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测试题(1)(无答案) 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 第六单元测试题(1)(无答案) 试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1年秋季初三年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3分)(1)吏人秦记及便( )宜者,亦并封上。(私心)(2)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 )汝也。(与妻书)(3)以此遗( )之,不亦厚乎?(四知)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邓骘(zh)贤而辟(p)之辄(zh)怠(di)B谒(y)省(xn)视叱咄(du)如晤(w)C轩邈(mio)负箧(qi)比栖(x)涿(zhu)郡D缥(pio)碧泠(ln)烨(hu)然虐(n)待 3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硕师 负势竞上 擎着 横柯B文彩 废寝忘食 悲恸 溯游
2、C缊袍 德高望重 经纶 窈窕D蕴藏 相形见绌 淑女 倾城之貌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嘤嘤成韵(和谐的声音)负(凭借)势竞上从流(随着江流)飘荡B援(引述)疑质理走(跑)送之口体之奉(供养)C使之肖(像,似)我可以模拟(模仿)得之君子好逑(配偶)D左右流(寻求,择取)之道阻且跻(升高)浅草才(刚)能没马蹄 5阅读下面的材料,在处分别填写恰当的语句,使之语意连贯,语句通畅。(4分)西晋文学家左思受张衡两京赋的启发,决定撰写三都赋。陆机听了不禁嘲笑左思不自量力,说即使费力写成,也一定毫无价值。 ,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反复修改。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
3、血,左思终于完成了三都赋。左思用行动证明: 。 6根据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2)乱花渐欲迷人眼,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 , ,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4)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诗经关雎)(5)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诗经蒹葭)(6)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认为太学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原因是 。(用原文)(7)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下列解说有错的一项是( )(2分)A四知和私心都选自南北朝史学家范晔撰写的后汉书。范晔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撰写了被后人称为“前四史”之一的后汉书。“杨震拒金”的故事表现了杨震身居高
4、官廉洁自律,坚决拒贿的高尚品德。私心则通过第五伦自觉揭私,说明即使很高尚的人也总是有私心的。B南朝梁工文学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以鲜明生动的笔触描写了富春江秀美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对政治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也含蓄地抒发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C宋濂,明朝散文家,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他的送东阳马生序传世不配,脍炙人口。本文在写法上以记叙为主,兼用描写、议论,笔法简洁,且善用对比手法。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属“风”类。8名著考查。(2分) (1)红军攻下了小城谢佩托夫卡,保尔的好朋友 参军了,当了团区委书记。 (2)保尔最爱读英国小说 ,敬佩主人公的斗争
5、精神。二、阅读(一)阅读四知,完成问题。(15分)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9四知选自 ,作者是 ,南朝宋时著名 家。后汉书以 为体例,与史记、汉书相同。(2分)10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 (2)当之郡( ) (3)
6、子孙常蔬食步行( ) (4)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11翻译句子。(6分) (1)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2)性公廉,不受私谒。 12本故事写了杨震的哪两件事,请用语言概括?它突出了杨震的什么品质?(3分) (二)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问题。(19分)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
7、有时见日。13本文在结构上是 关系。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描写“异水”时抓住了水 和 的特点。文中用拟人手法描写山势的句子是 。把原来静止的崇山峻岭之状写活了。(5分)14下列句子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BCD 天下独绝一百许里风烟俱净在昼犹昏 猿则百叫无绝猿则百叫无绝皆生寒树有时见日15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水皆缥碧:青白色。B横柯上蔽:树林的枝干。 C望峰息心:平息那热衷功名的心。D皆生寒树:寒冷。16对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窥谷忘反(通“返”) B在昼犹昏(夜晚) C负势竞上(向上) D从流飘荡(随着)17翻译下列句子。(6分) (
8、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本言语生动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发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B开头一段是总写,叙写并赞叹了从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沿江两岸的奇丽山水,诱人景色。C第二段前后两个层次形成了鲜明对照,通过对照,反映了洪水的动静变化,补足富春江水的特色。D第三段先写了山的静态美,再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闹,显示春天中的热闹景象。(三)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问题。(28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
9、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
10、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19序是一种文体,有 和 两种,本文属于 。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是明代散文家 。(2分)20根据要求写原句:(2分) (1)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2)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21下列各项内容全都体现作者学习生活艰苦的一组是( )(2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足肤皲裂而不知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1、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ABCD22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1)录毕,走( )(2)媵人持汤( )沃灌 (3)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 (4)主人日再食( )(5)右备容臭( ) (6)同舍生皆被绮绣( )23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4对选文第一段文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作者从四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经历的的。末句有总结前文的作用,表现其勤苦。B第一段各层意思是:幼时家贫只得借书抄录,虽苦不怠;成年后求师之难;从师求教道路之苦;衣食粗劣,生活清苦。C作者叙述往昔,虽字字辛酸,但非嗟
12、叹贫穷;含艰苦成功意,显欣慰之情。D善于类比的手法,如富家子弟与自己的学习生活条件的比较。25太学生的学习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将自己求学时的“勤且艰”告诉马生,用意是什么?(3分) 26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多义词。(3分)患道质虽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益慕圣贤之道( ) 无冻馁之患矣( )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 援颖质理( ) 非天质之卑( )27指出下面文言虚词的用法。(3分)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故余虽愚( ) 以中有足乐者( )故虽有名马( ) 以衾拥覆( )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28请用“/”标注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标二处)(2分)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13、叩问。(四)比较阅读,完成问题。(11分)范仲淹二岁而孤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啖粥不继,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有改动)注:适:嫁。 南都:今河南商丘。 昃:读“z”,指太阳偏西。2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1)啖粥不继 音: 义: (2)辄以水沃面 音: 义: 30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3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点明范仲淹求学时即 抱负。(2分)32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是“ ”;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