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江西省情教育心得(7篇).docx

上传人:夜** 文档编号:8804926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江西省情教育心得(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江西省情教育心得(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江西省情教育心得(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江西省情教育心得(7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江西省情教育心得(7篇)2023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一 篁岭,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地处婺源石耳山脉之间,整个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顺着进村步道可轻松到村落水口,篁岭枕山面水,山后来龙,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排布,属于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约有128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墙,飞檐拱门,沿坡而建,层层叠起,凹凸错落。它们“向上生长”,几近山顶,层次极为清楚,村子全部被周边山体上的树木所掩盖。古村的中间,是一条约有千米之长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天街”。由于古村时常会被山间的浓雾所覆盖,时隐时现的街道,如同天上的

2、街市一样。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们祖祖辈辈修建起的山间梯田,弯曲缭绕,密如斑马条纹。 篁岭因“晒秋”著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淌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周边千棵古树环绕、万亩梯田分散,四季花海展现惊艳的“大地艺术”。 婺源是什么 在婺源,始终流传着婺女的漂亮传奇:尧帝时,天下洪水滔滔,婺源这样一个山区,也家家户户被水沉没了。就在许多山民被水包围、无处逃离的时候,远方漂来了一个漂亮的姑娘,骑在一条巨大的鳙鱼的背上,逆水而上,把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山里人拉上鱼背,逃出了洪水包围。后来,水消退了,大鳙鱼干死了,化为婺源境内的大鳙山,那个漂亮的女子,也飞上

3、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们眨着眼睛所以,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话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才智的化身。 婺源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行或缺的重要组成,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如今婺源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均极丰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墙黛瓦照旧是徽味十足,较现在的徽州核心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极为直观地看出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不过问题来了,婺源不是江西上饶的吗?怎么会与江南徽州纠缠不清呢?这可是婺源人的一个结。 婺源从唐宋以来就始终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包括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徽州府的西南一角突出

4、,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有记载:“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这就是说,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所以,婺源人说自己是徽州人这点没错,不过意思是指古徽州这一府六县的地方,并不是安徽省这个概念!在婺源闻名的回皖运动中,他们强调,婺源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行分割。并标语要求:重回徽国 ,甚至有“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还有“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

5、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我勒个去,可见民间对于徽州的认同感! 那究竟是什么缘由?什么时候?婺源划归江西的呢?这要说到民国时期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月,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剧烈的不满,婺源县紫阳书院以及旅京、旅沪、旅(无)锡、旅休(宁)等处婺源同乡会疾声力呼,纷纷恳求免于改隶。1946年,在闻名人士徽州绩溪人胡适的参加下,婺源最终划回安徽。据说,原先该县买食江西盐是2角7分,婺源回皖后,一下子就变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兴高采烈,认为还真是回皖好啊! 到了1949年,由于婺源

6、及赣东北等地区由解放军“二野”解放,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地区由“三野”部队接收。在两支部队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婺源县于同年 5月再次脱离安徽,婺源又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隶属浮梁专区。 呵呵,就这样一不当心,徽州婺源人变成了热忱的江西老表。 篁岭的故事 篁岭的老祖宗是来自中原的曹姓人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在古代,北方战乱时往往引发了大量的北人南迁,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移民。篁岭的曹氏先祖就是在唐末黄巢起义这一历史背景下,开头南迁的。曹氏一脉相传是魏武帝曹操的后裔嫡脉,他们先在歙县停留六代,后辗转反复二百余年才最终在这片幽篁之地篁岭驻足。 不仅是篁岭,整个婺源,甚至整个徽州府都是北人为避战乱南迁

7、的重要之地。最终或许是这儿的如画山水、或许是这儿的温润气候,颠沛流离几个世纪的心灵累了,他们停下来、静下来去观赏这片桃花源式的美景。这儿或许是最像他们老家的地方。 曹氏传人曹文侃是篁岭古村的先祖,创始人。传奇,一日他在篁岭的山脚下耕田欲返家时,耕牛却死也不愿走,曹文侃遂指耕牛前的一堆柴火说:明早吾归,此火堆不熄,以示此地宜居,子孙后世生生不息。这个传奇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曹文侃生有三子:元吉、元清、元昌,然后子孙繁衍,成为篁岭的曹氏宗族至今。 在清朝时,篁岭成为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曹氏父子俩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

8、子的影响之下。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不得了了,宰相行使皇帝的权利,呵呵,民间至今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俗谚。 说到篁岭水口,它可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缩影。所谓“水口”,风水书籍这么说:“水口者,水既过堂,与龙虎案山内诸水相见合流而出之处也”。形象地说,水口的许多作用与今日的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徽州村落整体建筑格局中有“门户”和“灵魂”之誉的水口,是村落文明的象征。篁岭水口不仅指水源所从出之口,具有出入口功用,相当于村口,更在于对风水的诉求,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也寄予着群落、宗族美妙盼望。为了到达自然环境与风水相合模式,需人工造

9、景调整,如溪流架桥“关锁”作用;辅亭阁、牌坊、水碓以镇物;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风聚气”。篁岭水口竟然存活了近百株百年以上“植物中大熊猫”红豆杉,这仅靠“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习俗约束是不够的。 “山居人家”篁岭,共有“三桥六井(塘)九巷与天街”,构造村庄的主体。“三桥”,即步蟾桥、安泰桥和通福桥。六井塘”,有五色鱼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丰巷、担水巷、添丁巷、厅屋巷、团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它们在以天街为“主轴”的根底上纵横交错,曲折延长,通达于村庄的每家每户,每个角落。已有百年历史的天街历来是古村落原住民商业交往、聚拢议事、庙会采风沟通场所。

10、 篁岭的建筑有一百多幢,其中“官厅”和“五桂堂”最为出名。 “官厅”,顾名思义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的地方。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嘉庆年间官厅双层构造,顶带轩棚,气概较大,显示了仆人的身份。躲避战火、择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时期活泼在士界商界,他们“商而兼士,贾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促使其一有积蓄便携资奉亲归里,充分展现儒雅才能,大兴土木修园林、建广厦颐养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筑体系的辉煌。 “五桂堂”的故事要从一张封条说起。在篁岭村落的历史里,家家户户每逢嫁女,都会在嫁妆上贴上封条,上面书写“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十余字,再挑到夫家。为

11、何在几百年的历史里,一个南方村落嫁女会写一个北方早已不存在的地名?其实前面的字不重要,重点在最终三字“五桂堂”。它是村落的一处宅院之名,但更深远地讲,它是曹氏族人的荣光。记不清过了多少代,篁岭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品大员,有感于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胜利,曹家取“蟾宫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它是整个篁岭曹氏族人的荣誉,也成了他们身处于大山之地,不废耕读、勤于奋进的写照。从今篁岭一脉的曹氏,就用一张封条“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为自己的出身还出名望做了名片。 晒秋文化 春秋季节的篁岭似打翻的颜料桶,漫山遍野大红、大黄、深绿、浅白。人们将一年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才有了著名遐迩、世

12、界独一无二的“篁岭晒秋”,成为最美中国符号。 在古时,劳动人民在辛苦耕作之余,把收获的粮食农作物如稻谷、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阳下晾晒枯燥,以便可以长时间保存。 然而篁岭由于是在山坡地上,村民家几乎没什么院子,日常生活中的晾晒,只能借天了。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化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本世纪初,有写生的画家来到这个山村,立马被村民晾晒的场景所折服,这也是“篁岭晒秋”最早的版本了。进展到现在,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别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赶制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篁岭晒秋已经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化符号”地方。晒秋,使人真实听到了大

13、地万物同太阳之间亘古的召唤和应答。 山居人家,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岭晒秋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也被外界称为“晒秋人家”。 2023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二 朋友们,大家好!今日我们要去哪里巡游呀?(婺源)对,那就是被誉为“中国最漂亮的乡村”的婺源。在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蕰和美丽多姿的自然风光,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善结合。在婺源传统文化与绿色生态得到最自然的融合。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婺源的概况。 婺源位于江西的东北部,地处于赣、皖、浙三省交界的地方。她就象镶嵌在黄山、三清山和景德镇旅游金三角上的一颗“绿色明珠”。全县面积为2947平方公里,包括11个镇和15个乡,有着

14、32.56万人口,县城设在紫阳镇。 婺源的历史特别悠久。早在远古时期,就有三苗部族居住在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吴国,秦始皇统一后,这里属鄣郡。最早建县是在唐开元20xx年(即公元740年),距今1200多年的历史了。婺源建县后,从唐代到五代隶属于歙州,宋代属徽州新安郡,元代属于徽州路,明清时期都隶属于徽州府,直到1934年9月属于安徽省管辖,此后一度划属为江西省。1947年8月又划为安徽省。1949年5月1日婺源解放了,划归为江西省。虽然隶属关系几经变化,但它至今仍是徽州文化不行分割的一局部。 唐代的王勃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赞誉南昌。其实,钟灵毓秀的婺源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婺源历代文

15、风兴盛,文人学士荟萃,名医能匠人才济济。南宋闻名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他的家乡就在这里,他用一生的耕耘求学为世人后代留下了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南宋名医、文学家朱弁羁金20xx年,不辱使命;宋朝名医江哲屡次受召进京,为皇帝治病;这里有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的汪鋐,明代的皖派篆刻家何震,为官清正的尚书余懋学、余懋衡,清代闻名的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创制天文钟中星仪的天文学家齐彦槐等。近代的名人也不胜枚举,被誉为“中国人的荣耀”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自行设计兴建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闻名的教育家、佛学家江谦;现代医学家程门雪等等。据史书记载:从宋代至晚清,全县考取了进士550人,出任各级官吏者2665人,明

16、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说;今日的“一门四教授”“科学家三昆仲”也传为佳话。历代文人学士留下传世著作有3100多部,其中就有172部共1487卷被选入四库全书,所以婺源又被誉为“书乡”就名不虚传了。 各位朋友,今日的婺源为什么被人们称为最漂亮的乡村呢?除了她丰富而深厚的历史文化之外,还主要得益于她那漂亮的自然环境。 婺源是一个多山的县,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属于中亚热带潮湿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7摄氏度。全县最顶峰为北部的大鄣山,主峰擂鼓峰海拔1630米。古人称大鄣山是钟灵发脉之地,婺邑文运兴盛人才辈出与山脉龙胎毓秀钟灵有关。东北部

17、的浙岭是春秋战国时期吴楚分源的分界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爱护意识,使得这里青山滴翠,溪流碧透。全县森林掩盖率高达81.5%,是全国生态农业先进县之一,并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县”的称号。 婺源又素有“茶乡”之称,是全国绿茶重点产区和出口外销基地。“婺源绿茶”,在唐代的茶经中有记载,宋称“绝品”。明清时,曾获得嘉靖皇帝赏赐银牌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美国茶叶全书赞扬“婺绿”茶为“中国绿茶品质之最优者”。“大鄣山茶”为全国首家aa级绿色食品,并取得了多欧盟有机食品监视机构的认证。 婺源是江西省闻名的生态旅游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批准建立的全国文化与生态旅游的示范区。婺源有些什么特产呢?她的四色特产

18、是著名遐迩的。刚刚提到的绿茶便是四色中的“绿”色了,其余三色就是“红、黑、白”。红色是“水中珍宝”荷包红鲤鱼,肉嫩鲜美,美国总统尼克松、日本首相田中访问我国时,都曾品尝过婺源荷包红鲤鱼。黑色便是中国四大明砚之一的龙尾砚,它有”声如铜、色为铁、性坚滑、善凝墨”的特点。南唐后主李煜夸为“天下冠”。白色就是江湾雪梨。每年六月成熟,梨果体大肉厚,松脆香第甜,味道好极了。 婺源的风景名胜特殊多,古迹遗址随处可见。早在唐宋时期,这里就是一个颇出名气的巡游胜地,李白、苏东坡、黄庭坚、张大直、宗泽、岳飞等都曾游吟到此,并留下了不少的赞美诗文。这里有年月久、种类广、数量多的名木古树;有风光美丽留鸟迁徙的乐园鸳鸯

19、湖;有以石雕、砖雕、木雕“三绝”见长而且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有古朴壮丽的廊桥彩虹桥;有江南最大的宗祠俞氏宗祠;还有祖籍江湾。这里还曾是闪闪的红星、聊斋的外景拍摄地。 2023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三 江南徽州婺源的精华在篁岭,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的地方。由于,篁岭是婺源的集大成之地,梯田油菜花、古村落古树、晒秋文化、徽派建筑、风俗传奇.这些都是婺源的精华,而篁岭全都有。 篁岭,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它地处婺源石耳山脉之间,整个古村就坐落在海拔不到五百米朝南的山坡上,是典型的“山居人家”。顺着进村步道可轻松到村落水口,篁岭枕山面水,山后来龙,水口成了聚落核心。民居围绕水口呈扇形排布

20、,属于典型u字型聚落古村。全村约有128栋古徽州民居,黛瓦白墙,飞檐拱门,沿坡而建,层层叠起,凹凸错落。它们“向上生长”,几近山顶,层次极为清楚,村子全部被周边山体上的树木所掩盖。古村的中间,是一条约有千米之长的街道,当地人称之为“天街”。由于古村时常会被山间的浓雾所覆盖,时隐时现的街道,如同天上的街市一样。而半山腰之下,便是村民们祖祖辈辈修建起的山间梯田,弯曲缭绕,密如斑马条纹。 篁岭因“晒秋”著名遐迩,村落“天街”似玉带将经典古建串接,徽式商铺林立,前店后坊,一幅流淌的缩写版“清明上河图”。 周边千棵古树环绕、万亩梯田分散,四季花海展现惊艳的“大地艺术”。 婺源是什么 在婺源,始终流传着婺

21、女的漂亮传奇:尧帝时,天下洪水滔滔,婺源这样一个山区,也家家户户被水沉没了。就在许多山民被水包围、无处逃离的时候,远方漂来了一个漂亮的姑娘,骑在一条巨大的鳙鱼的背上,逆水而上,把一个个孤立无援的山里人拉上鱼背,逃出了洪水包围。后来,水消退了,大鳙鱼干死了,化为婺源境内的大鳙山,那个漂亮的女子,也飞上了天,化成了“婺女星”,每到夜晚都向人们眨着眼睛所以,婺源,乃古星名,古神话中的婺女,能文能武,是才智的化身。 婺源的文化是徽州文化不行或缺的重要组成,徽州仍是他们难以割舍的心灵故园。如今婺源自然山水及人文景观均极丰富,而且不少新建的粉墙黛瓦照旧是徽味十足,较现在的徽州核心地带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极

22、为直观地看出婺源人对于传统徽州文化的固守。 不过问题来了,婺源不是江西上饶的吗?怎么会与江南徽州纠缠不清呢?这可是婺源人的一个结。 婺源从唐宋以来就始终隶属于徽州,历时已千余年。翻开清代的地图,徽州府位于安徽省南部,包括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歙县。徽州府的西南一角突出,深深地插入江西省,有记载:“徽州府在省极南,所辖六县歙为首,休宁祁门婺源角,绩溪府北黟西守。”这是用诗歌的形式,对徽州一府六县的地理位置做了形象的概括。这就是说,徽州府所辖的六县中,歙县是首县,为徽州府治所在,而婺源县则恰恰处于整个徽州府的西南一“角”。 所以,婺源人说自己是徽州人这点没错,不过意

23、思是指古徽州这一府六县的地方,并不是安徽省这个概念!在婺源闻名的回皖运动中,他们强调,婺源从文化、军事、经济及民生等各个方面来看,都与徽州融为一体,不行分割。并标语要求:重回徽国 ,甚至有“男要回皖,女要回皖,男男女女都要回皖;生不隶赣,死不隶赣,生生死死决不隶赣。”还有“头可断,血可流,不回安徽誓不休。”“宁做安徽鬼,不做江西人。”我勒个去,可见民间对于徽州的认同感! 那究竟是什么缘由?什么时候?婺源划归江西的呢?这要说到民国时期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月,由于国共两党的纷争,婺源两度被并入江西。第一次是在1934年,蒋介石出于所谓剿匪的需要,婺源被第一次划归江西省管辖。这引起了徽州人剧烈的不

24、满,婺源县紫阳书院以及旅京、旅沪、旅(无)锡、旅休(宁)等处婺源同乡会疾声力呼,纷纷恳求免于改隶。1946年,在闻名人士徽州绩溪人胡适的参加下,婺源最终划回安徽。据说,原先该县买食江西盐是2角7分,婺源回皖后,一下子就变成了1角9分,所以老百姓兴高采烈,认为还真是回皖好啊! 到了1949年,由于婺源及赣东北等地区由解放军“二野”解放,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地区由“三野”部队接收。在两支部队军管会分割的体制下,婺源县于同年 5月再次脱离安徽,婺源又再度被强制划入江西,隶属浮梁专区。 呵呵,就这样一不当心,徽州婺源人变成了热忱的江西老表。 篁岭的故事 篁岭的老祖宗是来自中原的曹姓人家。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25、? 在古代,北方战乱时往往引发了大量的北人南迁,构成了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移民。篁岭的曹氏先祖就是在唐末黄巢起义这一历史背景下,开头南迁的。曹氏一脉相传是魏武帝曹操的后裔嫡脉,他们先在歙县停留六代,后辗转反复二百余年才最终在这片幽篁之地篁岭驻足。 不仅是篁岭,整个婺源,甚至整个徽州府都是北人为避战乱南迁的重要之地。最终或许是这儿的如画山水、或许是这儿的温润气候,颠沛流离几个世纪的心灵累了,他们停下来、静下来去观赏这片桃花源式的美景。这儿或许是最像他们老家的地方。 曹氏传人曹文侃是篁岭古村的先祖,创始人。传奇,一日他在篁岭的山脚下耕田欲返家时,耕牛却死也不愿走,曹文侃遂指耕牛前的一堆柴火说:明早吾归

26、,此火堆不熄,以示此地宜居,子孙后世生生不息。这个传奇发生在明朝宣德年间,迄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曹文侃生有三子:元吉、元清、元昌,然后子孙繁衍,成为篁岭的曹氏宗族至今。 在清朝时,篁岭成为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的故里,曹氏父子俩历乾隆、嘉庆、道光三代皇帝。把持朝政75年,清王朝大半历史都在他们父子的影响之下。嘉庆皇帝出巡,曹振镛以宰相身份留守京城处理政务代君三月,不得了了,宰相行使皇帝的权利,呵呵,民间至今听到“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俗谚。 说到篁岭水口,它可是徽州村落水口文化缩影。所谓“水口”,风水书籍这么说:“水口者,水既过堂,与龙虎案山内诸水相见合流而出之处也”。形象地说,水口的

27、许多作用与今日的城市广场、公共绿地空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徽州村落整体建筑格局中有“门户”和“灵魂”之誉的水口,是村落文明的象征。篁岭水口不仅指水源所从出之口,具有出入口功用,相当于村口,更在于对风水的诉求,是村民命运、前程的象征,也寄予着群落、宗族美妙盼望。为了到达自然环境与风水相合模式,需人工造景调整,如溪流架桥“关锁”作用;辅亭阁、牌坊、水碓以镇物;培植水口林藉以“藏风聚气”。篁岭水口竟然存活了近百株百年以上“植物中大熊猫”红豆杉,这仅靠“杀猪封山”“生子植树”等传统习俗约束是不够的。 “山居人家”篁岭,共有“三桥六井(塘)九巷与天街”,构造村庄的主体。“三桥”,即步蟾桥、安泰桥和通福桥

28、。六井塘”,有五色鱼塘、方塘、尚源井、忠延井、霞披井和廉井。“九巷”,即大丰巷、担水巷、添丁巷、厅屋巷、团箕巷、五桂巷、犁尖巷、月光巷和方竹巷。它们在以天街为“主轴”的根底上纵横交错,曲折延长,通达于村庄的每家每户,每个角落。已有百年历史的天街历来是古村落原住民商业交往、聚拢议事、庙会采风沟通场所。 篁岭的建筑有一百多幢,其中“官厅”和“五桂堂”最为出名。 “官厅”,顾名思义是供权贵人物遂行祭拜奠仪的地方。村庄有人在外为官,回故里修建官厅既显身份又备奠仪之用。这座嘉庆年间官厅双层构造,顶带轩棚,气概较大,显示了仆人的身份。躲避战火、择吉而居的古徽先民,明清时期活泼在士界商界,他们“商而兼士,贾

29、而好儒”。深厚的宗族思想与乡土观念促使其一有积蓄便携资奉亲归里,充分展现儒雅才能,大兴土木修园林、建广厦颐养天年,久之成就了徽派建筑体系的辉煌。 “五桂堂”的故事要从一张封条说起。在篁岭村落的历史里,家家户户每逢嫁女,都会在嫁妆上贴上封条,上面书写“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十余字,再挑到夫家。为何在几百年的历史里,一个南方村落嫁女会写一个北方早已不存在的地名?其实前面的字不重要,重点在最终三字“五桂堂”。它是村落的一处宅院之名,但更深远地讲,它是曹氏族人的荣光。记不清过了多少代,篁岭曹家五世一品,也就是五代都做了一品大员,有感于在功名上取得的巨大胜利,曹家取“蟾宫折桂”之意,命名了“五桂堂

30、”。它是整个篁岭曹氏族人的荣誉,也成了他们身处于大山之地,不废耕读、勤于奋进的写照。从今篁岭一脉的曹氏,就用一张封条“山东祖樵国郡上蔡世家五桂堂”为自己的出身还出名望做了名片。 晒秋文化 春秋季节的篁岭似打翻的颜料桶,漫山遍野大红、大黄、深绿、浅白。人们将一年劳作成果用竹筛匾晾晒,才有了著名遐迩、世界独一无二的“篁岭晒秋”,成为最美中国符号。 在古时,劳动人民在辛苦耕作之余,把收获的粮食农作物如稻谷、玉米、辣椒等,放在太阳下晾晒枯燥,以便可以长时间保存。 然而篁岭由于是在山坡地上,村民家几乎没什么院子,日常生活中的晾晒,只能借天了。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化

31、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本世纪初,有写生的画家来到这个山村,立马被村民晾晒的场景所折服,这也是“篁岭晒秋”最早的版本了。进展到现在,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别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赶制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篁岭晒秋已经被评为“中国最具文化符号”地方。晒秋,使人真实听到了大地万物同太阳之间亘古的召唤和应答。 山居人家,对晒秋有着深厚的情感,篁岭晒秋代表了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因此,婺源篁岭也被外界称为“晒秋人家”。 2023人文江西心得体会范本四 在没有开头之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哪位朋友能记得苏东坡的那首诗题西林壁呢?有谁记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或许说名字大家不熟识,

32、但内容,我信任大家都知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或许许多人都是从这两首诗中才知道庐山的,并且,“庐山真面目”已经成了一个商定俗成的习惯用语了。那么,庐山的真面目毕竟是什么样子呢?从我下面的介绍中或许能让大家略知一二。 庐山位于江西省的北部,矗立于长江的南岸、鄱阳湖的西北,南接星子县,北邻九江市。庐山虽非五岳之列,却有“庐岳”之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封)。自古就有“磅礴五百里,奇秀甲东南”的赞誉。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庐山草堂记中赞之为“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的山体呈长椭圆形,从高

33、空俯视,仿佛一个肾脏,山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长约20公里,宽约16公里,总面积约为300平方公里。庐山由99座山峰组成,最顶峰为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是怎样形成的呢?(秦始皇赶山的传奇)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一地区是汪洋一片,大约在六千万年以前,经受了一场“燕山运动”的造山运动,渐渐形成了现在的大致模样,又在200万年前,经受了第四纪冰川。简洁的说,就是地壳运动,褶皱隆起,断裂上升而成,地质史上称之为“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柔宜人,或许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尝试:地势每上升1000米,温度降低6度左右,而庐山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于是形成了庐山春迟,夏短,秋早,冬

34、长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1.5度,夏季平均气温22.6度,历史上最高温度为32度,最低温度为-16度,在酷热的夏季,庐山相对于山脚下的九江,南昌,南京武汉等几个火炉城市来说,是一片热海中的凉爽岛屿。因此,庐山是出名的避暑胜地。经常有客人问:“庐山的房间里有没有空调呀?”其实庐山顶上是不用空调的,用空调反倒是一种铺张和污染。由于庐山本身就是一个自然的大空调和大氧吧。只有冬天才有暖气,为了防止近几年,随着宾馆档次的提高,一些四星级的宾馆也安装了空调。 庐山是平地突起,山中的地形相对来说比拟封闭,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庐山常年处于云雾缭绕之中,庐山的烟云雾雨是庐山最美的风光之一。他有的时候丝丝缕缕,有

35、的时候象薄纱朦模糊胧,更多的时候是铺天盖地而来,让人措手不及,分不清东西南北,因此苏东坡才会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慨,此外,庐山还有一种特别的气候现象,有时山顶艳阳高照,云雾在山腰翻滚,而山脚下却雷声阵阵,风雨交加。明代理学家王阳明(王守仁)就由于这种现象写了一首诗“昨夜月明峰顶宿,隐隐雷声在山麓,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卷茅屋。”庐山年平均有雾日为192天,最多年份为221天,最少的年份也有158天。所以在山中,假如碰巧遇到一场大雾而看不清四周风景的时候,千万不要圆满,这正是庐山的一大特色嘛。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家选择到庐山来旅游呢,也是一种智仁双全的选择。庐山不但山高景秀

36、,水资源也很丰富,年平均降水量为1836.8毫米,而蒸发量仅为1006.8毫米,这样又使庐山的相对湿度增大,庐山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4%,也就是说庐山比拟潮湿,特殊是梅雨季节,相当潮,衣服洗了一个多礼拜都干不了,被子也潮潮的,家具都快发霉了,不仅在住家,连商店,宾馆也不例外。大家在城市里呆惯了,来到山区,可能会对山里的潮湿不太适应,请大家多包涵,气候就是如此,没有方法。在此我先问一下,在座的朋友吃不吃辣的?(便于安排餐的味道)庐山人比拟能吃辣的,除了口味的缘由外,还可以驱寒去湿,预防关节炎。 云雾是山的灵魂,流水是山的血脉,一峰千态匡庐云,一雨百瀑匡庐水。庐山有22条瀑布,闻名的又被李白描述为“

3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开先瀑布,它位于庐山山南的秀峰景区,而庐山顶上有第一奇观之称的三叠泉瀑布,还有新开发的大口瀑布,九奇峰的彩虹瀑布等等。由于山中沟谷纵横,雨水充足,经常是“山中一夜雨,到处挂飞泉”。此外,庐山还有三座人工湖:如琴湖,芦林湖,莲花台水库。高山出平湖,在中国名山大川当中是很少见的,也使庐山更添秀色。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媚,山水交融,魅力无穷。庐山不但水资源丰富,水质也很好,唐代茶圣陆羽,曾品遍天下名茶,喝遍天下名水,将庐山的谷帘泉定为天下第一泉,招隐泉定为天下第六泉,天池水定为天下第十泉。此外,在庐山的白云峰下还有报春泉,每当立春时分,涌出泉水,春季一过就停顿,

38、被称为“神泉”。其实在我国的历史上,被称为第一泉的,除了庐山的谷帘泉外,还有镇江的中泠泉,北京的玉泉,济南的趵突泉。说起天池,大家或许会以为很大,甚至会想到长白山的天池,其实庐山的天池会完全出乎大家的预料,他很小,小到什么样呢,大家看了就知道,那为何又被称为天池呢?我先在此卖个关子,到了景点以后再给大家细说。(如无行程则介绍)庐山由于雨量充足,植物固然也生长茂密,再加上庐山人很爱惜自己的家园,使庐山的森林掩盖率到达76.6%,有多达2400多个品种,其中有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银杏,珙桐等。树木多了动物就多了,庐山有鸟类170余种,昆虫20xx多种,兽类37种,包括特别宝贵的华南虎,云豹等。庐山的

39、山花瑞香花,他先开花后长叶,初春开花,香气浓郁。以金边瑞香最为珍贵。(瑞香花的来历)此外还有庐山玉兰,云锦杜鹃和陶渊明的“东篱菊”等一些颇有庐山特色的花卉。庐山的植物品种丰富,药用植物也许多,有50多种,如天麻,竹节人参,杜仲,当归,当身,七叶一枝花,独活等等,当年李时珍就曾来庐山采草药,所以,古人有“山中一棵草,药中一味宝”的说法。 有人说“酒能让人古道热肠,茶能让人仙风道骨”,而庐山就生长着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庐山云雾茶。庐山潮湿的环境,特别适合茶叶的生长,由于其常年生长在云雾飘缈的山间,因而得名云雾茶。懂茶的人都知道,茶业按加工工艺的不同,分为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红茶等等。他们并不是茶

40、叶不同,而是生产加工的过程不一样。庐山云雾茶属于绿茶,最早产于汉代,宋代时开头成为贡品。形状条索紧结、卷曲,翠绿多毫,汤色绿而透亮,香高锐鲜好像兰花,味道深厚、鲜爽,夜底嫩绿光明。号称“相馨、味厚、色翠,汤清”四绝。所谓“名山知名茶,名茶人人夸”,唐朝茶圣陆羽曾赞之为 “天下之奇茶”。朱德元帅品过之后挥毫写道“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常年饮,延年益寿法。”古人云“早采为茶,晚采为茗”茶叶以谷雨前茶,清明前茶最好。饮茶从古人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有人说:喝茶的女人,不肯定有魅力,但肯定很优雅,喝茶的男人,不肯定多潇洒,但肯定很沉着。据现代科学讨论显示,茶具有多种保健性,常喝茶,可以清心

41、、明目、美容、减肥、抗年轻、防癌、防辐射、降血压、降血脂等等。并被誉为自然保健饮品。我们当地对喝庐山云雾茶,有一句俗语:一泡水,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也就是由于庐山云雾茶味到非常深厚,第一杯是不喝的,称为洗茶,其次杯才开头饮用。随着加工工艺的提高,现在的云雾茶,为适应群众的口味,开发出了浓淡各异的品种。大家在庐山期间,玩累了,可以泡上一壶庐山云雾茶,真可谓“甘甜苦涩壶中煮,湖光山色闲中趣。” 除了云雾茶,在庐山的沟溪山涧里,还生长着石鱼,石耳,石鸡。称为庐山三石。石鱼,生长在溪涧中,通体透亮无鳞,由于永久长不大,俗称绣花针,是很有养分的滋补品。石耳,属于地衣类。生长在陡崖峭壁上,形状好像人的

42、耳朵,故名石耳。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到“石耳气味甘平,无毒、久食益色,至老不衰,令人不饥,大小便少,名目益精”并誉为 “山菜第一”(野菜第一)。正如大家都知道,蜗牛不是牛,壁虎不是虎,而石鸡也不是鸡。而是一种麻皮青蛙。野生的石鸡,是国家的二级爱护动物,也生长在沟溪中,因其体肥肉嫩,味美如鸡,故名石鸡,现在的石鸡多是人工饲养,但价格昂贵。以上的三石一茶石鱼,石耳,石鸡,和庐山云雾茶,是庐山最主要的特产。此外还有茶树菇,梅花菇,笋衣,竹笋等山区美食。大家有兴趣,可以在庐山品尝,也可以买回家馈赠亲朋好友。但要留意区分真假。 庐山的四季风光,可以说是“春山如梦、夏山如滴、秋山如醉、冬山如玉。”大家可以

43、在巡游的过程中渐渐地体会。近代科学 家竺可桢在游遍庐山之后,发觉庐山有三种奇观:雾有声,雨倒行,佛光佛灯。(解释)其实庐山还有三大怪:庐山屋顶铁皮盖,竹笋皮是一道菜,八十老太太走得快。 介绍了庐山的山水,大家的心中确定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庐山,而不叫其他的什么山呢?庐山最早叫“敷浅原”,消失在尚书中,但不是专指庐山山体,而是泛指这一地区中的丘陵平原,至今在庐山的紫霄峰顶仍有“敷浅原”的石刻,在另一部古代地理著作山海经中,称庐山为“天子都”“天子障”“南障山”,而史书上真正消失庐山之名的是在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中。唐代诗人刘禹锡曾说“山不在高,有仙则鸣”,庐山的得名就来自一个和神仙有关的传奇

44、,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有姓匡名俗字子孝的七兄弟来这座山结庐炼丹,以求成仙之道,几百年后的周朝威烈王幕其才学,派使者请他们出山,帮助朝廷,可是使者到时,匡氏兄弟已成仙而去,只有他们住过的茅庐草屋仍在,于是将这些草庐命名为“匡庐”,这座山就称之为“匡山”或“庐山”。在宋代,为避赵匡胤的讳,一度改为 “康山”。庐山的历史,三国以前,传闻多于真实,三国以后,大体有据可考。在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庐山始终以“甲东南”秀色吸引着众多游人。历史上有文字记录开头,第一个登上庐山的名人是西汉的司马迁。公元前120xx年他登上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历史,在史记中他写道“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随后,名人墨客纷至沓

45、来,主要由晋朝的王羲之,陶渊明,唐代的李白,白居易,北宋的苏东坡,王安石,南宋的岳飞,朱熹,明朝的唐伯虎,徐霞客,清朝的康有为,王士桢,民国的陈三立,徐志摩,胡适等等,他们都曾被庐山美景所吸引,留下了大量美丽的文章诗篇。中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曾在九江的彭泽县做了 80天的县令,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在庐山北山脚下,并且写出了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传世名篇。他的名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其中南山就是庐山。书圣王羲之,曾在庐山的归宗寺养鹅,在庐山的博物馆还珍藏有他的“鹅”字墨宝。唐代诗仙李

46、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庐山青莲谷,由于李白又名青莲居士,故取名为青莲谷。在山中他写下许多诗篇,除了望庐山瀑布外,还有一首,与幽人独酌“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报琴来。”唐代另一宏大诗人白居易曾被贬为江洲司马,在谪居九江期间,他写下了“同是天际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名句。他也常来庐山,并且筑草堂读书,他曾经在庐山赏桃花的小径,现在已建成“白司马花径公园”。大文豪苏东坡刚到庐山时,就被庐山的风景所吸引,打算不作诗,好好看风景。可是庐山的和尚、道士们听说东坡来了,都请他作诗留念,而庐山的美景又让东坡觉得非作诗缺乏以表达他心中的感动之情,更何况吟诗填词是他生平第

47、一快事,便觉得当时不写诗的打算很好笑,于是每到一处都挥毫作诗,最终一首诗是在北宋元丰7年(1084年)4月写的并且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所以诗的名字就叫做题西林壁。南宋理学家朱熹在庐山创办了“白鹿洞书院”,它和岳麓书院,睢阳书院,石鼓书院并称宋代四大书院。明朝的风流才子唐伯虎,来到庐山后,被庐山的缥缈云雾所折服,不光画画,也挥毫作诗,他说“庐山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明国时期,徐志摩在庐山写下了庐山石工歌,陈三立在花径修建了景白亭以纪念白居易,胡适在1920xx年游历庐山之后,把庐山的人文历史和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概括为三大趋势:1、慧远和尚代表着中国佛教化和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关于慧远和尚后面再介绍)2、朱熹的白鹿洞书院,代表着中国近七百年的理学大趋势;3、庐山牯岭的别墅代表着西方文化入侵中国的大趋势。将庐山的历史进展同中国的历史进展完整地结合起来。 现在的日子好过了,我想大家也去过了不少地方,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当大家在中国的名山大川中旅行时,不经意间就会发觉一座道观或者寺庙。庐山作为一座风景秀丽的名山也不会例外,并且从古到今,宗教在庐山始终都很兴盛但是庐山又有一点不一样,为什么呢?由于“庐山顶上六大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确实,在一座山中,有六大宗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几乎没有。这六大教派是: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