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袁盎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袁盎传》.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言文专题训练-汉书袁盎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盎字丝,其父楚人也,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盎进曰:“丞相何如人也?”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主亡与亡,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本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诛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功臣,非社稷臣。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后朝,上益庄,丞相益畏。已而绛侯望盎曰:“吾与汝兄善,今儿乃毁我!”盎遂不谢。及绛侯就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征系请室,诸公莫敢为言,唯盎明绛
2、侯无罪。绛侯得释,盎颇有力。绛侯乃大与盎结交。盎常引大体慷慨。宦者赵谈以数幸,常害盎,盎患之。盎兄子种为常侍骑,谏盎曰:“君众辱之,后虽恶君,上不复信。”于是上朝东宫赵谈骖乘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之余共载于是上笑,下赵谈。谈泣下车。上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骑六飞,驰不测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洛阳剧孟尝过盎,盎善待之。安陵富人有谓盎曰:“吾闻剧孟博徒,将军何自通之?”盎曰:“剧孟虽博徒,然母死,客送丧车千余乘,此亦有迁
3、人者,且缓急人所有。夫一旦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在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季心、剧孟。”诸公闻之,皆多盎。(节选自汉书袁盎传,有剧改)【注】绛侯:周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上朝东宫/赵谈骖乘/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之余共载/B于是上朝东宫/赵谈骖乘/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之余共载/C于是上朝/东宫赵谈骖乘/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之余共载/D于是上朝/东宫赵谈骖乘/盎伏车前曰/臣闻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天下
4、豪英/今汉虽乏人/陛下独奈何与刀锯之余共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尉: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B崩:古代把皇族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皇族死,常称“崩”。C请室:囚禁有罪的官吏的牢狱,也作“清室”,指清洗罪过之室。D骖乘: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帝对待绛侯非常恭敬,群臣朝觐退朝后,经常亲自目送他下朝。袁盎进谏,指出了绛侯只是功臣而不是国家重臣。B袁盎为人正直。绛侯得势时,袁盎力谏皇帝不能失去君臣的礼节;绛侯失势时,唯有袁盎义无反顾,
5、申明绛侯无罪。C文帝在霸陵想要纵马奔驰下山,袁盎直言劝谏,认为明主不该冒险,否则对不起高祖太后。文帝听从了建议放弃了打算。D袁盎不因剧孟地位低微而轻视他,他认为剧孟有超过众人的地方。皇族公卿听闻了都效仿,因此多了很多袁盎这样的人。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丞相如有骄主色,陛下谦让,臣主失礼,窃为陛下弗取也。(2)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5袁盎为什么认定绛侯只是国家的功臣而不是社稷臣?请简要说明。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盎素不好晁错,错所居坐,盎辄避;盎所居坐,错亦避:两人未尝同堂语。及孝景即位,晁错为御史大夫,使吏案盎受吴王财物,
6、抵罪,诏赦以为庶人。吴、楚反闻,错谓丞史曰:“袁盎多受吴王金钱,专为蔽匿,言不反。今果反,欲请治盎,宜知其计谋。”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谋错犹与未决人有告盎,盎恐,夜见窦婴,为言吴所以反,愿至前,口对状。上问盎曰:“君尝为吴相,知吴臣田禄伯为人乎?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曰:“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桀,白头举事,此其计不百全,岂发乎?何以言其无能为也?”盎对曰:“吴铜盐之利则有之,安得豪桀而诱之!诚令吴得豪桀,亦且辅而为谊,不反矣。吴所诱,皆亡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故相诱以乱。”错曰:“盎策之善。”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
7、愿屏左右。”上屏人,独错在。盎曰:“臣所言,人臣不得知。”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上卒问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適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后十余日,错衣朝衣斩东市。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上书言军事,见上。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钳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
8、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节选自汉书袁盎传)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谋错/犹与未决/B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谋/错犹与未决/C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谋错/犹与未决/D丞史曰/事未发/治之有绝/今兵西向/治之何益/且盎不宜有谋/错犹与未决/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景,是汉景帝刘启的庙号。庙号是古代君主死后在庙中被后人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商朝。
9、B御史大夫,古代官职名。西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协助丞相处理朝政,地位远低于丞相和太尉。C田禄伯,西汉景帝时人,事吴王刘濞。吴王濞联合楚、赵等七国叛乱,举兵西进,田禄伯被任为大将军。D东市,指刑场。与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中的“东市”指东面的市场的含义有别。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盎与晁错同朝为官,却多年水火不容;吴王叛乱后,晁错想查办卖盎,被人泄露给袁盎,袁盎已有置晁错于死地之心。B袁盎曾做过吴国国相,进京任职后多次接受吴王的财物,因而替昊王掩盖其叛乱的阴谋,晁错查无实据,只能不了了之。C袁盎认为吴国叛乱可以平息,因为吴国虽然拥有雄厚的物质实力,但缺少
10、人才,是一群乌合之众,晁错同意袁盎的看法。D袁盎单独向汉景帝进言,如果诛杀晁错,可以兵不血刃,平息诸侯叛乱。晁错死后,叛乱并未停息,汉景帝也颇为后悔。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乃屏错。错趋避东厢,甚恨。上卒问盎。(2)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袁盎字丝。其父楚人也,故为群盗,徙安陵。高后时,盎为吕禄舍人。孝文即位,盎兄哙任盎郎中。淮南厉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盎谏曰:“诸侯太骄必生患,可适削地。”上弗许。淮南王益横。谋反发觉,上征淮南王,迁之蜀,槛车传送。盎时为中郎将,谏曰:“陛下素骄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
11、之,淮南王为人刚,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杀弟名,奈何?”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盎入,顿首请罪。上曰:“以不用公言至此。”盎曰:“上自宽,此往事,岂可悔哉!陛下有高世行三,此不足以毁名。且陛下迁淮南王,欲以苦其志,使改过,有司宿卫不谨,故病死。”于是上乃解,盎由此名重朝廷。上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盎揽辔。上曰:“将军怯邪?”盎言曰:“臣闻千金之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六飞,驰不测山,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及晁错已诛,盎以太常使吴。吴王欲使将,不肯。欲杀之,使一都尉以五百人围守盎军中。初,盎为吴
12、相时,从史盗私盎侍儿。盎知之,弗泄,遇之如故。人有告从史,“君知女与侍者通”,乃亡去。盎驱自追之,遂以侍者赐之,复为从史。及盎使吴见守,从史适在守盎校尉司马,乃悉以其装赍买二石醇醪,会天寒,士卒饥渴,饮醉西南陬卒,卒皆卧。司马夜引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弗信,曰:“何为者?”司马曰:“臣故为君从史盗侍儿者也。”盎乃惊,谢曰:“公幸有亲,吾不足累公。”司马曰:“君第去,臣亦且亡,辟吾亲,何所患!”乃以刀决帐,道从醉卒直出。司马与分背。盎解节旄怀之,屐步行七十里,明,见梁骑,驰去,遂归报。吴楚破,上以盎为楚相,尝上书,不用,病免家居。盎虽居家,景帝时时使人问筹策。梁王欲求为嗣,
13、盎进说。梁王以此怨盎,使人遮刺杀盎安陵郭门外。(选自汉书袁盎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B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C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D上不听/遂行之/淮南王至雍/病死/闻/上辍食/哭甚哀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本义是指高处、上面,古时常特指尊长、上级,或特指君主、帝王,或特指天。B侯,是我国古代五等公爵的第二等,又特指君主,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C“千金之子不垂堂”与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两句中“之”的用
14、法意义相同。D“圣主不乘危”中的“乘”与姚鼐登泰山记中“乘风雪”中的“乘”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袁盎出身低微,父亲曾做过强盗,孝文帝时凭借哥哥袁哙保任做了郎中。B淮南王谋反败露后,汉文帝欲将其流放到蜀地,袁盎建议对其施以刑罚。C袁盎为吴相时,曾宽容过一个从史,后来袁盎出使吴国被困,从史救了他。D因为袁盎进言反对景帝立梁王为嗣,梁王怨恨,于是派人暗中杀害了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淮南王为人刚,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杀弟名,奈何?()君第去,臣亦且亡,辟吾亲,何所患!14文中袁盎是怎样劝慰文帝不必为淮南王之死悲痛的?
15、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答案1、A句意为:在这时,汉文帝朝见太后,赵谈陪同乘车,袁盎拜伏在车前说:“我听说陪同天子乘坐高大车舆的,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朝即使缺少人才,您为什么唯独与形体残毁的人同坐一辆车呢?”“于是上朝东宫”,“上”作主语,“朝”作谓语,“东宫”作宾语,应在“宫”后停顿,这样就排除CD。“皆天下豪英”,判断句,承前省略主语“天子所与共六尺舆者”,“皆”作谓语,“天下豪英”作宾语,应在“皆”前“英”后停顿,这样就排除B。2B“皇族死,常称崩”错,皇帝或皇后死称“崩”。3D“因此多了很多袁盎这样的人”错,原文是“诸公闻之,皆多盎”,意思是:皇族和各位公卿听到这件事,都称赞袁盎。
16、句中“多”是“称赞”的意思。4(1)丞相假如对主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又谦虚退让,臣下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当采取这种态度。(2)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这是他)考虑到(迁都)合理,然后坚决行动;认为对的(就)看不出有什么可以后悔的缘故啊。5国家的重臣是主在臣在,主亡臣亡;吕氏掌权时,绛侯未能匡扶挽救刘氏;诛灭诸吕时,绛侯恰巧掌握兵权,顺势而为。参考译文:袁盎,字丝。他的父亲是楚国人,后迁居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绛侯周勃担任丞相,退朝后快步走出,意气很自得。皇上待他的礼节很恭谨,常常目视送他。袁盎上前说:“丞相是什么样的人?”皇上说:“国
17、家的重臣。”袁盎说:“绛侯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国家的重臣是主在臣在,主亡臣亡。在吕后时,诸吕掌权,擅自封王,刘氏天下虽没断绝,但也像带子一样(微细无力)。那时绛侯担任太尉,掌握兵权,不能匡扶挽救。吕后逝世,大臣们共同诛灭诸吕,太尉掌握军队,恰好使他成功,这是通常所说的功臣,不是国家的重臣。丞相假如对主上表现出骄傲的神色,而陛下又谦虚退让,臣下主上都违背了礼节,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当采取这种态度。”以后上朝,皇上逐渐庄严起来,丞相逐渐对皇帝产生敬畏之心。后来,绛侯怨恨袁盎说:“我与你哥哥要好,现在你这小子却在朝廷上毁谤我!”袁盎始终不认错。等到绛侯被免除丞相回到封国,封国中有人上书告
18、发他谋反,绛侯被捕捆绑入狱,皇族和各位公卿都不敢替他说话,只有袁盎申明绛侯没有罪。绛侯能获得释放,袁盎出了大力。绛侯于是与袁盎深交为知己。袁盎时常讲述大道理,慷慨激昂。宦官赵谈因为多次受到皇上宠幸,时常造谣中伤袁盎,袁盎感到忧虑。袁盎的侄儿袁种担任常侍骑,劝袁盎说:您可以当众羞辱他,今后即使再说您的坏话,皇上也就不会相信他了。”在这时,汉文帝朝见太后,赵谈陪同乘车,袁盎拜伏在车前说:“我听说陪同天子乘坐高大车舆的,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如今汉朝即使缺少人才,您为什么唯独与形体残毁的人同坐一辆车呢?”皇上于是笑起来,让赵谈下车。赵谈哭着下了车。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要从西边纵马奔驰下陡坡。袁盎挽住了
19、文帝的马缰绳。皇上说:“将军胆怯了吗?”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时不靠近屋檐下,家藏百金之人也不跨在楼台边的栏杆上,明主不去冒险,不侥幸取得成功。现在您要驾驭六匹飞奔的马,奔驰下难以预测的险峻高山,假如驾马受惊车辆毁坏,您即使看轻自己,怎么对得起高祖和太后呢?”皇上这才停止。洛阳人剧孟曾拜访袁盎,袁盎热情地款待他。安陵有个富人对袁盎说:“我听说剧孟是个身份低下者,您为什么与他来往?”袁盎说:“剧孟虽然是个身份地下者,但他的母亲死了,从外地来送葬的车子有一千多辆,这也就是因为有超过众人的地方。况且急难的事人人都有。一旦人家有急难事来敲门求你,不用父母健在去推脱,不用离家外出去推辞。天下仰
20、望的人,只有季心、剧孟而已。”皇族和各位公卿听到这件事,都称赞袁盎。6、D句意:丞史说:“事情没有暴露,惩办他,可能中断叛乱阴谋。现在叛军西进,惩办他有什么好处!况且袁盎也不应该有什么阴谋。”“事未发”一句主谓俱全,“事”是主语,“未发”是谓语,后面断开;“有绝”是“治之”的结果,不能断开,排除AB;“兵西向”中“西向”意思是“向西进”,意思表达完整,后面断开;“何益”是询问“治之”的好处,不能断开,排除C。7A“孝景”是谥号而不是庙号,庙号一般有“祖”或“宗”。经汉光武帝评定,西汉只有四位皇帝有庙号:太祖刘邦、太宗刘恒、世宗刘彻、中宗刘询。8B“晁错查无实据,只能不了了之”分析有误,文中有“
21、抵罪,诏赦以为庶人”的表述,即查实了袁盎的罪行,而且削去了他的官职。9(1)于是让晁错退下。晁错忙避到东厢房,深恨袁盎。皇上急问袁盎。(2)吴王谋反已有几十年了,因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以诛杀晁错为名,他的本意不在晁错呀。参考译文:袁盎素向来不喜欢晁错,晁错停留的地方,袁盎就离开;袁盎在,晁错也离开:两个人未曾在一起说过话。等到汉景帝登位,晁错担任御史大夫,便派官吏查核袁盎接受吴王财物的事,给予惩罚,皇上下诏免除刑罚,把袁盎降为平民。吴、楚叛乱的消息传来,晁错对丞史说:“袁盎接受了吴王很多金钱,专门替他掩饰,说他不会反叛。现在果真反叛了,想要请求处治袁盎,他必当知道叛乱阴谋。”丞史说:“事情没有
22、暴露,惩办他,可能中断叛乱阴谋。现在叛军西进,惩办他有什么好处!况且袁盎也不应该有什么阴谋。”晁错犹豫不决。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袁盎,袁盎恐惧,夜晚会见窦婴,对他说明吴王反叛的原因,愿到皇上面前亲口对质。皇上问袁盎说:“你曾担任吴国相,知道吴臣田禄伯的为人吗?现在吴、楚反叛,你怎么看?”袁盎回答说:“不值得担忧,今天就可以打败。”皇上说:“吴王就山铸钱,煮海为盐,引诱天下豪杰,头裹白巾为号起事,他如果没有谋划周全,怎么能起事呢?为什么说他不足担忧呀?”袁盎回答说:“吴国铜盐之利是有的,哪里去找豪杰来引诱!真是让吴国得到豪杰,也只是辅政为谊,不会反叛。吴国所引诱的人,都是一些无赖子弟,亡命铸钱奸人
23、,所以招来后为乱。”晁错说:“袁盎考虑得很正确。”皇上问道:“平乱之计怎么订?”袁盎回答说:“请左右人等退下。”皇上让左右人等退下,只有晁错一人留下。袁盎说:“臣要说的,人臣不得知。”于是让晁错退下。晁错忙避到东厢房,深恨袁盎。皇上急问袁盎,(袁盎)回答说:“吴、楚相送来书信,说高帝封子弟为王各有分地,现在贼臣晁错擅罚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所以反名是西进共诛晁错,恢复原有封地就罢兵。如今的计策,只有斩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恢复故地,那么不会流血就可以全都罢兵。”十几日后,晁错穿着朝服在东市被斩。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担任校尉,这时担任将领进攻吴、楚叛军。他回到京师,上书报告军事情况,进见
24、皇上。皇上问道:“你从军中来,听到晁错死了,吴、楚退兵了没有?”邓公说:“吴王谋反已有几十年了,因削减他的封地而发怒,以诛杀晁错为名,他的本意不在晁错呀。而且我担心天下的士大夫闭口,不敢再进言了。”皇上说:“为什么呢?”邓公说:“晁错忧虑诸侯强大了不能够制服,所以请求削减诸侯的土地,借以尊崇朝廷,这是利于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开始实行,竟然遭受杀戮,对内来说,堵塞了忠臣的口,对外来说,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您这样做是不可取的。”这时,景帝长声叹息,说道:“您说得对,我也悔恨这件事。”10、D句意:皇上不听,还是那样办了。淮南王到达雍县,病死。消息传来,皇上吃不下饭,哭得很悲伤。“上不听”主谓结构
25、完整;“遂”作“行”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行”的主语应为前面的“上”,宾语为“之”,因此“遂行之”句意完整,应在“之”后断开,排除B。11CC.“千金之子不垂堂”中“之”,结构助词,的。句意: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时不靠近屋檐下。劝学中“蚓无爪牙之利”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两句中“之”的用法意义不相同。D.“圣主不乘危”中的“乘”,登上,此处“乘危”一词指冒险。句意:明主不去冒险。姚鼐登泰山记中“乘风雪”中的“乘”,冒着。句意:冒着风雪。12B“袁盎建议对其施以刑罚”说法错误。从文中“陛下素骄之,弗稍禁,以至此,今又暴摧折之,淮南王为人刚
26、,有如遇霜露行道死,陛下竟为以天下大弗能容,有杀弟名,奈何”可知,袁盎并没有建议对淮南厉王施以刑罚,而是劝汉文帝不应该突然摧折他。13(1)淮南王性格刚烈,如果在路上遭受风寒死去,您最后会被认为天下之大不能相容,背上杀弟的名声,怎么办?(2)您只管走,我也将跟着逃亡,藏匿我的家人,您又何必担忧呢?14文帝有三件事均高于世人,不须担心名声被毁。文帝贬谪淮南王,本意是为让淮南王改过自新的。淮南王病死是护送官员的不慎导致的,错不在文王。参考译文: 袁盎,字丝。他的父亲是楚国人,曾当过盗贼,后迁居安陵。吕后时期,袁盎曾经做过吕禄的家臣。汉文帝登位,袁盎的哥哥袁哙保举袁盎做了郎中。 淮南王刘长进京朝见,
27、击杀了辟阳侯,举止很骄横。袁盎劝谏皇上说:“诸侯太骄横必然会发生祸乱,可以适当削减他们的封地。”皇上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淮南王更加骄横。图谋反叛的事被发觉,淮南王被征召,皇上便将他放逐到蜀郡去,用囚车押送。袁盎当时担任中郎将,便谏阻说:“您向来骄纵淮南王,不加一点限制,以至达到这种程度。现在却又突然摧折他。淮南王性格刚烈,如果在路上遭受风寒死去,您最后会被认为天下之大不能相容,背上杀弟的名声,怎么办?”皇上不听,还是那样办了。淮南王到达雍县,病死。消息传来,皇上吃不下饭,哭得很悲伤。袁盎进入,叩头请罪。皇上说:“因为没有采用您的意见,出现了这种情况。”袁盎说:“皇上自己要想开,这事已经过去了,怎
28、么可以追悔呢!您有三件高出世人的行为,这件事不足以毁坏您的名声。况且您放逐淮南王,是想要让他的心志受些劳苦,使他改正错误,因为官吏护卫不慎,以致病死。”皇上这时才得到宽慰,袁盎从此在朝廷声名大振。 汉文帝从霸陵上山,想要从西边纵马奔驰下山坡,袁盎挽住了文帝的马缰绳。皇上说:“将军胆怯吗?”袁盎说:“我听说家有千金的人就坐时不靠近屋檐下,家藏百金之人也不跨在楼台边的栏杆上,明主不去冒险,不侥幸取得成功。如今陛下驰骋六匹像飞行一样的快马,从地形不熟的峻山上奔驰下来,假如有马匹惊慌,车舆毁坏的事发生,陛下即使看轻自己,对高庙、太后怎么交代呢?”皇上这才停止。 等到晁错已被诛杀,袁盎以太常的身份出使吴
29、国。呈王想要让袁盎担任将领,袁盎不愿意。吴王想杀掉他,派一个都尉带领五百士兵将袁盎围困在军中。袁盎当初担任吴国丞相时,有个从史曾经跟袁盎的婢女私通。袁盎知道这件事,没有泄露,对待从史仍然和以往一样。有人告诉从史,说“丞相知道你跟婢女私通”,从史便逃回去了。袁盎亲自驾车追赶从史,终于将婢女赐给他,仍旧让他担任从史。等到袁盎出使吴国被围困,从史恰好担任围困袁盎的校尉司马,便将他的全部行装换买了二石浓酒,碰上天气寒冷,士兵饥渴,围困西南角的士兵都醉倒了。司马趁夜晚领袁盎起身,说道:“您可以走了。吴王预期在明天杀您。”袁盎不相信,说道:“您是干什么的?”司马说:“我是原先做从史私通婢女的人。”袁盎这才惊骇地道谢说:“您有父母,我不可连累你。”司马说:“您只管走,我也将跟着逃亡,藏匿我的家人,您又何必担忧呢?”于是用刀决开军营的帐幕,引导袁盎从醉倒的士兵所把守的路上径直走出。司马与袁盎分路而走,袁盎解下节旄揣在怀里,步行七十里路,天亮时,碰上了梁国的骑兵,骑马飞奔脱逃,终于回报朝廷。 吴、楚叛军已被打败,景帝让袁盎担任楚相。他曾经上书言事,没被采用,于是托病辞职回家闲居。袁盎虽然在家闲居,景帝时时派人向他询问计谋策略。梁王想谋求成为皇位继承人,袁盎进言劝说。梁王因此怨恨袁盎,暗中派刺客躲在安陵城门外面拦住袁盎,将他刺死了。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