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docx

上传人:蓝** 文档编号:87976784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_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过程: 学问整理1回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2我们学习哪些学问?用适宜的方法把学问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相互补充。复习概念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分?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依据什么?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根底练习1填空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5/x=10/3 40/24=5

2、/x3 、完成26页2、3题综合练习1、 A1/6=B1/5 A:B=( ):( )2、9;3=36:12假如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 )、( ):( )实践与应用1、假如A=C/B那当( )肯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肯定时,( )和( )成反比例。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比例的意义比例 比例的性质解比例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推断方法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应用体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

3、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展推断。3、 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整理和复习 教学过程: 学问整理1回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支识网络。2我们学习哪些学问?用适宜的方法把学问间联系表示出来。汇报同学相互补充。复习概念什么叫比?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分?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依据什么?什么叫呈正比例的量和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的关系?什么叫比例尺?关系式是什么?根底练习1填空六年级二班少先队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

4、是(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2、解比例5/x=10/3 40/24=5/x3 、完成26页2、3题综合练习1、 A1/6=B1/5 A:B=( ):( )2、9;3=36:12假如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 )、( ):( )实践与应用1、假如A=C/B那当( )肯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肯定时,( )和( )成反比例。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比例的意义比例 比例的性质解比例

5、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义正反比例的推断方法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应用体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展推断。3、 培育学生的思维力量。一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复习复习内容:20以内的加减法、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复习目标: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学问。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力量,初步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复习重点:对学问进展整理,回忆计算方法。复习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教具预备:课件、

6、卡片。复习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师:这节课教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快乐吗?要进大门,必需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课件出示题目:14-516-913-412-811-69-63+57+45+8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才智爷爷来迎接我们啦!二、学问整理。师:才智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漂亮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许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漂亮,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3题,把它们算出来。(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

7、分成两大类。(学生自主分类)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现,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一样的地方,即分类标准。可能有两种答案:(1)加、减(2)两位数与一位数两位数与整十数2、把每局部进展再分类。3、观看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状况的。教师依据学生的答复,板书: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5、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练一练:看谁跑得快: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31+6775-6974-20454+9337-8935+305一、综合练习。

8、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100以内的口算题)师:小朋友们真棒,才智爷爷带我们到才智乐园去玩一玩。连线。2、我们先来到射击场,这些目标球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说出算式的得数,假如正确,就能把球射中。小射手的本事大不大,谁想来试一试?(学生做题)3、飞上太空。这个嬉戏更好玩了,是飞上太空,只要你做对这些题目,就能坐上这架小飞机,飞到太空游览了,谁来试试?4、踩地鼠。(1)54+650()(2)73-2071()(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4)233053()5、才智果。师:想吃美味的才智果吗?开动脑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

9、对了,就能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6268()-405376-()7054-()50四、全课总结。师:小朋友们喜爱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学问,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精彩,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精彩呢? 其次课时:元角分的复习一、填空题:1.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角、( )角、()角。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分、()分、()分。2.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张5角的人民币和( )张1角的人民币.一张一元的人民币可以换( )张5角的人民币.也可以换( )张1角的人民币.3.5=( )-5 ( )- 6 = 3 + 6 ( )+ 6 = 5 + 94.一个足球

10、46元,小明:我带的钱正好够买一个足球,我最多带了()张十元?小红:我买足球付的钱全是十元的,我付了()张?5.一张50元可以换( )张20元和( )张10元。45.一张100元的可以换()20元的,也可以换()张10元的。6.26角( )元( )角 100分()元 3元6角()角7.一个数它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和是9,这个数字可能是( )、( )、( )。一个数它的个位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 )、( )。一个数它的十位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这个数可能是( )、( )、( )。888左边的8在( )位,表示( )个( ),右边的8在( )位,表示( )个 ( )。9个

11、位是5,十位是3的数是( )。二、选择题:1.一个篮球的价格为( ) A:68分 B:68元 C:68角2.一本字典的价格为( ) A:8元2角 B:8角2分 C:82分3. 2角可以兑换成( )个5分。A:1 B:2 C:4三、解决问题:1.小亮买了一个练习本用去6角,他付出1元,应找回的钱是多少钱?2.小红买文具用去9角,还剩1元1角,她原来有多少钱。3.小兰有2元5角,买学具用去1元2角,还剩下的钱数是多少? 第三课时:熟悉图形、熟悉钟表的复习教学内容:熟悉图形、熟悉钟表教学目标:1、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熟悉。2、一方面稳固钟表中整时和半时

12、的熟悉,另一方面通过看接近整时的钟面,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教学重点:熟悉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教学过程:一、熟悉图形1、出示第116页第4题(1)学生看书并答复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外形?(5) 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2.出示第117页第5题(1)学生看书并答复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13、、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3.比照(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知名称。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一样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看: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外形的?(3)用同样的方法观看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外形?(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二.熟悉钟表 1、拨钟,分组活动,让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每个整时和半时,小组中同学相互检查。教师巡察,提示学生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肯定要拨到精确的位置上。2、认钟,教师拨钟,学生认;指名拨钟,学生认。(1)引导学生观看整时:时针和分针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稍偏了一点

14、。告知学生: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应当说“大约是几时”。(2)完成书上第120页的第9题。同座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并说一说为什么?3、数字表示法(1)问:你们熟悉电子表上的时间吗?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认的?假如我们要把钟上的时间跟电子表一样表示,你会吗?(2)看书第117页第6题,学生在书上完成,点四人板演,集体订正。 三、小结 四.嬉戏:在盒子里摸图形,学生摸出来后,告知大家这是什么? 第三课时:统计复习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学生填写比拟简洁的复式统计表,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答复

15、简洁的问题。3、通过对四周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和参加意识。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出例如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状况)、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全部人的体重状况呢?(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电脑出示统计表(): 体重(千克)以下、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活动完毕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电脑出示统计表()

16、 体重(千克)以下、以上人数 集体进展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争论:假如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争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单位:千克)、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沟通。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引导观看争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分。、观看复式统计表,回答下列问题。()一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二年级时,体重在()千克的人最多、你还能发觉什么?先在小组沟通,后指名在全班汇报。、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稳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

17、习情景图。 、沟通图上的小朋友参与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与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状况是怎样的? 你参与了哪项课外活动?、争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与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活动、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争论并答复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四)、汇报收获,回忆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用数学 用 数 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教学目标: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2、培育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奇怪心和求知欲。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

18、。养成敬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1、课件出示: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知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2、小组争论,并指名答复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3、鼓舞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二、观看提问:1、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很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指名说一说2、出示主题图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小组争论:从图中你观看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19、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3、小组汇报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三、摆一摆: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让学生上台展现刚刚学习的状况。看看哪桌小朋友协作得!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五.学问应用:认真观看我们的四周,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六.总结:1、请学生说说今日有什么收获?2、今日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事,用数学学问解决了许多生活实际问题。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跳绳 这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跳绳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盼望

20、对大家有所帮忙。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跳绳 修彩红 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2、力量目标:进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1、情感目标:培育学生对学问迁移的力量,以及小组相互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探究把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讲解:今日,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展了一场跳绳竞赛,教师把竞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

21、看表,并汇报:小东跳了62下,小红跳了48下,小亮跳了70下。(二)、探究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究算法。1、依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汇报: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 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依据这些问题,进展解决。请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如何列式?62 48 = 70 48 = 70 62 =62 + 48 = 48 + 70 = 62 + 70 =2、探究算法。先请学生估量以下 62 48 = ,可能等于几,再请学生通

22、过详细计算,进展验证。假如有困难可以在小组中沟通,相互帮忙。汇报小组意见(允许学生使用各种算法)(1)、我想 62 40 = 22 ,22 8 = 14 ,我会计算两位数减整十数,所以先把48看成40,减完40,还少减了8,所以再减去8等14。(2)、我想 62 50 = 12 ,12 + 2 =14 ,把48看成50,减完50,还多减了2,所以再加上2等14。(3)、我想各位上的2不够减8,于是就向十位借十,就成了12 8 = 4 ,十位上的数被借走了十,所以就成了60 10 40 = 10 ,再把10 + 4 =14。 用的是“不够向十位借一”的方法。 (4)、用竖式计算。 .方法是多样的

23、,只要正确即可。3、比拟几种算法的简便性。请学生说说以上几种算法,哪一种更为简便,而且不简单出错。教师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教师认为“不够向十位借一”的计算方法比简便,而且不简单出错。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把握状况,选择自己所承受的方法。(三)、实际应用。1、完成 70 48 = 70 62 =集体反应时,说说自己的算法。2、教科书第62页的“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应时,说说自己的算法。3、教科书第63页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应时,小组之间相互检查,并说说自己所检查中发觉的问题。如:没有借一,数位没对齐等。4、教科书第63页的第2题。先要让学生看懂图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调皮

24、用50元买了一个羽毛球拍售货员阿姨找了他29元,买一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列式解答,最终组织学生进展沟通,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5、教科书第63页的第3题。明确题意,学生独立完成,其中“( ) + 40 ”的答案不。可以让学生进展猜想,“( )”可能是0,也可能是4,假如“( )”是其他数,它就无家可归了。(四)、总结。有什么向对大家说的?有没有什么意见要发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一) 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p63页第1题,练习十四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学过的数学问题,并能够解决

25、问题,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培育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奇怪心和求知欲。在沟通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敬重他人与人进展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洁问题以及涉及乘除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乘法口诀求商,按除数一样的规律进展整理。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学问,谁能说一下这些小朋友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直奔主题,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和任务。 合作沟通,探求新知 教学第63页主题图 师:你看懂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看主题图,同桌相互说一说题意 生

26、:咱们把除法算式有规律地排一下,还可以利用乘法口诀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师:(1)发下一张空白的表格纸 (2)组织学生依据45句乘法口诀写出45道除法算式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数一样的规律进展整理,培育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设计意图】:利用乘法口诀的排列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按肯定的规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育学生井井有条的思维习惯,按规律办事的思想方法。 学问应用,体验胜利 学生做第64页的第1题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结果,写在对应动物的下面,然后再将所得7个结果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排列。 要求学生娴熟应用乘法口诀求商,同时学会有序

27、地思索问题的方法。 嬉戏形式做第64页第2题 先让学生看清加、减、乘、除的运算符号 使学生初步形成百以内四则运算的口算技能 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第4、6题 做第65页中第5题 先让学生看懂图意 再让同桌两人为一组进展对口令活动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倍”的意义。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进展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稳固学生对表内除法计算的理解与娴熟。 回忆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一文,盼望“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我们还为您精选预备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