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案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案人教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六年级上册语文林海教案人教版 1、学习写景局部(第2至第5自然段),领会林海的美。 2、学习观看和表达的方法。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根据刚进森林、深入林中和看到林场的挨次理清了课文层次,并且学习了第1段。请大家回忆一下,第1段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到第5小节,这一局部主要写了深入林中看到的风光。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板书:岭、花、林) 二、学习第2小节(“岭”) 1、指句读第2小节,引导思索:大兴安岭的“岭”有什么特点? 2、在学生阅读理解的根底上概括“岭”的特点。(板书:多温顺) 3、抓住重点词语,初步
2、体会“岭”的特点。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岭”多?又从哪里知道“岭”温顺的呢? (1)学生读写“岭”多的句子。 理解“奔驰”“看不完”等词语的含义:突出岭多,而且绵延数千里,面积很广,这正照顾了课题中的“海”字。 (2)学生读写“温顺”的句子。 联系详细的语言环境,理解“孤峰突起”“盛气凌人”等词语,体会岭“柔”的特点。 4、指导朗读,在读中深入体会“岭”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你们看,怎样才能把“岭”多和温顺的特点读出来呢?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确实许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 师:读一读这句话,从“横着的,
3、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你们能明白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写出“岭”姿势许多,各不一样。 师:怎样才能把“岭”的“姿势多”读出来昵? (1)师生共同争论,达成共识:要读出“姿势多”,应当通过朗读把“岭”的各种姿势表现出来:“高点儿的”声音稍高一些,“矮点儿的”声音稍低一些,“长点儿的”拉一点儿长音,“短点儿的”要读得急促一些。 这样借语调低长短的变化来表现“岭”的千姿百态。 (2)反复试读,范读,指导学生读出“岭”多的特点。 师:你们再读一读,从“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这些词语中,还能明白什么? 出示幻灯片: “这里的岭确实许多,横着
4、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 “这里的岭确实许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的,矮的,长的,短的” 学生读这两句话,通过比照,进一步理解:“高点儿的,矮点儿的”等词语中的“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差异都不大,毫无孤峰兀立之感。那里山势平缓,线条优美,给人一种“柔”的感觉。 师:我们再来读这句话,怎样才能的把“岭”的温顺也读出来呢? 指导读好“点儿”,要读出温顺、亲切的感受。 再读“每条岭都是那么温顺”一句。 师:你们试读一下,怎样读才是“温顺”?怎样读又是“那么温顺”呢? 5、明白表达的方法。 抓住“云横秦岭”这一词语,理解拿秦岭的“险”来作比照,突出大兴安岭的“柔”。 6
5、、总结学习方法。 (1)读这一段,找出“岭”的特点。(找特点) (2)读这一段,读出“岭”的特点。(读特点) (3)了解运用了比照的手法。(明写法) 三、学习第3、第4小节(“林”) 运用上述学习这一局部。 1、自由读第3、第4小节,思索:“林”的什么特点? 2、师生争论概括“林”的特点。(板书:广 绿) 3、抓住重点词句,初步体会“林”的特点 。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落叶松的海洋”等词句写出了“林”广;“多少种绿颜色呀”“只有画家才能描出那么多的绿颜色呢”等语句写了“林”绿。这些词句突出了林的浩瀚与茂密。 4、指导朗读,深入体会“林”广和绿的特点。 师:我们来读这一段,谁能把这一大
6、片森林读成绿色的海洋,把大家带到林海里去看一看呢? (1)指导朗读“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一句。 “目之所及”怎么理解?读这句话,把“林”的广读出来!你现在相象自己就站在大兴安岭,你的面前就是“波浪起伏”、浩瀚无边的林海,这就是“目之所及”吧!读! (2)指导朗读第4小节。 师逐一追问:林海中的浪花指什么?白桦的树干“泛着”是什么意思?(翻腾、涌动)白桦树真的是在涌动吗?(不是)白桦树是静止的,可为什么说它的树干像白色的浪花呢? 出示幻灯片: “在阳光下,大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学生联系上文,反复研读,认真揣摩、体会,来读懂这句话。 学生的理解有两个层次: 抓
7、住关键词语“在阳光下”“闪动”理解:白桦的树干是白色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银光闪闪,远远望去,像粼粼的波花,所以说它像浪花。 师:仅仅是白桦的树干在阳光下闪动就像浪花吗?你们再读一读,看有没有新的发觉? 抓住“大片青松的边沿”,学生对此有了新的理解:青松在岭上,像大海;白桦在山下,树干银光闪闪。在青松的陪衬下,白桦的树干像泛着的浪花。 师: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一段写的美景描绘出来呢? 学生组织语言,描述美景。 师: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把林海读“活”,好吗? 四、学习第5小节(“花”) 此段仍运用上述学法,学生自学并沟通体会。 1、默读,概括“花”的特点。(板书:多 美) 2、读课文,读出“花”多
8、和美的特点。 师生争论沟通学习体会: (1)抓住“河岸上”“松影下”等词语理解:“河岸上”说明山下有“花”,“松影下”说明山上有“花”。从山下到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花”,“花”特别多。 (2)“不缺乏颜色”“招来小蝴蝶”等词语说明“花”香、“花”美。 (3)“两山之间往往流淌着清可见底的小河”这句话,是写什么呢?为什么要写这句话? 引导联系上文理解:大光安岭的“岭”多,因此两山之间的河也多,河岸上“花”也多。这句间接写“花”多。 (4)师读“大兴安岭多么会装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学生闭目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兴安岭比作一位漂亮少女,表达了宠爱之情。 山上青松,山下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