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第2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定律》第2课时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法结合律教材第 18 页的内容及第 19 页练习五的第 1、第 4、第 5 题。1. 理解并把握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应用加法结合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培育应用意识。2. 经受探究加法结合律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力量,渗透符号意识。3. 感受数的运算与日常生活的亲热联系,获得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合作沟通的意识和习惯。重点:经受加法结合律的探究过程,觉察规律,总结规律。难点:能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会运用加法结合律进展简便的计算。多媒体课件。课件出示:口算下面两题 50+70+30240+105+95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师:针对先算 7
2、0+30 和 105+95 提出质疑:这样算对吗?有什么依据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合律)【设计意图:通过口算练习,为加法结合律的教学奠定根底,做好铺垫】(课件出例如 2 情景图)师:读上面的情景图,说说你觉察了哪些条件和所求的问题? 生 1:所求的问题:李叔叔三天一共骑行了多少千米?生 2:李叔叔第一天骑行了 88km,其次天骑行了 104km,第三天骑行了 96km。师:好的,谁能说说三天中每天骑行的路程和与三天一共骑行的路程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生:第一天骑行的路程+其次天骑行的路程+第三天骑行的路程=一共骑行的路程师:你能尝试自己列出算式吗?自己在练习本上写
3、一下。(生独立完成后小组汇报)生 188+104+96生 288+(104+96)生 3:(88+104)+96师:好,同学们列出了三个算式,上面的这些算式为什么这样列?正确吗? (小组争辩,全班沟通)生 1:把三天中每天骑行的路程分别相加,列式为 88+104+96。生 2: 先求出其次天和第三天骑行的路程和, 再加上第一天骑行的路程, 列式为88+(104+96)。生 3:假设先求出第一天与其次天骑行的路程和,再加上第三天骑行的路程 ,列式为(88+104)+96。师:算式(88+104)+96 和 88+(104+96)的计算挨次与 88+104+96 有何不同?生:含有小括号的算式要先
4、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师:练习本上分别计算上面的三个算式,看看你能觉察什么? (生独立完成,投影呈现)88+104+9688+(104+96)(88+104)+96=192+96 =88+200 =192+96=288(千米)=288(千米)=288(千米)【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和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归纳、概括和总结出加法结合律雏形,奇异地处理关于问题情境与运算定律建构的关系】课件出示算式:(88+104)+96=288 和 88+(104+96)=288师:比较两个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生:三个数连加,计算时,运算挨次变了,运算结果没变。师:运算挨次发生了怎样的变
5、化?生:三个数连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师:通过这两个式子,你有什么猜测?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师:怎样证明你的想法? 生:可以举例进展验证。 (小组沟通,全班汇报结论)生:通过举例验证,觉察上面的结论是正确的。师:在数学上,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师:你能用文字、字母或者是符号把加法结合律表示出来吗?生:(甲数+乙数)+丙数=甲数+(乙数+丙数)师:怎样表示任意的三个数相加也具备这样的运算性质呢? (提示:数学上可以使用
6、符号来表示,也可以使用字母来表示) 生:(+)+=+(+)或者(a+b)+c=a+(b+c)【设计意图:通过比照、观看、分析和思考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最终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并用符号或者字母表示出来,渗透数学的“符号化”思想,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以及语言表达的力量】师:本节课,我们是通过怎样的步骤和方法归纳总结出加法结合律的? 生:列式计算观看思考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师:本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生 1:符号或者字母表示运算定律更加简洁易懂。生 2:归纳和概括数学结论或者规律时,可以使用归纳法、举例验证法等。加法结合律(88+104)+9688+(104+96)=192+96=88+200=2
7、88=288(88+104)+96=88+(104+96)(a+b)+c=a+(b+c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观看、阅读、分析情景图,提取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答,展开对结合律的学习。通过学生生疏的事例,承受不同的方法解答,再进展一系列的比较,把感性生疏上升到理性生疏,提出猜测,然后举例验证,最终概括出加法结合律。A 类1. 在里填上适宜的数。(15+12)+5=15+(12+)(243+146)+54=243+(+54)437+(25+44)=(437+25)+a+(b+c)=(a+)+c2. 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a+(20+9)=(a+20)+915+(7+b)=(20+2)+b(1
8、0+20)+30+40=10+(20+30)+40(考察学问点:加法结合律特征;力量要求:通过具体实例进展推断,并进一步理解加法结合律)B 类1. 五(1)班有学生51 人,四(1)班有学生47 人,四(2)班有学生43 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2. 简便计算。273+352+64836+81+19(考察学问点:加法结合律;力量要求: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机敏运用)课堂作业设计A 类:1. 514644b2. a+(20+9)=(a+20)+9(10+20)+30+40=10+(20+30)+40B 类:1. 51+47+43=51+(47+43)=51+90=141(人)2.273+352+64836+81+19=273+(352+648)=36+(81+19)=273+1000=36+100=1273=136教材习题教材第 19 页练习五1.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4.133784811185.略加法交换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