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于定国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于定国传》.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于定国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郎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史:“妇杀我母。”史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史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太守竞论杀孝妇。郡中枯早三年。后太守至,卜筮其故,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太守强断之,咎党在是乎?”于是太守杀牛自祭孝妇家,因表其
2、墓,天立大雨,岁孰。郡中以此大敬重于公。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会昭帝崩,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定国上书谏。后王废,宣帝立,大将军霍光领尚书事,条奏群臣谏昌邑王者皆超迁。定国繇是为光禄大夫,甚见任用。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思敬甚备,学士成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为廷尉十八岁,迁御史大夫。甘露中,代黄霸为丞相。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想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
3、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点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迢条责以职事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定国逐称笃,固辞。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节选自汉书于定国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诏/条责以职事/B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诏/条责以职事/C定国明习政事/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诏/条责以职事/D定国明习政事/
4、率常丞相议可/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入受诏/条责以职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指丈夫的母亲,即婆婆。丈夫的妹妹称小姑,孔雀东南飞中“却与小姑别”的“小姑”便是此意。B卜筮,我国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方法,古代用龟甲占卜叫“卜”,用蓍草占卜叫“筮”。C春秋,儒家典籍,古代多有对春秋进行诠释的书,代表作品为“春秋三传”。D鳏寡,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鳏”指老而无子,“寡”指老而无夫。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公为官尽责,深受百姓爱戴。于公曾做县里狱史,执法公正,犯
5、法的人经他判决之后都不怨恨,郡中人给他立了生祠。B于公相信孝妇,为此称疾辞官。东海孝妇蒙冤,于公据理力争,最终未能说服太守改变意见,他就在府上大哭,并借口有病离职。C于定国忠直敢谏,受到上级赏识。他上书劝谏昌邑王,后因霍光上奏皇帝而被越级提拔;因为他执法比张释之更公正,受到朝廷称赞。D于定国尊师重道,为人谦虚恭谨。他拜师手执经书,郑重行弟子之礼;敬重精通经术的士人,即使地位低下的人来访,也以礼相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2)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于定国字曼
6、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吏、郡决曹。决狱平,罗文法者于公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号曰于公祠。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吏,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甚见任用。数年,迁水衡都尉,超为廷尉。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廉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为廷尉十八岁,迁御史大夫。甘露中代黄霸为丞相,封西平侯。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然
7、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诏,条责以职事,曰:“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二千石选举不实,是以在位多不任职。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其租,以故重困。关东流民饥寒疾疫,已诏吏转漕,虚仓廪开府臧相振救,赐寒者衣,至春犹恐不赡。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悉意条状,陈朕过失。”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亡光,上复以诏条责曰:“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各以诚对,毋有所讳。”定国惶恐,上书自劾,归侯印,
8、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万方之事,大录于君。能毋过者,其唯圣人。经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君虽任职,何必颛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非其人者毋令久贼民。永执纲纪,务悉聪明,强食慎疾。”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节选自汉书于定国传)5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B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C恶吏负贼/
9、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D恶吏负贼/妄意良民/至亡辜死/或盗贼发/吏不亟追而反系亡家/后不敢复告以故/浸广/民多冤结/州郡不理/连上书者交于阙廷/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话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面,即面向北,古时天子面向北方受臣子朝拜,后用“北面”代指君王;弟子行敬师之礼也是面向北。B鳏寡,老而无妻者称鳏,老而无夫者称寡,少而无父者称孤,老而无子者称独,都是指无依无靠的人。C两千石,汉代以禄米为俸禄,汉制郡守(太守)俸禄一般为两千石,后以“两千石”代称郡守(太守)。D仓廪,“仓”和“廪”都指贮藏谷物
10、的粮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仓廪”就是此意。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定国受父熏陶,子承父业。于定国幼年时就向父亲学习断案知识,父亲死后也像父亲一样担任了狱吏、郡决曹等职务。B于定国断案审慎,心念百姓。他判案公允,体恤弱者,罪行有疑者从轻发落,朝廷称颂说,他断的案百姓都自认不冤。C于定国勤奋好学,虚心求教。他拜师学习春秋,即使地位低下步行来的人,定国都以平等礼仪相待,尊敬厚待他们。D于定国能力有限,自请退职。甘露年间,宣帝先后两次因政事分条指查于定国等,定国提不出解决办法,以病为由辞官。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定国食酒至数石不乱
11、,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2)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也。其父于公为县狱史、郡决曹,决狱平。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会昭帝崩,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定国上书谏。数年,迁水衡都尉,超为廷尉。定国乃迎师学春秋,身执经,北面备弟子礼。为人谦恭,尤重经术士,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威称焉。其决疑平法,务在衷鳏寡,罪疑从轻,加审慎之心。朝廷称之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定国饮酒至数石不乱,冬月请治谳,饮酒益精明。甘露中,代黄霸
12、为丞相,封西平侯。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敬重之。时陈万年为御史大夫,与定国并位八年,论议无所拂。然上始即位,关东连年被灾害,民流入关,言事者归咎于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诏,条责以职事曰:“二千石选举不实,是以在位多不任职。民田有灾害,吏不肯除,收趣其租,以故重困。今丞相、御史将欲何施以塞此咎?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霜夏寒,日青无光。上复以诏条责曰:“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方今年岁未可预知也,即有水旱,其忧不细。公卿有可以防其未然,救其已然者不?”定国慌恐,上书自劾,归侯印,乞骸骨。上报曰:“君相朕躬,不敢怠息。经曰:万方
13、有罪,罪在朕躬。君虽任职,何必颛焉?其勉察郡国守相群牧,非其人者毋令久贼民。”定国遂称笃,固辞。上乃赐安车驷马、黄金七十斤,罢就第。数岁,七十余薨,谥曰安侯。(选自汉书于定国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B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射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C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射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D定国少学法于父/父死/后定国亦为狱史/郡决曹补廷尉史/以材高举/侍御史迁御史中丞/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14、,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指中国古代帝王之死,而“薨”指古代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B“廷尉”是掌管天下刑狱的官吏,案件要报到廷尉处,职责与文中的“御史”相同。C“经术”指注解经书的学问,古有“五经”之说,指诗书礼易春秋。D“谥”指谥号,古代帝王、高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人们加给他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于定国重视学习,拜师学经。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法律,做廷尉后又拜师学习春秋,亲自手执经书,面北向老师行弟子之礼,敬重精通经术的人。B于定国为官恭谨,主动担责。汉元帝曾两次责备大臣不尽职责,于定国内心惶恐害怕,于是上书谢罪或引咎自责,最后因病情沉重不
15、得已辞官归乡。C于定国判案谨慎,深得赞誉。他判案保持审慎态度,除照顾螺寡孤独之人,对不是特别肯定的犯罪都尽量从轻发落,朝廷上下都称赞他堪比张释之。D于定国尽心辅佐,深受器重。身为先帝的旧臣,他与御史大夫陈万年八年共事而从不相互抵触,汉元帝称赞他“不敢稍有懈怠休息”,之后赐予车马黄金。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卑贱徒步往过,定国皆与钧礼,恩敬甚备,学士咸称焉。(2)郎有从东方来者,言民父子相弃。丞相、御史案事之吏匿不言耶?答案1、C句子的翻译是:于定国比较明了熟悉政事,汉元帝往往认同于定国的意见。然而,汉元帝则即位不久,关东连年道受灾害,百姓流离失所,大批涌入关内,有人上书皇
16、上把责任推到大臣身上。元帝于是多次在听朝之日召见,进宣受诏,逐条用职务责备他们。“民”作下句“流入关”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言事者”作“归咎于大臣”的主语,其前断开,“朝日”是结合紧密的词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2D“老而无子”错,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3C“他上书劝谏昌邑王,后因霍光上奏皇帝而被越级提拔”错,原文“昌邑王征即位,行淫乱,定国上书谏。后王废,宣帝立,大将军霍光领尚书事,条奏群臣谏昌邑王者皆超迁”,霍光上奏时昌邑王被废,汉宣帝即位,选项中的“皇帝”指的是谁表述不清。4(1)这个孝顺媳妇侍奉我非常勤劳辛苦,我怜悯她没有子嗣又年轻守寡。
17、我老了,却这样长时间地拖累年轻人,该怎么办呢?(2)狱吏逮捕了孝妇,孝妇的口供不承认自己杀了婆婆。狱吏考问,孝妇最后无辜而服罪,定罪的案卷呈报到郡曹府。参考译文: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郏县人。他的父亲于公是县狱史,决断狱案很是公平,犯法的人经于公判决之后,他们都不怨恨。郡中人为他立生祠。东海郡有孝妇,年轻守寡,没有孩子,很恭谨地赡养婆婆,婆婆想让她改嫁,她始终不肯。婆婆对邻居说:“这个孝顺媳妇侍奉我非常勤劳辛苦,我怜悯她没有子嗣又年轻守寡,我老了却这样长时间地拖累年轻人,该怎么办呢?”后来婆婆自杀而死,婆婆的女儿上告官府:“这个妇人杀了我母亲”。狱吏逮捕了孝妇,孝妇的口供不承认自己杀了婆婆。狱吏考
18、问,孝妇最后无辜而服罪,定罪的案卷呈报到郡曹府。于公认为这个孝妇赡养婆婆十余年,以孝名闻远近,一定不会杀了她。太守并不听,于公竭力争辩,最终也未能说服太守,于是他抱着判决书在郡曹府上大哭,并借口有病离职。太守最终以谋杀婆母罪斩杀孝妇。孝妇死后,郡中枯早三年。新太守到任后,占卜其中的缘故,于公说:“孝妇不应当死,但前任太守一意孤行强行断案,灾祸恐怕是由此而生吧?”于是太守杀牛亲自祭祀孝妇家,并为她立下墓碑,以表彰她的孝行,天立刻降大雨,这一年收成很好。郡中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定国从小就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法律,父亲死后,定国也任过狱史,后补廷尉史,因才智出众升为侍御史。正值汉昭帝去世,昌邑王被征召继
19、位,行为淫乱,于定国上书规谏。后来昌邑王被废,汉宣帝即位,大将军霍光兼任尚书事,他上书分条奏请皇上,凡是当时曾规谏过昌邑王的大臣都破格升官。于定国因此而升任光禄大夫,很受重用。于定国于是拜师学习春秋,亲自手执经书,面北而行弟子之礼。他为人谦虚恭谨,尤其敬重精通经术的士人,即使是地位低下,徒步行走前来拜访的人,定国都以平等礼仪相待,照顾周全,尊崇备至,因此,受到士人的普遍赞誉。于定国决断疑案公平执法,力求做到体恤鳏寡老弱,罪行有疑问的从轻判决,(断案)倍加审慎小心。朝廷上下都称赞他说:“张释之任廷尉,天下没有受冤枉的人;于定国任廷尉,百姓都自认为不冤枉。”做了十八年廷尉后,升任御史大夫。甘露年间
20、,于定国取代黄霸任丞相。三年后,汉宣帝驾崩,汉元帝即位,因于定国是在职的先帝旧臣,汉元帝很敬重他。于定国比较明了熟悉政事,汉元帝往往认同于定国的意见。然而,汉元帝则即位不久,关东连年道受灾害,百姓流离失所,大批涌入关内,有人上书皇上把责任推到大臣身上。元帝于是多次在听朝之日召见,进宣受诏,逐条用职务责备他们。定国于是上书谢罪。永光元年,定国于是又上书说病情加重,坚决要求辞官归乡。又过了几年,定国七十多岁时逝世,谥号安侯。5、B根据文意可知,此处是皇帝逐条责备主管官员的话,“系亡家”与前面的“不亟追”形成对比,这两部分的主语都是“吏”,因此应在“亡家”后断开,排除A项;“以故”译为因为这个缘故,
21、后面要说的是结果,不能与其前面内容相连,应在“以故”前断开,排除CD。6A“天子面向北方”错,应该为面向南方坐;“北面指代君王”错,“南面”指代君王。7D“宣帝先后两次因政事分条指查于定国等”说法错误,从原文“三年,宣帝崩,元帝立,以定国任职旧臣上于是数以朝日引见丞相、御史,入受诏,条责以职事”和“上复以诏条责曰”可知,两次分条指责于定国等人的是元帝。8(1)于定国连饮几石酒也不会昏乱,深冬时节请他去审案定罪,饮酒后他更加精细明察。(2)当今的收成还很难预料,一旦有水旱灾害, 恐怕忧患就不小了。参考译文:于定国字曼倩,是东海郡郯县人。他的父亲于公曾任县狱吏、郡决曹等官职,判案公平,触犯法律而被
22、于公依法判刑的人,都没有因不服而心怀怨恨的。郡中的百姓为他立了生祠,称作于公祠。于定国从小就跟随他的父亲学习法律,父亲死后,定国也任过狱吏、郡决曹等官职,后补任廷尉史,因才智出众被推荐为侍御史,又升任御史中丞,很受重用。几年后,他又升任水衡都尉,被破格提为廷尉。于定国于是拜师学习春秋,亲自手执经书,面向北来行全套弟子之礼。他为人谦虚恭谨,尤其敬重精通经术的士人,即使是地位低下,徒步行走前来拜访的人,定国都以平等礼仪相待,非常尊敬厚待他们,士人都称赞他。于定国判案公允,尽力体恤鳏寡之人,罪行有疑点都从轻发落,格外注意保持审慎的态度。朝廷上下都称赞他说:“张释之任廷尉,天下没有受冤枉的人;于定国任
23、廷尉,百姓都自认为不冤枉。”于定国连饮几石酒也不会昏乱,深冬时节请他去审案定罪,饮酒后他更加精细明察。做了十八年廷尉后,升任御史大夫。甘露年间,于定国取代黄霸任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三年后,宣帝驾崩,元帝即位,因定国是在职的先帝旧臣,汉元帝很敬重他。但是,元帝刚即位不久,关东连年遭受灾害,百姓大批涌入关内,言官把责任推到主管大臣身上。元帝于是多次在听朝的日子召见丞相、御史,进宫受诏,逐条责备主管官员,说:“地方上那些狡诈凶恶的官吏打不过盗贼,就任意怀疑良民,甚至使无辜之人冤屈而死,有的官吏在盗贼被发现后,不立即去追捕,却反而拘禁丢失财物的人家,使得后来百姓再受到盗贼的劫掠也不敢向官府报告,因为这
24、个缘故使得灾祸和恶劣风气逐渐滋长扩展。老百姓多有冤情不能伸张,州郡官吏却不加处理解决,不断有上书鸣冤的人接连来到京城。由于郡守太守选拔推荐的下属官吏名不符实,因此,在职官员很多不称职。百姓的田地遭受灾害,官吏不肯减免赋税,反而催收他们的租,因为这个缘故加重百姓穷困。关东流民饥寒交迫,疾病流行,朕已下诏令官吏转拨漕粮,搬空国库粮仓,拿出库藏之物,救济灾民,向灾民们赐发了御寒冬衣,这些措施维持到春天犹恐不足。现在丞相、御史你们打算做些什么弥补这些过错呢?你们都要认真列举各项情况,陈述我的过失。”定国于是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天降霜,夏季寒冷,太阳暗而无光,汉元帝又下诏分条责备说:“当今的收成还很难
25、预料,一旦有水旱的灾害,恐怕忧患就不小了。公卿大臣你们有没有可以防患于未然,在已经这样的局面下还能拯救的办法?请各位以实相告,不要有什么隐瞒避讳。”定国见此诏书,内心惶恐害怕,于是上书引咎自责,并归还侯印,乞求告老还乡。汉元帝答复他的请求说:“您辅佐我治理天下,不敢稍有懈怠休息,国家各种政事,都是由您总揽的。能不犯过错的,只有圣人。经书上说:如果说天下有罪过的话,那么所有的过错都该归在我一国之君的身上。您虽身居要职,又何必独担责任呢?继续努力监察郡国守相等地方官吏,不称职的不要让他继续在位欺压百姓。请您继续主持国家大政,力求用尽你的聪明才智。”定国于是又上书说病情加重,坚决要求辞官归乡,元帝便
26、赐给他四匹马拉的可以坐乘的车、黄金六十斤,免职回家。又过了几年,定国七十多岁时逝世,谥号安侯。9、C句意为:于定国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法律,父亲死后,定国也任过狱史、郡决曹等官,后补为廷尉史,因为有才华而升为侍御史,又升任御史中丞。“狱史”和“郡决曹”是一官职名称,担任者是“于定国”,两个官职应断开,A、D项不妥。“以材高举侍御史”中,“以材高”是“举侍御史”的原因,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项。10B“职责与文中的御史相同”错,“御史”的职责是监察百官。11B“因病情沉重不得已辞官”错,据“定国遂称笃,固辞”可知,原文中说于定国以病情重为借口辞官。12(1)即使是地位低下徒步前来拜访的人,定国都以
27、平等礼仪相待,尊敬备至,士人都赞誉他。(2)一个从东方来的郎官,说那里的老百姓(因灾荒)父子相互抛弃。丞相、御史你们这些负责查办的大臣隐瞒不报吗?参考译文: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县人。他的父亲于公曾任县狱史、郡决曹等官,判案公平。于定国从小就跟父亲学习法律,父亲死后,定国也任过狱史、郡决曹等官,后补为廷尉史,因为有才华而升为侍御史,又升任御史中丞。时值汉昭帝去世,昌邑王被征召继位,昌邑王品行荒淫秽乱,于定国上书规谏。几年后,改任水衡都尉,被破格提升为廷尉。于定国于是拜师学习春秋,亲自手执经书,面北而行弟子之礼。他为人谦虚恭谨,尤其故重精通经术的士人,即使是地位低下徒步前来拜访的人,定国都以平等
28、礼仪相待,尊敬备至,士人都赞誉他。于定国判案公允,尽可能体恤鳏寡孤独之人,不是特别肯定的犯罪,都尽量从轻发落,格外注意保持审慎的态度。朝廷上下都称赞他说:“张释之任廷尉,天下没有受冤枉的人;于定国任廷尉,百姓都自认为不冤枉。”于定国很能喝酒,连饮数石也不会醉,深冬时节请他办案议罪,饮酒后更加精明。甘露年间,于定国取代黄霸任丞相,被封为西平侯。三年后,宣帝驾崩,元帝即位,因定国是在职的先帝旧臣,汉元帝很敬重他。当时陈万年任御史大夫,与定国共事八年,两人议论政事没有相抵触的情况。然而,元帝刚即位不久,关东连年遭受灾害,百姓流离失所,涌入关内,有人上书皇上把责任推到主管大臣身上。元帝于是多次在听朝之
29、日召见丞相、御史,进宫入诏,逐条批评他们不称职,说:“由于二千石的官员选举下属官吏多有不实,因此令诸官在位者多不称职。农田遭受灾害,官吏不肯减免其赋税,反而催收其租,以致百姓穷困加重。现在丞相、御史你们打算怎样弥补这些过错呢?”于定国上书谢罪。永光元年,春天降霜,夏季寒冷,太阳暗而无光。汉元帝又下诏分条责备说:“一个从东方来的郎官,说那里的老百姓(因灾荒)父子相互抛弃。丞相、御史你们这些负责查办的大臣隐瞒不报吗?今年的收成还尚难预料,一旦有水旱之灾,它产生的忧患不会小。公卿大臣你们有什么可以防患于未然,或救难于已然的办法没有?”于定国内心惶恐害怕,上书引咎自责,并归还侯印,乞求告老还乡。汉元帝答复他说:“您辅佐我治理天下,不敢稍有懈怠休息。经书上说:如果说天下有罪过的话,那么所有的过错都该归在我一国之主的身上。,您虽身居要职,又何必独担责任呢?继续努力监察郡国守相等地方官吏,不称职的不要让他继续在位长久地欺压百姓。”于定国于是又称病,坚决要求辞官归乡。皇帝便赐给他四匹马位的车、黄金七十斤,定国罢官归家。又过了几年,定国七十多岁时逝世,谥号安侯。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