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1).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导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学习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文化传承的演变过程,认识到从古至今不同的文化传承载体。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不同阶段不同文化传承方式对当时社会的影响,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 时空观念通过对四种文化传承方式的学习,能够确认四种文化传承方式的时空定位。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史料实证通过分析概括史料与图片,使学生能够总结学校教育的作用、印刷术发展对文化延续的意义、博物馆和图书馆在文化传承与保护中的作用,学会从史料中归纳历史规律,运用史料论证自
2、己的观点。历史解释运用唯物史观对史料进行分析,理解文化交流与共享对于文化传承的巨大作用,解释新时代下应树立传承中华文化的信念。家国情怀通过对文化传承方式的学习,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教学重点】学校教育和印刷书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教学难点】学校教育和印刷书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新知导学】一、 学校教育的发展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 2、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发展学生活动:【合作探究】根据两则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材料一: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
3、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予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
4、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比较项中国古代中国近代教育目的教育内容3.了解现代学校教育发展历程4.梳理西方学校发展历程,分析不同时期学校发展的特征。5.列举著名留学生,说明留学教育所起的作用6. 总结学校教育对文化传承与传播所起作用。二、印刷书的诞生1.书写材料的演变。2.印刷术的发展历程。3.总结印刷书诞生的意义?三、图书馆的成长展示国内外著名图书馆图片,分析图书馆的作用。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通过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感受博物馆。2.假设你参观了这些博物馆会有什么感受,这些博物馆和
5、这些珍贵的文物对个人对民族对世界来说有什么重要意义?五、【随堂小练】1. 印刷术使快速、便宜且大量地生产文本成为可能。到11世纪,印制的佛经和儒学经典、日历、农书以及大众书籍在社会上大量出现。这反映了()A.技术进步有助于文化传承B.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C.技术进步强化了社会秩序D.印刷术促进了宋代社会转型2. (2020.浙江高考)1902-1906年,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等。这表明()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六、课堂小结1、总结学校教育 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2.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是中华民族百年来进行民族解放、民族独力、追求自由平等的斗争的历史遗迹,是中国人民百年反帝反封建伟大革命精神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该如何利用和保护革命历史遗迹,谈谈你的看法?4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