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_形象的鉴赏.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8811316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_形象的鉴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_形象的鉴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_形象的鉴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三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_形象的鉴赏.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十四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形象的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渭上秋夕闲望潘间秋夕满秦川,登临渭水边。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贤?【注】此诗作于潘闽早年落拓江湖之时。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太师”。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1)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诗歌作于长安,“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

2、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做了铺垫。C.尾联使用对比手法,拿“渔人”的“空老”和“太公”的“贤”进行对比,表面是感叹无人如太公之贤,实则是说无人赏识,无太公的际遇。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优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对诗词的综合鉴赏。A项,“暗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说法有误,由诗歌内容来看,诗中抒发的并非悠闲之情。(2)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6分)答:_【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这类题的答题步骤: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

3、法。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通过诗歌内容即可得出颔联有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残阳”“鸣蝉”是视听结合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即可概括出画面。答案: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轻雨、鸣蝉三种意象。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诗人借助不同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优美的秋日黄昏图景。2.(2 0 2 2 海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9分)更漏子 本意王夫之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4、。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道秋宵真永”一句是作者内心深处孤独的宣泄:没料到秋夜竟是这样的漫长难耐!B.夜阑人静之际,漏滴之声,清越缓慢,声声叩击着未眠人的愁绪而愈发显得夜之漫长无极。C.上阕六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心理感受等不同的角度,渲染了一个情景交融的抒情氛围。D.本词对仗工整,语言秀丽而清新,感情细腻缠绵、含蓄婉约,深 得“花间”词派之神韵。答案:D。【解析】D项,“感情细腻缠绵、含蓄婉约,深 得 花间 词派之神韵”表述错误。“花间”词词风 柔而软”。“天下事”三 字 使“点点深”力重千钧,

5、结尾三句平直中回旋郁勃气,上阕清丽缠绵之境顿觉峭然萧然,清劲见骨。(2)“斜月横,疏星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6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第一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要鉴赏画面的意境特点,分三步回答:描绘画面,概括意境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第二问,作用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奠定情感基调,

6、为下文做铺垫。答案:画面:新月横斜,暗抹一勾如梦的倩影;疏星几点,闪烁几许温馨的清辉。“斜”“横”“疏”“炯”通过星月变化,描绘了孤寂悲凉的意境。表达作者内心的孤寂难平及忧国忧民之情。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奠定情感基调,为下文做铺垫。“斜月横,疏星炯”是环境描写,为整首诗渲染了悲凉的氛围,也从侧面烘托了诗人孤寂落寞的心理,同时为下文“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长夜难眠做铺垫。教师专用【诗歌鉴赏】一轮弯月挂在西边,稀疏的星星闪烁着明亮的光,可是秋夜却显得格外漫长。漏壶缓缓滴水的声音回荡在耳边,使人难以入睡。下了霜的叶子弯了下来,幽暗角落的虫子在鸣叫,秋天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悲凉,薄酒一杯,

7、怎么能解我心中愁。满腔热血想要为国效力,却始终不能如愿。天下大事,儿女情长,只能深埋在心中。3.(2 0 2 2 长沙模拟)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诸门人送至龙里道中(其一)王守仁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久【注】明武宗正德元年(1 5 0 6)冬,王守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与诸生讲学不辍,三年期满离开。秋殿:朝廷在秋天举行的殿试。订顽:订正愚顽。(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很好地照应了标题,其中“蹊路”照 应“道中”,“诸贤相送”照 应“诸门

8、人送”,前后呼应,显得结构严谨。B.颔 联“愁重”“鬓斑”等词表达了诗人谪居边地的失落无奈,颈 联“桂枝秋殿听跻攀”又暗含了对自己别后显达的展望。C.面对分别,希望“鸿雁长飞”“鱼传尺素”,即勤通书信,本是人之常情,“相思不作勤书礼”一句反用其意,颇有新意。D.全诗层次分明,前两联是对龙里道中当下分别的描写,后两联是对分别后生活的想象,虚实结合,意境开阔又情意绵长。答案:B。【解析】“愁重”“鬓斑”体现的是离别的愁绪,“桂枝秋殿听跻攀”意 为“我等着听你们登科及第的好消息”,对 象 是“诸门人”而非自己。(2)这首诗展现出诗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6分)答:_ _ _ _ _

9、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这首诗写离别的愁绪,但意境开阔,伤别而不哀怨。诗人把希望离开龙场却又舍不得与诸门人分离的茫然情愫如实写来,词情深婉,依依惜别之情通过山路、溪云、风雪的衬托,勾勒出一种苍凉的氛围。从诗中可以看出王守仁与学生感情之凝重。前两联写高低不平的小路穿行于乱山之间,诸位贤人相送这么远真令“我”不安。小溪上空乌云压

10、头更增添了离别的愁绪,风吹动着衣服雪花沾满了鬓发。面对学生依依不舍的送别,王守仁心怀感激,他称学生为“诸贤”,描写他们在乱山高低不平的小路上相送,用“愧”字表达自己的感情,展现诗人关爱学生、重情重义的一面。后两联写什么时候还能在燃着花烛的草堂上共叙情谊,“我”等着听你们登科及第的喜讯。只要互相思念也用不着太多的书信问候,分别之后“我”希望你们更深入地研究学问。一方面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重要的是勉励学生,“桂枝秋殿听跻攀“,期望学生能在科举中蟾宫折桂;“别后吾言在订顽”,勉励学生要努力研究学问。表达对学生们的殷殷期望和要求,展现诗人重学善教的一面。答案:重情重义、饱含不舍:山路不平、溪云重重、

11、风雪凛冽,学生们却相送很远,诗人对学生们饱含感激、难舍之情,展现诗人重情重义的一面。重学善教、殷切期望:诗人期盼听到学生们蟾宫折桂的好消息,叮嘱学生们别后勤加钻研学问,体现了他重学善教的师者形象。(每点3分)4.(2 0 2 2 德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9分)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落,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想象开篇,“北山”“白云”交代张五居住的环境,烘托出他恬然自得的心境。B.雁在古代作品中

12、常作为信使代称,诗 中“心随雁飞灭”一句暗示作者与友人音信难通。C.清秋的山里风景宜人,尽管因时近黄昏,作者心头泛起哀愁,但他却饶有观赏的兴致。D.诗歌创造了高远清幽的境界,平淡自然而意味隽永,具有山水田园诗的典型特色。答案:B。“暗示作者与友人音信难通”错。【解析】“心随雁飞灭”意为诗人的心似乎也随雁消逝在天际。(2)这首诗的七至十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这与“寄张五”有何关系?(6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13、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描绘了诗人在清秋薄暮时分登高所见的寻常景象,傍晚归来的村人安闲从容,自然界的景物静谧优美;景象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孤寂惆怅,渗透着诗人对友人张五的思念之情,引出结尾与张五相约“共 醉 重 阳 节 二(评分标准:答对一条给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教师专用可【诗歌鉴赏】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像是养菜,

14、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9分)渔家傲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注】沈:同“沉: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屑沫子,也叫浮蚁。(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轻盈娇美、冰清玉洁的特征。B.“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与 作 者 醉花阴中 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都运用了拟人手法。C.词的上阕

15、和下阕写梅花的角度不同,上阕侧重侧面烘托,下阕侧重正面描写。D.全词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答案:C。【解析】C项,应是上阕侧重正面描写,下阕侧重侧面烘托。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6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这是一道分析诗歌中的形象特征的题目,注意从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中进行总结,答

16、题时先答出特征,然后结合词句进行具体分析。答案: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娇艳、冰清玉洁的形象。上阕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轻盈娇美、冰清玉洁。下阕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每点 2分)教师专用司【诗词鉴赏】大地一片银装素裹,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别在枝头的梅花,丰润皎洁。梅花含苞初绽,娇美可怜,芳气袭人,就像庭院里刚刚出浴,换了新妆的美人。上天可能也对梅花有所偏爱,所以让月色皎洁清澈,玲珑剔透。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要知道,群花竞艳,谁也不比梅花呀。【备选题库】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17、、(2)题。(9分)登锦城散花楼李白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 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巴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注】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珠箔:珠帘。飞梯:高梯。双流:今四川成都双流区。(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诗人通过对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的描写,极力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B.“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两句色彩对比明显,脍炙人口,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金碧辉煌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C.诗人综合运用对偶、夸张等手法写景状物,读来诗意盎

18、然,极具感染力。D.作者在这首诗中以大量笔墨描写散花楼的壮美景观,充分蓄势、铺垫,抒发自己登楼远眺的愉悦之情。答案:A。【解析】本诗写景从“金窗”“绣户”等细微器物入手,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2)这首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哪些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解析】本题明确要求在诗的前六句中

19、寻求答案,即要准确找到前六句中所描写的意象(景物)有哪些,然后将这些意象连缀在一起,组合成一幅具体可感的画面,从中感悟意象所表现的氛围特点。诗句中的朝阳、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意象色彩明艳,渲染出静美雅致的氛围。答案:诗歌前六句通过朝阳、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交相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渲染了一种静美雅致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登楼赏景难以掩饰的愉悦之情。教师专用【诗歌鉴赏】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流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

20、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1、2题。(9分)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生。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万里重阴非旧圃,一年生意属流尘。前溪舞罢君回顾,并觉今朝粉态新。【注】回中:在今陕西陇县西北。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三年(8 3 8),这年因有人作祟,诗人应试博学宏词科不第,从京都回到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中。“前溪”句:前溪是南朝教习音乐的地方,江南声伎多出于此。此句用人的舞态描摹花之飘零。(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中,诗人

21、将石榴花拿来作比:请不要嘲笑石榴花开赶不上春天,牡丹虽然在春季怒放,却“先期零落”,更使人愁。B.颔联中,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牡丹残败的景象:先写暴雨击花,再写牡丹的凋谢使人不忍直视。“伤心”“破梦”既是写花,也是作者自叹。C.颈联中,诗人描写环境与花败后的情景:万里长空,阴云密布,气候恶劣,已非当年旧圃之环境;花落委地,一年的美好生机,早付与污泥流尘。D.尾联中,“并觉今朝粉态新”,他日牡丹落尽时,回想今朝雨中粉态,更觉其清丽动人。此联暗示将来之厄运更甚于今日,前途黯淡之感更加深沉。答案:B。【解析】“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牡丹残败的景象”错,“玉盘迸泪伤心数,锦瑟惊弦破梦频”,是说:牡丹花那如玉盘一

22、样的花冠上雨珠飞溅,让我屡屡伤心;无情风雨像急奏的锦瑟,繁弦促柱,频频惊破美梦。诗人并没有直接细致地描绘牡丹败落的场景,而是通过自己的感受来写雨打牡丹。与 李 商 隐 的 锦瑟相比,本 诗 意 象“锦瑟”的作用和蕴含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分别简析。(6分)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作用:锦瑟中,锦瑟是核心意象,作者以此来寄托情怀;此诗中的锦瑟并非核心意象,作者只是把风雨之声喻为锦瑟奏出的急促音符,以此来渲染风雨摧残娇花的气氛。情感:锦瑟中,锦瑟蕴含着作者美好年华逝去的伤感;此诗中,锦瑟蕴含着作者对牡丹的怜惜,对自己科举不顺的哀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