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891223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PDF 页数:149 大小:16.6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9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pdf(1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 1课时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与估算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例1、例2和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 T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相关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初步感受估算对于解决问题的意义,初步掌握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方法.3.使学生经历把己有的计算经验迁移到新的计算情景的过程,加深对乘法运算意义的理解,体会与他人交流算法的乐趣,培养分析、综合及简单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口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难点】估算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教学准备】PP

2、T课件,口算卡片,小棒.阙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3个百是();16个 百 是()。800里面有()个百;1400里 面 有()个百。2.教师出示抢答卡片。2X4 4X9 8X7 6X7 5X9 4X8二、探索口算方法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教师批注P P T课件出示例1的情景图,要求学生说一说从图中能知道什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有 3箱黑玉米,每箱20 根。提问:你们能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3 箱黑玉米一共有多少根?引导学生思考:要求3 箱黑玉米一共有多少根,该怎样列式计算?板书:20+20+20 20 X 3 3 X 202.探索交流,

3、明确算法。提问:你会计算2 0 X 3 吗?先用小棒摆一摆,再想一想该怎样计算.学生操作思考后组织交流,并板书:20 X3=20+20+20=6 0 o2 个十乘3得 6 个十,6个十是6 0 o2X 3=6,20 X 3=6 0。3 .尝试口算,迁移方法.P P T课件出示试一试:20 0 X 3,8 X 20 0提问:这两道题你能算出来吗?计算时可以怎样想?学生独立完成并交流算法。教师总结:口算整百数乘一位数,可以先把整百数看作几个百,再计算。4。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后提问:每组的3 道题目之间有什么联系?三、联系实际问题探索估算方法1。理解题意,选择估算方法。P P T

4、课件出示例2 的情景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说一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提问:要想知道20 0 元买4箱西瓜够不够,你会怎样想?应该算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 8 X 4提出要求:不计算,能比较4 8 X 4 的积与20 0 谁大谁小了吗?2.探索估算方法与过程。提问:你打算怎样估算?先独立思考,再与同学交流。明确方法:5 0 X 4=20 0,而 4 8 5 0,所以 4 8 X 4 (20 0.3。体会估算价值。PPT课件出示试-试 中的问题:300元 够 买5箱哈密瓜吗?学生先尝试独立完成,再交流总结估算方法。总 结:把48看 作50,算出的结果一定比原来大,也可以说原来的积小于估算的结

5、果;而 把62看 作60,算出的结果一定比原来小,也可以说原来的积一定大于估算的结果。四、巩固深化1。完 成 想 想 做 做 第2题.一组学生轮流完成,其他同学判断对错。2。完 成 想 想 做 做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你 是 怎 样 计 算2X 50的?8X800呢?学生交流后说说口算方法。3.完 成 想 想 做 做 第4题。要求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填空,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提醒学生:1时=60分,1分=60秒。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六、布置作业1。完 成 教 材 第2页 想 想 做 做 第6,7题。2。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教学总结【板

6、书设计】【教学反思】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翼与估声例 1:20X3=60想:(1)20 X 3=20+20+20=60.(2)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3)2X3=6.20X3=60,例 2:50X4=200.48X413.26+9=35(条)35X2=70(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握较好,准确预见学生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练习后,我反复向学生强调在乘的时候要记得“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得数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要求。1不足之处个别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快速地调动起来。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

7、能力,注重展现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思考方式和习惯解决问题.第 8 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 7 页例7、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 考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计算过程的探究,进一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算理。【

8、教学准备】P P T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计算。3 8 X 3=2 1 5 X 4=(1)指名2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计算.(2)小组内交流每一步算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P P T课件出示教材第1 7 页例7.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湖里有4 8 只灰天鹅,野鸭的只数是灰天鹅的4 倍)提问:你根据这两个数学信息,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野鸭有多少只?)思考:要求野鸭有多少只?也就是求什么?(4个 4 8 是多少)你会列式吗?(板书:4 8 X 4=)4 8 X 4 你想怎么计算?1

9、.小组内先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2 .笔算。探究用笔算怎样计算这道题?P P T课件出示:4 8 X 4=板书笔算写法:4 8X 3 41 9 23 .学生总结算法:用竖式计算时先从个位算起,用 4乘个位上的8,得3 2,个位写2向十位进3,再用4乘十位上的4,得 1 6 个十,1 6 个十再加上进来的3个十得1 9 个十,在十位上写9向百位进1,百位上没有数,就直接在百位上写1,就 是 1 9 2。4 .小组内再次交流算法。5 .尝试训练:6 2 X 9=3 6 X 5=你是怎么算的?把计算顺序说给同桌听一听。(-)探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1。P P T课件出示试一试题目。2 7 2 X

10、4=2 .学生尝试做,指名学生汇报。师板书汇报过程。重点讲清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3 .师小结:同学们,看上述研究的这几道题是什么样的计算?(板书课题: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要总结)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之间交流说一说乘的顺序.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这三道题计算时分别错在哪里?正确的应该怎样计算?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后,提问:上午参观的学生多,还是下午参观的学生多?你是怎样比的?四、课堂小结说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17页想想做做第3,4,6题

11、。2。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阙教学总结【板书设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48X4=1924 8X,4【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能准确把握教学起点,三年级对于整个小学阶段来说计算题的教学是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学生们不仅要会计算,还要明白这样计算的道理,并能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进位叠加的乘法难度实在太大,学生既要记住进上来的数,又要做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稍有疏忽,就会产生错误。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在新课前安排了先乘后加的口算练习,在板演题中又要求学生说说计算过程,(先算个位,再算十位)化难为易,一步步进行突破。不足之处对于计算的顺序还应该让学生多说一说。一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

12、补充练习量,并增加订正题目的练习,而非单纯地列竖式计算,有意识地引导那些经常出现错误的学生仔细观察错题,从中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订正,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练习中也会更加注意,降低犯错误的概率.第 9 课 时 练 习 三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1 9-2 0 页练习三第1题。【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书写格式和方法,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2。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笔算乘法的能力。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13、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 P T 课件。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基础练习1.口算。3 0 X 8=6 0 0 X 6=4 0 X 7=4 0 X 5=8 X 7 0 二3 X 4 0 0=9 0 0 X 2=2 0 0 X 7=6 0 X 9=6 X 7+4=3 X 9+8 二6 X 8+9 二(1)开火车的形式口算。(2)小组内任意选两题交流算法。2。用竖式计算。43X8=44X7=39X5=75X6=284X3=263X9=473X6=355X8指名4名学生板演,其余每名学生任选两题写在作业本上,最后请4名学生上台批改。二、综合运用1。完成练习三第3题。小云有5本相册,每

14、本9 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小云和小兰各有多少张照片?(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求小云和小兰各有多少张照片,就是求:96X5=480(张)126X4=504(张)2.完成练习三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求一共要多少元,就是求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一共多少元,也就是:2X15=30(元)30+5=35(元)3。完成练习三第9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讨论交流.(3)汇报:可以先求出小李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再和小张比较。18X5=90(个)103-90=13(个)答:小张加工得多,多 13个。三、课堂小结说

15、一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8,10,11题。2.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随教学总结【板书设计】练习三3.96X5=480(张)126X4=504(张)4.2X15=30(元)30+5=35(元)9.18X5=90(个)103-90=13(个)【教学反思】成功之处练习有针对性、趣味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综合,分层练习,层层递进,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注重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课堂空间.练习中,通过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理解了算法、算理。不足之处 对学生关注不够.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充分注重学生的

16、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主动性。大胆放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研讨、交流,让他们进行思维的碰撞,自己得出胜利的果实。第 10课 时 乘 数 中 间 有 0 的乘法一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1 2 2 页例8、例 9、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 -6 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能利用一般笔算方法自主学习、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笔算方法。把估算和笔算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2。能运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和同学之间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3.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17、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算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算理.【教学准备】P P T 课件.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今天就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简短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P P T 课件显示画面及音乐:三只小猫兴高采烈地来到河边,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三心二意的)你们猜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学生异口同声说:没有钓到鱼。师:都没有钓到鱼用什么数表示?2。你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0+0+0=0(条)(师板书)3.提问:你能把它

18、改写成乘法算式吗?把你想的乘法算式说给同桌听一听。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改的?板书:(l)O X 3=O(条)(2)3 X 0=0 (条)谈话: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不能像小猫一样,做事三心二意的呢?(不能)是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很专心。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出问题:刚才我们通过改写加法算式算出了这两道乘法算式的积.那这两道题你会算吗?1 .P P T 课件出示想一想。0 X 7=8 X 0=(1)指定学生计算.(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提 问:你 还 能 说 出 几 个 类 似 的 算 式 吗?有 没 有 考 虑 过0 X 1 0 0,0 X 1 0 0 0,0 X 1 0 0 0 0 呢?这

19、样的算式说得完吗?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 .结合估算,解决实际问题。今天老师还请来了大家都熟悉的两位客人,猜猜他们是谁?(P P T 课件出示教材例9的情景图:有一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去体育馆观看解放路小学、华阳小学、新华小学这三所学校参与的智力大比拼竞赛,走进体育馆,大头儿子说:小头爸爸,体育馆真大,一个这样的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啊?)(1)师:同学们,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生:看台的每排有1 7 个座位,共有6排。(2)师:谁会列式,能很快口算出来吗?师板书:1 7 X 6=1 0 2(个)生口答:一个这样的看台有1 0 2 个座位。师:我们来看看小头爸爸知道吗

20、?(P P T 课件出示:小头爸爸说:大头儿子,一个这样的看台有1 0 2 个座位,估计一下4个这样的看台有多少个座位啊?)(3)师:同学们试试看,这道题怎样列式啊?你会估算吗?引导学生估计:一个看台有1 0 2 个座位,4个看台有4 0 0 多个座位。(板书:四百多)(4)你会用竖式来算一算吗?(学生独立尝试笔算。老师巡视,指名学生板书)(5)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积的十位上为什么写0?生:因为0乘任何数都得0,十位上是0 X 4,所以十位上写0.(6)师:我们来比较一下笔算和估算的结果,你觉得估算和笔算的结果相差得多吗?(很接近)师:这个乘数的中间有(0),对了,像这样的乘法算式我们称它为

21、“乘 数 中 间 有0的乘法”.(揭题)三、巩固练习师生共同完成教材第2 2页 想 想 做 做 第16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 全 科 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随教学总结【板书设计】乘数中间有o的乘法|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0|102X4=408(个)答,一共有408个座位.【教学反 思】成功之处 注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景。“0乘 任 何 数 都 等 于0”是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基础和前提。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情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自主探索“一 个 数 与0相乘得多少?”的问题,让学生在情感层面上获得对这个知识的初步理解.在例题教学时,大多数学生的计算

22、积极性很高,对“0乘任何 数 都 等 于0”印象深刻。不足之处 学生在计算中,有 的 学 生 只 记 住。乘 一 个 数 得0,而把进位的数忘记加到这位了.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新课之前利用34分钟复习一下“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效果会更好。第11课时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教 学 内容】教 材 第2 3-2 4页 例10、试 一 试 和 想 想 做 做 第16题。【教学目标】1.理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通过情景创设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

23、认真分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使 学生掌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 解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教学准备】PPT课件。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1.师用PPT课件出示准备的题卡,根据学生的口算,逐题写出得数.20X3=30X4=200X3=300X4=2000X3=3000X4=2。提问:观察每组题,你发现了什么?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板书课题).二、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引入情景,探讨算法.师: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同学们排成4个方队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队120人。一共有多少人?(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4、怎么求“一共有多少人?”根据学生的分析回答,列出算式:120X4=(2)这道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笔算.(3)学生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说出算理。教师批注第一种算法:I 22第二种算法:1 2 0X 4:X 44 8:0 4 8 0讨论:怎样算比较简便:(学生交流口算方法)小结学生的回答:1 2 0 的末尾有0,先用4去 乘 1 2 0 中 0前面的数,在乘得的数后面再添写一个0。2.两种算法得数一样,你喜欢哪一种算法?如果用第一种算法笔算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D列竖式时要怎样对齐?(第二个乘数要和第一个乘数0前面的数对齐)(2)怎样相乘?(先把。前面的数相乘)(3)

25、乘完后怎样写0?(看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4)小组汇报。三、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参加一个智勇大冲关的游戏,看谁能坚持到最后,闯关成功,就是智勇双全的小勇士。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速度快车,看你能不能搭上这辆快车。3 7 0 X 5 1 3 0 X 9 4 5 0 X 4 1 5 0 0 X 3第二关:进入数学王国,我们来到了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1)计算2 3 0 X 4 时,积的末尾有一个0。()(2)计算2 5 X 6 时,积的末尾没有0。()(3)1 5 0 X 4=6 0。()师:大家的表现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第三关:设计广场,

26、请你当小小设计师。()X ()=2 4 0 0师:顺利通过这次闯关游戏,同学们真棒!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第24页想想做做第5,6题。2.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一教学总结【板书设计】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20X4=480第一种算法 第二种算法1 2X 401 2 0X44 8 04 8 0【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本节课能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对于一些学生来讲,估算较为困难,所以让那些掌握较好的同学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对于其他同学能起到示范作用。另外还注重学生经历探索算法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对于学生的不同

27、算法,只要他们能讲出理由,都应加以肯定。不要求学生掌握儿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重点放在讨论竖式的计算方法上,让学生明确在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不足之处缺少课堂灵活性,面对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不知道怎样去引导。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工整的良好学习习惯。第 12课 时 练 习 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练习四第1 5题。【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3.通过情景创设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教

28、学重点】熟练进行计算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难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准备】P P T课件。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分别是怎样的?你能结合例子说一说在计算时分别要注意什么?请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分组自由汇报,教师适时点拨、引导。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练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二、基础练习1.P P T课件出示:3 5 0 X 2的积是()位数,积是()百多,积的末尾 有()个0。学生独立思考:(1)不计算就能知道积是几位数吗?(2)积是几百多又是怎么知道的?(3)你认为积的末尾有几个0?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再组

29、织学生集体交流。2。我是口算小能手.PPT课件出示练习四第2题的门算卡片。随机选出几道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互相交流。提问:9 X 3 0 0怎样算?2 X 3 4呢?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在书上完成.教师批注小组互助:说一说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完成练习四第3题。先独立计算,同桌互助检查。小组交流: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完成练习四第4题。先让学生观察表格,说一说从表格中能获取到哪些信息,再说说解题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完成。4。完成练习四第5题。先读题,互助交流:从题目中获取到哪些信息?你打算如何解答?(先独立解答,再集体订正)四

30、、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随教学总结【板书设计】炼习四5.150X4=600(袋)600320=280”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小组互助: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2 .完成教材第2 6 页复习第8 题。让学生独立计算.点拨:观察每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联系和区别?3 .完成教材第2 6 页复习第9 题。让学生先算一算,再同桌互查计算是否正确.让小组交流说出每组算式中的规律。4。完成教材第2 6 页复习第1 0 题。(1)P P T 课件出示情景图,理解题意。(让学生分别指出小华和小芸上学和回家各自走过的路,理解小华一天走一个来回,小

31、芸一天走两个来回)(2)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5 .完成教材第2 6 页复习第1 1 题。(1)学生独立审题。(2)5 2 个星期是多少天?(3)学生独立完成。6。完成教材第2 6 页复习第1 2 题。(1)P P T 课件出示情景图,学生观察后。提问:李叔叔带了 1 0 0 0 元钱,够买5 辆儿童车吗?够买2张儿童床吗?(口答)(2)买 4辆儿童车和1 张儿童床,一共要用多少元?(学生独立解答,指定学生板演)(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三、拓展延伸教材第27页思考题。(1)学生独立审题。(2)你能画出小欣上学过程的示意图吗?(3)你从示意图上发现了什么?四、课堂小结你又学会了哪些知识?获得

32、了哪些解题技巧?教师总结梳理: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怎样估算得数是多少?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五、布置作业 全 科 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阙教学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复习(2)1X94-1=101X9+2=119X9+7=882X99+2=20012X9-1-3=11198X9+6=8883X999+3=3000123X94-4=1111987X9+5=8888 成功之处复习时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对于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要求学生必须严格按照计算顺序一步一步去乘,遇到有进位时,千万不要漏掉把进位的数与乘积相加。不足之处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再教设计 以后的教学

33、中我会多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把握课堂,使学生在知识、技能上都有所收获。第2单 元 千克和克第1课 时 认 识千克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28 30页 例 1、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 4 题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景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算能力.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培养数学学习情感。【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知道千克的符号为“kg”.【教学难点】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建立千克的质量

34、观念.【教学准备】PPT课件,秤.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联系实际,建立“轻”“重”的概念同学们,如果我们要进行一个背人跑的比赛,你愿意背老师还是某某小朋友?大家为什么都想背某某小朋友呢?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物体比较重,有的物体比较轻.二、探索新知(-)认识秤。1。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呢?PPT课件出示各种秤:盘秤,电子秤,弹簧秤,天平,磅秤2.认识千克.指出:物品的质量也有它自己的单位,常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千克也叫作公斤,用 符 号“k g”来表示.(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做了调查,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学生汇报).(2)那 么 1 千克到底有多重呢?要想了

35、解1 千克有多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台秤。仔细观察台秤,说一说你在台秤上看到了什么.(大致观察)托盘一一放我们所要称的物体。刻度-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质量单位千克(k g)。教师讲解:指针指示的刻度能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指针指向几就表示几千克。提问:当秤盘中没有物品时,指针指向儿?当指针指向1 时,表示盘中的物品重1 千克。四人小组中的组长把一袋盐放入秤盘中,其余同学观察指针的位置从几指向几?你知道这袋盐的重量吗?(-)认 识 1 千克.1 .提问:1 千克到底有多重呢?称一称桌上的物品,看一看还有哪些物品重 1 千克?(一袋大枣,一袋白糖,一叠作业本)2 .感受1 千克.(1)四人小组每人用手

36、掂一掂这些重1 千克的物品,感受一下1 千克有多重.(2)掂完后说一说你的感受,和你平时拎的物品(书包、文具盒、笔袋)比较一下,有何感受?(3)一个苹果的质量和这个比呢?一只大公鸡呢?1 个鸡蛋呢?3.估一估。(1)拿出自己带的物品,小组合作,掂 出 大 约 1千克的物品,看一看哪组掂的物品最接近1 千克。(2)不论物品的形状、颜色、用途如何,1 千克重的感觉都是一样的。三、巩固深化,内化新知1。完成想想做做第1 题.PPT课件出示盐水鸭和大米的图片,你们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学生自学教材第2 9页关于净含量的知识,说一说盐水鸭和大米的袋子上 的“净含量”是多少.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学生

37、说一说关于载质量及超载的认识。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PT课件出示情景图,说一说每种物品各多少千克,集体校对。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全班共同订正。注意让学生结合解答,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体会1千克大约有多重。5。阅读你知道吗。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随教学总结【板书设计】认识千克称一般物品有多变,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千克乂叫作公斤.【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组织学生亲自动手体验操作过程。在课堂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先掂一掂一袋红枣和一袋薯片的重量,使学生懂得物体是有轻重的,再 掂 一 掂1千克的物

38、体和5千克的物体来具体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重量观念.随后在明确如何使用台秤后展开小组活动,比较、体会不同质量物品的重量差异。不足之处 由于体验操作活动较多,课堂秩序不是很好。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除了让学生感受生活中一些物体的质量外,还要尽量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与估测游戏。第2课 时 认 识 克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3 1-3 3 页例2、例 3、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笥题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感受1 克的实际重量,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2.知道克与千克的关系,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时要用克作单位.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估测能

39、力.【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概念,知道克的符号为“g”。【教学难点】建立克的质量观念。【教学准备】PPT课件,5 角,1 角,1 元硬币若干。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激趣导入导入:我们知道生活中有的物体很重,有的物体很轻.我们称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那么称比较轻的物体时,要用什么作单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单位-一克。(板书课题:认识克)二、实践新知1.初步了解克。谈话:请同学们拿出带来的各种食品,在包装袋上面看一看,找一找,你看到哪些与克有关的信息.(学生观察并汇报)小结:从这些包装袋上看出,克可以用字母g”表示。这些包装袋上都标有具体的克数。2.感知1

40、 克有多重。掂一掂:一 枚 1 角硬币大约重1 克,感 受 1 克的重量。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有1 克重。(学生举例)小结:通过用手掂一掂1 角硬币,我们感觉1 克的重量是比较轻的。提问: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 克?3。认识天平。(出示一枚回形针)提问:这一枚回形针的重量是不是1 克?你用什么办法知道的?(掂一掂,称一称)追问:你觉得用什么样的秤来称比较合适?为什么?(学生议论)(出示天平)介绍:天平是一种精密的秤,我们常用天平来称比较轻的物体。介绍正确使用天平称物品重量的方法。提问:用天平称物品时需要用祛码。看看这些祛码各重多少克。学生分组用天平称一枚回形针,一 枚 1 角硬

41、币,一根羽毛,一把塑料直尺以及自己带来的小物品。讨论:通过天平称这几样物品,你有什么发现?4。感受几克的质量.谈话:同学们猜一猜10 克重的黄豆有多少粒呢?(学生分组活动)(1)用天平称出10 克重的黄豆,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 把 10 克重的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2)用天平称出一块糖有多少克?(3)用台秤称出一个苹果,一个哈密瓜各重多少克?讨论:通过称这几样物品,你发现了什么?5.体会克与千克的关系。(1)分别拿1 千克重的苹果和1 克重的硬币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2)说一说:称物品时,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3)猜一猜: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4)验证:先推算“一袋

42、盐重5 0 0 克,2 袋盐重多少克”,再把这两袋盐放在台秤上称一称,看看是几千克,从而得出结论:1 千克=10 0 0 克。(板书:1 千克=10 0 0 克)小结: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 1 千克等于10 0 0 克,在称较轻的物品时就用克作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三、巩固拓展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的物品各有多重。(2)观察自己带来的各种食品包装袋,说一说它们袋里的食品各重多少克。2.完成想想做做第2 题。用手掂一掂一根橡皮筋,一块橡皮,卷笔刀削出的一片铅笔木屑比1克重还是轻.3.完成想想做做第4 题.(填在教材上)4.完成想想做做第6 题。(1

43、)观察情景图,说一说这两幅图各自的意义。(2)怎样看出杯子里的水重多少克?(3)先估计自己带的杯子能装多少克水,再用天平照样子称一称.四、总结延伸总结:1 克 和 1 千克有什么关系?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延伸:课后请大家称一些常用的物品,例如文具盒,数学书等,看一看它们大约各重多少千克.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教学总结【板书设计】认识克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充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表示.1千克=1000克【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

44、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去感受1 克的重量,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不足之处 授课时间过长,本节课的授课时间超过了 4 0 分钟.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全面了解学生,考虑在使用所选择的资源时,预想到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如果出现意外情况,能灵活处理。第3课 时 练 习 五,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3 4 号 5页练习五第1 T题和你知道吗。【教学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千克和克的实际意义,进一步建立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的观念,加深对千克与克间进率的认识,能解决有

45、关千克和克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计。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的应用。【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正确选择质量单位。【教学准备】P P T 课件。随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整理知识谈话: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关于千克和克的知识。二、巩固练习1。提问:1 千克有多重,你能举例说一说吗?1 克呢?能告诉大家你的体重是多少吗?你的文具盒有多重呢?追问:称羽毛球的质量、铅球的质量各用什么单位?称一只鸡和一个鸡蛋、一碗米和一袋米呢?2.完成练习五第1题.交流:

46、你各填的什么单位?(呈现结果)乒乓球重和童车重都用“3”表示,为什么你填的单位不同?师生交流.3.完成练习五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动物,再观察下面表示轻重的数量有哪些.提问:为什么小鸟重200克,母鸡重2千克呢?4.完成练习五第3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提出注意问题:这里比较的是单位不同的两个量,要先思考比较方法,再比较结果.师生合作完成.提问:800克小于8千克是怎样想的?2千克大于1500克呢?提问:通过上面的练习,你对千克和克有了哪些认识或者感受?同桌互相说一说。5.完成练习五第4题.提问:知道什么条件,要解决哪些问题?请同学们列式算一算,买1千克应付多少钱.6.完成练习五第5题。让学

47、生独立读题,列式解决。指出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根据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考方法。7。完成练习五第7题.让学生把课前称的体重在小组里交流,比一比谁最重?谁最轻?引导理解“标准体重”的含义。三、深化认识1。日常生活中,你还听说过哪些表示轻重的单位?你 对“斤”和“两”有什么了解吗?知道的给大家介绍一下。2.PPT课件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寻找方法并在表格里得出结果,小组交流想法。指出:比较天平两边,可以各拿出数量相等的水果,把剩下的菠萝和苹果比较,就能发现2个菠萝和6个苹果一样重。四、课堂小结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五、布置作、也 全科王

48、 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随教学总结【板书设计】绘习五4.(1”千克=1000克10袋这样的奶惭费1千克.(2)10袋婿糊*1 千克.买1 千克这样的奶糖应付30元.【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从课内到课外,注重知识的延伸。让学生自己周末到商店里看一看,掂一 掂1千克物品的重量。周末和妈妈一起到超市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再帮助妈妈拎一拎,看一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通过这样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对物品的质量有透彻的感悟,从而对概念的理解也比较深刻,这样在做填空题时正确率也比较高。不足之处 个别学生参与体验的积极性不高,处于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记忆状态之中。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

49、生课前对重量进行初步感知,随家长一起进入超市进行小调查,并记录物品包装袋上表示物品质量的有关信息。第3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第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第36%8页 例1和想想做做第1为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知道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2.培养观察、比较和认识图形的初步能力和空间观念。【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准备】PPT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一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一、揭示课题1.PPT课件出示

50、教室立体图。谈话: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2。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二、探究新知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猜想.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的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请学生汇报。(2)验证。谈话:同学们的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 人一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具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