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弹力说课稿.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说课稿3.2:弹力一、说教材1.教材的特点分析弹力的知识跟人们的日常生活严密相连,因此学习它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它在力学分析中有着举足经重的作用,弹力的有无以及弹力的方向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学好本节内容是决定学生以后对受力分析是否清晰的关键,非常重要。本节的特点之一是: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直接使学生参及到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体验学物理的乐趣。特点之二是:先研究比拟常见的各种形变,后研究及形变有关的弹力,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特点之三是:根底概念多,演示实验多,再加上学生的探究实验,故容量较大,需仔细安排,做到时间分配合理,条理清晰。2.学习目标学情分析:城里学生目前对形
2、变和弹力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产生的原因。因此我采取引导、启发的教学方式.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设计如下的三维目标。知识及技能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知道什么是弹力,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子的拉力都是弹力,会确定它们的方向知道形变及弹力的关系,掌握胡克定律。过程及方法观察演示实验,把看到的现象及已有的经历结合起来;经历探究弹簧形变及弹力的关系,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在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把亲自探究出的规律及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3.教学重
3、点、难点由于大量的力学现象中都要对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其方向进展判断,并且要明确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产生弹力及方向如何?而且弹簧所产生的弹力贯穿知识的前后,因此我把重点内容确定为: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其方向的判断。探究弹簧弹力的规律。难点:由于学生对微小形变难于确定而且对其是否产生弹力及其方向不好判断,因此我把探究微小形变的方法作为难点。二、说教法及学法教法:物理教学是以实验探究为根底的,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观察分析猜测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找到问题答案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理念更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4、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形变,巧用引导性提问,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仔细阅读课文,自主思考、探讨后找到答案,形成仔细阅读课文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学习气氛中总结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三、教学用具演示用具:弹簧、钢丝、橡皮泥、细竹竿、微小形变放大器一套、已拉坏了的弹簧、钢尺。学生探究实验用具:铁架台带支架,两个原长一样但劲度系数不一样的弹簧、刻度尺、钩码40个、长20cm的细铁丝。四、教学设计流程图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认识形变-知道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探究弹力:弹力的定义;产生弹力的条件;常见弹力方向;弹力方向-学生实验:探究弹簧的弹力及形变的关系;结
5、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及伸长量成正比,F=K X五、说教学设计基于以上分析,为使本堂课围绕重点、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力得到提高,我设计如下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认识形变由同学们已有的形变知识入手,引入新课。播放图片:树枝的形变、跳水、射箭;设计意图:我从生活情景中引入新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学习重点和难点内容作铺垫。2.引导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第54页。完成以下问题:2分钟(1).物体及物体 时发生的相互作用可以称为接触力。我们通常所说的拉力、 、 等都是接触力。接触力按性质可以归纳为 和 力,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 引起的。(2).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 或 发生变化简称
6、为形变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学仔细阅读课文;自己总结形变的科学概念3.设问:我们走在厚厚的木板上,木板会发生形变吗?摩天大楼在狂风中有摆动过吗?它发生形变了吗?演示微小形变放大实验:由于这种形变不容易观察,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到底有没有发生形变?解决的方法是微小形变的演示实验。为什么光点会往下移?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后得出结论: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但是形变不明显。为后面解决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4.探索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创设物理情景:教师演示:1弹簧的压缩形变;2弹簧的拉伸形变3.钢丝的扭转形变。都可以恢复原状;4.橡皮泥被压缩后不
7、能恢复原状。学生自行阅读第55页第一、第二段并完成以下问题3分钟。1什么叫弹性形变?弹性限度是指什么?2什么叫弹力?产生弹力的条件是什么?弹力的方向指向哪里?教师总结标准概念。 设计意图:演示生活例子,多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知识,通过自行阅读来自主概括概念,最后教师总结;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理解。5.探讨生活中的弹力: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感受到的弹力现象引导学生自行阅读第55页:几种弹力后两段,完成以下问题:1找到几种最常见弹力压力;支持力;绳子的弹力的产生原因及其方向确实定。5分钟教师最后点出更多更具体的弹力方向以后再补充和加强设计意图:
8、让学生自主探讨弹力产生的原因会在以后此内容学习中更清晰而不混乱,便于对弹力方向进展总结。6.当堂训练:(3分钟)1 当一个物体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数值上等于该物体的重力,但是它们不是同一个力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及该物体的重力是同一个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因为桌面发生了形变D桌面因为发生了形变而产生对物体的支持力和对桌面的压力(2)如图328为P物体对Q物体的压力示意图,有明显错误的选项是:设计意图:当堂训练主要起到让学生对刚学到知识点的及时练习使用,起到坚决和稳固作用7.探索弹力有无的判断如以下图所示,判断相互接触的A、B两小球间是否有相互作用的弹力。采用
9、“假设法分析,让学生知道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弹力。强调产生弹力的条件:接触 弹性形变。强调-有的物体接触不一定有形变,这类难辨是否有形变的问题要假设有,然后通过物体运动状态及受力关系来确定假设是否成立。设计意图:利用放大法分析压力和支持力的产生原因,假设法判断弹力的有无。让学生学会方法的迁移,同时感受到探索物理问题的成就,从而顺利突破重点和难点。8.探究弹簧形变时的弹力跟它发生的形变关系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提出问题:弹簧形变时的弹力大小跟它发生的形变有什么关系呢?猜测:根据你们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体验,对上述关系进展猜测?请同学们讨论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10、使学习更具有目的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活泼课堂探究气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探究。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有些组使用的弹簧是不一样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实验次数物体的重力G/N弹簧的总长度L/cm弹簧的伸长量x/cm弹力的大小F/N让学生画出FX图象。在同一个直角坐标,做出两个不同弹簧的FX图象,然后进展比拟。设计意图:图象法处理数据更为直观,更容易得出物理变化规律,且该种方法处理数据能更好地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引导学生自行阅读第56页课文3分钟完成问题:胡克定律阐释了什么关系?其中劲度系数反响了什么?最后学生归纳总结:得出胡克定律:F=KX(K为弹簧的颈度系
11、数) 设计意图:在探究弹力的大小及形变的定量关系时,由学生进展猜测、实验和得出规律,绘制FX图象,让学生知道有更丰富的、更简单明了的、更准确的数学手段表达物理知识。对探究实验过程教师加以指导,使学生学会团结合作、学会探究物理规律;9.当堂训练:1关于弹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发生形变的物体才能有弹力,也一定有弹力B物体的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C弹力的方向一定及物体发生形变的方向相反D弹力的大小及物体大小有关,体积越大的物体产生的弹力也越大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 m;悬挂20 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 m,求弹簧的原长L0和劲
12、度系数k.设计意图:及时检测和稳固10.弹力的应用图片;视频播放:美国企业号航母上飞机的起降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产品设计离不开物理理论,做到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11.开放式问题视频播放:撑杆跳高、跳水;提出问题: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开放式地讨论从形变及弹力知识去思考,撑杆跳高运发动跳得这么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跳水运发动在空中滞空时间主要由哪方面决定?12.课外布置:自制乒乓球拍,并组织评比。 设计意图:开设开放式问题,布置课外自制乒乓球拍,并组织评比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增强责任心。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及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知道学
13、习是为了生活。13.课堂小结:(1)相互接触的物体产生的相互作用叫接触力。弹力属于接触力。(2)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不易发觉的形变叫微小形变;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3)在弹性限度内,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及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叫弹力。这时物体内部之间也有弹力。(4)常见的弹力中,压力和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指向收缩方向。弹力方向及恢复形变方向一致而及形变方向相反(5)弹簧弹力大小遵从胡克定律:F=K X设计意图: 本环节让学生很清楚本堂课学到什么!便于以后的知识盘点和稳固。14.布置作业:一天一题六、板书设计: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撤去外力后
14、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 2.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外力后不能完全恢复原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3.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1接触 2发生弹性形变5.弹力方向:及恢复原状的方向一致或及形变方向方向相反。1压力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支持物体。注意:指向受力物 2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收缩方向6.弹力大小:F=K X七教学反思:教师讲的少之又少,学生对微小形变的感受时间缺乏感悟不够深,学生作图能力能力有限对学习效果有些冲击,我想来跟大家探讨学习。我这样让学生仔细阅读解决根底问题,学生自己探讨、探索,学生自主总结获取知识,多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模式是想培养学生务实、自我思维、自我把控、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想让学生受益一生。当然也是想奔着当今灵活、新颖的高考思路,甚至瞄准打好根底、讲究个性、力求变通的国际理念,但它相对少了教师们的所谓“经典经历“经典思想 “经典题型,不知道能否到达预期目的,需要更长的周期来检验。 荔波高级中学 莫远灿 202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