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线粒体和叶绿体精选PPT.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8834667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4.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线粒体和叶绿体精选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6章线粒体和叶绿体精选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章线粒体和叶绿体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线粒体和叶绿体精选PPT.ppt(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6章章 线粒体和叶绿线粒体和叶绿体体第1页,本讲稿共46页第一节第一节 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一、线粒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一)线粒体的形态、分布及数目呈颗粒或短线状,直径为0.31.0 m,长度为1.53.0 m;分布与细胞内的能量需求密切相关;线粒体的数目同样呈现动态变化并接受调控与细胞类型相关,随着细胞分化而变化。第2页,本讲稿共46页(二)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动、植物细胞中均可观察到频繁的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现象,这被认为是线粒体形态调控的基本方式,也是线粒体数目调控的基础。第3页,本讲稿共46页1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果蝇调控线粒体融合 基因Fzo线粒体融合素

2、(mitofusin)(三)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基础 第4页,本讲稿共46页线粒体线粒体分裂分裂需要需要发动蛋白发动蛋白(dynamin)第5页,本讲稿共46页线粒体分裂环(mitochondrial division ring);线粒体分裂过程的三个阶段:早期 中期 后期2.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第6页,本讲稿共46页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包括外膜、膜间隙、内膜、基质第7页,本讲稿共46页(一)外膜单位膜结构,厚约6 nm。外膜中蛋白质和脂质约各占50%孔蛋白(porin)构成的桶状通道,直径为23 nm,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5103 的分子,可根据细胞的状态可逆性

3、地开闭。ATP、NAD、辅酶A 等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103 的物质均可自由通过外膜。由于外膜的通透性很高,膜间隙中的离子环境几乎与胞质相同。外膜上还分布有一些特殊的酶类,如参与肾上腺素氧化、色氨酸降解、脂肪酸链延长的酶等,表明外膜不仅参与膜磷脂的合成,还可对将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的物质进行先行初步分解。外膜的标志酶外膜的标志酶是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第8页,本讲稿共46页(二)内膜单位膜结构,厚68 nm。内膜的不透性(impermeability)-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质比(质量比31),缺乏胆固醇,富含心磷脂。从而限制了所有分子和离子的自由通过;线粒体内膜是氧化

4、磷酸化的关键场所,内膜向内延伸形成嵴嵴,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其形状、数量和排列与细胞种类及生理状况密切相关;嵴上存在许多规则排列的颗粒,称为线粒体基粒(elementary particle),即ATP 合酶(ATP synthase)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第9页,本讲稿共46页(三)膜间隙宽约68 nm。膜间隙内的液态介质含有可溶性的酶、底物和辅助因子。腺苷酸激酶是膜间隙的标志酶,可催化ATP 分子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ADP。第10页,本讲稿共46页(四)线粒体基质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状物质,具有特定的pH 和渗透压。催化线粒体重要生化反应,如三羧酸循环、脂

5、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还含有DNA、RNA、核糖体以及转录、翻译所必需的重要分子。第11页,本讲稿共46页三、氧化磷酸化(一)ATP合酶ATP 合酶的分子由球形的头部(F1)和基部(F0)组成,头部朝向线粒体基质,规则性地排布在内膜下并以基部与内膜相连。第12页,本讲稿共46页ATP 合酶的头部被称为偶联因子1(coupling factor 1,F1),由5种类型的9个亚基组成,组分为33。在空间上,3个亚基和3个亚基交替排列,形成一个“橘瓣”状结构,其中和和亚基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亚基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但只有亚基的结合位点具亚基的结合位点具有催化有催化ATPATP合成或水解的活性合成或水解

6、的活性。F1的功能是催化ATP合成,在缺乏质子梯度情况下则呈现水解ATP的活性。亚基的一个结构域构成穿过F1的中央轴,另一结构域与3 个亚基中的一个结合。亚基协助亚基附着到ATP合酶的基部结构F0上。与亚基具有很强的亲和力,结合形成“转子”(rotor),旋转于33的中央,调节3个亚基催化位点的开放和关闭。亚基为F1和F0相连接所必需的。第13页,本讲稿共46页ATP 合酶的基部结构基部结构被称作F0,是偶联因子0(coupling factor 0)的简称。与亲水性的F1 相比,F0 是一个疏水性的蛋白复合体,嵌合于线粒体内膜,由a、b、c 3种亚基种亚基按照ab2c1012 的比例组成跨膜

7、的质子通道。多拷贝的c 亚基形成一个环状结构。a 亚基和b 亚基形成的二聚体排列在c 亚基12 聚体形成的环的外侧。同时,a 亚基、b 亚基及F1 的亚基共同组成“定子”(stator),也称外周柄外周柄。第14页,本讲稿共46页 质子梯度质子梯度的作用并不是生成ATP,而是使使ATP 从酶分子上解脱从酶分子上解脱下来。ATP 合酶上的3 个 的构象不同,在任一时刻,3 个 催化亚基以3 种不同的构象存在,从而使它们对核苷酸具有不同的亲和性;ATP 通过旋转催化(rotational catalysis)而生成。在此过程中,通过F0“通道”的质子流引起c 亚基环和附着于其上的 亚基纵轴(中央轴

8、)在3 3 的中央进行旋转。旋转的动力来自于 F0 质子通道中的质子跨膜运动。第15页,本讲稿共46页(二)质子驱动力基质中的质子则借助高能电子高能电子释放的能量被不断地定向转运到膜间隙。第16页,本讲稿共46页(三)电子传递链由电子载体组成的电子传递序列被称为称为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lectron transport chain),也称作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respiratory chain)。第17页,本讲稿共46页羧酸循环基质膜间隙丙酮酸ATP合成器ATPATP形成机制形成机制氧化磷酸氧化磷酸化化第18页,本讲稿共46页(四

9、)电子传递复合物1.复合物即NADH-CoQ 还原酶,又称NADH 脱氢酶。2.复合物即琥珀酸-CoQ 还原酶,又称琥珀酸脱氢酶。3.复合物复合物 即CoQ-Cyt c 还原酶,又称细胞色素还原酶或Cyt bc1 复合物(简称bc1)。4.复合物即细胞色素氧化酶,又称Cyt c 氧化酶。第19页,本讲稿共46页四、线粒体与疾病 在医学上,由线粒体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被称为线粒体病(mitochondrial disease)。已知的人类线粒体病有100 多种,常见的有脑坏死、心肌病、肿瘤、不育、帕金森综合征等。克山病;Leigh 综合征;氧自由基的过度积累;农业生产中广为利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第

10、20页,本讲稿共46页第二节第二节 叶绿体与光合作用叶绿体与光合作用(一)叶绿体的形态、分布及数目在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呈凸透镜或铁饼状,直径为510 m,厚24 m。分布在细胞质膜与液泡间薄层的细胞质中,呈平层排列。通常情况下,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含20200 个叶绿体。一、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一、叶绿体的基本形态及动态特征 第21页,本讲稿共46页叶绿体通过位移避开强光的行为称为躲避响躲避响应应(avoidance response);在光照较弱的情况下,叶绿体会汇集到细胞的受光面,这种行为称作积聚响应积聚响应(accumulation response)。第22页,本讲稿共4

11、6页(二)叶绿体的分化和去分化叶绿体是原质体的一种分化方式;叶绿体的分化表现为形态上和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上;在特定情况下,叶绿体的分化是可逆的,叶绿体可去分化再次形成原质体。第23页,本讲稿共46页(三)叶绿体的分裂质体和叶绿体通过分裂而实现增殖。叶绿体的分裂与线粒体分裂具有相同的细胞动力学机制。ARC5蛋白在叶绿体表面开始缢陷时组装成环状结构,出现于缢陷处,推动叶绿体膜深度缢陷及分断。第24页,本讲稿共46页二、叶绿体的超微结构拟南芥幼叶中的叶绿体拟南芥幼叶中的叶绿体水稻幼芒的叶绿体水稻幼芒的叶绿体第25页,本讲稿共46页(一)叶绿体膜外膜、内膜和膜间隙构成;外膜通透性大,含有孔蛋白,允许相

12、对分子质量高达104 的分子通过;而内膜则通透性较低,仅允许O2、CO2 和H2O 分子自由通过。叶绿体内膜上有很多转运蛋白,选择性转运较大分子。第26页,本讲稿共46页(二)类囊体(二)类囊体叶绿体内部由内膜衍生而来的封闭的扁平膜囊,称 类囊体。类囊体囊内的空间称为类囊体腔(thylakoid umen);在叶绿体中,许多圆饼状的类囊体有序叠置成基粒(grana)。基粒膜囊系统独立于基质,在电化学梯度的建立和ATP 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囊体膜富含具有半乳糖的糖脂和极少的磷脂。糖脂中的脂肪酸若是不饱和的亚麻酸不饱和的亚麻酸脂双分子层流动性非常大,有益于光合作用过程中类囊体膜上的PS、Cyt b

13、6f 复合物、PS及CF0-CF1 ATP 合酶复合物在膜上的侧向移动。第27页,本讲稿共46页(三)叶绿体基质叶绿体内膜与类囊体之间的液态胶体物质,称为叶绿体基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可溶性蛋白质和其他代谢活跃物质,其中丰度最高的蛋白质为核酮糖核酮糖-1,5-1,5-二磷酸羧化酶二磷酸羧化酶 /加氧酶加氧酶(ribulose-1,5-bi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简称Rubisco)。Rubisco 是光合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的酶系统,亦是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基质中还存在叶绿体DNA、核糖体、脂滴、植物铁蛋白和淀粉粒等物质。第28页,本讲稿共46页三、光合

14、作用(一)原初反应1.光合色素2.光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是指反应中心色素分子吸收光能而引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第29页,本讲稿共46页(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二)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1.电子传递光合电子传递链(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fer chainphotosynthetic electron transfer chain)由一系列的电子载体构成。第30页,本讲稿共46页(1)PSII的结构与功能 PS由反应中心复合物和PS捕光复合物(LHC)组成。其功能是利用光能在类囊体膜腔面一侧裂解水并在基质侧还原质体醌,使类囊体膜的两侧形成质子梯度。第31页,本讲稿共

15、46页(2)Cytb6f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Cyt b6f 复合物含有一个Cyt b6、一个Fe-S 和一个Cyt f(c 型细胞色素),在电子传递过程中,Cyt b6f 复合物在PS和PS之间承担重要的联系;Cyt b6f 复合物将电子从双电子载体PQB 转运到单电子载体PC,形成一个Q 循环。在这个循环中,电子从PQBH2 一次一个地传递到PC,引起H+的跨膜转移。第32页,本讲稿共46页(3 3)PSIPSI的结构与功能的结构与功能PSPS由反应中心复合物和由反应中心复合物和PSPS捕光复合物捕光复合物(LHCLHC)组成,其功能是利用吸收的光能或传递)组成,其功能是利用吸收的光能或传递来

16、的激发能在类囊体膜的基质侧将来的激发能在类囊体膜的基质侧将NADPNADP+还原为还原为NADPHNADPH。第33页,本讲稿共46页2.光合磷酸化(1)CF0-CF1ATP 合酶(2)光合磷酸化的类型(3)光合磷酸化的作用机制(4)ATP 合成机制 第34页,本讲稿共46页叶绿体类囊体膜中进行的电子传递和H跨膜转移第35页,本讲稿共46页(三)光合碳同化 1 1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 (1 1)羧化阶段)羧化阶段 (2 2)还原阶段)还原阶段 (3 3)RuBPRuBP再生阶段再生阶段 第36页,本讲稿共46页2.C4 途径 存在于一些热带或亚热带起源的植物(C4 植物)中,如甘蔗、玉米、高粱

17、等。该途径固定CO2 的最初产物为草酰乙酸(四碳化合物),因而被称为C4 途径第37页,本讲稿共46页3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发现于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景天科及其他一些肉质肉质植物。初级固碳产物是苹果酸。第38页,本讲稿共46页第三节第三节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及其起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及其起源一、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半自主性(一)线粒体和叶绿体(一)线粒体和叶绿体DNA DNA 绝大多数真核细胞的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NA,mtDNA)呈双链环状;线粒体需要通过频繁的融合与分裂共享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被子植物的mtD

18、NA呈现出丰富的分子多态性。叶绿体DNA(cpDNA)或称质体DNA(ptDNA)亦呈环状,分子大小依物种的不同呈现较大差异,在2002500kb之间;mtDNA 和cpDNA均以半保留方式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其复制受细胞核的控制受细胞核的控制。复制所需的DNADNA聚合酶聚合酶、解旋酶等均由核基因组编码。第39页,本讲稿共46页(二)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蛋白质线粒体和叶绿体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命活动中是重要和不可缺少的;这些蛋白质还远远不足以支撑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功能。第40页,本讲稿共46页(三)线粒体、叶绿体基因组与细胞核的关系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命活动受到细胞核以及它们

19、自身基因组的双重调控;细胞核与线粒体、叶绿体之间在遗传信息和基因表达调控等层次上建立的分子协作机制被称为核质互作 第41页,本讲稿共46页不同真核生物线粒体基因组(不同真核生物线粒体基因组(DNADNA)大小及其表达产物)大小及其表达产物第42页,本讲稿共46页二、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一)基因组与细菌基因组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二)具备独立、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三)分裂方式与细菌相似(四)膜的特性(五)其他佐证 第43页,本讲稿共46页 原始厌氧原核细胞原始厌氧原核细胞 吞食需氧菌吞食需氧菌 细胞膜多重内褶细胞膜多重内褶 原核复合生物原核复合生物 内褶形成内质网、核膜等内褶形成内质网、核膜等

20、(共生关系)(共生关系)被吞食的原核生物被吞食的原核生物 演变为细胞器演变为细胞器 真核植物真核植物 细菌细菌 线粒体线粒体 真核动物真核动物 真核细胞真核细胞 真菌真菌 蓝藻蓝藻 叶绿体叶绿体 某些原生生物某些原生生物 内共生学说内共生学说第44页,本讲稿共46页思考题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偶联因子偶联因子 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光合磷酸化 线粒体线粒体DNA DNA 半自主性半自主性 二、简答题与论述题二、简答题与论述题1 1、怎样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能量转换的细胞器?、怎样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能量转换的细胞器?2 2、线粒体和叶绿体在细胞内呈现怎样的动态特征?、线粒

21、体和叶绿体在细胞内呈现怎样的动态特征?3 3、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4 4、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中心?5 5、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之间有何关系?、电子传递链与氧化磷酸化之间有何关系?6 6、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的异同点。、试比较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与叶绿体的光合磷酸化的异同点。7 7、光系统中捕光复合物和反应中心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光系统中捕光复合物和反应中心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如何?8 8、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的化学渗透假说的主要论点是什么?9 9、试比较光合碳同化、试比较光合碳同化3 3条途经的主要异同点。条途经的主要异同点。1010、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1111、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有哪些证据?、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起源学说有哪些证据?第45页,本讲稿共46页Thanks for yourattention!第46页,本讲稿共4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资格考试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