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件:发热.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8505209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学课件:发热.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诊断学课件:发热.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诊断学课件:发热.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课件:发热.pptx(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定定 义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第1页/共34页2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n正常人一般为 36363737 左右 腋下温度36363737 口腔温度36.336.337.237.2 肛测温度36.536.537.737.7n24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 1散热发热发热体温调定点阈值升高第4页/共34页52 2、非致热源性发热、非致热源性发热n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n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

2、等n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第5页/共34页6病因与临床分类病因与临床分类1.感染性发热*n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第6页/共34页72.非感染性发热n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损害:大手术后组织损伤,内出血,烧伤等 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肌,肺,脾,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组织坏死细胞破坏,如癌,白血病,溶血反应等n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n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大量失水时散热过少n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慢性心功能不全n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中暑、脑出血、重

3、度安眠药中毒等n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第7页/共34页8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1.1.发热的分度qq low fever 37.338qqmiddle fever 38.139qqhigh fever 39.141qqexcessively high temperature(hyperpyrexia)above 41第8页/共34页9 fervescence persistent defervescence set point period period period 39 38 T 37 time2.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第9页/共34

4、页10(1)体温上升期 之前常有肌肉酸痛、疲乏无力、四肢末梢发凉、皮肤苍白、畏寒或 寒战等现象。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394040或以上,常伴有寒战。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疟疾、败血症、流行性感冒等;亦可见于变态反应和过敏性疾病,如风湿热、输液或药物过敏反应等。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常见于结核、伤寒等。第10页/共34页11(2)高热期 体温上升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持续时间长短因病因不同而又差异。产热和散热在较高水平保持相对平衡。疟疾:数小时 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数天 伤寒:数周第11页/共34页12(3)体温下降期 由于病因消除,致热源的 作用逐渐减弱或

5、消失,体温调定点降至正常,散热大于产热,体温逐渐正常。此期出汗多,皮肤潮湿。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常伴有大汗淋漓。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输血后反应等。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风湿热、伤寒等。第12页/共34页13热型及临床意义热型及临床意义n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n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n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第13页/共34页141.1.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 fever)n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394040以上的高水平,

6、达数天或数周。n24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1。n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第14页/共34页15第15页/共34页162 2、驰张热、驰张热(remittent fever)n 体温常在体温常在3939以上以上n 波动幅度大,波动幅度大,24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 2n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 脓性炎症等。脓性炎症等。第16页/共34页17第17页/共34页183 3、间歇热、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n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 1天至数天,高

7、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n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第18页/共34页19第19页/共34页204 4、波状热、波状热(undulant fever)n体温渐升至39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n常见于布鲁杆菌病。第20页/共34页21第21页/共34页225 5、回归热、回归热(recurrent fever)n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天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n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第22页/共34页23第23页/共34页246 6、不规则热、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n

8、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n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第24页/共34页25第25页/共34页26必必 须须 注注 意意 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n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n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n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 或无发热。第26页/共34页27伴伴 随随 症症 状状n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n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第27页/共34页28n肝脾肿大:常见于传染

9、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n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第28页/共34页29n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 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第29页/共34页30n面容改变:表情淡漠见于伤寒、醉酒样面容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结膜充血见于麻疹及斑疹伤寒;口唇单纯疱疹多出现于急性发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n关节肿痛:常见于局部炎症、痛风、败血症、风湿热、猩红热等。n皮肤粘膜出血:可见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斑疹伤寒、败血症、急性白血病等。第30页/共34页31问问 诊诊 要要 点点1.1.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诱因;2.2.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3.3.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第31页/共34页324.患病以来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重改变、睡眠及大小便等。5.诊治经过(药物、剂量、疗效等)6.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史、手术史、流产分娩史、服药史、职业史等第32页/共34页33第33页/共34页34感谢您的观看!第34页/共3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