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份集锦》东莞市名校2022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3份集锦》东莞市名校2022届化学高一下期末考试模拟试题.pdf(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 题 包 括20个 小 题,每 小 题3分,共60分.每 小 题 只 有 一 个 选 项 符 合 题 意)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的是【答 案】B【解 析】【分 析】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详 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有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将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两电极间构成闭合回路,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A.该装置中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选 项A错 误;B.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选 项B正确;C
2、.酒精为非电解质,该装置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选 项C错 误;D.该装置没有形成闭合的回路,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选 项D错 误;答 案 选B。【点 睛】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明确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易 错 点 为 选 项B,注意必须为电解质溶液,满足原电池形成的条件。2.Q、X、Y和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的 原 子 半径 比X的大B.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Q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质,Q与Z可 形 成 化 合 物QZ,D.X、Y和 氢3
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有共价键【答 案】C【解 析】【分析】由 Q、X、Y 和 Z 为短周期元素及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X、Y 位于第二周期,Q、Z 位于第三周期,设 X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 Y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L Q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l,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2,4 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 2,则 x-l+x+x+l+x+2=22,解得x=5,可知X 为 N、Y 为O、Q 为 Si、Z 为 C L 以此来解答。【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X 为 N、Y 为 O、Q 为 Si、Z 为 C l,贝!JA.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 Y 的原子半径比X 的小,A 错误;
4、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且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增强,则 Q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 的弱,B 错误;C.Si位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处,具有半导体的性质,且 S i为+4价,。为T 价时Q 与 Z 可形成化合物 QZ4,C 正确;D.X、Y 和氢3 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若为硝酸铉,含离子键、共价键,D 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为高频考点,把握元素的位置、最外层电子数来推断元素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规律性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3.哈伯因发明了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
5、中充入ImolNz和 3 m0I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完全转化为NGB.达到化学平衡时,用、出 和 N&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C.达到化学平衡时,N2、氏 和 N M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都为零【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故 A 错误;B.反应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是否相等取决于起始时各物质的量的关系和转化的程度,N2、出 按 1:3 混合,化学计量数为1:3,所以转化率相等,平衡时,N2、地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为1:3,故 B 错误;C.随反应进行,N2、地 和 N%的物
6、质的量浓度发生变化,N2、m 和 N%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状态,故 C 正确;D.可逆反应时动态平衡,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但不为零,故 D 错误。答案选c。【点睛】准确理解平衡状态的特征是解题关键,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同种物质)或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不同物质),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4 .已知:0CO(g)+l/2 02(g)=C02(g)AH=-2 8 3.0 k J m o l-1H 2(g)+l/2 02(g)=H z 0(g)AH=-2 4 1.8 k
7、 J m o 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状况下,氢气的燃烧热为2 4 1.8 k J m o l tB.由可知,1 m o l CO(g)和 1/2 m o l O z(g)反 应 生 成 1 m o l C02(g),放出2 8 3.0 k J 的热量C.可用右图表示2 c 02(g)=2C 0(g)+02(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关系D.分 解 1 m o l D0(g),其反应热为一2 4 1.8 k J【答案】B【解析】【详解】A.燃烧热是指Im o 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为液态,故燃烧热不是2 4 1.8 选项A 错误;B.热化学方程式中
8、的系数表示物质的量,所 以 C O(g)+l/2 O 2(g)=CO 2(g)AH =-2 8 3.0 k J-m o l1 的含义为 1 m o l C O(g)和 1/2 m o l C)2(g)反应生成 1 m o lC O2(g),放出2 8 3.0 k J 的热量,选项B正确;C.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图像表示的为吸热反应,选 项 C 错误;D.反应物和生成物相反,则反应热的符号改变,所以分解Im o l MO l g),其反应热为+2 4 1.8 k J,选项 D 错误。答案选B。【点睛】燃烧热是指Im o 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稳定的氧化物指液态水,二氧化硫
9、、二氧化碳等。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为放热反应。否则为吸热反应。5.类比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资源综合利用陈述I及类比推理陈述H均正确的是选项陈 述 I类比推理陈述nA冶炼铁通常用热还原法冶炼铜也可以用热还原法B用电解A12O3的方法得到铝单质用电解M gO的方法得到镁单质A.A B.B C.C D.DC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F2也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D可以用铝热法制备金属信也可以用铝热法制备金属镁【答案】A【解析】【详解】A.依据金属冶炼原理分析可知,冶炼金属铁通常用热还原法,铜与铁均为比较活泼的金属,所以冶炼铜也可以用热还原法,故 A 正确;B.A1是
10、活泼的金属,工业上通常用电解熔融AI2O3的方法得到铝单质,虽然M g也是活泼的金属,但制取工业上常用电解氯化镁而不用电解氧化镁的方法制取镁,因为氧化镁熔点高,电解氧化镁耗能极大,选择电解氯化镁,故 B 错误;C.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强,故 CL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虽然F2的氧化性比单质碘强,但 是 F2会先与水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F2+2HZO=4HF+O2,所以不能把海水中的碘置换出来,故 C 错误;D.利用铝热反应可以制备Fe、V、Mn、Cr等较不活泼金属,M g是活泼金属,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而不用铝热法,故 D 错误。故选A。【点睛】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1.电解法:
11、该法适合冶炼金属活动性很强的金属,因为这类金属不能用一般的还原剂使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只能用通电分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2.热还原法:该法可冶炼较活泼的金属,碳、一氧化碳、氢气、活泼金属等是常用的还原剂;3.热分解法:有些金属仅用加热的方法就可以从矿石中得到,用该法可冶炼某些不活泼金属。6.下列各有机物的数目与分子式C4H7C1O2且能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的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相同的是A.分子式为CsHio的烯克 B.甲苯的一氯代物C.相对分子质量为74的一元醇 D.立方烷(巨)的二硝基取代物【答案】A【解析】分子式为C4 H 7 CIO 2,可与N a H
12、CO s 产生C02的有机物可能结构有C1CH2-CH2-CH2CO O H,CH3-CH C1-CH2CO O H,CH 3-CH 2-CH CICO O H,CH2Cl-CH(CH 3)C00H,CH 3-CCl(CH 3)C00H 共 5 种。A 项,因为戊烷的同分异构体有CH3CH3cHeH2cH3 ICH3-CH2-CH2-CH2-CH 3,I 、CH3c CH 3.对于 CH 3-CH 2-CH 2-CH 2-CH 3,相应烯克有:CH3 ICH3CH 2 X H-CH 2-CH 2-CH 3、CH 3-CH X H-CH 2-CH 3,其中 CH 3-CH=CH-CH z-CH
13、3 有 2 种顺反异构,即有 3 种结构;对于I ,相应烯点有:CH2=C(CH3)CH2CH3;CH3C(CH3)=CH CH3;CH3CH(CH3)CH=CH2,都不存在顺反异构,CH3CH3即有3 种结构;对于CH 3 9 CH 3,没有相应烯烧,所以分子式为G M 的烯煌共有3+3=6 种(包括顺反异CH3构),本题不考虑立体异构,所以为5 种,故 A 正确;B项,甲苯的一氯代物共有4 种,如下: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取代与甲基相邻的苯环上的氢原子;取代与甲基相间的苯环上的氢原子;取代与甲基相对位置的苯环上的氢原子,故 B错误;C 项,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7 4 的一元醇:7 4-16=5
14、8,58+14=4 2,所以化学式为:C M。,因为丁基有4种,所以分子式为C M00的醇有4种,故 C 错误;D项,立方烷的二硝基取代物有3 种,分别是取代到棱上的两个、面对角线上的两个、体对角线上的两个,故 D 错误。综上,选 A。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数目的确定,有一定难度,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是高考的重要考点,通常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类型异构、立体异构等。明确常见的异构类型,灵活运用等效氢法、基元法、定一移一法等解决问题是关键。7.聚苯乙烯是一种无毒、无臭的热塑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电器绝缘外壳、光学仪器以及日用产品等。工业由苯和乙烯为原料制备聚苯乙
15、烯的流程如下图所示(部分条件略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条 米)H 聚苯乙烯A.过程生成乙苯,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B .过程生成苯乙烯,苯乙烯最多16 个原子共面C.过程原子利用率为100%,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D.上述流程中涉及的五种有机物均可使溟水或高锯酸钾溶液褪色【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过程中苯分子断裂C-H 键,乙烯分子断裂碳碳双键中的较活泼的键,然后二者结合生成乙苯,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A 正确;B.过程中乙苯发生消去反应产生苯乙烯,苯乙烯可看作是苯分子中的H 原子被-CH=CH2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苯分子,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两个分子通过一条直线连接,可以在同一平面上,所以
16、最多16个原子共平面,B 正确;C.过程原子利用率为1 0 0%,反应为苯乙烯分子中断裂碳碳双键中较活泼的键,然后这些不饱和碳原子彼此连接形成聚苯乙烯,所以反应类型为加聚反应,C 正确;D.在上述涉及的物质中,只有乙烯,苯乙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以使溟水褪色;苯不能使溟水及酸性高镒酸钾溶液溶液因反应而褪色,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D。8.已知一定温度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j,S(s)+02(g)=JSO2(g)K2O 贝(相同温度下反应 H2(g)+SO2(g)=iO 2(g)+H2s(g)的平衡常数为()A.K1+K2 B.KI-K2 C.K iK D.
17、K/K2【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H2(g)+SO2(g)=2(g)+H2S(g)可以由:H2(g)+S(s)=iH2s(g)减去S(s)+02(g)=S O 2(g)得至U,H2(g)+S(s)=H 2s(g)的平衡常数为,S(s)+02(g)=S O 2(g)的平衡常数为K2,故反应H2(g)+SO2(g)=O 2(g)+H2s(g)的平衡常数为K1/K2,所以本题的答案选择D。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该考点是高考考查的常考考点,本题难度不大。9.下 列 反 应 中 属 于 加 成 反 应 的 是()A.乙烯使滨水褪色B.乙烯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C.
18、将苯滴入滨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D.甲烷与氯气混合,黄绿色消失【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的反应类型,难度较小,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反应特点即可。详解:A.乙烯和溟水发生加成反应,故正确;B.乙烯使酸性高锯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反应,故错误;C.苯和溟水是萃取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故错误;D.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故错误。故选A。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苯都可以使滨水褪色B.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C.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D.乙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苯不能与氢气加成【答案】B【解析】分析:A.乙烯中含碳碳双键,苯中不含;B.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乙
19、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D.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4以下的烷烧.D.苯与乙烯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详解:A.乙烯中含碳碳双键,苯中不含,则乙烯与澳水发生加成反应使其褪色,而苯与滨水发生萃取,A 错误;B.甲烷与氯气光照下反应,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则甲烷和乙烯都可以与氯气反应,B 正确;C.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4以下的烷点,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 错误;D.苯与乙烯均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苯能与氢气加成生成环己烷,D 错误;答案选B。11.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
20、的B的单体是俨 2个 均 与 H O O C Y D O O HX 7 UH UHC.聚乙烯(tCH?CH?土)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纯净物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A 正确;B旺 I H,C%的链节中含酯基 采用切割法 其单体为HOOC(y-OOH 与 HOCH2cH2OH,B 正确;C.聚乙烯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混合物,C 错误;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如天然橡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高分
21、子材料,D 正确;答案选C。12.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1.5 mol H2O 和 2.5 mol 水 B.2 mol H2SO4 和 5 mol 硫酸C.1.2 mol Hh 和 1.6 mol 氢 D.10 mol Ne 和 12 moi 覆原子【答案】C【解析】【详解】1.6 mol氢指代不明,分子、原子、离子未指明,故 C 错误;故 选 C。【点睛】物质的量是表示微观离子的物理量,需要标注微粒种类。1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氯化钠中混有少量单质碘杂质,可用加热的方法提纯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S02可使酸性高铳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 S
22、O?的漂白性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限【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碘易升华,可用升华的方法除杂,正确;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具有氧化性,但不一定为氯气,可为二氧化氮等气体,错误;C、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与高锯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其褪色,错误;D、浓硫酸与氨气反应,不能用于干燥氨气,应用碱石灰,错误。答案选A。14.对于反应4A(s)+3B(g)=2C(g)+D(g),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 2 min达平衡,B 的浓度减少了 0.6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 A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min)B,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23、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压强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D.向容器中充入N e,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答案】B【解析】【详解】A.A为纯固体,不能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 错误;B.由于反应前后气体的质量变化,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因此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可以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B 正确;C.由于容器的容积不变,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压强不变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 错误;D.体积恒定,向容器中充入N e,气体的浓度均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D 错误;故合理选项是B。15.下列冶炼方法中,可将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还原为金属单质的是()A.加热 AI2O3 B
24、.加热 CaCChC.电解熔融NaCl D.氯化钠与铝粉高温共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铝、钠和钙都是活泼的金属,通过电解法冶炼,选 项ABD不正确,答案选C。考点:考查金属冶炼的有关判断点评:金属的冶炼一般是依据金属的活泼性选择相应的方法,常见金属冶炼的方法有:1.热分解法:适用于不活泼的金属,如汞可用氧化汞加热制得;2.热还原法:用还原剂(氢气,焦炭,一氧化碳,活泼金属等)还原;3.电解法:适用于K、Ca,Na、Mg、A l等活泼金属;4.其他方法:如 CuSO4+Fe=Cu+FeS()4。1 6.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L氢气,另一份等量的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
25、s反应得 V2L二氧化碳,若 V|=V2邦,则 有 机 物 可 能 是()OH OA.B.HOOCCOOHCH3CH C OHC.HOCH2cH20H D.CH3COOH【答案】A【解析】【详解】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iL氢气,说明分子中含有R-OH或-CO O H,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 NaHCCh反应得到V2L二氧化碳,说明分子中含有-COOH,根据反应关系式R-OH;%,-COOH-H2,以及-COOHaHC。3cO 2,若 V i=V 2#),说明分子中含有1 个 R-OH和 1 个-CO O H,只有选项A2-1符合,故答案为A。1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才能发
26、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已知Im ol稀硫酸和足量的稀NaOH溶液混合,放 出 114.6kJ热量,则该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AH=一57.3 kJ/molC.等 量 H2在 O2中完全燃烧生成H2O(g)与生成H2O,前者放出的热量多D.乙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g)AH=-1367.0kJ/mol【答案】B【解析】【详解】A项、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需要点燃发生,故A错误;B项、lm ol稀硫酸和足量的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2moiHQ,放热为114.6kJ,则生成Im ol水放出的热量为5 7.3
27、 kJ,该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A H=-5 7.3 k j/m o l,故B正确;C项、H20(g)变化为上0(1)为放热过程,则等量不在中完全燃烧生成员0(g)与生成H 2O (1),前者放出的热量少,故 c错误;D 项、燃烧热是在一定条件下,Im o l 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水的稳定状态是液态,故 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注意燃烧热和中和热定义的理解,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析是解答关键。18 .可逆反应a A(g)+b B(g)=N C(g)+d D(g)AH,同时符合下列两图中各曲线的是()A.a+b c+d T i T 2 AH 0 B.a+b
28、c+d T i T2AH 0C.a+b T 2 AH 0 D.a+b c+d T i T2AH 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由左图可知T,c+d,故选 B。考点:考查了温度、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的相关知识。19 .取少量某镁铝合金粉末,其组成可用M&A1,表示,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收集到3.8 08 L H?(标准状况)同时得无色溶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 a O H 溶液,充分反应得到沉淀4.6 4 g。则 x:y为A.2 :1 B.4 :3 C.1:1 D.1:2【答案】B【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发生反应为Mg x Al y+(x+T)H 2 s o 4=x Mg S O 4+
29、?A12(S O 4)3+(x+9)H 2 t、M g S O4+2 N a 0H=Mg(O H)2 I+N a2S O4,取少量某镁铝合金粉末,其组成可用Mg,Al,表示,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 收集到3.8。8 1压(标准状况)同时得无色溶液,氢气的物质的量为一=。二 一 二 二 二,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 a O H 溶液,充分反应得到沉淀4.6 4 g,则为氢氧化镁沉 淀 目 二=0.08 二二二.i J-n(Mg)=0.08 m o l,n(Al)=7(0.17 m o l-0.08 m o l)=0.06 m o l,故 x:y=0.08 m o l:0.06 m o l=4
30、:3,答案选 B。2 0.19 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 B.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答案】B【解析】【详解】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A 不合题意;B.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B 符合题意;C.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分子学说,C 不合题意;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D 不合题意。故选B。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 1.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NaCl和 试剂&MgSC4等)反应Mg(OH)2 沉淀试剂反应MgCl2
31、溶液无水MgCh熔融电解反应(1)镁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 周期,第 族。(2)为使MgSCh完全转化为Mg(OH)2沉淀,试剂可选用(填化学式),且加入试剂的量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选填“少量”或“过量(3)若要检验溶液A 中含有的S O 4,使用的试剂是 o(4)加入试剂后,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试剂可以选用 o(5)反应、反应、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是 o(6)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MgCk的方法冶炼得到金属M g,写 出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答案】三 HA Ca(OH)2(或 NaOH等合理答案均可)过量 稀盐酸、氯化钢溶
32、液 过滤 HC1(或盐酸)MgCb(熔 融)通 电 Mg+Cl2T【解析】【分析】海水中加入试剂沉淀镁离子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因此试剂为碱;过滤后在氢氧化镁沉淀中加入试剂得到氯化镁溶液,试剂为盐酸,通过浓缩蒸发,冷却结晶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中加热失水得到无水氯化镁,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金属镁,据此分析解答。【详解】镁 是 12号元素,原子核外12个电子,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2 个电子,镁在周期表中位置为第三周期,第 D A 族,故答案为:三;DA;使 MgSO4转化为Mg(OH)2,应选择碱,在转化中不引入新的离子,且从生成成本角度考虑,则试剂选 择 Ca(OH)2或石灰乳,也可以选择N
33、aO H,为了使镁离子全部沉淀,加入的试剂要过量,故答案为:Ca(OH)2(或 NaOH 等);过量;(3)检验溶液A 中含有的SO4。可以取少量液体,用稀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滴入几滴BaCk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4,使用的试剂有,故答案为:稀盐酸、氯化钢溶液;(4)过滤适用于不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离固体和液体用过滤,所以分离得到Mg(OH%沉淀的方法是过滤;把氢氧化镁转化成氯化镁需加入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得到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故答案为:过滤;盐酸;(5)根据上述分析,反应、反应为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
34、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电解熔融的氯化镁生成镁,反应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答案为:;无水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通过电解得到金属镁,化学方程式为:MgCL(熔 融)通 电 Mg+CLT,故答案为:MgCL(熔 融)通 电 Mg+Ckb【点睛】本题的易错点为(3),要注意硫酸根离子检验时,不能选择硝酸,因为硝酸能够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硫酸根离子。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 2.如图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制备气体并进行某些物质的检验和性质实验的装置,A是制备气体的装置,C、D、E、F 中盛装的液体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试回答:A B C D E(1)如果A中的固
35、体物质是碳,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浓硫酸,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若要检验生成的产物,则 B、C、D、E、F 中应分别加入的试剂为_、_、_、_、E 中试剂和C中相同,E 中 试 剂 所 起 的 作 用 B装置除可检出某产物外,还可起到作用。(2)若进行上述实验时在F 中得到10.0 g 固体,则 A 中发生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一个。答案】C+2H2S04(浓)C021+2S021+2H20 无水CuS04 品红溶液 足量的酸性KM nO,溶液品红溶液 澄清石灰水 检验S02是否已被除尽 防倒吸 2.408X1023【解析】【分析】(1)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
36、硫和水;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硫使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为了防止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要用足量的酸性KMnOq溶液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2)依据原子个数守恒计算反应碳的物质的量,再依据碳的物质的量计算转移电子数目。【详解】(1)浓硫酸和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2s04(浓)CO2T+2SO2T+2H2O;因检验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均用到溶液,会带出水蒸气影响水的检验,则应先检验水,则 B 中试剂为无水硫酸铜,B 装置除可检验反应生成的水外,还可起到防倒吸的作用;检验二氧化硫使用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
37、石灰水,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则应先检验二氧化硫,并除去二氧化硫后,再检验二氧化碳,则 C 中试剂为品红溶液,检验二氧化硫,D 中试剂为足量的酸性KMnO4溶液,吸收除去二氧化硫,E 中试剂为品红溶液,检 验 SO2是否已被除尽,F 中试剂为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2H2SO4(浓)CO2t+2SO2t+2H2O;无水CuSO4;品红溶液;足量的酸性KMnOq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检验SO?是否已被除尽;防倒吸;(2)F 中得到的10.0g固体为碳酸钙,10.0g碳酸钙的物质的量为O.lm ol,由碳原子个数守恒可知,O.lmol碳与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O.lm
38、ol二氧化碳转移0.4mol电子,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4mol X 6.02 X 1023mor1=2.408xl023 故答案为:2.408X1023.【点睛】为了防止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要用足量的酸性KMnO_,溶液吸收剩余的二氧化硫是解答关键,也是易错点。四、推 断 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 3.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I2O3,含 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氧化铝的两种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产的离子方程式为(2)灼烧用的仪器 填名称)。(3)沉淀A 的成分是(填化学式)。(4)冶炼铝的化学方程式.【答案】A
39、I2O3+6H+=2AI3+3H2O m SiO2 2Al2()3(熔融)且=4A1+302T【解析】【分析】根据工艺流程甲可知,铝土矿中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则沉淀 A 为 Si。?,滤 液 B 中含有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氯化铁、氯化镁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镁沉淀,则沉淀 C 为氢氧化铁、氢氧化镁,滤液D 中含有偏铝酸钠和氯化钠;向滤液D 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偏铝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则沉淀F 为 Al(OH)3,滤液E 中含有NaCl
40、、NaHCO3;根据工艺流程乙可知,铝土矿中的AI2O3、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为硅酸钠、偏铝酸钠,则沉淀X 为 Fe2(h、M gO,滤 液 Y 为硅酸钠、偏铝酸钠;向滤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硅酸沉淀,则沉淀Z 为 Al(OH)3、硅酸,滤液K 中含有NaHCO3o【详解】(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铝土矿中氧化铝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12O3+6H+=2A产+3H2O,故答案为:A12O3+6H+=2A产+3H2O;(2)氢氧化铝沉淀在虫期中灼烧,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水,故答案为:用烟;(3)根据工艺流程甲可知
41、,铝土矿中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铁、氯化镁,则沉淀A 为 SiCh,故答案为:SiO2;(4)工业上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制备金属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3(熔融)盘=4A1+3O23故答案为:2Al2。3(熔融)皇 皂 4A1+302T o【点睛】本题以氧化铝提取工艺流程为载体,考查无机物推断、元素化合物性质及相互转化、除杂的方法、离子方程式、离子的检验等,侧重考查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注意能从整体上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知道流程图中各个过程发生的反应,会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是解答关键。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 个小题,共 10分)2 4.
42、某有机物A 由 C、H、。三种元素组成,在一定条件下由A 可以转变为有机物B、D o 已知B 的产量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水平,转变关系如下:(已知:C H。人 化 A R-COO H)(1)写出 A、B、C、D、E、F 的结构简式:A:,B:,C:,D:,E:,F:o(2)写出实现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A-B;BC;A-D;A+E F;(3)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来制取F,乙中所盛的试剂为,该溶液的主要作用是: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 o【答案】CH3cH2()HCH2=CH2cHzBrCHzBrCH3cHOCH3coOHCH3coOC2H5cH3c
43、H20H CH2=CH2 t+H2O 消去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加成反应 2cH3cH2OH+O2T*2cH3cH0+2 0氧化反应CH3coOH+CH3cH20H二一 CH3coOC2H5+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饱和碳酸钠溶液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导管插入液面下【解析】分析:B 是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应 为 CH2=CH2,根据反应条件可知A 为 CH3cH2OH,CH2=CH2和滨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 为 CHzBrCMBr;CH3cH20H氧化生成D 为 CH3CHO,进而被氧化生
44、成E 为 CH3COOH,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F 为 CH3coOC2H5,据此解答。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写出A、B、C、D、E、F 的结构简式分别是CH3cH2OH、CH2=CH2,CH2BrCH2Br,CH3CHO、CH3coOH、CH3coOC2H5。(2)AB 是乙醇的消去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 W CH2=CH2T+H2O;BC 是乙烯与淡水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2=CH2+Br2CH2BrCH2Br;AD 是乙醇的催化氧化,方程式为2cH3CH2OH+O2等2CH3CHO+2H2O;A+E-F 是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0H
45、 CH3COOC2H5+H2O;(3)由于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和乙醇,所以乙中所盛的试剂为饱和碳酸钠溶液,该溶液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利于分层),除出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溶解混合在乙酸乙酯中的乙醇;由于乙醇和乙酸均与水互溶,吸收时要注意防止倒吸,则该装置图中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是导管插入液面下。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和乙酸乙酯制备实验,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以乙烯为解答该题的突破口,结合反应条件推断出其它物质,在学习有机物知识时注意总结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和反应条件,往往作为推断题的突破口。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一、单 选 题(本题包括2 0 个小题,每小题3分,
46、共 6 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Z(g)+W(s)A 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AH增大2 .过氧化氢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分解:2 H 2。式 1)=2 H2O(1)+O2(g),其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分解反应为吸热反应B.2 m0 吐。2 具有的能量小于2 mo i H?O 和 I mo l O?所具有的总能量C.加入M n O2或 F e C b 均可提高该分解反
47、应的速率D.其他条件相同时,出。2 溶液的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慢3.某有机化合物M 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rCOOHA.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 1 1 H 1 2 0 2B.该有机物的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C.仅考虑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变化,M 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自身)有 9 种D.该有机物一定条件下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酯化反应4 .当我们吃馒头时,常常感觉到越嚼越甜。在这种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舌的搅拌 B.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 C.牙齿的粉碎 D.水的润湿5.一种烯醇结构简式为C H 2=C H C H 2 0 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与乙醇
48、互为同系物 B.该物质常温下呈气态C.该物质与C H 3c H?C H O 互为同分异构体 D.该物质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6.下列反应从原理上不可以设计成原电池的是()C a O +H20=C a(0 H)2 2 H 4=2 4 t +02 t N a O I I +H C l=N a C l +H20 2 C 0 +02=2 C 02A.B.C.D.7.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 0 2+,而CO2O3、0 2、FeCb、L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C 1 2+F e I2=F e C l2+I2 B.3C l2+6F e l 2=2 F e C
49、l3+4 F e I3C.C o 2 03+6H C l=2 C o C l2+C 1 2 t+3H20 D.2 F e3+2 F=2 F e2+I28.下列化工生产原理错误的是A.电解熔融的N a C l 来制取N aB.电解熔融的A l C k 来制取A lC.C O 热还原F e z Q,制取F eD.利用铝热反应原理:4 A l+3Mn 0 z 高温3Mn+2 A I 2 O 39.下列元素属于过渡元素的是()A.钾 B.铉 C.铁 D.针1 0 .如图所示,A H i =-393.5 k J m o P1,A H;=-395.4 k J mo 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反
50、应过程A.C(s,石墨)=C(s,金刚石)A H=+1.9 k J m o l 1B.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C.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D.I m o l 石墨的能量比1 m o l 金刚石的能量大1 1 .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对于所得溶液的p H 值判断正确的是A.p H=l l 的氨水和p H=3 的硫酸:p H7C.浓度均为O.Ol m o l/L 酸和碱:p H=7D.浓度均为O.Ol m o l/L 的强酸和强碱:p H7 或 p H 1:3:2 D.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17.摩尔是表示()A.物质的量的单位 B.物质的量的浓度C.物质的质量的单位 D.微粒个数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