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87867966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课型需要设置,可自行决定】 本课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正式上课之前,会让学生分成6个小组,让学生提前预习,并提前思考本课设置的三个探究题,在学习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后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思维拓展训练题,通过训练题巩固和补充本课的其他知识点。探究题和训练题以记分的形式选出本课的最佳小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注重精选典型史料,结合课本知识设置相应的探究题,通过提前预习和小组比赛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这

2、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团结合作的能力。教学背景分析(一)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7课的内容,讲授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社会形态不同,政治体制不同,国情不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的方式也不同。本课的内容共有3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主要讲述晚清废除了科举制度后,改变原有的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方式,设立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生选官制度;第二个子目是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主要阐述了民国建立后,在孙中山先

3、生的文官考试思想指导下,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均采用考试制度选拔官员,南京国民政府期间开始采用公务员制度;第三个子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干部制度的逐步完善以及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每一子目介绍相关阶段的重大史实,配合“学习聚集”,提炼本阶段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重点,使本课的历史脉络更明晰,但本课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较多政治方面的现象与措施,知识相对枯燥深奥,因此在教学时,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提供丰富的史料,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历史知识。(二) 学生情况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由于此前已经学习了初中历史和中

4、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学生对于历史脉络已有了整体印象。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制度距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比较遥远,理解方面有不少困难。虽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的戊戌维新运动、清末新政等相应知识内容为理解本课内容有了一些铺垫,但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选官制度都是新知识。所以讲解本课内容,对于此前未曾提及的知识,可以通过选择一些典型史料,拓展学生史料解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史料来理解近代以来不同政府在官员选拔与管理上采取的不同措施,分析其背景及产生的影响,并结合前两课的知识,理解当代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分析】1. 总体目标: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

5、,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2. 从历史解释角度了解不同时期官员选拔和管理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按时间顺序梳理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变革,了解不同时期政府在官员选拔与管理上采取的相应措施。(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3. 通过拓展研读史料,分析近代以来官员选拔与管理的制度变迁,采取比较分析方法理解中国近代政治文明演进的特点,客观分析不同时期制度生成的历史渊源与影响,辩证客观地理解制度变化,并揭示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4. 通过了解近代中国文官制度和新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知道古代选官制度以及西方文官制度对近

6、代中国的影响,认识到优秀文明成果的交互作用,引导学生认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创新与制度自信。(素养目标:家国情怀)。教学重点和难点(一) 教学重点了解晚清选官制度的变化、民国时期政府在选官制度上的措施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及其影响。(二) 教学难点理解近代不同时期政府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背景及公务员制度的演变,及其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渊源。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主要采用问题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通过阅读分析材料,结合课本知识,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采用史料

7、教学,提供典型史料,对史料进行细致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引导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自己的历史叙述。板书设计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迟到的变革这个视频趣味引入新课学生观看废除科举的视频,思考为何清政府会废除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学生更直观地感知科举废除的过程,激发学生了解科举废除后中国选官制度变化的好奇心一、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 展示材料,分析袁世凯为什么主张废除科举?材料1: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

8、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2. 材料2:中国之士专尚制艺。上以此求,下以此应,将一生有用之精神,尽销磨于八股五言之中,舍是不遑涉猎。洎登第入官而后,上自国计民生,下至人情风俗,及兵粮钱谷等事,非所素习。猝膺民社,措治无从,皆因仕、学两歧,以致言行不逮也。 夏东元郑观应集 材料3:夫近代官人,皆由科举,公卿百执,皆自此出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

9、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 材料4: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而已。然则变将何先?曰:莫亟于废八股。夫八股非自能害国也,害在使天下无人才。其使天下无人才奈何?曰:有大害三。其一害日锢智慧,其二害日坏心术,其三害曰滋游手。 严复救亡决论 通过这3则史料,让学生找出材料中的共同点,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本课的第一个探究题,思考清政府在选官制度发生怎样的转变。3. 带学生回顾前边所学知识,梳理科举制废除的背景,以及清政府如何应对其带来的冲击。4. 小试牛刀1904年科举考试会试题目鉴赏:第一场史论五篇:例,“周唐外重内轻

10、,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第二场考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例,“泰西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第三场考四书五经义3题:(1)首题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义”。(2)次题为:“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义”。(3)三题为:“致天下之民,聚天下自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义”。房列曙中国近现代文官制度给学生呈现晚清科举考试会试的题目,让学生谈谈对科举会试题目的感受。5. 讲述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具体表现,展示材料以及图片来重点讲解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材料5: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

11、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6. 展示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思考清末选官制度的变革给传统教育和读书人带来哪些变化?材料6:除京师已设大学堂应切实整顿外,著将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 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1卷 材料7:通儒院毕业奖励,自应遵照奏定游学日本章程大学院毕业者

12、予以翰林升阶;大学堂分科大学毕业奖励,考列最优等者,作为进士出身,用翰林院编修检讨升入通儒院,考列优等者,作为进士出身,用翰林院庶吉士升入通儒院,考列中等者,作为进士出身,以各部主事分部尽先补用升入通儒院 京师译学馆外省方言学堂奖励,考列最优等者,作为举人出身,内以主事分部尽先补用,外以直隶州分省尽先补用,考列优等者,作为举人出身,内用内阁中书,外用知县,考列中等者作为举人,内以七品小京官分部,外以通判分省补用。 大清新法令1901-1911第3卷 材料8:1905年10月15日:下诏停止科考,士心散涣,世变至此,殊可畏惧。1905年10月23日:科考一废,吾辈生路已绝,欲图他业以谋生,则又无

13、业可托,将如之何。 1908年4月22日:读书之士俱弃孔孟之学而从事洋夷之学,凡讲说孔孟者莫不群焉咻之,目为顽固,指为腐败,并訾以不达时务,为当时弃才。 刘大鹏:退想斋日记材料9:1904年7月10日:各学堂学生,如五路小学、农务、方言等学堂学生,亦有童生报考者。该堂系中学程度,当时系童监并收者。武普通亦有童生,文普通及省、道、府三师范简易科,则尽秀才也。1905年9月18日: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1906年5月27日:非求高深学问,以后难于立足新时代矣。 朱峙三:朱峙三日记 1.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分析袁世凯为何主张废除科举制。2.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

14、,发现晚清时期科举制弊端显露,并结合课本内容,概括清政府在选官制度上采取的相关措施。3. 学生联系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晚清选官制度变化的背景。4. 学生阅读晚清科举考试会试题目,发表各自的感受。5. 学生对应课本的内容,梳理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内容。6. 学生阅读分析史料,并结合课本知识,理解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学生阅读分析史料,感受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给不同读书人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培养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深入理解科举制废除的原因。学生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旧的教育不适应时代

15、发展的需要,势必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的能力,学生通过提取材料信息,畅谈感受,可以发现当时科举取士已经是在改革了,更加贴近社会现实。结合教材,配合图示,训练学生图文解读的能力,使教材知识化繁为简,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晚清选官制度改革的内容及学制的体系。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史料中多角度看待清末选官制度变革给传统教育带来的影响。通过两位乡村士子面对科举废停的不同反应,以小见大,引导学生认识到科举废除是大势所趋。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 展示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知识,简述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及其特点。材料10:“考试制和纠察制本是我国固有的两大优良

16、制度,但考选制度被恶劣政府所滥用,纠察制度又被长期埋没而不为所用,这是极可痛惜的。我期望在我们的共和政治中复活这些优良制度,分立五权。”“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需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的人,方得有效”。“现在立宪各国,没有不是立法机关兼有监察的权限因此生出无数弊病”,“监察权亦得独立。” “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 , 防止一切的流弊 , 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 、 立法权 、 司法权 , 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 , 连成一个良好的完璧 , 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 。”“吾今主张五权分立制以救三权鼎立之弊,论其理由,非立

17、谈可罄,假以岁月,当博考西籍,汇为一编。” 孙中山全集2. 带着学生梳理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北洋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要点,使学生掌握其主要内容以及影响。3. 展示表格和材料,引导学生理解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选官制度虽有更强的开放性,但不可避免存在着弊端。 材料11:事实上,国民政府的公务员制度虽规定较详细,却并未能动摇其专制独裁基础,反而在吏治腐败和专制事实面前,徒具形式,得不到严格执行。对此,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也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早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在当时,对政府官吏的贪污舞弊,不仅“不能批评,且须为之隐蔽”。因此,公务员制度及

18、其有关法律规定多被践踏,成效甚微。 白钢政治制度史1.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课本知识,归纳答案。2. 学生阅读教材,形成知识框架。3. 学生阅读、分析表格和史料,能够理解此时官员选拔制度存在的弊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通过提取材料信息,了解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同时认识到近代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与科举制、西方文官制度的历史渊源,理解政治文明发展的传承性与借鉴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梳理要点,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政府在官员选拔制度上采取的不同措施,形成历史脉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客观理性辩证地看待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存在的弊端。三、中华人民共

19、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 结合P41页的历史纵横,讲述干部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干部一词在民主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含义。2 带着学生梳理干部制度的发展过程和意义,通过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材料12: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伟大的斗争,宏伟的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我们要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把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精心培养起来、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3 展示材料,让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为什么要建立和推行了

20、国家公务员制度。材料12:“国家干部”这个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因而使干部范围越来越大,干部队伍越来越庞杂,反映不出各种人员的不同特定和结构的现状管理权限过分集中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管理所有干部,不仅不利于人才的成长,而且还强化了全社会的“官本位”意识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缺乏法治这些干部人事制度中的重大缺陷和弊端,使我们长期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年轻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二是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风难以避免。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已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现代化的市场经济过渡,这种经济体制的重大转变要求作为上层建筑

21、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人事工作做成相应的调整和转换,才能适应新经济体制的要求。没有公开就很难平等,没有平等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很难择优,因此要在竞争中去选人和用人。 江峰发扬我国干部人事制度的优良传统,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公务员制度4 带着学生梳理公务员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P42页的学思之窗,使学生了解、掌握公务员制度的建立、特征及意义。 5 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的内容,探讨中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的异同。1. 学生结合课本知识,理解和掌握干部一词的含义。2. 学生阅读教材,形成知识框架。3. 学生阅读、分析史料,理解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意义。4. 学生

22、阅读课本知识,理解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5.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派小组成员发表各自的讨论成果。学生掌握干部一词含义,为理解确立党管干部原则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梳理要点,使学生了解不同时期干部制度的发展、完善。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深入理解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性。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形成对公务员制度的整体认识。通过比较分析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异同,深入了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认识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和相互借鉴性。课堂小结带着学生梳理本课的要点,引导学生理解科举制虽废,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中国近代以来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既吸收

23、了古代传统官员制度的精华,也借鉴了西方文官制度,在不断发展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学生复习、巩固本课知识,真正领悟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是在不断历史传承中汲取智慧,在中西文化中相互借鉴学习,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思维,从整体上掌握本课内容。思维拓展题出示本节课主要内容的训练题,让学生分小组抢答,在计时器规定的25秒内,完成审题并选出正确答案,答对的小组积一分,答错则不加分,再根据前边的探究题选出本课的最佳小组。学生仔细看题目,复习前边所学的知识,在规定时间内精确地选出最佳答案。通过精选训练题来补充和巩固本课的知识。播放25秒倒计时的视频,可以营造

24、比赛气氛,调动学生参与答题的积极性。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准确完成答题可以充分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提供答案分析的思路供学生课后反思和总结本课的重点。教学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史料探究和思维训练题来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重难点。首先,通过史料阅读和结合课本知识,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点内容,如理解科举制废除和选官制度改革的必然性,掌握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了解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意义。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读教材,分析史料,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会辨析史料,得出结论进而理解历史的发展。其次,本课充分利用图示、表格来将繁杂的知识化繁为简,如用图示来说明学堂选官制度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的情况,用图表来展示新学制。最后,通过思维拓展题来补充和夯实本课的知识。本课存在着三点不足,一是对于史料的选择不够精确,由于本课比较偏政治理论,选择的史料不够具有代表性;二是本课的教学容量较大,需要进一步精简、优化教学内容,由于本课涉及的时间跨度大,需要学生对相关史实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课前有充分准备,才能跟上教学的节奏;三是本节课的探究题设置不够科学,每个子目都设置有探究题,在时间把控上不够合理,容易导致小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11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