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的教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七年级历史的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根本状况,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沟通的来往路线的大致状况。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洁比拟,熟悉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三)情感与态度: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沟通起了重大作用。熟悉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熟悉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二、教学方法: 分组争论法、问题探究法 三、教
2、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朝早期,经济兴旺,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沟通相对活泼和频繁,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外国贡使制度也说明白这一点。 二、郑和下西洋: 提出问题,学生看书,师生共同解决: 1、“西洋”指哪里?(学生看课本解释)明朝时,将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统称为西洋;南海东部及其四周诸岛,通称为为东洋。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争论,教师总结)明朝前期,社会经济富强,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创造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为郑和下西洋供应了物质技术条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访西洋。 4、谁能介绍一下郑和的生平?
3、(学生概述) 5、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航线、规模、意义。 6、依据课文内容和宝船模型,就郑和下西洋的根本概况归纳制作一个表格。 7、教师供应欧洲新航路开拓时哥伦布等远航的状况,与郑和远航比照,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附:哥伦布、达伽马等人的远洋航行 三、外国贡使: 1、外国贡使制度有什么特点?(师生归纳)一是以外国朝贡,中国回赐的方式进展。二是对海外诸国朝贡严格限制,如发放贡舶“勘合”凭证,规定朝贡期限、贡舶停港、贡货贡员及贡使进京的路线,手续极其烦琐等。三是明朝回赐远远超出所承受的贡物,并对贡使附载商货的超值收购。 2、外国贡使制度的衰落与评价:衰落缘由:超值回赐与超
4、值收购,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明中期以后渐渐衰败导致这一制度无法连续。评价:外国贡使制度实质是中国古代王朝大国至上观念的切实反映。能以外国贡使制度形式进展适当的贸易往来,对保持中外经济文化的沟通和交往是有益的,本着“怀柔远人”的精神,对加强与外国的正常外交关系也是有益的,但学问这是建立在巨额的经济支出前提之下的,不仅没有到达正常的贸易交往,而且加重了明朝的财政负担。 四、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 1、传教士来华的目的:传教士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的,对他们的活动要详细分析。他们为了在中国传教,采纳了一系列有效的方式,同时传入西方科学学问,其中,利玛窦是典型的代表。(结合小字介绍利玛窦。 2、指导
5、学生明确制定大清时宪历的相关状况:以明末徐光启主持修订的新历法为根底;这部历法的制定者是传教士汤若望等人;康熙帝予以成认和公布。 3、学生看课本小字关于康熙的介绍,思索课本91页课外学史。 四、作业设计: 1、画出郑和下西洋盛况表,说说那些因素使我国的航海事业由辉煌渐渐走向衰落? 2、假设你是明朝统治者,对外国贡使你会实行那些措施? 3、西方传教士为什么来华?带来了那些影响? 五、课堂小结: 本课通过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外国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内容,反映了明朝和清朝初期的中外经济文化沟通由兴盛到衰弱的过程。明代初期及明末清初,中外经济文化沟通尚能进展,其中,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与外部世界沟
6、通的一个高潮。而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总体上是封闭的,我们称之为闭关锁国。这就是下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 中外经济文化沟通 一、郑和下西洋(出) 二、外国贡使(进) 三、外国传教士(进)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2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省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富强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学问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富强;农业工具的改良。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
7、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省,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富强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进展。 (3):有很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许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出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沟通:依据以下问题分组
8、争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答复: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消失的富强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设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状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现:依据学生展现状况适时进展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到达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
9、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说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行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省,致力进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展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制造创造,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水排D.曲辕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著名于世的艺术珍品
10、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6.假如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进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 7.以下关于唐朝长安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区内有很多店铺,商业富强 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消失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3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标
11、内容: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根本史实。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贞观遗风”; 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 开元盛世; 曲辕犁和筒车; 唐都长安。 1、通过对武则天的评价,培育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力量。 2、通过对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及其表现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清教材的内在联系,初步把握综合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武则天由后妃到皇帝的历史过程及其政绩,熟悉武则天的历史地位及其局限性,运用两分法评价武则天。 2、通过对唐太过、武则天及唐玄宗前期的综合分析,说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根底及其主客观条件,引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现象,熟悉历史
12、进展的内在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当权期间,社会经济连续进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根底。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历史进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作用的重要人物。 2、唐玄宗在贞观之治和武则天业绩的根底上,励精图治,其统治前期消失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3、唐都长安是当时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引导学生熟悉大唐盛世的历史地位,提高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念。 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开元盛世 二、难点:如何评价武则天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导学程序: 提问: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消失的
13、? 指出:649年,唐太宗死后,贞观之治的局面如何进展?唐朝的国力走向如何?接着,板书课题。 一、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掌权和称帝 2、“贞观遗风” 二、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政绩 2、开元盛世 3、农业和手工业的进展 4、唐都长安 (导学小结) 通过小结,简要介绍唐朝从建国、强盛到衰亡的历史过程,使学生对唐朝的历史有大致了解。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4 教学目标 把握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根底学问,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通过“火的使用”、“原始人的生活”等问题,让学生充分绽开想象,激发学生思索,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索和进展比拟的力量。 让学生了解中国是人类
14、远古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人类就消失在地球上,并成为万物的主宰,关于人类是怎样产生的,古今中外有着很多神话传奇,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故事呢? 生: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等故事 展现:女娲造人的图片 师:这位同学讲的太好了,大家掌声鼓舞一下。(学生鼓掌)这些神话传奇反映出人类对自身来源的困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展现:古猿图片 师:在漫长的岁月过
15、程中,古猿通过劳动,逐步演化、进化成人。那么,在远古时期,我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学完今日这一课,大家就会了解啦。 板书:课题 (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小节,找出我国最早的远古居民,以及他们的相关信息。 生:(阅读课本后答)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找的特别的精确。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我们的科学家们是通过什么推断出他们的生活时期的呢? 展现:元谋人牙齿化石图片 生:化石(假如学生不知道,师可以直接为学生拓展) 展现:【社会广角】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在化石中含有肯定量的14C,随着时间的消逝,14C
16、的量也以肯定的比例削减,所以通过测出化石中14C削减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化石的年月。(假如学生知道相关学问可直接由学生叙述) 师:在原始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劳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会制造工具,会劳动,是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分。漫长的岁月时间中,原始人类在不断的劳动,也在不断的进化,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另一远古居民北京人。 展现:播放视频资料剪辑发觉北京人 师:同学们可以从视频中猎取北京人的哪些信息呢?(可先在小组里相互沟通,合作归纳) 生:北京周口店,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群居生活,用火 师:同学们观看的非常认真,并且能够彼此间合作互助,特别好,盼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连续保持。 展现:北京人头骨
17、、北京人复原像、教师的个人照片 师:学习要有张有弛,下面我们来做个活动。比照一下,北京人和教师的图像,或是和身边的同学做比拟,看一看远古居民和现代人在相貌上都有哪些区分? 生:(小组合作探究)眉骨突出、颧骨突出、嘴巴突出、下巴不明显等。 师:北京人还保存了猿的某些特征。但和更长远的元谋人相比拟他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并且他们已经学会使用自然火。 展现:【集思广益】猜一猜,远古居民有可能是通过什么途径得到火的? 生:(小组争论)雷电森林起火、草木自燃、偶然磨蹭起火、露天煤炭自燃(这一状况学生很少知道,可结合本地煤炭资源拓展)。 师:大家的想象力都特别丰富,在学习的过程中,只
18、有张开合抱负象的翅膀,才能够在学问的海洋中飞翔。(结合实况点评学生) 师:远古居民在没有火之前是如何生活的?有了火之后会给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生:(如需要可争论)没有火之前茹毛饮血,特别艰难;有了火之后,可以吃熟食、照明、防寒、驱兽等。 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师:远古居民在不断的演化、进化,我们今日所把握的远古居民的信息,除了通过化石讨论,还和考古工们辛勤的科研考察密不行分。比方北京人的发觉。 展现:【历史典故】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开掘工作开头了。经过两年的艰难开掘,在1929年的一个冬日,工作人员发觉了一个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
19、为了探明虚实,裴文中来到洞里,认真一看,快乐极了,原来在这里意外地发觉了很多动物化石。他顾不得严寒,打算把挖掘工作连续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点,已经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慢慢暗下来,咆哮的寒风在山野吹着,洞里觉得更冷了,但人们照旧在昏黄的蜡烛光下聚精会神地工作。- 突然,裴文中快乐地喊叫起来:“是猿人!”大家围拢过来,果真发觉一个猿人的头盖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还埋在硬土里。人们兴奋极了,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时天色越来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经急不行耐。裴文中毅然打算,连续挖下去,始终到把这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完全出土为止。(发觉北京人的小故事假如有学生知道可直接由学生叙述) 师:正是由于考古工的
20、努力,才使更多的远古居民为我们所了解,比方山顶洞人。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结合投影展现的山顶洞人的相关图片信息,看一看,和北京人相比拟,山顶洞人的进步表现在哪些方面? 展现:山顶洞人复原头像、骨针、装饰品 生:(可从形态方面、工具方面、生活方面归纳) 师:正如恩格斯所说“劳动制造了人”,从简洁的打制石器到简单的磨制石器,通过劳动,原始人类不断进化,社会在不断的进步。 师:我们今日一天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远古时期的原始居民们,他们一天的生活会是怎样呢?绽开你想象的翅膀,穿越历史时空,再现原始人的生活吧。 展现:【历史再现】原始人采集图、原始人捕猎图、原始人生活图 生:(依据展现图提示,选取某
21、一角度,可用多种形式再现场景) 师:(依据学生的再现实况,师生共评) (三)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师:我们这节课介绍了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了解了远古居民的生活信息,除了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之外,我国还有很多远古居民。 展现:中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 师:我国是世界上发觉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这是一笔珍贵的财宝。我们为此感到骄傲,也更应当珍惜和爱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5 学习目标: 1、了解华夏族形成的过程。 2、理解并娴熟把握好:炎帝、黄帝的有关根底学问,尧舜禹的禅让,我国第一个阶级社会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学问。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祖先为人类做出的奉献和他们制服自
22、然的精神,说明华夏族是一个才智的民族、上进的民族,增加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骄傲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炎帝、黄帝、尧舜禹和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难点:华夏族形成、禅让。 学习过程: 一、提问、导入新课、熟悉学习目标、学前指导:略。 二、自己先学:首先在理解和领悟的根底上通读全文一遍。(2-3分钟) 本课学问框架: 1、炎黄战蚩尤2、炎帝和黄帝3、尧舜禹的禅让4、夏朝 三、在理解的根底上,看哪些同学能快速找出!最终要明白、记熟:(10分钟先自己找,找不准的小组争论。) (一)炎黄战蚩尤 1黄帝和炎帝都是流域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年。 2涿鹿之战:时间,地点,结果。 3哪件事之后华夏族形成?。形
23、成华夏族的主要人物是谁?。 (二)炎帝和黄帝 4炎帝的主要奉献是:1、创造了,2、教会了人们进展。 5黄帝的主要奉献是:建筑,制作,还教人们,创造,为后世的奠定了根底;他的妻创造,他的属下创造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6人文初祖、华夏始祖指的是谁?我们骄傲地称自己为。 7想一想:后人为什么称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理解就可以。) (三)尧舜禹的禅让 8写出原始社会黄河流域出色的部落联盟首领。 9生活简朴,克己爱民;宽厚待人,以身作则;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10原始社会里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叫做。(并记住他的定义)我国的禅让从谁开头? 11
2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即奴隶制国家)是朝,建立的时间是,第一个国王是。原始社会完毕在什么人时期?。 12、15页动脑筋。 四、后教。(提示、指导、解疑、引导。) 总结并指出重点学问(1-12,除7)。 五、当堂稳固:看谁理解的好,背得快、熟!。 六、达标测评:看谁做得既快又精确!(15分钟)同步训练 七、反应总结、再稳固。 本课感受: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6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进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进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理解唐朝民族关系进展的缘由。 过程与方法: 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
25、的奉献,都有过绚烂的文化。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进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沟通,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进展的缘由,使学生熟悉经济进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教学重点: 唐朝与土蕃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进展作出了重要奉献这一观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叙述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对
26、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或朗读有关文成公主的配乐诗,由此导入新课。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进展水平高和文化富强以外,也表达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亲密的沟通,推动了他们的进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分,毕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展现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晰唐朝主要边疆民族的名称与分布。 (一)、唐朝与土蕃的关系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展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27、 松赞干布热心地承受四周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全部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特别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显示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憧憬,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其次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显示步辇图) 唐太宗熟悉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气,要保证安静,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预备同意松赞干布的恳求。但是几位年龄适宜的公主都可怕到吐蕃吃苦,太宗很犯难。江夏王李道宗的
28、女儿得知以后,很观赏大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这句话,自愿前去。但是又怕遥远地区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出了三个难题,假如使臣能够答上,她就自愿嫁到吐蕃。太宗特别快乐,封她为文成公主(显示文成公主像);禄东赞也承受了挑战,不仅顺当地解答了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现了吐蕃人的机灵和能歌善舞。经过了充分的预备,一支浩大的送亲队伍动身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经过预备的三位学生分别叙述下面的故事) 学生甲:公主带着乳娘、宫女、 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浩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足:有经史、诗
29、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学生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福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由于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承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闹欢送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连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
30、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思索: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南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公元8世纪蒙舍诏统一六诏更名为南诏。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唐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利用有关史料介绍大理崇圣寺三塔并看图。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回纥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很多相像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人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到突厥的兴衰,明白南下侵扰临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不能长期。于是
31、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与唐朝交往,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拟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承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疆安静无事,消失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忙唐朝收复洛阳和西安。 三、稳固小结: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进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沟通,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进展和进步,也丰富
32、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四、学习与探究: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7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状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水平,进而熟悉其进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育自己观看历史文物图,查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学问,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洁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制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
33、自己劳动成果中表达出的才智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奉献;进而促发或增加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敬重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争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设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假如仅靠在野外采集、捕获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答复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分、不稳定,需要常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奇,谈一谈。 学生答复: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
34、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日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 学生争论归纳知道以下学问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4、农耕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洁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 学生争论归纳知道以下学问 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
35、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争论归纳了解以下学问 大汶口消失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地窖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筑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沟通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熟悉。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日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 列表比拟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8 课标内容
36、:1、了解隋朝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2、以大水道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制造力。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力量: 隋朝的建立;隋朝统一的时间及其意义;大水道开凿的时间、南北起止及中心点;大水道的作用;隋文帝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1、结合隋水道图讲解大水道的开凿,培育学生的识图力量和结合图文理解历史学问的力量。 2、联系隋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选官制度,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作用和意义,培育学生综合说明问题的力量。 3、通过对隋炀帝的评价,培育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力量。 4、通过课后题“比拟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像的地方”,培育学生
37、比拟分析问题的力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隋朝统一及其历史作用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到统一是中国历史进展的大趋势。 2、结合课中题,补充历代诗人对隋大水道的咏叹,对隋炀帝开凿大水道的功过进展争论。结合卡通问答中有关科举制的介绍和课后题,对科举制的作用进展争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对历史大事做出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熟悉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展。 2、了解隋水道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水道,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它的开凿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才智和力气。 3、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初步熟悉人事制度建立
38、对国家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一、重点: 1、大水道的开凿 2、科举制的创立 二、难点: 1、大水道为什么在隋朝时开凿? 2、进士科的创设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形成。 3、就隋炀帝开凿大水道的功过和科举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多角 度提出问题,共同探究,并做出解释。 教学方法: 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 教学时间:2课时 导学程序: (简要复习上册学问,导入新课) 一、隋朝统一南北:1、隋朝的建立,弄清晰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及都城所在地。 2、就定都长安,要求学生归纳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在此建都。 3、隋统一南北讲清时间及所灭的政权。其意义结合“隋朝消失了 前所未有的富强景象”讲解。 二、大水道
39、的开凿: 1、隋炀帝下令开凿大水道 2、大水道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3、大水道的作用 三、科举制的创立: 1、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2、隋炀帝创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3、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导学小结) 就隋的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有关学问提问,指出隋开凿的大水道和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巨大。请一至二位学生简要归纳这两个历史大事的影响。 课后作业: 1、( )年,( )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 )。 2、( )年,隋朝灭掉南方的( ),南北统一,完毕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3、605年,( )下令开凿大水道。 4、大水道以( )为中心,北通( ),南达( ),全长( )多千米。 5、开凿大水
40、道的意义或作用:大水道的开凿,对南北( )和( )起了很大的作用。 6、开凿大水道的目的:隋朝统一后( )。 7、开科举制先河的是( )。( )又创设( ),科举制正式形成。 8、隋文帝创立科举制的目的:改革( )的方法,通过分科考试( )。 9、科举制打破了( )的限制,给一般的学问分子供应了( )的时机;同时,为统治者( )拓宽了道路。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朝都相继沿用。 10、隋末农夫起义军中( )、( )领导的( )势力最大。 七年级历史的教案9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主要是通过传奇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比课本学问独立解决问题。并通过收集的
41、文本和图片资料,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勾画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情景。并会进展比照。自始自终围绕“会不会制造工具是动物和人类的区分”,“劳动制造人”绽开。 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和把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根底学问。 过程与方法: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想象力以及独立思索和进展比拟的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古人类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所讲内容距今长远,只有依据考古开掘成果进展科学推断
42、并结合必要的、合理的想象,才能理解和把握本课的根本内容。 教学方法 识图分析法、争论归纳法、联系比照法、阅读讲解法。 教学媒体 1、教具预备 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2、素材预备 “女娲造人”、“亚当、夏娃”、北京人生活相象图、“山顶洞人生活想象图”、“山顶洞人头部复原像”的图片;“北京人与原始人”及“北京人”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构造与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宏大祖国有特别悠久的历史。根据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奇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很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很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状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