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五单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教育、留学、大众传媒、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传承载体的发展历程2、通过学习,史料分析,能够解释各种载体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作用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人”是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载体,了解如何在信息化时代更好地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认识到自己作为中国文化传承载体应该肩负起的责任,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文化自信,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奋斗。【课前导学】(一)讲学中的文化传承学校教育的
2、发展1、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发展 阅读教材子目,画出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发展的时间轴。2、请概括近代大学的发展的基本历程。(1)西方:起源: 奠定分科教育的基础法国拿破仑建立的 ,确立了国民教育制度。德国 实现“研究教学合一”,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美国大学逐渐倾向 与 ,使更多的人获得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2)中国:戊戌变法中创立的 既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 的推进,采取 ,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改名为 ,蔡元培任校长后,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学术研究重镇。1911年 创办,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组建为 。19311948年,梅贻琦
3、任校长期间,发展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3、请概括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情况。古代史: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晚清时期:洋务运动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赴美留学生;甲午战后,中国出现留日热潮;20世纪初派遣庚款留美学生。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十月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留学苏联增加。4、请列表概括新中国的教育发展情况建国初期扫盲教育20世纪50年代提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83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20世纪90年代(二)书籍中的文化足迹印刷书的诞生与图书馆的成长1、请列表概述印刷书诞生的基本情况。公元前30
4、世纪春秋战国简策,中国最早的书籍;帛书公元105年唐代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叶(北宋)15世纪中叶2、图书馆的成长阅读教材子目三,概述中外图书馆发展的基本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和自我经历,思考图书馆的作用。(三)体验中的文化感悟博物馆的成长阅读教材子目四,完成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和自我经历,思考博物馆的作用。公元前290年前后1683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05年南通 “博物苑” 国人自建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25年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1933年蔡元培倡议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现为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程中国国家博物馆【问题
5、引领】材料一:我国教育发源很早,夏朝就有了称为“序”的教育机构。西周形成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制度。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开始了后世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秦朝禁止私学和“焚书坑儒”,使普通教育受到很大摧残。汉代在长安设“太学”并开始“以儒取士”。隋炀帝杨广开创进士科考,唐至宋不断完善科举制。元代在普通国子学之外设立蒙古国子学和回回国子学,促进了多民族文化发展和交流。明清以理学为正统,把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大兴“文字狱”。由于控制加强,书院制发展到清代就完全官学化了,导致古代中国教育之路越走越窄。 摘编自刘瑛中国古代教育变革大事、特点及启示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
6、的特点并归纳中国古代教育作用。材料二:汉武帝在长安建立太学,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又下令各地设立学校教授儒家经典。晋代增设国子学(国子监),教授内容与太学相同。到了明清,各府县学校学、生岁考优秀者可直接升入国子监成为监生,监生毕业可直接做官;未升入国予监者,则参加科考,科考合格者可进一步参加会试,会试合格者即为进士及第,成为官员。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规定中学堂课程如下: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语、
7、历史、地理、几何代数、植物动物、理化、图画、法制、理财、体操。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摘编自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材料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请你谈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课后小练】1
8、、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2、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3、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
9、报纸宣传成为变革根本动力 B描述者倡导报纸产业多元化 C描述者肯定报纸的教化功能 D报纸舆论受到专制政府控制4、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5、“我国文化之东渡,以唐代为最盛。除派遣使臣外,更益以留学生与学问僧,以为文化上之直接移植者。留学生在唐既久,因受唐人同化,其衣食住等皆与唐人相同,并信仰其宗教,学习其文化制度,一旦离唐归国,遂于不知不觉之间,将唐之文物制度传日本矣。不能从上述材料中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途径是派遣使臣和留学生B.唐文化在当时处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心C.唐文
10、化是当世界的主流文化D.唐文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6、(2019江苏高考21)(13分)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影响巨大而深远。阅读下列材料:网站材料一 青铜器作为文字的载体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面积太小,无法刻写太多的文字,而且铸造工艺也比较复杂严格地说,轻便而实用的竹简、木牍才是中国文献史上真正意义上的“书籍”缣帛成本较高,产量有限,这就使得帛书的使用范围不能像简册那样广泛,只有朝廷和贵族之家才有条件使用。 王恩全论中国汉字的栽体演变及其文化功能(1)据材料一,分析简牍在文字载体中一度取得优势地位的原因。(5分)材料二 纸张的轻薄柔韧、价廉易得使其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借助于纸
11、张的普及,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的各种书体:篆隶草行楷已发展完备(唐宋时期)纸张的运用也推动了印刷术蓬勃兴起、为达到便于阅读的视觉效果,印刷的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 陈虹器物裁体与汉字书写的美学风貌(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技进步对汉字发展的作用。(3分)材料三 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
12、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足迹(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并分析原因。(5分)【课后探究】自主选择一种方式,感受地方文化传承,并把形成活动报告,利用历史活动课(班会课)分享。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组队完成。活动形式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参观博物馆2、阅读相关的书籍3、了解所在地区的一个或多个风俗、民俗等4、参观所在地区的文化遗址或文物保护单位5、拜访家中或认识的老人,了解所在地区的发展历程、相关历史等6、研究自己的家族发展历史,制作家族发展史及族谱等参考答案课前导学:(一)1、略2、(1)古希
13、腊;“大学区”制度;柏林大学;世俗化、商业化;(2)京师大学堂;新式教育;分科教育;北京大学;清华学堂;清华大学。建国初期扫盲教育20世纪50年代提出受教育者德智体全方面发展的教育方针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1983年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20世纪90年代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二)公元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书籍的雏形公元前5世纪简策,中国最早的书籍;帛书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制出“蔡侯纸”唐代雕版印刷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2、西方:(1)亚述帝国巴尼拔图书馆: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
14、(2)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保存了文化遗产(3)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中国:(1)中国图书文献保存:源于史官,以及府、阁、堂、室等藏书所(2)私家藏书随着思想出现而发展,在明清两代突出发展,如天一阁。(3)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4)新中国建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更名为“国家图书馆”。作用:从保存文献、培养人才、传播思想、公共服务、教育功能等方面思考,言之有理即可。(1)保存历史文献与人类古籍,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2)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开发,方便读者更好利用。(
15、3)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当中有大量学术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4)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通过提供书籍阅读、开展各种系列讲座与主题课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三)公元前290年前后埃及亚历山大博学园最早的“博物馆”1683年阿什莫林博物馆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68年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院我国最早近代意义上博物馆1905年南通 “博物苑” 国人自建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后更名中国历史博物馆)1925年故宫博物院1933年蔡元培倡议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现为南京博物院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
16、合并组建程中国国家博物馆作用:收藏、展示、研究文化遗产,推动文化的传承、交流;加强对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与民族归属感;有利于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品牌效应;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发展与推广等【课堂探究】1、特点:起源早(发展时间长)、政府主导、官学私学并存;儒学主导(教化功能突出);体制随时代不断发展。(一点2分,答出3点即可)作用: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发展与创新;为政府培养了人才,巩固统治;促进民主交流与融合;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凸显儒学的教化功能,有利于儒家文化的传承;推动科举制的发展(1点2分,答出3点即可)2、教育目的
17、不同:古代教育的目的为了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近代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人才,挽救国家危亡,推动国家自强发展。教育内容不同:古代教育主要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近代教育内容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3、利用各种载体、创造新载体,传承好的精神价值、生活方式、形成积极的人格;面向未来,培养创新能力、跨学科能力、领导力、数字技术等;最大化的利用身边资源,学习、吸收传统文化,并辐射身边的人;包容的人文精神、全球视野,兼容并蓄。(言之有理即可)【课后小练】1、【考点】现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解析】“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强调国家统一
18、的重要性,没有建立宣传网络的意思,故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公布办法并没有对其它媒体的要求,没有结构调整的意图,故B项错误;通报国际国内形势不必要规定只有新华社才能报道,与规定的意图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务之急巩固统一,安定人心,避免其它混淆视听,而统一的新闻制度可以规避这些问题,故D项正确。【答案】D2、【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教育思想)【解析】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故A项正确;兴办私学对教育的发展,与宗法制和分封制度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动摇周王室统治的基础应该是井田制破坏,故C项错误;儒家思想不适应于在战争年代统一的思想,故D项错误。【答
19、案】A3、【考点】近代生活变迁大众媒体【解析】考查对材料信息的阐释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可知强调报纸的教化作用。ABD题干材料中无法在体现,是错误的解读。故正确答案选C。【答案】C4、【考点】古代文字【解析】这是一个象形文字,上面是串成串的竹木简,很容易选出答案,但这个题目的设问很绕,通俗的说就是这个册是用什么材料来记录文字信息的。【答案】C5、【考点】留学教育对文化传播的意义;唐代文化的影响力等【解析】这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需要学生找到不能从不能从材料在得出的结论。材料主要陈述了唐代时期中日对文化交流情况,表明当时唐文化在东亚文化圈的地位和影响
20、力扩大。但是,不能表明但是唐文化是当时世界的主流文化。【答案】C6、【考点】(1)汉字与书画汉字与书法艺术(简牍)。(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汉字发展的作用;古代中国汉字的发展。(3)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解析】(1)据材料一“面积太小”、“轻便而实用”得出简牍一度取得优势的原因主要是面积大,写字多,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较低。(2)据材料二“纸张成为汉字书写和传播最理想的载体”、“印刷术蓬勃兴起字体刻意追求方正规范、整齐划一”得出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促进了汉字的传播,不断催生了多种字体,还使字体变得规范。(3)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三“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
21、丹文、女真文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得出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得出,原因主要是汉字符号丰富多样,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答案】(1)原因:面积较大,写字较多;制作工艺简单;轻便实用;成本低;产量高。(2)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汉字的传播;造纸术的发展促进纸的普及,催生多种书体;印刷术的发展使字体变得规范。(3)影响: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人类文化体系。原因:汉字符号丰富多样;汉字具有较强的适应性。1010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