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宋明理学》课件(共50张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4《宋明理学》课件(共50张PPT).ppt(5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庐山白鹿洞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宋明理学宋明理学【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春秋春秋 战国战国 秦朝秦朝 西汉汉武帝西汉汉武帝 宋明宋明 明清明清 兴起兴起形成形成遭打击遭打击成正统成正统现高潮现高潮-理学理学 新的儒学体系新的儒学体系 遭批判遭批判时代特色的新思想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主要线索主要线索魏晋南北魏晋南北临困境临困境(一)创立背景(一)创立背景: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二)创立过程(二)创立过程创立:北宋五子立: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成熟:南宋朱熹发展:展:陆王心学王心学宋明理
2、学宋明理学(三)历史影响(三)历史影响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一、宋明理学产生背景1.1.儒学困境儒学困境 江南春江南春 杜牧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请思考:这首诗反映了魏晋时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魏晋时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对儒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佛教兴盛,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佛教兴盛,冲击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佛佛教教的的传传入入和和道道教教的的兴兴起起 白马寺创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永平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十一年(公元公元6868年年),是佛,是佛教传入我国
3、后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建造的寺院,所以历来被尊所以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为中国佛教的“祖庭祖庭”和和“释源释源”,有,有“中国第一古刹中国第一古刹”之称。之称。白马寺(河南洛阳)白马寺(河南洛阳)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凿于北魏至晚唐的四百余年,南北长约北长约1 1公里。现存石窟公里。现存石窟13001300多个,窟龛多个,窟龛23452345个,题记和个,题记和碑刻碑刻36003600余通,佛塔余通,佛塔5050余座,佛像余座,佛像9700097000余尊。余尊。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道教的产生与传播道教的产
4、生与传播道教的产生与传播道教的产生与传播 东汉顺帝(公元东汉顺帝(公元126126144144年)时,张道陵在四川鹤年)时,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他自称鸣山创立道教。他自称“太太清玄元清玄元”,并用符水咒法为,并用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奉其道者,须出五人治病,奉其道者,须出五斗米,因此在当时称为五斗斗米,因此在当时称为五斗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米道。东汉末年,张角创立太平道。这是道教早期的两太平道。这是道教早期的两大派别。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大派别。道教尊老子为教祖,奉奉道德经道德经等为主要经典。等为主要经典。魏晋时期玄学(一种哲学思魏晋时期玄学(一种哲学思潮)盛行,其代表人物以老潮)盛行,
5、其代表人物以老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融合。道融合。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道教名山安徽齐云山 道教圣地道教圣地武当山古建筑群(武当山古建筑群(19941994年年1212月月1515日入选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名录),现存),现存4 4座道教宫殿、座道教宫殿、2 2座宫殿遗址、座宫殿遗址、2 2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座道观及大量神祠、岩庙。武当山武当山另类皇帝另类皇帝梁武帝梁武帝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梁武帝名萧衍,自幼饱读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儒家经书,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经常屈驾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
6、陶称为为“山中宰相山中宰相”。后梁武帝。后梁武帝又又“舍道释佛舍道释佛”,以皇帝之,以皇帝之身出家,身出家,“舍身舍身”同泰寺,同泰寺,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把推崇佛教推向戏剧性的高潮。潮。三教图三教图“三教三教”是指:是指:儒教、佛教、道教。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三教合一”不是儒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互影响的关系。“三教合一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的风景名胜左侧是左侧是佛教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儒家胜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
7、,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泰山名胜红门宫红门宫“三教合归儒三教合归儒”对儒学发展对儒学发展有何意义?有何意义?儒学儒学吸收吸收佛、道精华,佛、道精华,为儒学的为儒学的新发展新发展奠定基础,奠定基础,(1 1)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表现:汉末、魏晋、唐末五代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儒学地位进一步动摇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统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道教的传播,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动摇。治地位受到动摇。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格,推究;致,求得。探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方法论:主张要通过方法论:主张
8、要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的方 法,把握法,把握“理理”。程程朱朱理理学学“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灭人欲”道德道德观理的本质理的本质: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世界的本原,天下万物都要遵循、永恒存在的普遍原则。恒存在的普遍原则。“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 宇宙宇宙观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方法方法论思想交思想交锋:鹅湖之会湖之会 朱朱陆之之辩(1175年)年)朱熹朱熹陆九九渊渊学学问需求易需求易简功夫,从功夫,从本心本心上上着力,不用耗着力,不用耗费精力在前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人的注疏里探求精微。为学学应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循序,循序渐进,广
9、泛,广泛阅读古圣先古圣先贤的的经典。典。易简工夫终久大,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支离事业竟浮沉。“吾心即是宇宙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311391193)是南宋理学)是南宋理学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心学开主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代表、心学开创者。他提出了创者。他提出了“心即理心即理”“”“宇宙便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思想。他认为的思想。他认为“理理”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就像太阳、月亮一样明显,不用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学习也能体会。因此提出“发明本心发明本心”以求理的方法。求以求理的方法。求“理理”就是进行内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10、。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的方法心的反省。这与朱熹格物致知的的方法发生分歧,发生分歧,11761176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年,双方在江西信州鹅湖寺进行了一场辩论,史称湖寺进行了一场辩论,史称“鹅湖之会鹅湖之会”。陆九渊陆九渊陆王心学王心学 南宋:南宋:陆九渊九渊陆九渊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南宋思想家,心学开创者心学开创者 人称人称象山象山先生先生。(1)心是万物的本原,)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心就是理(2)发明本心)发明本心名言:名言:“宇宙宇宙便是吾便是吾心心,吾吾心心即是真即是真理理”明:王明:王(守仁)阳明守仁)阳明 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集大成者“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心外无理理”对话:王
11、阳明此语何意?结对话:王阳明此语何意?结合自身在现实中能否找到合自身在现实中能否找到“破心中贼破心中贼”的例子?的例子?学习思考学习思考“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致良知:致良知:理理-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人心里到底人心里到底人心里到底人心里到底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阳明先生阳明先生-文武双全文武双全“致良知致良知”王守仁王守仁 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914721529),人),人称阳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称阳明先生。他以反对正统朱学的姿态出现,认为的姿态出现,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理”,一切都是从,一切都是从“心心”产生出来的,而不是由踞
12、于心产生出来的,而不是由踞于心之上的之上的“理理”所派生出来的,从所派生出来的,从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他的思想而肯定意识为第一性。他的思想核心是核心是“致良知致良知”,认为良知就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在心中,不必去外知,因此天理在心中,不必去外求。求。贵州修文阳明洞贵州修文阳明洞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
13、说: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掉?”贼犹豫了,说:贼犹豫了,说:“这,这,好像不太好吧。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这就是你的良知!”陆陆王王心心学学 “心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陆陆 九九 渊渊 的的 思思 想想 反对反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王王 守守 仁仁 的的 思思 想想思想核心:思想核心:“致良知致良知”求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内心反省内心反省 求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强调强调“知行合一知行合一”“心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是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理学派别理学派别代表
14、人物代表人物核心观点核心观点地位地位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阶段小结阶段小结程程颢、程、程颐朱熹朱熹陆九渊九渊王守仁王守仁天理、天理、“孔孔颜之之乐”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发明本心明本心“心既理心既理”“致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理学的开理学的开创者者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成他的思想成为官官方正方正统儒学儒学心学的开心学的开创者者建立系建立系统的心学的心学理理论代表人物代表人物 地位地位程颢程颢 程颐程颐朱熹朱熹陆九渊陆九渊王阳明王阳明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理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严密的理学体系的理学体系心学的创立者心学的创立者心学的集大成
15、者,建立了系统心学的集大成者,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的心学理论理学代表人物及地位理学代表人物及地位共同点:共同点:(1)(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仁”“”“礼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理”。(2)(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何在?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点何在?不同点:不同点:(1)(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
16、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原是外在的“理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心心”,认为本心是,认为本心是“理理”。(2)(2)把握把握“理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理”;陆王心学提出,求陆王心学提出,求“理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程朱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陆王心学异异认识认识认识认识“理理理理”(世界本原世界本原世界本原世界本原)实现实现实现实现“理理理理”(方法方法方法方法)理是外在的,独理是外在的
17、,独立于人存在的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理是内在的理是内在的理是内在的“心心心心”格物致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宋宋明明理理学学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理理学学的的发发展展创立创立:北宋五子北宋五子成熟:南宋朱熹成熟:南宋朱熹发展:陆王心学发展:陆王心学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背景:背景:知识知识梳理梳理“理学理学”的的评价价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作为一种流传几百年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理学?如何正确看待理学?1 1、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
18、维护专制统治。2 2、消极:压制、扼杀自然欲求、消极:压制、扼杀自然欲求3 3、积极:重视主观意识、注重气节品德、积极:重视主观意识、注重气节品德1 1、翻开历史一查、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两个字是“吃人吃人”-鲁迅鲁迅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2 2 三从四德:三从四德:“三从三从”:在家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消极:消极:“存天理,存天理,灭人欲人欲”,禁,禁锢人人们思想思想评价理学评价理学 仁者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
19、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仁仁”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留取留取留取丹心丹心照照照照汗青汗青宋宋宋宋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要留要留要留清白清白在在在在人间人间明明明明于谦于谦于谦于谦苟利苟利苟利苟利国家国家生死以生死以生死以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清清清林则徐林则徐林则徐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粉身碎
20、骨寻常事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但愿牺牲报国家国家清清清清秋瑾秋瑾秋瑾秋瑾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注重气节、道德;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讲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塑造中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民族性格特征特征1.1.积极积极(1 1)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
21、然能从中得到启示。(2 2)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3 3)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三、宋明理学的影响尊卑等级观念;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因循守旧的观念;重义轻利的观念;重义轻利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重礼轻法的观念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
22、制制度,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2.消极:消极: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理学我们今天应该怎样对待理学?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新儒学”(Neo-onfucian-(Neo-onfucian-ism)ism)。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从背景、内容。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从背景、内容和影响三个角度分析和影响三个角度分析“新儒学新儒学”新在何处新在何处?1.1.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的。在外来
23、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的。2.2.把儒家传统的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思想用思想用“天人一理天人一理”形式来表形式来表达达,中国上古哲学中的中国上古哲学中的“天天”所具有的本体地位,开始用所具有的本体地位,开始用“理理”来代替,更具理论化、思辨化。来代替,更具理论化、思辨化。3.3.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鲜明的双重性。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鲜明的双重性。BC1.1.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程朱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A.A.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子B.B.程颢、程颐、朱熹程颢、程颐、朱熹 C.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陆九渊、王守仁、李
24、贽D.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2.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朱熹是继孔孟之后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其中“天理天理”主要是指主要是指()()A.A.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的本原B.B.社会发社会发展的规律展的规律 C.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D.人的情感、感受人的情感、感受3.“3.“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三从四德”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的思想都是从哪种理论而来的来的()()A.A.墨家学说墨家学说 B.B.道家学说道家学说
25、C.C.理学理学 D.D.佛教佛教4.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答下列哪一叙述()()A.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D.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CC5.5.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魏晋南北朝时,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的原因是()()A.A.统治者反对儒学统治者反对儒学 B.B.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佛教、道教迅速传播C.C.
26、佛教占统治地位佛教占统治地位 D.D.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B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的精神或原则是先于物质世界并独立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本体,而物质世界(或现象世界)则不过是这种客观精神或原则的外化或表现,前者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后者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中国宋代中国宋代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的的“理理”,中国南宋唯心主,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哲学家学家朱熹朱熹,他把,他把这种精神称种精神称为“理理”。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是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因此,在主观唯心主义者看来,主观的精神是本原的、第一性的,而客观世界的事物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实际上就是认为世界上 的一切事物都只能存在于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之中,没有个人自我的主观精神,也就没有世界上的事物。例如,中国宋明时期的陆王学派所谓的“心即理”、“吾心即是宇宙”、“心外无物”、“心外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