方法C学生实验:接下来学生
12、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思考实验后的问题,这期间,我会巡视学生实验,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启发,以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方法D讲解内容: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 的内容进行新课这一环节我计划用时_分钟3课堂练习提问式:这一环节我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与练习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讨论如何解题,然后我再对学生提问,并对题目进行详细讲解,这样做是考虑到我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自己就能分析解题,而有的学生却不具备这样的能力,我可以通过对题目的详细讲解来让不会的学生学会,让已经会的学生加深印象,这一环节计划用时_分钟。学生讲:这一环节我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13、例题与练习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讨论如何解题,然后请一到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讲解,讲解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对解题思路和步骤加以说明或补充。对全体学生来说,让学生变老师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踊跃发言的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的表达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4知识小结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本课的知识点,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上以问题的形式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的时候,我会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加以表扬,鼓励其再接再厉;对于回答得不太好的同学,我并不会批评他,而是坚定地对他说,相信他以后一定可以迎头赶上,下次还要提问他。这样不至于挫伤学生的
14、自信心,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真正关心他的。这一环节计划用时_分钟。这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总结本课的知识点,然后选一名同学到讲台上带领学生总结,之后我对学生的表现点评,并对本课的知识点加以补充。这样,对全体学生来说,让学生变老师的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踊跃发言的学生来说,可以提高他的表达能力,增强他的自信心。这一环节计划用时_分钟5布置作业我布置的作业如下:1问题与练习中的 题 2阅读最后我展示一下我的板书设计,由于时间关系,我只写出板书的大框: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叫 ,来自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第 课时)。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
15、?”、“怎样教?”以与“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既是 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本章 的运用与巩固,也为下一章 教学作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地反映了 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蕴含着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知识层
16、面:学生在已初步掌握了 。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用 初步具备了 思想。情感层面: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与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分 课时学习。(本课时,品味数学中的和谐美,体验成功的乐趣。)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 )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理解 ;掌握 ,熟悉 能力目标-通过 ,培养学生 的转化能力,“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与主体作用。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过程
17、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通过 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三、重难点分析因为 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要把握这个重点。关键在于理解其本质就是 由于要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归纳 作铺垫。四、教法与学法分析(一)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画、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善提炼、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
18、学”有新“思”,“思”有新“得”,“练”有新“获”,学生也才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才富有时代特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二)教法分析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指导学生:五、课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
19、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一)创设情景,引出 的关系(二)比旧悟新,引出 的关系(三)归纳提炼,得出 (四)应用新知,熟练掌握 (五)总结(六)作业布置 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必做题”;又为学有余力者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布置了“探究题”。(1)必做题:(2)探究题:(七)板书设计课题:(四)例题解析 例1 例2 例3 例4 (五)总结 (六)作业 六、教学效果评价本节课立足课
20、本,着力挖掘,设计合理,层次分明在教学思想上既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还特别突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究能力的训练,创新精神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体验求知的乐趣。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更多的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批评性。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提出让老师感到“意外”的问题,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对“课堂意外预案”的探索和思考,备课时尽量设想课堂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有备无患,以免在课堂中学生提出让自己出乎意料的问题,使自己陷入被动尴尬境地。结合以往经验,在本节课,我提出两个“意外预案”。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
21、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5.1曲线运动一、教材分析曲线运动是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曲线运动。从本节内容安排来讲是安排在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力学的直线运动之后,又在平抛、圆周、天体等更复杂曲线运动之前。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后面研究学习复杂曲线运动的基础,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二、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刚把必修一牛顿运动力学直线运动,学完,对于用牛顿运动力学处理直线运动应该没太大问题。但曲线运动还从未接触过,不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许多曲线运动,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很容易接受什么是曲线运动。关键是曲线运动方向和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他
22、们难以理解,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列举各种生活实例与实验探究,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这节内容。由于高一学生基本还保留了对直观现象的兴趣,所以我精心设计了接球小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曲线运动。(2)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曲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能在曲线的轨迹图上画出各点的速度方向。(3)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条件。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提高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归纳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体验学习物理的兴趣。(2)能领略曲线运动的奇妙与和谐
23、,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四、教学的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物体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判断;(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2、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五、教学过程1、引入 前面学习了很多直线运动知识,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真正直线运动的例子,会发现很难举出,反而生活中轨迹是曲线的例子较多,再利用多媒体播放精彩的视频片段即各种运动情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曲线运动的热情,明确学习目的。2、 推进新课让学生观察砂轮切割钢材产生的火花、转动的小雨伞甩出的水滴方向、做接球小游戏等,引导学生分组讨论、猜想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再通过实验验证,最后得出速度的方向沿这一点的切线方向,突出重点;观
24、察演示实验后让学生利用给出的器材自己设计实验,在小组内的互助、交流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进而突破了难点,同时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增强了探索新知的欲望。3、拓展应用让学生考虑链球运动员什么时候让链球出手最好,探究玩具摩托车能做曲线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用图片、实物演示、多媒体动画等展示轨迹是曲线的运动,让学生观察轨迹特点并得出曲线运动概念。4、曲线运动速度方向再次让学生看刚才动画让学生猜想某瞬时的速度方向。接着演示细线系小球转动,在不同位置释放小球分析运动方向(黑板上画图分析)并得出结论。再用砂轮打磨刀具多媒体动画验证
25、。5、曲线运动条件怎样才能让物体做曲线运动呢?接下来分析曲线运动条件。通过演示磁铁从侧面吸引直线运动的小铁球实验来说明曲线运动条件。6、小结请学生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7、举例举课本天体运动实例分析,增强学生科学研究热情。8、设计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知识点,体会成功。9 、布置作业加深学生的印象10、课外探究分析一下使水上摩托艇作曲线运动的力是些什么力? 这既是物理课堂的有益延伸,又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形成。六、教学方法与学法为了突破重难点,提倡教学新理念在教法、学法上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充分发挥他
26、们的主体作用。 5.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教案【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理解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2知道运动的合成、分解,理解运动合成和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3理解互成角度的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简单问题与复杂问题的辨证关系;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讲授知识的同时,渗透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是本节核心内容;2本节的另一个重点是进行运动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应用;3合运动和分运动概念的理解是本节的难点。【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讲解、练习、讨论.【教学器材】:计算机多媒体展示台
27、、与相关课件 【主要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前面的教学中,我们研究了两种简单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绝大数运动都是较为复杂的。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就能够利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与学过的动力学知识来分析一些基本的复杂运动。提问1. 什么是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一种轨迹为曲线的运动.提问2. 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条件:合力的方向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而是成一角度,产生的加速度的方向也跟速度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即: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二、讲授新课1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的实验部分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先在电
28、脑上模拟实验分析,再在讲台上演示并投影到屏幕。归纳:师生共同得出物体的复杂运动可以看成同时参与了两种简单运动,运动的合成和分解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工具。归纳合运动、分运动的概念。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让学生理解由两个简单运动可以合成一个复杂的运动,加深对“同时参与”的意义: 物体同时参与了两个分运动;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合运动、分运动的几个概念:合位移、分位移:合速度、分速度:合加速度、分加速度:2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利用前面所做的实验分析合运动、分运动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各个物理量的关系。归纳:合运动与分运动具有等时性; 合运动与分运动之间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
29、: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做运动的合成。例1 如果在前面所做的实验中(图5-11)玻璃管长90cm,红蜡块由玻璃管的一端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同时匀速水平移动玻璃管,当玻璃管水平移动了80cm时,红蜡块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20s,求红蜡块运动的合速度。分析:红蜡块沿玻璃管匀速竖直向上的运动和玻璃管水平的移动是两个分运动。这是一个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的问题,分运动和合运动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可以先分别求出分运动的速度,再求合速度;也可以先求出合位移的大小,再计算出合速度。这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解:如下图所示,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时性,即t=t1=t2=20s。 S1 (m)
30、 V1(m/s) S V 0.9m S 2(m) 0.8m V2(m/s) 竖直方向:v1=s1/t =0.9/20(m/s)=4.5*10-2m/s 水平方向:v2=s2/t=0.8/20(m/s)=4.0*10-2m/s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v2=v12+v22 v=v12+v22 =6*10-2m/s 合速度的方向与合位移的方向相同,即与合运动的方向的相同。(2)运动的分解: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做运动的分解。例2 飞机以300KM每小时的速度斜向上飞行,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度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图513)。先动画分析,再展示解题过程. 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直线
31、运动的合成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作图分析。学生相互讨论,阅读课本内容,总结:(1)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2)一个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另一个不同方向的分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直线运动,合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我们看到,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以是曲线运动,反过来,曲线运动也可以分解为两个方向上的直线运动。分别弄清楚作为分运动的直线运动的规律,就可以知道作为合运动的曲线运动的规律。三、课堂练习:课本 P85 :(1)题、(4)题四、课堂小结:略五、作业布置: 巩固落实 课本中本节课后 :(2)题、(3)题【教学反馈】:如果时间足够 课件分析 小船过河专题小船过河问题的
32、分析与处理方法:(假设小船和河水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小船静止放在水里,小船会随着河水漂移,小船的速度和河水的流速相同;如果河水静止,小船将会以原速度驶向对岸。3如果小船在流动的河水中驶向对面的岸边,小船既要沿着河水运动,又要向着对面岸边的方向行驶,所以小船的实际运动状态是和中两个运动的合运动。A.最短时间过河问题处理方法:小船过河的问题有一个特点,就是小船在垂直于河岸的方向上的位移是不变的,我们只要使得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的速度最大,小船过河所用的时间就最短,河水的速度是沿河岸方向的,这个分速度和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没有关系,所以使小船垂直于河岸方向行驶,小船过河所用时间才最短。B.最小位移问题
33、处理方法:因为两平行线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它们的公垂线段。所以只有当小船的实际运动方向(即合运动方向)是垂直于河岸的方向时,小船的位移最小。5.2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运动轨迹不是直线时,需要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进行研究.2.初步认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3.能够定性分析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4.能够用图示方法表示合速度与分速度.(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实验对物体运动位置,轨迹的研究过程,体会其中所用的数学方法。2.经历实验对物体运动速度的研究过程,体会运动合成所用的方法。 3.通过运动独立性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理论与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和能力,让学生经
34、历实验、作图、讨论、交流的过程,在知识的发现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 2、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学会自主学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确一个复杂的实际物体运动可以等效为两个简单的运动,理解运动合成、分解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1、具体实际问题中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判定。 2、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矢量性和独立性。三、教学媒体运用1、演示合运动与分运动关系实验装置2、研究运动独立性的实验装置3、PPT教
35、学演示课件、视频录像剪接、计算机、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 ),通过生活再现,演示实验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问题(视频):1)当飞机在敌船正上方时投弹,能否击中敌船?为什么? 2)解放军驾驶冲锋舟在激流中抢险救灾怎样才能正对到达对岸?3) 直臂起重机一边加速吊起重物,一边前进一边上升教师问:这三个运动有什么共同点?总结:这三个运动有很多共同点,其中之一是我们的研究对象都同时参与了多个运动。(二),演示实验,体验分运动与合运动演示玻璃管静止时红蜡块的匀速上升、玻璃管在气垫导轨上的匀速运动时红蜡块的运动.提出问题:在黑板的背景前观察蜡块的运动,我们发现,玻璃管静止时蜡块作竖直向上的匀速运动,当玻璃管在气
36、垫导轨上匀速运动时,蜡块的运动特点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蜡块参与了两个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的匀速直线,一个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三)探究红蜡块运动性质 教师设疑:蜡块参与这两种运动的最终效果是怎样的? 学生总结:蜡块向右上方运动. 设疑引导:运动特点怎样?是匀速吗?轨迹是直线吗? 学生讨论:有的回答直线,有的回答曲线,答案不一. 教师引导:对于物体的运动特点,我们不能单凭眼睛观察,要精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特点,必须从理论上进行严密的推导.我们就以蜡.块为例探究它在平面内的运动性质 探究引导1:确定物体的运动性质,需要哪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 思考讨论: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时
37、间是用来描述质点运动运动性质的物理量. 探究引导2:质点的位置我们如何确定? 学生归纳:直线运动的描述可以建立直线坐标,对于蜡块在平面内的运动我们可以选择熟悉的平面直角坐标系.1. 蜡块的位置、轨迹.位移;根据上面观察讨论,学生归纳位置坐标;x = vx t y = vy t观察我们刚才得到的关于蜡块位置的两个方程如何才能得到蜡块的轨迹方程?学生总结归纳:根据数学知识,从这两个关系式中消去变量t,就可以得到关于x,y两个变量的方程了. 学生自主探究:从公式(1)中解出t,t=x/vx y=vy x/vx 教师设疑:从蜡块的轨迹方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学生小组讨论:由于蜡块在x、y两个方向上做的
38、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vy 、vx都是常量所以vy /vx也是常量,可见公式表示的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物理意义就是蜡块相对于黑板的运动轨迹是直线,即蜡块做的是直线运动.教师引导:探究蜡块的运动特点,描述它的运动规律,从位置和轨迹上看还不够,要准确描述我们再来看它的位移.引导学生进行蜡块位移的探究.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下在坐标中物体位移应该是怎么表示的呢?过程探究:在坐标系中,线段OP的长度就代表了物体位移的大小思维拓展: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位移是矢量,所以我们要计算物体的位移仅仅知道位移的大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再计算位移的方向这应该怎样来求呢?过程探究:因为坐标系中的曲线就代表了物体运
39、动的轨迹,所以我们只要求出该直线与x轴的夹角就可以了 tan=vy /vx这样就可以求出,从而得知位移的方向2.蜡块的速度:教师引导: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速度的定义推导一下蜡块的速度方程.学生探究:问题提出:分析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学生总结归纳:vy /vx都是常量,上式也是常量也就是说蜡块的速度是不发生变化的,即蜡块做的是匀速运动教师引导:结合蜡块的轨迹方程、速度方程,概括蜡块的运动特征.学生归纳总结:蜡块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教师总结:教师总结概括以上探究过程的方法结论,提出分运动与合运动的概念与初步的运动的合成与分解.3.例题剖析:例题展示:飞机以300 km/h的速度斜向上飞行
40、,方向与水平方向成30角求水平方向的分速度vx和竖直方向的分速度vy方法引导:飞机斜向上飞行的运动可以看作是它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把v=300km/h分解,就可以求得分速度学生自主整理:vx=vcos30=260 km/h vy=vsin30=150km/h(四);探究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规律探究1:重新演示红蜡块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管不动,蜡块匀速上升管长度所用时间t1,管水平匀速移动蜡块匀速上升,观察并记录直到蜡块到达管顶所用时间t2由t1和t2的关系再结合课件总结规律.总结归纳1:对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的这个特点,我们把它称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等时性原理也就是说,在物体
41、的运动过程中,合运动持续的时间和各分运动所持续的时间是致的 规律探究2:引导学生重新认识蜡块的运动,重点观察分运动和合运动的相互影响.由学生总结归纳.总结归纳2:就蜡块的运动来说,在竖直方向上蜡块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当玻璃管增加了一个向右的匀速直线运动后,蜡块竖直方向的运动仍然为匀速直线运动,也就是说,蜡块在竖直方向上的分运动并不会受到其他分运动的影响.在运动的过程中,虽然体现出来的是合运动的运动效果,但各个分运动仍然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并不会因为参与了运动合成而改变自己的状态,在运动的合成的过程中,各个分运动是互不影响的我们把这个特点称为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独立性原理思维追踪:我们在对蜡块的速度、位移进行分解与合成的时候是采用的什么方法?或者说是在合成与分解的过程中合速度与分速度、合位移与分位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归纳:合速度是两个分速度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来的也就是它们之间是进行的矢量加减合位移与分位移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例.实验中玻璃管长40cm,红蜡块由玻璃管的一端沿管匀速地竖直向上运动,同时匀速地水平移动玻璃管,当玻璃管水平移动了30cm时,红蜡块到达玻璃管的另一端.整个运动过程所用的时间为10s,求红蜡块运动的合速度教师总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