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练习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练习题-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选择题1东汉时期,经学家郑玄以书信教诚其子,要求他“勖求君子之道,研钻勿替,敬慎威仪,以近有德”。名臣蔡邕教育其女,“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据此可知当时士大夫()A强调以修身治国为己任 B具有男女平等的思想意识C注重家庭教育的塑造力 D受儒学官方哲学化的浸染2宋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有北宋学者云:“五代学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国朝各赐以书籍。后库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有官员谓:“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
2、()A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 B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C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 D宋代书院成为科举考试与人才培养中心3明代是白鹿洞书院发展的兴盛时期,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明代书院这一特点反映出()A书院属性的弱化 B官府大力支持民间教育C集权政治的发展 D科举考试方式的革新41905年4月30日,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神。这表明,京师大学堂()A进步与落后思想并存 B实行中西合璧教育体制C深受传统价值观影响 D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典范5
3、近代以来,一些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书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清政府以非常积极的姿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1910年颁布了图书馆章程,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京师图书馆和各省图书馆的建设工作,这说明()A绅吏阶层支持推动新政兴起 B社会读书风气浓厚C公共资源建设彰显国家自觉 D西学东渐影响深刻61950年,我国对高等教育进行了改革,接收天主教会在华开办的辅仁大学,改为自办;接收受到外国津贴的20所高校,一部分改为公办学校,一部分改为人民自办、政府予以补助的私立学校。这一做法()A适应了巩固新政权的需要 B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C缩小了中西方教育的差距 D建立了与国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7中古
4、时期西欧的教会学校教授神学、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这表明教会学校()A重视宗教伦理教化 B大力弘扬古典文化C提倡积极入世态度 D促进理性思维形成8秦朝颁布“挟书律”,将民间藏书视为罪孽,虽然历代封建王朝鼓励民间“献书”,但所献文献大多深藏于宫中,仅皇帝和极少数官员能查阅;伴随着清代“文字狱”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私人藏书“秘不外传”的观念也随之传播开来。这说明()A书籍制作存在技术瓶颈 B专制统治束缚文化传播C私人藏书影响教育发展 D国家立法限制进步思想91879年,上海点石斋印书局出版发行汉英词典马礼逊五车韵府,开本再缩小,两册合并一册,价格更便宜,流行
5、更广。到20世纪初,五车韵府一版再版,还将旧版按汉字的罗马字拼音首字母排序改为按汉字部首排列。五车韵府在中国的流行主要缘于()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文化渗透增强 B传统的天朝上国的观念已被摒弃C社会中出现崇洋媚外的风气盛行 D向西方学习以探索救亡图存之路10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工种会在低温下熔化,却可以在被挤压时保持足够硬度的特殊金属合金,并用翻砂铸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个单字都可以压缩。他做成的木质印刷机可用远远超过任何雕版印刷机的速度来印刷书籍,且最终成品的品质斐然。他的发明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 B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术印刷书籍C奠定了分科
6、教育的基础 D促进了图书馆的诞生1119世纪初,一位西方政要在主持重建被战火摧毁的国家图书馆时表示:“让我们保存遗存的文献,不是用密室和锁链挡住公众的视线不是让其在时间的流逝中损毁,而是用许多副本保存,将其置于防止意外损坏的地方。”这一言论从侧面反映了( )A印刷书的积极作用 B自由和平等的启蒙思想C战争对文化的破坏 D公民是文化传承的主体121910年,学部拟定的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折第十三条规定:“观览图书,任人领取翻阅,惟不得污损剪裁及携出馆外无论保存之类、观览之,概不得以公文调取,致有损坏遗产之弊。”这些规定()A体现了西方的文化侵略 B满足了知识分子的诉求C使图书馆设置有章
7、可循 D蕴含着一定的平等精神13英国文化部(DCMS)在2016-2020年大英博物馆管理协议中将“持续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以商业和慈善手段获取收入”三项内容列为工作重点。2018-2019年度大英博物馆总收入1.049亿英镑,来自政府津贴1310万英镑,总支出9620万英镑。据此可知,英国旨在()履行博物馆的服务公众职能 宣传政府责任担当意识彰显博物馆个性,实现双赢 保证博物馆可持续发展A BC D14乡土博物馆遍布德意志帝国。1897年,德意志雷克斯多夫村建立德国最大的村庄博物馆,展示自然史、当地民俗物品,后却转向展示雷克斯多夫在德意志民族国家历史中的角色和贡献。这
8、表明()A乡土资源促进帝国国家认同 B国民文化素养显著提升C联邦制下乡村自治色彩浓厚 D帝国政体强化国家权力15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规定“故宫博物院隶属于国民政府,掌理故宫及所属各处之建筑、古物、图书、档案之保管、开放及传布之事宜”。院下设秘书处、总务处、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至此故宫博物院大局初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A政府注重对古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 B中国开始出现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C故宫博物院已成为国立中央博物院 D通过征集等方式极大丰富文物藏品162021年12月,国家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涉及食
9、材、器具、技艺、礼仪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据此可知,博物馆的功能在于()A刺激旅游消费的发展 B引导民众转变生活观念C担负文化传播的使命 D推动学术研究活动开展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在唐宋至明清出现了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称为书院。书院多以学田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学田多来自官府调拨、民间捐输、家族提供等。书院中的经学大师也是书院的山长,主持书院工作。当时学子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师承门户之见,开始到处寻访名师,不远万里跟随名师学习。书院仍然是以官方承认、参加科举作为检验学问的方法,所传授的知识集中在儒家经典学习上,没有分化出许多实用的学科,也没有发展出
10、高深的理论学科,这样它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作用就非常有限。摘编自王洪才论中国古代书院与现代大学精神等材料二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内涵丰富。大学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能够控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反而对所在的城市经济繁荣大有好处;在大学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虽然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
11、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古西欧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如牡丹亭明珠记金瓶梅西游记隋唐志传等,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很多戏曲和通俗小说的原型人物在民间受到社会各界追捧,成书之后备受欢迎,这是明代刻书业兴盛的重要原因。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有的甚至自编、自选、自刻、自销,如湖州臧懋循等,一时间各地书坊林立,私家刻书之风盛行,所刻书籍的数量和出书速度都超越了前代。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设立于上
12、海。商务印书馆自创办之初,张元济认为“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以“创务育人”达到“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目的,怀揣文化理想,承担起了近代印书馆的文化使命。它所确定的方针即是“一方发扬固有文化,一方介绍西洋文化,谋沟通中西以促进整个中国文化之光大”。商务印书馆还非常重视教科书的出版。虽然当时还是清朝,但在这些教学作品中无一“忠”或“君”字,而是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这无疑促进了观念的极大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助产”和保卫了辛亥革命。摘编自吴平近代商务印书馆发展中的“道”与“器”研究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后期印刷业兴盛的原因。(2)根
13、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商务印书馆的特点,指出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东汉时期,郑玄和蔡邕都注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修身,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男女平等思想,排除B项;儒学哲学化是理学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后库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书院曾经一度衰落,后来中央太学、地方书院都是人才培养的机构,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材料“五代学校校不修,学者多各从其师,是以庐山有白鹿洞书院,嵩阳、岳麓亦各有书院”可
14、知,五代时学校凋敝、书院兴起,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根据材料“后库序之教兴,而所谓书院者,未之或闻矣”可知,北宋一度出现学校兴盛而书院衰落的现象,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国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学,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继有请建书院以养士”可知,宋代崇文抑武,推动书院发展,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C【解析】材料“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书院洞主多由政府官员兼任,该书院还仿照府、州、县学设立生员名额”反映了明代白鹿洞书院的官学化,加强对教育的控制,这是集权政治发展的表现,C项正确;书院的教育属性未变,排除A项;根据材料“书院的建设工作由官方主导”,不是支持民间教育,
15、排除B项;材料是关于书院官方化,不是科举考试,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05年4月30日,京师大学堂举办了第一次运动会,校方特别强调开运动会的目的是培养青年临事不辞难,事君不惜死的精神。”可知,京师大学堂在培养青年学生方面仍强调忠勇精神,体现了传统儒家价值观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进步与落后思想并存的信息,排除A项;实行中西合璧教育体制,表述错误,排除B项;中国新式教育的典范不能准确体现材料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书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清政府以非常积极的姿态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1910年颁布了图
16、书馆章程,准备用三年时间完成京师图书馆和各省图书馆的建设工作”可知,开明士绅和封疆大吏主张建立各类图书馆等城市公共资源,清政府的态度非常积极,在1910年颁布图书馆章程,说明国家自觉对公共资源进行建设,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新政兴起信息,排除A项;社会读书风气浓厚,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西学东渐影响深刻,材料未提及向西方学习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接收天主教会在华开办的辅仁大学,改为自办;接收受到外国津贴的20所高校”,加上材料中的时间是1950年,可以推断此时我国正在有序从帝国主义收回教育主权,而收回教育主权有利于巩固新政权,A项正确;仅收回教育主权
17、并不能全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收回教育主权并不能立刻缩小中西方教育的差距,排除C项;1950年,新中国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的影响,还没有条件建立了与国家相适应的教育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A【解析】根据“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可知,教会学校重视宗教伦理教化,A项正确;根据“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可知,教会学校的目的是伦理教化,并非弘扬古典文化,排除B项;“服从、贞洁、安贫”是一种消极入世态度,排除C项;教会学校教授神学,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不属于理性思维,排除D项。故选A项。8【答案】B【解析】题干信息讲述了
18、秦朝颁布“挟书律”、历代统治者对文献的保密之严格及秦代“秘不外传”的观念出现,结合所学的秦的焚书政策时及清代“文字狱”实行的背景,我们不难得出这与专制统治的需要有关,这种做法使得一般人无法通过书籍学习到文化知识,这无疑束缚文化传播,B项正确;材料讲的是政府关于民间藏书一事的政策,这与书籍制作技术没有因果联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私人藏书影响教育发展,排除C项;仅凭秦朝颁布“挟书律”这一点信息无法说明国家立法限制进步思想 ,排除D项。故选B项。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1879年之后的晚清时期汉英词典流行现象,这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密切相关,是为了满足广大英语学习
19、者的需求,以及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与国际接轨,救亡图存的需要,D项正确;汉英词典流行与列强对华文化渗透没有因果关系,排除A项;材料这一现象表明当时的中国突破天朝上国观念,但是天朝上国观念被摒弃不能解释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且摒弃表述错误,排除B项;学习英语并非等于崇洋媚外,排除C项。故选D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450年左右,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被视作“新一代的书籍”的印刷书,A项正确;开始使用金属活字印刷书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教育,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图书馆,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A【解析】材料显示部分政府官员认为保存历史文献更有效
20、的方式是增添副本,而非用更加密闭的方式保护历史文献,这从侧面说明印刷书的广泛流行为历史文献的保护提供了更多样的方式,A项正确;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关于历史文献的保护而非强调战争对文化的破坏,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历史文献副本,而非强调公民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规定可知,有阅览权之人受到同样的约束,有“公文”者也不至于享有特权,这蕴含了一定的平等精神,D项正确;材料所示规定与西方文化侵略和图书馆设置无关,排除AC两项;“满足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故选D项。13【答案】C【解析】博物馆全方位向公众提供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持续面
21、向公众免费开放”“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可以体现目的;由20182019年度大英博物馆收支微平衡可以看出 “以商业和慈善手段获取收入”发挥了作用,正确;非主题之意;与题干无关,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展示雷克斯多夫在德意志民族国家历史中的角色和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乡土博物馆有利于借助乡土资源推动统一后德意志帝国国家认同的形成,A项正确;根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无法推知国民文化素养是否提升,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仅涉及乡土博物馆,无法推知乡村治理状况,排除C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未涉及帝国政体及国家权力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A项。15【答案】A【解析】根
22、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及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至此故宫博物院大局初定”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相关法律和条例对故宫博物院的隶属关系、机构设置等进行了规定,这从侧面说明当时政府注重对古籍和文化遗产的保护,A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排除B项;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通过征集等方式极大丰富文物藏品,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展出精选文物240余件,涉及食材、器具、技艺、礼仪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历
23、史变迁”,可以看出博物馆的展览,呈现了文化的历史变迁,起到了文化传承的作用,C项正确;国家博物馆的展览,未直接关联旅游消费,排除A项;饮食文化展览是让民众了解历史上的饮食文化,而非让民众改变生活观念,排除B项;饮食文化展的受众是民众,并非针对专家学者,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答案】(1)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经济上相对独立;官府承认办学;学生来自多个地区;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社会作用有限。(答出三点)(2)中世纪的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特点:教授内容广泛;拥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教师学生参与管理;宗教思想占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中世纪的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
24、书院的原因: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发展;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宗教实力强大。【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书院多以学田为主要的经费来源”得出经济相对独立;根据材料一“当时学子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师承门户之见.开始到处寻访名师,不远万里跟随名师学习。书院仍然是以官方承认所传授的知识集中在儒家经典学习上”得出,官府承认办学,学生来自多个地区,教授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2)特点:根据材料二“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内涵丰富。大学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
25、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得出教授内容广泛,拥有政治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教师学生参与管理,宗教思想占主导地位,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原因:根据材料二“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反而对所在的城市经济繁荣大有好处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中世纪的大学不同于中国古代书院的原因: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发展;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宗教实力强大。18【答案】(1)原因: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戏曲小说)的发展需求;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世俗文化创作;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特点:体现强烈的爱国救亡色彩
26、;注重国民教育、开启民智;融汇中西文化。作用:引进西学,启迪民智;促进民主思想传播,推动社会政治变革。【解析】(1)原因:根据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可得出,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根据材料一“戏曲和小说等通俗文学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市民文化消费的潮流”可得出,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文化(戏曲小说)的发展需求;根据材料一“许多文人如汤显祖、叶宪祖、冯梦龙都参与了创作编选”可得出,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世俗文化创作;根据材料一“刻印戏曲小说的书商和坊肆相继出现”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特点:根据材料二“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可得出,体现强烈的爱国救亡色彩;根据材料二“达到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目的”可得出,注重国民教育、开启民智;根据材料二“谋沟通中西以促进整个中国文化之光大”可得出,融汇中西文化。作用:根据材料二“一方介绍西洋文化”“昌明教育,开启民智”可得出,引进西学,启迪民智;根据材料二“而是体现出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这无疑促进了观念的极大传播,也在很大程度上助产和保卫了辛亥革命。”可得出,促进民主思想传播,推动社会政治变革。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