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期教案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下期教案1.pdf(1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课题: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课时:1教学目标A类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B类: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C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组织学
2、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1.滑冰场上午有7 2人,中午有4 4人离去,又有8 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等等。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进行条件的补充。学生提问并对简单地问题直接解答。先小组交流,再二、新授全班交流。1.小组4 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引导学生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请学生在练习全班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汇报:组织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全班同学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叙述进行指导。进行汇报,
3、3.全班汇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并且并且互相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补充(1)71-44+85=27+85=113(人)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2)987+3X6 64-3X987=329X6=2X987=1974(人)=1974(人)第一种方法中,987+3 算出了 1天“冰雪天地”接进一待的人数,在乘6 算出6 天接待的总人数。(实际上步理解就是原来学习的乘除混合应用题,不知道单一量的“照这样情况下求总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应用题。)计算”的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意思。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
4、,就可以先算出6 天是3天的几倍,6 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 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 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 倍。等等。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强调:可用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师要注意这种方法的叙述,方法不要求全体学生根据都掌握,主要掌握运算顺序。老师提供4.巩固练习的情景编(1)根据老师提供的情景编题。A加减混合。乘车时的上下车问题,图书馆的借书还书问题,B速度、单价、工作效率先个人编题,再两人交换。小组合作,减少重复练习。(2)P 5/做一做 1、2三、小结学生就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汇报。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
5、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就本节课算顺序的)的学习内运算顺序为已有知识基础,让学生进行回忆概括。容进行汇四、作业P 8/1 4板书设计:四 则 运 算(一)1.滑冰场上午有7 2人,中午有4 4人离去,2.“冰雪天地”3天接待9 8 7人。照这又 有8 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7 2-4 4+8 5(1)9 8 7 4-3 X 6 (2)6+3 X 9 8 7=2 7+8 5=3 2 9 X 6 =2 X 9 8 7=1 1 3 (人)=1 9 7 4 (人)=1 9 7 4 (人)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报。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
6、往右按顺序计算。课题: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课时:1教学目标A 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B 类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C 类: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引导其探究发现。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第一教时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
7、什么数学问题?二、新授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 4+2 4+2 4+2=2 4+2 4+1 2=4 8+1 2=6 0 (元)2 4 +2 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 4 2,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前两个2 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样解答的。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2)24X2+244-2=48+12=60(元)2 4 X 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
8、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 4 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小组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讨论,独立学生总结运算顺序。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等等。出示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完成。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内互相说汇报。说你是怎(1)2704-30-1804-30样解答=9-6的?=3(名)270 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9、;180 9 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汇报。(2)(2 7 0-1 8 0)4-3 0=9 0 4-3 0=3 (名)2 7 0-1 8 0 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 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三、巩固练习P 7/做一做 1、2P 1 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 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四、作业P 8 9/5 9板书设计:四则运算(二)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
10、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 8 0 位,下午有2 7 0 位。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如果每3 0 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1)2 4+2 4+2 4 4-2 (2)2 4 X 2+2 4 +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2 4+2 4+1 2 =4 8+1 2 (1)2 703 0-1 8 0 4-3 0 (2)(2 7 0-1 8 0)+3 0=4 8+1 2 =6 0 (元)=9-6=9 0 4-3 0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60(元)=3(名)=3(名)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 算 加
11、 减 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教学反思:课题: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课时:1教学目标A 类: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B 类: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C 类: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重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教学难点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引导其探究发现。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复习引入回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二、新授出示例5(
12、1)4 2+6 X (1 2-4)(2)4 2+6 X 1 2-4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学生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针对问题四则运算呢?发表自己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的意见。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学生三、巩固练习自由回答。P12/做一做 1、2P14/4教师巡视纠正。四、作业P1415/2,3、57板书设计:四
13、 则 运 算(三)(1)42+6X(12-4)(2)42+6X12-4 运算顺序:=42+6X8=42+72-4(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42+48=114-4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90=110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课后小结:反思:课题:0的运算课时:1教学目标A 类: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B 类: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C 类: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
14、意的问题。教学难点0 不能做除数及原因。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引导其探究发现。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口算引入快速口算出示:(1)1 0 0+0=(2)0+5 6 8=将上(3)0 X 7 8=(4)1 5 4-0=面的口算(5)0 4-2 3=(6)1 2 8-1 2 8=(7)0 4-7 6=(8)2 3 5+0=(9)9 9-0=(1 0)4 9-4 9=(1 1)0+3 1 9=(1 2)0 X 2 9=二、新授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进行分类学生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学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提出。是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
15、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否可以做学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除数。反思: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教师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三、小结学生学生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0是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否可以做四、作业除数。P1516/8 13板书设计:关 于“0”的运算100+0=100 235+0=23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0能否做除数?学生0+319=319 0+568=568小结关于0不能做除数。0的运算99-0=99 154-0=154 一个数减去0,
16、还得这个应该注意数。的问题。0X29=0 0 X 78=0 一个数乘0或0乘一个数,还得0。04-76=0 04-23=0 0 除以一个非 0 的数,还得0。49-49=0 128-128=0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第二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一)课时:5教学目标A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B类: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C类: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向一、激 趣 导 入 约 3分钟;A请同学们
17、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 体(板书)二、新授课 2 0 分钟;A I B|C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叫生观察并提问。1、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2、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点评: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
18、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以极大地兴趣参加猜谜语活动。认真观察,思考左栏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三:构 建 空 间 想 象 力10分 钟;B|C1、师出示一个正方体要求生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2、师再次出示一个一组对面是正方形的牙膏盒,给学生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再将牙膏盒横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再将牙膏盒竖对着学生,要求学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看到牙膏盒的样子。四:巩固练习 约3分钟完成练习八的1 2题。五:兴趣探索:约4分钟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小组汇报。正面观察,并想象画出从左面
19、,从上面,从右面观察正方体的样子。从不同角度先进行初步观察,想象画出正面右面上面牙膏盒的样子。根据以下几幅图找出1的对面是几,2的对面是几,3的对面是独立完成练习 八1一2题。探索左面图形 中1的对面、2的对面、3的对面。观察物体(二)课时:6教学目标A类: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B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C类: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财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一、谈话导入 约7分钟;A上节课我们对一
20、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二、新授课1、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桌交流。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三:构建空间想象力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四、巩固练习根据师的要求到讲台前观察,回到
21、位置上把观察到的画出来,同桌相互交流。展示汇报,集体评议。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的样子。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的样子。观察物体(三)课时:7教学目标A类: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B类: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C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教学重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立体组合图形教具准备课件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财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一、导 入 新 课 约
22、5分钟;A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猜左图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根据师的要求拼搭物体。绕拼搭的物体走一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记下观察到的形状。画出其侧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展示并说明其理由。独立完成例3请学生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二、新授课2 0分钟;A I B|C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摆放在讲台上。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拼搭物体。问:分别从拼搭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你看到的形状是怎样的?画出其侧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三
23、、巩 固 练 习7分钟;B I C1、完成例3及做一做。2、完 成 练 习 九1 一 3题。四、动 手 操 作,思 维 拓 展。约8分钟学 生 按 老 师 要 求 摆 小 正 方 体。(1)用5个 小 正 方 体 摆 从 正 面 看 到 的 图 形(你能 摆 出 几 种 不 同 的 方 法)。及 做 一 做。独 立 完 成 练 习九1 一 3题。按老师要求摆小 正 方 体。(2 )用四 个 小 正 方 体 摆 出 从 正 面 看,从左边看也是的 情 况。从左面看也是(有 多 少 种 不 同 摆 法,最 少 要 用 多 少 个 小 正 方体,最 多 只 能 用 多 少 个 小 正 方 体。)五、
24、课 外 作 业:练 习 九4一6。有多少种不同摆 法,最少要用多少 个 小 正 方 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 方 体。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课题: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课时:8教学目标A类: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B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C 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策略引导其探究发现问题。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
25、生成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等等。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二、新授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观察主题图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4 0+5 6=5 6+4 0黑板上问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题。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学生发现做加法交换律。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26、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符号表示:+=+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8 8+1 0 4+9 6)=8 8+(1 0 4+9 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观察几组出示:算式。(6 9+1 7 2)+2 86 9+(1 7 2+2 8)1 5 5+(1 4 5+2 0 7)(1 5 5+1 4 5)+2 0 7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O=A
27、+(+O)用自己喜教师板书:欢的方式(a+b)+c=a+(b+c)表示加法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结合律。三、巩固练习P 2 8/做一做P 3 1/4、1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五、作业:P 3 1/3板书设计:加法的运算定律(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 0+5 6=9 6 (千米)5 6+4 0=9 6 (千米)8 8+1 0 4+9 6 1 0 4+9 6+8 8=1 9 2+9 6 =2 0 0+8 8=2 8 8 (千米)=2 8 8 (千米)(
28、8 8+1 0 4)+9 6=8 8+(1 0 4+9 6);(学生举例)(6 9+1 7 2)+2 8=6 9+(1 7 2+2 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1 5 5+(1 4 5+2 0 7)=(1 5 5+1 4 5)+2 0 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a+b=b+a(a+b)+c=a+(b+c)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课时:9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A 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B 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C 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
29、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策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2)加法结合律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二、新授出示:例 5下面是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第四天城市A-B第五天城市B-C第六天城市C-D第七天 城市D f EA-B 1 1 5 千米B C 1 3 2 千米C-D 1 1 8 千米D-E 8 5 千米根据上面的条件,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关于加法的运算定律。根据上面教师根据学生
30、的提问,有选择性地将问题板书。的条件提请你们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的问题。汇报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出问题重点引导学生对最后一个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汇报自己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进行汇报。的答案,并学生可能对括号问题有异议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说明理由。顺序,所以要加小括号。对括号问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三、巩固练习P 3 0/做一做四、小结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以及自己的收获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题有异议五、作业:P 3 2/5 7学生汇报板书设计
31、:学习的内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容,以及自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1 1 5+1 3 2+1 1 8+8 5=1 1 5+8 5+1 3 2+1 1 8 -加法交换律=(1 1 5+8 5)+(1 3 2+1 1 8)-加法结合律=2 0 0+2 5 0=4 5 0 (千米)己的收获课时:1 0课题:加法运算定律应用的练习课教学目标A类: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B 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C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
32、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策略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基本练习口答:(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 6+()=7 5+()()+3 8=()+5 92 4+1 9=()+()a+5 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根据每组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6 3 2+8 5=7 1 7 8 5+6 3 2=()3 0 4+2 1 5=5 1 9 2 1 5+3 0 4=()(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1 4 0+2 5 0=2 6 0+1 3 02 0+7 0+3 0=7 0+3 0+2
33、 02 6 0+4 5 0=4 6 0+2 5 0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a+4 0 0=4 0 0+a通过上面的几道题,你们能小结一下我们都复习了什么内容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学生小结。练习本独立完成:(1)一列火车从北京过天津开往济南,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 3 7千米,天津到济南的铁路长3 5 7千米。北京到济南的铁路场多少千米?(2)玉门县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 4 0 0千米,还有2 6 0千米没有修,这条公路有多少千米?求:学生小结。(1)画出线段图。画出线段(2)列式计算。图。比较两题在应用运算定律方面有什么不同。在比较重视学生明确,第
34、1题只应用了加法结合律,而 第2题先用加法交换律把7 5和4 8 0交换位置,再应用加法结合律把3 2 5和7 5相加才能使计算简便。师生共同订正。(简单说明线段图应该怎样画,做简列式计算。要规范。)师生共同(3)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口里填上适当的数。3 6 9+2 5 8+1 4 7=3 6 9+(Q+1 4 7)(2 3+4 7)+5 6=2 3+(+)6 5 4+(97+a)=(6 5 4+口)+口(4)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2 0+9)=(a+2 0)+91 5+(7+b)=(2 0+2)+b(1 0+2 0)+3 0+4 0=1 0+(2 0+3 0)+4 0完成(5)用
35、简便方法计算:91+8 9+1 1 7 8+4 6+1 5 4做练习1 6 8+2 5 0+3 2 8 5+4 1+1 5+5 9计算:4 8 0+3 2 5+7 53 2 5+4 8 0+7 5二、小结学生谈收获。学生谈收获。教学反思:课题: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课时:11教学目标A类: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B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C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教学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分析、理
36、解、归纳。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主题图引入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二、新授引导学生对解决的问题进行汇报。(1)4X25=100(人)25X4=100(人)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吗?教师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你们能给乘法的这种规律起个名字吗?板书: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观察主题图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举出其他这样的例子交换律。能试着用字母表示吗?学生汇报字母表示:a X b=b X a学生汇报我们
37、在原来的学习中用过乘法交换律吗?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就是用了乘法交换律。根据前面的加法结合律的方法,你们能试着自己学习乘法中的另一个规律吗?教师巡视,适时指导。(2)(2 5 X 5)X 2 2 5 X (5 X 2)=1 2 5 X 2 =1 0 X 2 5字母表示=2 5 0 (桶)=2 5 0 (桶)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这组算式发现了什么?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用语言表述规律,并起名字。字母表示。小组汇报。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整理。三、巩固练习P 3 5/做一做 1、2四、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整节课的学习要点
38、。小组汇报。完善板书。回忆整节五、作业:P 3 7/2 4课的学习板书设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要点。2 5 X 4=1 0 0 (人)4 X 2 5=1 0 0 (人)(2 5 X 5)X 2 2 5 X (5 X 2)2 5 X 4=4 X 2 5=1 2 5 X 2 =1 0 X 2 5;(学生举例)=2 5 0 (桶)=2 5 0 (桶)(2 5 X 5)X 2=2 5 X (5 X 2):(学生举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aX b=bX a(
39、aX b)X c=aX (bX c)反思:课时:12课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练习课教学目标A类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B类培养学生根据 具体 情 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C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灵活性。发展思维的教学策略组织练习,质疑解难。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基本练习(1)口算:口算50X2=10050X20=100025X4=100 25X8=200 25X 12=30025X40=1000125X8=10001
40、25X16=200125X24=3000125X80=10000通过刚才的口算,你们很快就算出结果,你们知道在乘法运算中有三对好朋友,它们分别是谁?在口里填板书:5X2 25X4 125X8上合适的(2)在口里填上合适的数。数。30X6X7=30X(X Q)125X8X40=(口口)XQ(3)计算:43X25X425X43X4比较两道题,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时有什么不同?比较两道在讨论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总结出:第1题只应用题乘法结合律把后两个数相乘,就可以使计算简便;第2题要先用乘法交换律把4放在前面,使2 5与4相乘,或 把2 5放 在4 3的后面,使2 5与4相乘,然后再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
41、简便。小结: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独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种是两个运算定律结合使用,使计算简便。关键要掌握运算定律的内容,根据题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加以区分。(4)师生比赛,看谁直接说出结果速度快。师生比赛,2 5 X 4 2 X 4 6 8 X 1 2 5 X 8看谁直接4 X 3 9X 2 5说出结果(5)对比练习:速度快。4 X 2 5+1 6 X 2 54 X 2 5 X 1 6 X 2 5(2 5+1 5)X 4(2 5 X 1 5)X 44 6 X 2 5(4 0+6)X 2 5学生小组4 9X 4 9+4 9X 5 1分工后独立
42、完成4 9X 99+4 9(6 8+3 2)X 56 8+3 2 X 5学生小组分工后独立完成,再进行小组内交流。进行小组反思:汇报。二、小结学生谈收获。内交流学生谈收获。课题:乘法分配律 课时:13教学目标A类: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B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C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景,引导探究。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铺垫孕伏思考问题。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
43、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二、新授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1)(4+2)X25=6X25=150(人)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 乘 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2)4X25+2X25=100+50=150(人)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4 X 2 5 表示2 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 义2 5 表示2 5 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小组合作:(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2)两组算式有什
44、么不同点?小组合作:(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举出像这汇报。样的几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学生举例。根据学生举例板书。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算式生验证。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出发现的规律。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a+b)X c=a X c+b X caX (b+c)=aX b+aX c学生验证。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讨论:有什简记为:么好方法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帮助我们三、巩固练习大家记住P 3 6/做一做乘法分配P 3 8/5在练习小
45、结中,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四、小结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律反思: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学生汇报(1)(4+2)X25(2)自己的收4X25+2X25=6X25=100+50=150(人)=150(人)(4+2)X 25=4X25+2X25!(学生举例)(a+b)X c=a Xc+bXcaX(b+c)=aXb+aX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获。课题: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课时:14教学目标A类: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B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
46、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C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教学板块学生课堂练习单有效生成一、复习准备出示:1.口算:73+27 138X100100-64 64X18X9X125(4+40)X252.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302=300+口(300+2)X 43=300 X +2 X Q2003=2000+0(2000+3)X 14=2000 X 0+0 X 0二、新授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今天继续研究怎样应用乘法
47、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出示102X()口算: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学生任意填上一个两位数。老师迅速说出它的得数,而不用笔算。出示:计算102X43小组讨论完成。小组讨论学生可能出现:完成。(1)(100+2)X43(2)102X(40+3)在对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题目的特点,以及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从而使学生明确:两个数相乘,把其中一个比较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观察题目数与一个数的和,再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的特点便。小练:(1)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3001 X 84=0X84+0X8492 X 203=92 X(200+口)=92X200+92X0(2)计算 102X24出示:9X37+
48、9X63学生在练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习本上独(1)9X37+9X63立完成。=333+567=900(2)9X37+9X63=9X(37+63)=9X100=900找出不同找出不同的方法,进行板演。的方法,进引导学生对比两种方法,重点理解、说明第二种方行板演。法。小结:这类题目的结构形式的特点是算式的运算符号一般是X、+、X的形式,也就是两个积的和。在两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因数,也就是两个数的和要乘那个数。另外两个不同的因数,一般是两个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小 练:(80+8)X2532X(200+3)35X37+65X3738X29+38讨论:这个题目符合乘法分配律的结构形式
49、吗?你能把它转化成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吗?怎样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学生小结订正时,说明怎样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引导学生小结: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间算时,一定要认真审题,观察算式的特点,有的不能直接简算,只要将题型稍加改变,就能进行简算。三、巩固练习1.师生对出题。我们运用刚才学过的知识对出题,你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要能讨 论:2、3应用乘法分配律简算。题为什么2.根据乘法分配律把相等的算式用“=”连接起来。不相等?23X12+23X88要使等号(35+45)X12两边的算(11X25)X4式相等,符25X(4+40)合乘法分反思:讨论:2、3 题为什么不相等?要使
50、等号两边的算式配律的形相等,符合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应该怎么改?式,应该怎3.P38/5四、小结谈收获。么改?五、作业:P38/68板书设计:乘法分配律的应用计算 102X43 9X37+9X639X37+9X63 38X29+38谈收获。课题:乘法运算定律的复习课时:15教学目标A类:.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B类:.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C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