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8298835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导学案-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二轮专题复习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命题方向中华文明早期,呈现出多元一体和中央权力不断扩张的鲜明特征。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周代的宗法制、分封制,实现了从荒蛮无序到文明有序的转型。西周后期,随着诸侯国的日益强大,制度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战国后期,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形成,有效地遏制了各诸侯国势力的膨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它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保障上传下达,政令畅通,提升了管理水平与办事效率,同时有利于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与维护,是维护中华民族团结交融的纽带。可以说中国成为四大

2、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连绵不断的国家,离不开中央集权制度的“凝聚”作用。命题视角(一)中枢机构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1.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关系(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具体包括:从中国早期的“公共权力”到西周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个人独裁专权”趋势。从商朝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商朝的“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到西周的“礼乐制度”再到秦朝“焚书坑儒”为代表的思想控制。(2)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在吸收前代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创立的,发展并完善了前代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继承与创新。2.汉唐以

3、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的转变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多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所导致的效率低下的弊端。3.唯物史观下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专制集权政体始于战国,秦朝时形成并上升为国家制度,隋唐宋元明清逐渐僵化、严密、

4、强化并达到顶峰。中国的专制集权政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是有利于国家统一的,统治力量是日益强大的,制度也是在大体框架上不断完善的,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的长期存在和僵化对中国的社会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建设和发展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4.宦官专权反映皇权的强化而非削弱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至上,但当皇权受到威胁、皇帝对臣属有所猜忌时,皇帝便用宦官来监视、制约朝臣。在皇帝年幼、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时,宦官常凭借亲近皇帝的有利条件,控制皇帝,进而执掌军政大权,形成专权局面。不过,这一

5、现象反映的不是皇权的削弱,而是皇权的强化,因为宦官的权力来自皇帝。5.奏折制度与军机处、内阁和皇权的关系一般认为,清朝的奏折制是军机处设置以后的产物,极大地便利了君主专制。学者高翔认为,清代奏折制不是源于对明代本章制度的沿革,而是基于后金时期的奏议传统。随着后金政权的逐步完善,以书面形式向汗(或皇帝)奏报的奏议制开始出现。后来的多尔衮和顺治不同程度地恢复或强化了奏议直达皇帝而不经过内三院(或内阁)票拟的政治传统。这一传统直接促成了奏折制的形成,既从决策程序上保证了皇帝对重大事务的独断地位,也从信息控制上防止了臣僚结党与皇权抗衡。奏折制的这种强化皇权的功能并非通过军机处才得到充分发挥,反而在很大

6、程度上保证了军机处的长期存在。高考真题1.(2020全国卷)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2.(2022浙江1月选考)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7、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3.(2021天津高考)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4.(2020全国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5.(2022湖南高考)嘉庆七年(1

8、802年),户部侍郎兼管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即在南书房当值的官员)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当时 ( )A.君主的高度集权 B.官员俸禄入不敷出C.南书房地位提高 D.中央吏治十分混乱命题视角(二)国家结构1.分封制孕育了统一的因素(1)分封制使统一的制度在统治疆域内得以普遍实行,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松散的联盟关系。分封制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政治格局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封立诸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分封制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中央(周王室),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2)分封制下,受封者及其部属与封地的土著族群通

9、婚,促进了民族交融。西周的思想文化在分封制的影响下也被传播到各地,这有利于统一的文化认同的形成,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2.正确认识汉初封国制的历史作用西汉初年,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推行郡国并行制,在关中地区推行郡县制,在关东则实行封国制。在封国制下,中央对诸侯国亦有一定限制,以巩固中央的统治。此外,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身实力,努力发展生产,这对汉初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诸侯国权力过大,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国家统一。3.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创新与中央集权加强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元代的行省、明清时期的三司和督抚皆为中央派出机构,都具有准地方行政层级的性质。但就功能而言

10、,宋代之后的路、三司显然与汉州、唐道不同,汉州、唐道在制度设置之初只是一个监察机构,负责对辖区内的官员和地方行政进行监督,至于其最后演变为权力集中的正式地方行政层级,则不是制度设计者的初衷。而宋代的路,则自设立之初,便具有行政与监察的双重功能,漕、宪、仓、帅四司的职责涉及民、财、刑、军及监察等方面,其目的除了对州县进行监督之外,更重要的在于收州县之权。由此可见,宋代之后的中央派驻地方最高机构的功能已经由监察转向收地方行政、财、军等各项权力,加之其本身又实行分权体制,地方各项权力的最终去向便都指向中央。换言之,地方分权体制的最终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的结果便是地方无权。就此而言,宋代所创

11、的路级体制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一个重要转换点,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换点,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高考真题1.(2022广东高考)“奉朝请”是两汉朝廷给予退休大臣和列侯、宗室、外戚的特殊待遇,被授予者特许参加朝会,地位也随之提高。东汉中叶以后,王、侯多不就国,而是以“奉朝请”的名义留驻京师,封国大权操于国相,这客观上 ( )A.有助于遏制地方豪强势力的扩张B.埋下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隐患C.为外戚干政提供了便利的条件D.有利于朝廷对封国的直接控制2.(2021湖南高考)据研究,唐代白居易(772846)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比史籍所载

12、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 )A.地方势力膨胀 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C.中央财政紧张 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3.(2022全国乙卷)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4.(2019全国卷)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

13、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命题热点热点(一)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专制性”君主专制历来被认为是阻碍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的“羁绊”,高度的“专制”是中国古代区别于西方的重要标志。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虽然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君主专制整体上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但皇帝也不能为所欲为,其“专制性”也要受到一定的制约与限制。如三省六部制、谏议制度和儒学“民本主义”思想等都对限制君权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将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热点(二) 古代地方治理的经验传承国家治理是不同时代的共同课题。如何对地方进行有效治理,达到既能够保证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又能够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提高治理的效果。中国古代统治者做出的有益探索,值得我们借鉴。另外,中央集权有助于国家统一,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一个重要法宝就在于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显著优势。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