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通用论语中的为学之道和启发(七篇).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8158583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通用论语中的为学之道和启发(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通用论语中的为学之道和启发(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通用论语中的为学之道和启发(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通用论语中的为学之道和启发(七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篇通用论语中的为学之道和启发(七篇)有关论语心得之抱负之道篇通用一 1.积存、理解成语。 2.能精确流畅地朗读并娴熟背诵课文。 3.培育文言解释力量。 4.联系自身学习经受,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良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 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闻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见仁义 教育上:主见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讨论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始终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存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总结三个通假字: a b c 5、小组争论,合作探究 (1)领悟大意,试着

3、用自己的话来表述。争论、弄清晰没有解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根据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留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 导学案 其次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晰通假字。 学习要点:具体分析,详细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 )其次句讲的是学习的( )第三句讲的是( )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 2、其次则: 吾:_日:_三:_省:_为:_ 谋:_忠:_交:_信:_传:_习:_ 翻译本则( ) 3、第三则: 故:_知:_可:_以:_为:_ 总结出这章当

4、中的一个成语( ) 翻译本则( ) 争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索的必要性,由于只“温故”而不独立思索,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肯定要将学问融会贯穿,能在温习旧学问中有所发觉,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 殆:_ 翻译本则( )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索?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_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索) 5、第五则:诲:_知之:_为:_是: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 )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

5、前五则(10分钟) 论语十则 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具体分析,详细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 齐: 内: 自省: 翻译:( ) 2、第七则:三: 行: 焉: 其: 善者: 从: 改之: 翻译:( )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 ) 思索: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 弘: 毅: 仁以为己任: 已: 翻译( ) 思索:这一则当中表达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 4、第九则:岁寒: 然: 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 行: 其: 欲: 加: 于: 翻译:( ) 这一则的

6、成语是( ) 【理解第十则】争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论语十则 导学案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1、课文当中消失的读音,进展复习。(5分钟)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7、)不亦说( )乎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 诲( )汝( )知之乎 不知为( )不知 是知( )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 (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温故而知新(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任重而道远( )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死而后已( )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2)为:读wi时,多作介词;读w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仁以

8、为己任( ) (3)焉:见贤思齐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之:指示代词,“这”;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构造助词,“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在句中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5)固定句式: 不亦乎?不是吗?也。是。 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宏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生疏,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根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组争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索发觉论语的经典之处,发觉论语的美) (1)、你喜爱哪一则?为什么?(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最大?(3)、你

9、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学问?(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有关论语心得之抱负之道篇通用二 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沉淀在一本散发着油墨书香的论语之中,任凭他在岁月的风箱里被剥落的斑驳朱漆,任凭他在时间的长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这其中的灵魂所包含的全部漂亮文化都以他安详的姿势悄悄的躺在那泛黄的纸张上。像阳光,播撒我心中学问的种子;像雨露,滋润我向善的灵魂。 读论语,本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看好书,写读后感的任务,可看着看着竟在书中发觉了一个个灵魂,一个个穿梭于“仁”、“学”、“君子”与“小人”之间的灵魂。我还观察了一个“君子坦荡荡”的孔子,一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孔子,一个“刚、毅、木

10、、讷”的孔子,一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孔子,一个“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个 孔子是很讲究学的,在他的论语中就有学而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知我们“学”与“思”之间的相辅相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知我们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样的学习态度才会提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知我们其实学习也是一件非常欢快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我的心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知我们要虚心、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地治学:“温故而知新”告知我们学了就要重新再复习一遍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 同样的,孔子也是个孝子,大爱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对人民的博爱,还有对长辈们的孝爱。可是

11、如今的人们慢慢地对孝这个字的熟悉越来越淡薄,原本闪光的字眼渐渐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荣,而人也就所以这样坠入了一个他们自认为的漂亮却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说:“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句话完全颠覆了平日里人们眼中的孝子形象。或许你以为孝就是听父母的话,帮父母干活,有好吃的就给他吃,那你可就大错特错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劝慰,而不是物质上的丰富;是对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为了他们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损害道德的事情;是爱自我,而不是不顾自我的安危让父母担忧、忧虑。 在论语中有一句话令我深思熟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啊,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才能,就是我们班这个小小的团体也会有“

12、姚明”“王羲之”“达芬奇”“宋祖英”“华伦庚”“冰心”等。 有的人学习不好,可是篮球却是动若脱兔;有的人体育不好,可是书法却是龙飞凤舞;有的人书法不好,可是绘画却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绘画不好,可是唱歌却是娓娓悦耳;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却是满脑子的数学;还有的人对数字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倒是写起作文来便妙笔生花了都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话不假啊。每个人的优点都值得我们去学习,每一个不起眼的一般人都能够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教育我们,使我们更上一层楼。我们要多向我们身边的所谓平凡人学习他们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树丛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边很多的植物滋养下健壮成长,并且长成一棵坚韧不拔的大树。树

13、之所以高大,由于有了嫩苗;山之所以伟岸,由于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壮阔,由于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闪光,由于有了那些所谓的平凡人! 论语是道德与才智的凝聚,是中华礼貌的会聚,是一位谆谆教育的教师教会了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更是引领我么向上的阶梯。 薄书一本,细读一遍,终生无悔。 有关论语心得之抱负之道篇通用三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开心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快乐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愤怒,这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14、【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屡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办事时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恳可信了呢?对教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解释】曾子:即曾参(音sh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知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ng),检查、观察。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屡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

15、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灵敏,说话却当心慎重,去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释】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解释】患,担忧、可怕。人,指有教养、有学问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粹。” 【解

16、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无邪,此为诗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粹”,一解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独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规。” 【解释】有:同“又”。不惑,把握了学问,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

17、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法规。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殊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解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学问时,能有新体会、新发觉、就可以当教师了。” 【解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学问。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18、【解释】周,合群。比,音b(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而不思索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怀疑而不能确定。” 【解释】罔:迷惑、糊涂。殆;怀疑、危急。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会明白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才智啊!” 【解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女,同汝,你。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

19、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行以的。就似乎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来行走呢?” 【解释】輗,音n,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2)軏:音yu,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行忍也!” 【译文】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行以狠心做出来呢?” 【解释】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八佾:佾音y,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

20、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1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得知了(为仁之)道,就是当晚死去也心甘情愿了。” 16、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惦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着的是法制,小人想着的是恩惠。” 【解释】怀:思念。土:乡土。刑:法制惩处。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当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当自我反省

21、(有没有与其相类似的错误)。”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假如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需有充分的道理(理由)。” 【解释】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方:法规,道理,理由。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三年(多年)没有转变父亲的符合礼仪的法规,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行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行不知道并且要经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快乐,一方面又为他们的年轻而恐惊。” 2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

22、说:“君子应当在说话时要慎重,在行动时要灵敏。” 【解释】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慎重。敏:灵敏、快速的意思。 23、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肯定会有思想全都的人与他相处。” 24、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行雕也,粪土之墙不行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怪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信任了他的行为;现在,我是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看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转变

23、了观看人的方法。” 【解释】粪土:腐土、脏土。杇:音w,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诛:意为责怪、批判。与:语气词。 25、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行得而闻也。” 【译文】子贡说:“教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学问,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教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解释】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2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

24、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解释】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文”是谥号,“子”是尊称。敏:灵敏、勤勉。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屡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解释】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斯:就。 28、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尊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

25、在心里,外表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解释】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尊敬逢迎的姿势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尊敬。这里采纳后说。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转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解释】箪:音d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 30、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

26、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协作恰当,才是个君子。” 【解释】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史:言词华美,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与质的协作很恰当。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2、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聪慧人宠爱水,有仁德者宠爱山;聪慧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慧人欢乐,有仁德者长寿。” 【解释】知者乐水,仁

27、者乐山。“知”同“智”;乐,古音yo,宠爱的意思。 33、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孔子说:“悄悄地记住(所学的学问),学习中不觉得厌烦,教人中不知道疲乏,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解释】识:音zh,记住的意思。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3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依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解释】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3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28、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孔子说:“教育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解释】愤:苦思冥想而仍旧领悟不了的样子。悱:音f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音y,角落。 3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值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解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曲肱

29、:肱,音g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3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就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欢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解释】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3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教

30、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给学生们。 【解释】文:文献、古籍等。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尽力的意思。信:以实之谓信。诚恳的意思。 4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常常忧愁。” 【解释】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长戚戚:常常忧愁、苦恼的样子。 4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孔子既温柔又严峻,威武却不凶狠,庄重而又安祥。 42、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

31、】诗经说:“(要)当心慎重呀,就似乎站在深渊旁边,踩在薄冰上面。” 4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伤的;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44、曾子曰:“士不行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曾子说:“士不行以不弘大刚毅而有毅力,由于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莫非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莫非路程还不遥远吗?” 【解释】弘毅:弘,广阔。毅,强毅。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46、

32、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迷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颜渊感慨地说:“(对于教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视,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行穷尽。看着它似乎在前面,突然又像在后面。教师擅长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学问,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顿学习都不行能,直到我用完了我的全力。似乎有一个非常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解释】喟:音ku,叹息的样子。弥:更加,更加。钻:钻研。瞻:视、看。循循然善迷人:循循然,有次序

33、地。诱,劝导,引导。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方法的意思。 47、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想要搬到九夷那个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特别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那里住下来,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解释】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49、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孔子在评价颜渊时说:“

34、惋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观察他停顿过。” 5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缺乏畏也已。” 【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假如到了四、五十岁时还悄悄无闻,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5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行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是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转变的。” 【解释】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全部的军队。此处言其多。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5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后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

35、道松柏是最终凋谢的。” 【评析】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 53、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孔子说:“聪慧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英勇的人不会畏惧。” 54、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译文】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 【解释】脍:音kui,切细的鱼、肉。 55、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56、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

36、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莫非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解释】克己复礼:克己,抑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目:详细的条目。目和纲相对。事:从事,照着去做。 5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

37、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译文】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有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齐景公说:“讲得好呀!假如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 【解释】齐景公:名杵臼,音chji,齐国国君,公元前547年至公元前490年在位。 58、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反。” 5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文】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

38、帮忙自己培育仁德。” 60、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正了,即使不公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公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61、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译文】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解释】莒父:莒,音j。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6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译文】孔子说:“君子宁静坦然而不高傲无礼,小人高傲无礼而担心静坦然。” 63、子曰:“刚、毅、

39、木、讷,近仁。” 【译文】孔子说:“刚毅、果敢、朴实、慎重,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 64、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译文】孔子说:“国家有道,要正言正行;国家无道,还是要正直,但是说话要随和慎重(留意方式方法)。” 【解释】危:直,正直。孙:同“逊”。 65、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肯定有忠言,而有言论的人不肯定都有道德。仁人肯定英勇,而英勇的人都不肯定有仁德。” 66、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译文】孔子说:“君子向上通达仁义,小人向下通达财利。” 67、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

40、人。”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而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 6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6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译文】孔子说:“不忧虑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担忧自己没有本领。” 70、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怪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的只有天吧!” 【解释】尤:责备、怨恨。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

41、天命。 7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72、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子贡问怎样实行仁德。孔子说:“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需首先使他的工具锐利。住在这个国家,就要事奉大夫中的那些贤者,与士人中的仁者交朋友。” 7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译文】孔子说:“人要是没有长远的考虑,肯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74、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多责怪自己而少责怪别人,就可以避开别人的

42、怨恨了。” 75、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别人争吵,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解释】矜:音jn,庄重的意思。 76、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能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他,也不会由于一个人不好而不接受他的好话。” 7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答复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情愿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78、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德行。在小事情上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的。” 79、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译文】孔子说:“大家都厌恶他,我就必需考察一下;大家都喜爱他,我也肯定要考察一下。” 80、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8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成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