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优秀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优秀教案.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弟子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一)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大学语文学习目标2、了解学习的内容、要求和考核的办法(二二)能力目标能力目标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了解弟子规全貌2、通过学习,运用弟子规中的精华来指导我们的人生实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弟子规1、导语:我们现在的小孩子们在家长的教育下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对待他人要有一颗爱心,其实,古代的孩童教育也未尝不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人
2、教育孩童的典范弟子规。2 2、弟子规的作者介绍、弟子规的作者介绍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 83 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二十年。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听课者络绎不绝。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李准倒背弟子规:5 5、弟子规节选讲解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3、节选讲解原文: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思考:这种不管什么人都要爱护的思想在今天除了有借鉴意义外,有没有消极的地方?如“东郭先生救狼”的故事。原文: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启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原文: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启示:少说多做。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启示:肯定和赞美别人的优点,且虚心学习,勿嫉妒贬损。原文: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启示:做人真诚,勿阿谀奉承,喜新厌旧。原文: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启示:尊重他人,不轻易打扰。原文: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启示:闲谈莫论他人非,静坐常思自己过。原文:
4、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启示: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并予以称赞。原文: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启示:过犹不及。原文: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启示:鼓励行善,互相勉励改过自新。原文:凡取与,贵分晓,与宜多,取宜少。启示:乐善好施,多予少取。原文: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启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启示:报恩不抱怨。原文: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启示:行为端正庄重,勿轻浮随便。原文: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启示:以理服人不以势服人。6 6、弟子规的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弟子规的影响及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弟子规编成后,因
5、其通俗易懂,易于背诵,甚为普及,清代末年有的地方官府还将其定为私塾、义学的必读教材,甚至作为“劝善”书籍,在祠堂、茶馆、书馆中进行宣讲,使其广为流传。启示有三:启示有三:(一)规范准则的具体可行。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一部日常行为守则,只有要求明确,具体,才可使他们有据可依,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弟子规中的许多规范都具体可行:如“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不仅向青少年学生指出了具体的站立、行走、行礼的正确姿势,而且指出一些应纠正的不良姿势,这种具体明确的准则要求易于使青少年学生理解接受,易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二)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弟子规不仅对青少年学生提
6、出了具体可行的准则要求,而且还尽可能地作了浅显生动的理性论证,使青少年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行为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也即不仅告诉青少年学生要怎样做或不能怎么做,而且还简单浅显地告诉了青少年学生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理由。如“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加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自作”;“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等等。这样把一些简单的、普遍适用的道德认识、价值标准灌输传授给青少年学生,就不仅会给他们的行为以具体指导和规约,而且还可以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基本的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自觉自律精神,其教育效果会更有成效。(三)弟子规采用三字一句、押韵的文字表达形式,这样节奏明快,便于记诵,更易于为青少年学生接受领会。这无疑会大大增强教育的效果。总之,弟子规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方面,均有其可资今天借鉴的地方,应重视对这份文化教育遗产的研究、消化,继承。7 7、思考与练习、思考与练习(1)弟子规中的“泛爱众”思想与我们当下倡导的大爱思想有何异同?我们怎样取其精华,弃其糟粕?(2)对于品行、名位、才能、修养、贫富、善恶、取舍、恩怨、理势等这些人生当中的基本问题,你有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