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Ⅲ)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9 免疫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

上传人:晚风 文档编号:8855524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Ⅲ)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9 免疫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新课标Ⅲ)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9 免疫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Ⅲ)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9 免疫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Ⅲ)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19 免疫调节课件-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课件.ppt(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生物高考生物(课标专用)专题19免疫调节考点考点1 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018江 苏 单 科,9,2分)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及其相关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产生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二次免疫应答都与记忆细胞有关C.健康人的T细胞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D.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大量的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五年高考答案答案B本题考查特异性免疫及相关应用的有关知识。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当相同的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机体初次免疫产生

2、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从而发挥免疫效应,B正确;健康人的T细胞如果直接移植给肿瘤患者,会被患者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攻击,C错误;大量制备一种单克隆抗体时需要骨髓瘤细胞和针对某抗原的相应B细胞,D错误。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顺免疫学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免疫学相关概念网络图如下。2.(2017天津理综,2,6分)细 颗 粒 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

3、液免疫答案答案C本题考查不同免疫类型的区别。呼吸道黏膜是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即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正确;抗体、B细胞仅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D正确。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免疫三道防线的区分免疫第一道防线为皮肤和黏膜,发生免疫的场所为体外。第二道防线为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反应发生在体内,但无淋巴细胞参与,无特异性。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免疫反应发生在体内且有淋巴细胞参与,有B细胞参与的为体液免疫,只有T细胞参与的为细胞免疫。3.(2016四川理综,6,6分)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导

4、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B.病毒RNA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C.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D.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答案答案B小肠上皮细胞内有自身的RNA,用吡罗红染液染色,无法确定是否被RNA病毒感染,A项错误;人轮状病毒RNA为双链RNA,其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时,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项正确;效应T细胞能特异性识别被病毒侵染的靶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项错误;患者严重脱水后,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

5、的抗利尿激素增多,D项错误。知识归纳知识归纳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关的细胞中,只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4.(2015课 标,5,6分,0.832)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答案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和细胞癌变等知识。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因此不能消灭寄生在细胞中的结核杆菌,A项错误;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形成沉淀,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溶菌酶能使细胞破裂、内容物逸出,导致细菌溶解,故溶

6、菌酶杀菌与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不同,B项错误;Rous肉瘤病毒可诱发人的细胞发生癌变,为病毒致癌因子,C项错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多数病毒,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系统被破坏,各种感染机会增加,D项正确。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结核杆菌为胞内寄生菌,引发的特异性免疫类型是细胞免疫。人体消灭胞内寄生病原体的过程中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宿主细胞裂解,释放病原体到内环境中,然后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由吞噬细胞吞噬、消灭。5.(2015北京理综,1,6分)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

7、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答案答案D抗体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产生,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A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只与特定抗原结合,B错误;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由吞噬细胞吞噬,C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D正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参与体液免疫,能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在多数情况下,抗原与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6.(2014天津理综,6,6分)神 经 递 质 乙

8、酰 胆 碱 与 突 触 后 膜 的 乙 酰 胆 碱 受 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答案答案B由图示知,物质a作为抗原激活了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抗a抗体与物质a特异性结合所形成的结合物能被吞噬细胞清除;因抗a抗体可与突触后膜的AChR结合,故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

9、ChR特异性结合减少。7.(2017北京理综,31,16分)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致人死亡。(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写出三类)。(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并结合红细胞表面受体。(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性清除,从而使该物种得以。(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

10、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值)1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2加入青蒿素603仓鼠细胞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4加入青蒿素971、2组结果表明;由3、4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答案答案(16分)(1)单糖、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其中三类)(2)识别(3)体温调节(4)特异生存与繁衍(5)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人体细胞的线粒体解析解析(1)

11、疟原虫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时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有葡萄糖(能源物质)、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核苷酸(DNA复制及转录的原料)等。(2)疟原虫通过特异性识别并与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3)吞噬细胞产生的致热物质及疟原虫的代谢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后,由于宿主的特异性免疫能力有限,不能将其清除,因此该物种能够生存和繁衍。(5)根据1、2组结果可知,青蒿素能显著降低疟原虫线粒体膜电位;由3、4组结果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响。由四组实验可知青蒿素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存在物种间差异。要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

12、疾提供直接的细胞生物学实验证据,需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人体细胞的线粒体。8.(2016课标,31,9分,0.71)病毒甲通过呼吸道感染动物乙后,可引起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患病动物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给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可预防该肿瘤病。回答下列问题:(1)感染病毒甲后,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的原因是。(2)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3)免疫细胞行使免疫功能时,会涉及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有(答出两

13、点即可)。答案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体(3)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解析解析(1)由题意知,感染病毒甲后,动物乙的B淋巴细胞破裂、T淋巴细胞功能丧失,导致其患肿瘤病,免疫功能下降,因此患病的乙更易被其他病原体感染。(2)甲疫苗的实质是处理后的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起到预防相应疾病的作用。(3)胞吞和胞吐这两种物质运输方式均能运输生物大分子等,运输过程中均形成囊泡,且均需要消耗能量。方法技巧方法技巧对于“免疫调节”这个考点,考生先要在脑海中形成特异性免疫的流程图,再结合课本原话的描述解题。对于“物质的输入

14、与输出”这个考点,充分体现了命题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结构、功能、物质、能量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回答。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9.(2013课标,4,6分,0.77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答案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动物感染HIV的相关知识,其中涉及HIV遗传信息的传递、体液免疫以及HIV对实验药物的敏感度等问题。由图甲可知,HIV的RNADNA应为逆转录过程;由图乙可知

15、,HIV感染实验动物后出现了抗HIV抗体含量的上升,说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由图丙可知,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加入的实验药物a抑制了HIV的增殖,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由图丁可知,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浓度仍上升,说明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试题点评试题点评本题以一个实验流程图和三个坐标图为背景,着重考查考生的识图、析图、图文转换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但覆盖知识面广,跨度大,属于对综合知识、综合技能的考查。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图形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与契合,如对图甲的分析,应把图中所示的流程转换为RNADNA,即逆转录过程。又如,对图丙的分析,要从T细胞数量的增加推出HIV

16、数量的下降。10.(2013课 标,4,6分,0.565)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答案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各类免疫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发育成熟的B细胞和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细胞,普遍分布于血液和淋巴液中;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B细胞、T细胞、浆细胞、效应T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等;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11.(2015重庆理综,7,10分)2014年埃博拉病在非洲蔓延,我国派出医疗队首次在境外组建医院,帮助非洲防

17、控埃博拉疫情。(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2)对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后,机体免疫系统能产生相应抗体,还能产生的免疫细胞有。(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答案答案(10分)(1)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T细胞特异性(2)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3)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机理及过程,以及单克隆抗体的产生过程

18、等知识。(1)吞噬细胞处理埃博拉病毒,可暴露埃博拉病毒的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而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埃博拉病毒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不能暴露,导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T细胞,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导致机体对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给志愿者接种埃博拉试验疫苗,疫苗可作为抗原刺激体内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相应抗体。同时,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3)用免疫过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或

19、细胞杂交技术得到杂交瘤细胞,可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特异性免疫中,大多数病毒入侵机体后,首先会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其特有的抗原,然后呈递给T细胞。12.(2014广东理综,27,16分)(1)小红不小心被针刺,随即出现抬手动作,其神经反射如图所示。图中传出神经元是。b1兴奋后使c1兴奋,而b2兴奋后使c2抑制,可推测b1和b2的突触小泡释放的是不同的物质。小红抬手之后对妈妈说:“我手指被针刺了,有点疼。”该过程一定有大脑皮层的中枢以及言语区的参与调节。(2)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感染可使脊髓神经元受损而影响有关神经反射,接种疫苗是预防脊灰的有效措施。某研究跟踪监测84名儿童

20、先后两次接种改进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见表,D4者免疫结果呈阳性,D值越高者血清中抗体浓度越高。由表可知,初次免疫的阳性率为。请总结再次免疫效果与初次免疫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D初次免疫再次免疫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102433.66172.6合计8410084100注:D为儿童血清经倍比稀释后检出抗体的最大稀释倍数答案答案(16分)(1)c1和c2(2分)神经递质(2分)感觉(2分)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2分)(2)98.8%(2分)差异:再次免疫阳性率为100%,绝大多数儿童血清抗体浓度远高于初次免疫(3分)。原因:初次免疫产生的记忆细胞再次接触脊灰病毒抗原时,迅速

21、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3分)解析解析(1)分析图中神经节和神经元间的连接图示可判断:a为传入神经元,b1和b2为中间神经元,c1和c2为传出神经元。b1和b2兴奋后对c1和c2的作用不同,这说明b1和b2产生的神经递质是不同的。手指被刺产生的痛觉是在大脑皮层感觉中枢形成的。人说话是由言语区的S区调节控制的。(2)据表格数据,初次免疫阳性率为1-1.2%=98.8%,但再次免疫时阳性率为100%。再次免疫时,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并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考点考点2 2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1.(2017课标,4,6分)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

22、的提取液(A)注 射 到 实 验 小 鼠 体 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与过敏反应。将提取液A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未出现异常,但若干天后再注射少量提取液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这是典型的过敏反应

23、,提取液A中含过敏原,C正确;胰岛素、乙酰胆碱分别是激素和神经递质,A、B错误;若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则初次注射提取液时,小鼠就会出现异常表现,D错误。审题方法审题方法解题时注意“题眼”。该题的“题眼”是再次注射少量A,小鼠很快出现异常表现,这与过敏反应中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发生过敏反应的特点相吻合。2.(2015四川理综,5,6分)人体感染链球菌等细菌后可致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体内存在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出现蛋白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尿,需水浴加热方可呈现出紫色B.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C.链球菌的抗原由核糖体合成并经高尔基体运输至细胞膜D

24、.内环境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答案答案D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水浴加热;患者出现蛋白尿时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出现组织水肿;链球菌为原核生物,故细胞中无高尔基体;吞噬细胞可吞噬并消化内环境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故选D。知识归纳知识归纳(1)链球菌是原核细胞,无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2)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只有还原糖的检测需要5060水浴加热,脂肪的检测可能用到显微镜。3.(2015天津理综,2,6分)鸡 霍 乱 病 原 菌 易 致 鸡 死 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

25、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答案C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致病力下降,可作为抗原,A错误;第一次注射鸡霍乱病原菌时,使鸡产生特异性的抗体及记忆细胞,而不是产生抗性变异,B错误;第二次注射后,记忆细胞会迅速地增殖与分化,产生更多的抗体,C正确;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也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只是产生的抗体太少,不足以清

26、除体内的霍乱病原菌,D错误。试题点评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免疫反应的原理和基本过程。试题难度适中。4.(2015福建理综,2,6分)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答案答案A该种疾病是免疫系统将自身细胞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导致的,属于自身免疫病;因患者胰

27、岛B细胞在效应T细胞的直接作用下而裂解死亡,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可用于该疾病的治疗。解后反思解后反思理解“自身免疫病”的含义: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一类疾病。5.(2015浙 江 理 综,1,6分)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答案答案A艾滋病病毒侵入机体后其RNA要通过逆转录形成DNA,然后整

28、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因此用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阻断此过程,用于治疗艾滋病,A正确;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必须经逆转录形成DNA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错误;艾滋病病毒破坏T淋巴细胞,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因为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对体液免疫起重要作用,体液免疫功能也大受影响,D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为逆转录病毒。HIV进入细胞后先通过逆转录酶形成DNA才可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6.(2018北京理综,29,17分)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

29、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1)癌细胞具有无限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可激发机体的系统发挥清除作用。(2)研究人员进行的系列实验如下: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结果见下表。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

30、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实验结果表明。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3)研究人员另取小鼠进行实验,验证了上述推测。下图为实验组的实验过程及结果示意图。请在图中选择A或B填入处,从CF中选择字母填入处。(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答案答案(1)分裂/增殖免疫(2)实验一:高于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抗iPSC的抗体可以与DB7上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不能与MEF上的抗原结合/iP

31、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实验二:细胞(3)FDCB(4)预防和治疗癌症解析解析(1)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当体内出现癌细胞时,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来清除。(2)根据表中数据,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二者具有类似的抗原(或DB7具有可以与抗iPSC的抗体结合的抗原)。给小鼠注射DB7,小鼠形成肿瘤,但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变小,因此可推测iPSC与DB7有共同的抗原,与MEF无共同的抗原。(3)iPSC能刺激机体产生抗肿瘤的细胞免疫,给健康小鼠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健

32、康小鼠会产生相应的效应T细胞,这种效应T细胞可清除由DB7引发的肿瘤细胞,故图中分别为F、D、C、B。(4)通过以上分析可推测,iPSC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特定类型的癌症。知识拓展知识拓展干细胞的类型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可将干细胞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全能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多能干细胞能分化形成多种组织,专能干细胞只分化形成特定组织。7.(2014课标,30,9分,0.452)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

33、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答案答案(9分)(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

34、定的防御作用(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3)淋巴(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B(1分)抗体(1分)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1)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作用的对象无特异性。(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紧密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在特异性免疫中,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8.(2014重庆理综,3,6分)驻 渝 某 高 校 研 发 的 重 组 幽

35、门 螺 杆 菌 疫 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答案答案C第一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再次口服疫苗,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增殖分化形成更多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应答效果更显著,A错误,C正确;抗原入侵机体后会被相应免疫细胞、免疫物质清除,不会积累,B错误;吞噬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无特异性,D错误。试题点评试题点评本题考查了特异性

36、免疫及免疫学的应用,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难度中等。9.(2014北京理综,31,16分)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HPVDNA)A1对照剂786383A2疫苗78484B(接种前检出HPVDNA)B1对照剂1125126B2疫苗1121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再以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

37、的有效成分。(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清除体内HPV。(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答案答案(16分)(1)载体氨基酸(2)L1蛋白记忆(B)细胞吸附宿(寄)主细胞(3)A1(4)细胞免疫(5)预防解析解析(1)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疫苗过程中,HP

38、V外壳蛋白L1基因为目的基因,将其与载体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即获得HPV外壳蛋白。(2)人体接种疫苗后,HPV外壳蛋白L1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侵入,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内环境中的HPV结合,使其不能吸附、侵染宿主细胞,所以注射疫苗组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接种前检出HPVDNA,癌前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接种前未检测出HPVDNA的A1组,由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

39、显差异,说明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使靶细胞内的HPV病毒释放进而被清除。(5)由表格结果可知: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试题点评试题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及考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体液免疫的原理和基本过程。试题难度适中。考点考点1 1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1.(2018四川雅安第三次诊断,2)2009年 再 次 暴 发 西 班 牙 流 感H1N1,导致20多万人死亡。用H1N1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注入人体后,对体内发生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A.T细胞受到该疫苗刺激后,可直接转变为效应T细胞B.H1N1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效应T细胞和浆细

40、胞特异性识别C.该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清除的功能D.参与该反应过程的免疫活性物质有抗体、淋巴因子等三年模拟A A组组 201620162018201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基础题组答案答案DT细胞受到该疫苗刺激后,可以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A错误;效应T细胞识别的是被H1N1侵入的靶细胞,而浆细胞不能识别H1N1,B错误;该反应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不能看出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C错误;参与该反应过程的抗体、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D正确。2.(2017广 西 桂 林、百 色、崇 左 一 模,4)下列有关免疫调节的表述,错误的是()A.T细胞在体液免

41、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B.淋巴因子能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但不能消灭抗原C.吞噬细胞可以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D.免疫活性物质只能由相应的免疫细胞产生答案答案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由免疫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和抗体以及由唾液腺、泪腺细胞产生的溶菌酶等,D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体液免疫中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T细胞识别和呈递抗原,并产生淋巴因子,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细胞免疫中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3.(2017云 南 师 大 附 中 高 考 适 应 性 考 试,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效应T细胞可直

42、接杀死靶细胞内的麻风杆菌B.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D.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造成的答案答案C效应T细胞不可直接杀死靶细胞内的麻风杆菌;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强造成的。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免疫细胞中的“三个唯一”: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唯一能识别抗原但不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4.(2016广西南宁一模,5)人体产生的多种抗体能与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相结合,其 中TBAb(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亲和力较强,但不影响靶细胞的分

43、泌功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TBAb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甲状腺细胞可以是TBAb的靶细胞C.TBAb与促甲状腺激素竞争性地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D.若体内TBAb的含量增多,则机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减少答案答案D抗体的化学本质是免疫球蛋白,A正确;根据题目信息可知,TBAb能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此受体位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上,B正确;由“TBAb(抗体)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亲和力较强”可知,TBAb与促甲状腺激素竞争性地与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C正确;若体内TBAb的含量增多,其与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受体结合,使得甲状腺细胞无法接受较多的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激素

44、的分泌减少,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增加,D错误。考点考点2 2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应用1.(2018广西北海第一次模拟,3)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HIV)为逆转录病毒,由于逆转录酶缺乏校正修复功能,因而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B.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C.逆转录酶能以T淋巴细胞RNA为模板合成病毒蛋白质D.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遗传物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答案答案C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能摧毁大多数病毒,A正确;共用注射器和纹身器械是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B

45、正确;逆转录酶能以逆转录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DNA,再经过转录和翻译形成病毒蛋白质,C错误;HIV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因此同一被感染个体不同时期体内HIV的遗传物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D正确。2.(2018贵州贵阳一中月考,6)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研 究 显 示90%以上的宫颈癌伴有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HPV预防性疫苗能有效预防因HPV感染而引发的宫颈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PV属于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B.逆转录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HPV在宿主细胞中的繁殖C.接种HPV疫苗后,机体能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

46、针对HPV的吞噬细胞D.HPV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中有T细胞的参与答案答案D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细胞,而HPV没有细胞结构,A错误;HPV是一种球形DNA病毒,不会发生逆转录过程,所以逆转录酶抑制剂不会抑制HPV在宿主细胞中的繁殖,B错误;接种HPV疫苗后,机体能通过特异性免疫产生针对HPV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等,但是吞噬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且本来就存在,C错误;HPV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为体液免疫,有T细胞的参与,D正确。3.(2017贵 州 贵 阳 一 模,2)以下实例不属于免疫学应用的是()A.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B.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其成活率

47、C.用荧光抗体标记技术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D.亲子鉴定时采用DNA指纹技术答案答案D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小儿麻痹症,属于免疫学应用,A不符合题意;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提高其成活率,属于免疫学应用,B不符合题意;用荧光抗体标记技术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属于免疫学应用,C不符合题意;亲子鉴定时采用DNA指纹技术,利用了DNA分子杂交原理,不属于免疫学应用,D符合题意。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4.(2017四川凉山二诊,4)人 体 感 染 肺 炎 双 球 菌 后 可 引 起 肺 炎,出现39的持续高热。下列发生

48、的生理反应错误的是()A.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调节产热和散热B.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结合并抑制病原体繁殖C.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病原体抗原D.形成记忆细胞,机体长时间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答案答案B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其兴奋后,可调节机体产热和散热,A正确;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结合并抑制病原体繁殖,B错误;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后,可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C正确;形成记忆细胞,机体长时间保持对该抗原的记忆,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使得二次免疫反应快而强,D正确。知识归纳知识归纳免疫活性物质中淋巴因子由T细胞产生,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溶菌酶由唾液腺细胞、泪腺细胞等产生。也就是说免

49、疫活性物质不一定由免疫细胞产生。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42分)B B组组 201620162018201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综合题组(时间:40分钟 分值:80分)1.(2018贵 州 贵 阳 清 华 中 学 模 拟 考,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B.血液中存在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C.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大量抗体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答案答案B人生来就有的免疫是非特异性免疫,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是特异性免疫,不是生来就有的,A错误;血液中存在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如B细胞等,B正确;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

50、分化为浆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C错误;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D错误。2.(2018贵 州 黔 东 南 高 三 第 一 次 模 拟,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免疫活性物质溶菌酶一定由免疫细胞产生B.有T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就是细胞免疫C.有B细胞参与的特异性免疫就是体液免疫D.癌细胞的清除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答案答案C免疫活性物质不一定由免疫细胞产生,如溶菌酶,A错误;T细胞既可以参与细胞免疫,也可以参与体液免疫,B错误;B细胞只能参与体液免疫,C正确;识别并清除体内的癌细胞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D错误。3.(2018云南保山二模,5)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