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第1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第1章.ppt(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济学基础第1章n 主讲n 李 飞 星n n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n n电话:13610387291 3295201n nEmail:21.11.1经济与经济中的永恒矛盾经济与经济中的永恒矛盾2.2.2.2.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重要性经济的重要性在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中,经济活动是最重要的社在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中,经济活动是最重要的社在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中,经济活动是最重要的社在人类所有的社会活动中,经济活动是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它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会活动,它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会活动,它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会活动,它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3.“
2、3.“3.“3.“经济经济经济经济”辞源辞源辞源辞源 古希腊的古希腊的古希腊的古希腊的“”(色诺芬),(色诺芬),(色诺芬),(色诺芬),欧洲文艺复兴的欧洲文艺复兴的欧洲文艺复兴的欧洲文艺复兴的“Economico”“Economico”“Economico”“Economico”(意大利文),(意大利文),(意大利文),(意大利文),日本明治维新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日本明治维新的“経済経済経済経済”,中国近现代赋予了新意的中国近现代赋予了新意的中国近现代赋予了新意的中国近现代赋予了新意的“經濟經濟經濟經濟”和今天的和今天的和今天的和今天的“经济经济经济经济”。第第第第 1 1 章章
3、章章1.1.1 1.1.1 经济是什么?经济是什么?61.11.1经济与经济中的永恒矛盾经济与经济中的永恒矛盾1.1.1.1.欲望的无限性欲望的无限性欲望的无限性欲望的无限性 (1 1 1 1)欲望。)欲望。)欲望。)欲望。欲望,是人在各种心理需要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种要欲望,是人在各种心理需要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种要欲望,是人在各种心理需要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种要欲望,是人在各种心理需要的影响下产生的各种要求和愿望的总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种释放求和愿望的总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种释放求和愿望的总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种释放求和愿望的总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的一种释放形式形式
4、形式形式。(2 2 2 2)欲望的属性。)欲望的属性。)欲望的属性。)欲望的属性。欲望具有本能的属性,具有层次性、迁升性、求新欲望具有本能的属性,具有层次性、迁升性、求新欲望具有本能的属性,具有层次性、迁升性、求新欲望具有本能的属性,具有层次性、迁升性、求新性、非满足性、超前性等,它们的存在衍生出欲望的无性、非满足性、超前性等,它们的存在衍生出欲望的无性、非满足性、超前性等,它们的存在衍生出欲望的无性、非满足性、超前性等,它们的存在衍生出欲望的无穷性、无限性,并自发生成欲望要被满足的主次先后、穷性、无限性,并自发生成欲望要被满足的主次先后、穷性、无限性,并自发生成欲望要被满足的主次先后、穷性、
5、无限性,并自发生成欲望要被满足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顺序。轻重缓急顺序。轻重缓急顺序。轻重缓急顺序。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1.2 1.1.2 经济中的永恒矛盾经济中的永恒矛盾7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个体需要)马斯洛需要层次说(个体需要)n n自我实现需要n n尊重的需要n n归属需要(社交需要)n n安全需要n n生理需要8社会心理需要社会心理需要n n攀比心理(日子是比着过的)n n羊群效应n n赶时髦9社会进步的动力社会进步的动力n n欲望的无穷性与满足欲望的人类创造性推动社会进步101.11.1经济与经济中的永恒矛盾经济与经济中的永恒矛盾2.2.2.2.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缺性资源的稀
6、缺性资源的稀缺性(1 1 1 1)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用以创)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用以创)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用以创)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自然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自然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自然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客观存在。(2 2 2 2)资源的分类。生产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资源的分类。生产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资
7、源的分类。生产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资源的分类。生产资源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从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投入,可分为:劳动不同的分类:从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投入,可分为:劳动不同的分类:从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投入,可分为:劳动不同的分类:从生产过程所使用的投入,可分为:劳动 (L)(L)(L)(L)、资本、资本、资本、资本(K)(K)(K)(K)、土地土地土地土地(N)(N)(N)(N)、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企业家才能(E)(E)(E)(E)。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1.2 1.1.2 经济中的永恒矛盾经济中的永恒矛盾11资源分类资源分类n n1)按存在形态分:土地资源、矿
8、产资源、森林资源、海洋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基因资源等等n n2)按是否付出人类劳动分:自由取用资源和经济资源n n自由取用资源:阳光、空气n n经济资源:劳动、资本、知识等12n n3)从生产投入过程所使用的投入分:n n劳动:即人力资源n n资本:机器、设备、厂房、原料、存货n n土地:一切自然资源的总称n n企业家才能:将经济资源组织起来,并使之具有活力的一种特别重要的生产要素131.11.1经济与经济中的永恒矛盾经济与经济中的永恒矛盾(3 3 3 3)资源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相对性,相对于)资源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相对性,相对于)资源的稀缺性。主要体现在:相对性,相对于)资源的
9、稀缺性。主要体现在: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绝对性: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绝对性: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绝对性: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绝对性:资源稀缺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社会时代。资源稀缺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社会时代。资源稀缺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社会时代。资源稀缺问题存在于人类社会的任何社会时代。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1.2 1.1.2 经济中的永恒矛盾经济中的永恒矛盾141.2 1.2 1.2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0、1.1.1.1.经济基本问题经济基本问题经济基本问题经济基本问题 (1 1 1 1)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即在资源给定且有限的即在资源给定且有限的即在资源给定且有限的即在资源给定且有限的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多个产品组合方案中,挑选出能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多个产品组合方案中,挑选出能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多个产品组合方案中,挑选出能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多个产品组合方案中,挑选出能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欲望的方案的问题。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欲望的方案的问题。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欲望的方案的问题。够最大限度满足人们欲望的方案的问题。(2 2 2 2)如
11、何生产)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生产方法实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生产方法实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生产方法实即用什么方法来生产。生产方法实际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问题。际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问题。际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问题。际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问题。(3 3 3 3)为谁生产)为谁生产)为谁生产)为谁生产?即财富如何分配。即财富如何分配。即财富如何分配。即财富如何分配。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2.1 1.2.1 经济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经济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151.2 1.2 1.2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
12、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2.2.2.经济基本问题的解决之道经济基本问题的解决之道经济基本问题的解决之道经济基本问题的解决之道 (1 1 1 1)人类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要加以)人类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要加以)人类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要加以)人类的选择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要加以满足的需要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对资源运用的选择。满足的需要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对资源运用的选择。满足的需要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对资源运用的选择。满足的需要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对资源运用的选择。(2 2 2 2)选择的属性。经济生活中的选择不是简单的或)选择的属性。经济生活中的选择
13、不是简单的或)选择的属性。经济生活中的选择不是简单的或)选择的属性。经济生活中的选择不是简单的或随意的选择,而是比较之下的选择,是一种有代价的选随意的选择,而是比较之下的选择,是一种有代价的选随意的选择,而是比较之下的选择,是一种有代价的选随意的选择,而是比较之下的选择,是一种有代价的选择。择。择。择。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2.1 1.2.1 经济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经济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161.2 1.2 1.2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当其用于某
14、一特定用途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当其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当其用于某一特定用途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当其用于某一特定用途时,它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上能够获取的最大收益。时,它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上能够获取的最大收益。时,它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上能够获取的最大收益。时,它所放弃的在其他用途上能够获取的最大收益。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2.1 1.2.1 经济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经济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171.2 1.2 1.2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用于制作馒头的机会成本为用于制作馒头的机会成本为用于
15、制作馒头的机会成本为用于制作馒头的机会成本为100100100100(即以放弃啤酒享受(即以放弃啤酒享受(即以放弃啤酒享受(即以放弃啤酒享受为代价):为代价):为代价):为代价):用于制作面包的机会成本为用于制作面包的机会成本为用于制作面包的机会成本为用于制作面包的机会成本为100100100100(即以放弃啤酒享受(即以放弃啤酒享受(即以放弃啤酒享受(即以放弃啤酒享受为代价):为代价):为代价):为代价):用于制作啤酒的机会成本为用于制作啤酒的机会成本为用于制作啤酒的机会成本为用于制作啤酒的机会成本为20202020(即以放弃面包享受(即以放弃面包享受(即以放弃面包享受(即以放弃面包享受为代
16、价)。为代价)。为代价)。为代价)。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2.1 1.2.1 经济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经济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式18效用效用n n是指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n n它是人们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劳务所共有的一种特性。n n效用是消费者的一种主观心理感觉,它取决于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因此,效用会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n n同一物品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用。n n同样的物品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效用不同。191.2 1.2 1.2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1.1.1.经济学的研究对
17、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经经经济济济济学学学学研研研研究究究究的的的的对对对对象象象象就就就就是是是是由由由由稀稀稀稀缺缺缺缺性性性性资资资资源源源源而而而而引引引引起起起起的的的的选选选选择问题;择问题;择问题;择问题;经经经经济济济济学学学学就就就就是是是是研研研研究究究究稀稀稀稀缺缺缺缺性性性性资资资资源源源源在在在在各各各各种种种种可可可可供供供供选选选选择择择择的的的的用用用用途之间进行配置的科学。途之间进行配置的科学。途之间进行配置的科学。途之间进行配置的科学。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2.2 1.2.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8、与主要任务201.2 1.2 1.2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2.2.2.2.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经济学的主要任务经济学的主要任务 (1 1 1 1)资源配置)资源配置)资源配置)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问题,就是把资源合理分配到各种可供资源配置问题,就是把资源合理分配到各种可供资源配置问题,就是把资源合理分配到各种可供资源配置问题,就是把资源合理分配到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所谓选择的用途中。所谓选择的用途中。所谓选择的用途中。所谓“合理合理合理合理”配置资源,就是要求人配置资源,就是要求人配置资源,就是要求人配置资
19、源,就是要求人类理性地将资源按照无限欲望衍生出来的欲望满足的类理性地将资源按照无限欲望衍生出来的欲望满足的类理性地将资源按照无限欲望衍生出来的欲望满足的类理性地将资源按照无限欲望衍生出来的欲望满足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顺序予以配置。也就是说解决人主次先后、轻重缓急顺序予以配置。也就是说解决人主次先后、轻重缓急顺序予以配置。也就是说解决人主次先后、轻重缓急顺序予以配置。也就是说解决人类始终面临的经济基本问题:类始终面临的经济基本问题:类始终面临的经济基本问题:类始终面临的经济基本问题:针对针对针对针对“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生产什么与生产多少”的资源配置。的资源配置
20、。的资源配置。的资源配置。针对针对针对针对“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如何生产如何生产”的配置。的配置。的配置。的配置。针对针对针对针对“为谁生产为谁生产为谁生产为谁生产”的配置。的配置。的配置。的配置。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2.2 1.2.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211.2 1.2 1.2 1.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2 2 2 2)资源利用)资源利用)资源利用)资源利用 资源利用问题。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就必须资源利用问题。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就必须资源利用问题。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
21、就必须资源利用问题。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就必须考虑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问题。同样多的资源生产出更考虑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问题。同样多的资源生产出更考虑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问题。同样多的资源生产出更考虑资源的使用效率的问题。同样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就是效率。多的产品,这就是效率。多的产品,这就是效率。多的产品,这就是效率。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资源利用效率的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稀缺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稀缺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稀缺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稀缺性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2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起伏变动的问题。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起伏变动的问题。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起伏变动的问题。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社会生产起伏变动的问题。货币稳定性的问题。货币稳定性的问题。货币稳定性的问题。货币稳定性的问题。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2.2 1.2.2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任务22社会的目标社会的目标n n经济增长(资源配置)n n充分就业(资源利用)n n物价稳定(货币正常发挥媒介作用)n n国际收支平衡231.3 1.3 1.3 1.3 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1.1.1.微观经济学
23、的含义、前提、基本假设与任务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前提、基本假设与任务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前提、基本假设与任务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前提、基本假设与任务 含义: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含义: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含义: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含义: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的决定,来说
24、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题。题。题。前提:宏观上提供了单个经济单位所需的资源、前提:宏观上提供了单个经济单位所需的资源、前提:宏观上提供了单个经济单位所需的资源、前提:宏观上提供了单个经济单位所需的资源、技术、市场、制度条件和环境。技术、市场、制度条件和环境。技术、市场、制度条件和环境。技术、市场、制度条件和环境。基本假设:第一,市场出清。第二,完全理性。基本假设:第一,市场出清。第二,完全理性。基本假设:第一,市场出清。第二,完全理性。基本假设:第一,市场出清。第二,完全理性。第三,完全信息。第三,完全信息。第三,完全信息。第三,完
25、全信息。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3.1 1.3.1 1.3.1 1.3.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41.3 1.3 1.3 1.3 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2.2.2.2.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宏观经济条件既定下,个人、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宏观经济条件既定下,个人、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宏观经济条件既定下,个人、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宏观经济条件既定下,个人、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以及各种市场的运动状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以及各种市场的运动状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
26、行为,以及各种市场的运动状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以及各种市场的运动状态,主要内容有:态,主要内容有:态,主要内容有:态,主要内容有:(1 1 1 1)均衡价格理论:主要研究需求、供给、市场)均衡价格理论:主要研究需求、供给、市场)均衡价格理论:主要研究需求、供给、市场)均衡价格理论:主要研究需求、供给、市场价格的决定。价格的决定。价格的决定。价格的决定。(2 2 2 2)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何实现效用最优化。为如何实现效用最优化。为如何实现效用最优化
27、。为如何实现效用最优化。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3.1 1.3.1 1.3.1 1.3.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51.3 1.3 1.3 1.3 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3 3 3 3)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如何)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如何)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如何)生产理论:主要研究生产者的生产行为如何润实现产量最大化。润实现产量最大化。润实现产量最大化。润实现产量最大化。(4 4 4 4)成本收益理论:提出着眼于经营决策的成本)成本收益理论:提出着眼于经营决策的成本)成本收益理论:
28、提出着眼于经营决策的成本)成本收益理论:提出着眼于经营决策的成本利润概念体系,研究利润最大化条件。利润概念体系,研究利润最大化条件。利润概念体系,研究利润最大化条件。利润概念体系,研究利润最大化条件。(5 5 5 5)分配理论:研究要素所有者如何获取社会收)分配理论:研究要素所有者如何获取社会收)分配理论:研究要素所有者如何获取社会收)分配理论:研究要素所有者如何获取社会收入。入。入。入。(6 6 6 6)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研究社会资源配置最优化和社会经济福利实现问题
29、。配置最优化和社会经济福利实现问题。配置最优化和社会经济福利实现问题。配置最优化和社会经济福利实现问题。(7 7 7 7)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机制在)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机制在)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机制在)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研究市场机制在哪些方面失灵,政府有哪些矫正措施。哪些方面失灵,政府有哪些矫正措施。哪些方面失灵,政府有哪些矫正措施。哪些方面失灵,政府有哪些矫正措施。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3.1 1.3.1 1.3.1 1.3.1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261.3 1.3 1.3 1.3 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
30、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1.1.1.1.宏宏宏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前提、基本假设与任务观经济学的含义、前提、基本假设与任务观经济学的含义、前提、基本假设与任务观经济学的含义、前提、基本假设与任务 含义: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含义: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含义: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含义: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用问题。用问题。用问题。前提:微观上单个
31、经济单位的行为总是处于使资前提:微观上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总是处于使资前提:微观上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总是处于使资前提:微观上单个经济单位的行为总是处于使资源最优配置状态。源最优配置状态。源最优配置状态。源最优配置状态。基本假设:第一,市场机制失灵,无法使社会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机制失灵,无法使社会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机制失灵,无法使社会资基本假设:第一,市场机制失灵,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第二,政府有能力、有条件来调节源达到最优配置。第二,政府有能力、有条件来调节源达到最优配置。第二,政府有能力、有条件来调节源达到最优配置。第二,政府有能力、有条件来调节整个经济运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32、整个经济运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整个经济运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整个经济运行,纠正市场机制的缺陷 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3.2 1.3.2 1.3.2 1.3.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71.3 1.3 1.3 1.3 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2.2.2.2.宏宏宏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学研究在微观经济行为给定条件下,国宏观经济学研究在微观经济行为给定条件下,国宏观经济学研究在微观经济行为给定条件下,国宏观经济学研究在微观经济行为给定条件下,国民经济总量指标的决定,
33、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产品民经济总量指标的决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产品民经济总量指标的决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产品民经济总量指标的决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关系,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内容有:主要内容有:主要内容有:主要内容有:(1 1 1 1)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给出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给出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给出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给出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核算方法核算方
34、法核算方法核算方法 、物价指数。、物价指数。、物价指数。、物价指数。(2 2 2 2)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主要研究国民收入决定及其变动的规律。及其变动的规律。及其变动的规律。及其变动的规律。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3.2 1.3.2 1.3.2 1.3.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81.3 1.3 1.3 1.3 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经济学的内容体系 (3 3 3 3)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35、。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关联、解决对策。的类型、成因、关联、解决对策。的类型、成因、关联、解决对策。的类型、成因、关联、解决对策。(4 4 4 4)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周期的现象、变化)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周期的现象、变化)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周期的现象、变化)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周期的现象、变化规律、成因、类型。规律、成因、类型。规律、成因、类型。规律、成因、类型。(5 5 5 5)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实现经济长期增长
36、的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实现经济长期增长的一般方法和途径。般方法和途径。般方法和途径。般方法和途径。(6 6 6 6)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理)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理)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理)宏观经济政策: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目标、种类、作用、效应。论依据、目标、种类、作用、效应。论依据、目标、种类、作用、效应。论依据、目标、种类、作用、效应。(7 7 7 7)开放经济理论:研究开放的必要性、国际间)开放经济理论:研究开放的必要性、国际间)开放经济理论:研究开放的必要性、国际间)开放经济理论:研究开放的必要性、国际间经济相互影响、内外部
37、均衡。经济相互影响、内外部均衡。经济相互影响、内外部均衡。经济相互影响、内外部均衡。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3.2 1.3.2 1.3.2 1.3.2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291.4 1.4 1.4 1.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1 1 1 1.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实证研究 (1 1 1 1)含义。)含义。)含义。)含义。是指企图超脱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是指企图超脱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是指企图超脱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是指企图超脱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
38、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效果的这样一种性质的研究。为效果的这样一种性质的研究。为效果的这样一种性质的研究。为效果的这样一种性质的研究。(2 2 2 2)特点:)特点:)特点:)特点:避开带有一定主观性、阶级性的价值判断,而避开带有一定主观性、阶级性的价值判断,而避开带有一定主观性、阶级性的价值判断,而避开带有一定主观性、阶级性的价值判断,而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
39、究有关经济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要解决要解决要解决要解决“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是什么”的问题,即只确认经济事实的问题,即只确认经济事实的问题,即只确认经济事实的问题,即只确认经济事实的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的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的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的本身,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进行事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进行事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进行事内容具有客观性,所得出的结论是可以进行事实检验的。实检验的。实检验的。实检验的。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4.1 1.4.1 1.4.1 1.4.1
40、 经济学的研究类型经济学的研究类型经济学的研究类型经济学的研究类型301.4 1.4 1.4 1.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2.2.2.2.规范研究规范研究规范研究规范研究 (1 1 1 1)含义)含义)含义)含义 指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指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指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指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和基础,确立理论前提,并研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和基础,确立理论前提,并研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和基础,确立理论前提,
41、并研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和基础,确立理论前提,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这样一种性质的研究。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这样一种性质的研究。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这样一种性质的研究。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的这样一种性质的研究。(2 2 2 2)特点)特点)特点)特点 规范方法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来研究经济问题,规范方法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来研究经济问题,规范方法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来研究经济问题,规范方法则从一定的价值判断来研究经济问题,即判断某一具体经济问题的是与非,带有一定的主观即判断某一具体经济问题的是与非,带有一定的主观即判断某一具体经济问题的是与非,带有一定的主观即判断某一具体经济问题的是
42、与非,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阶级性。性和阶级性。性和阶级性。性和阶级性。规范方法要解决规范方法要解决规范方法要解决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的问题,即要的问题,即要的问题,即要说明事物本身的好坏、是非以及社会意义等。说明事物本身的好坏、是非以及社会意义等。说明事物本身的好坏、是非以及社会意义等。说明事物本身的好坏、是非以及社会意义等。规范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会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规范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会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规范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会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规范方法研究得出的结论会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响。响。响。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4.1 1
43、.4.1 1.4.1 1.4.1 经济学的研究类型经济学的研究类型经济学的研究类型经济学的研究类型311.4 1.4 1.4 1.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1 1 1 1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1 1 1 1)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数量分析;是最优分)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数量分析;是最优分)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数量分析;是最优分)边际分析方法,是一种数量分析;是最优分析。它要求解极大值或极小值;是现状分析。析。它要求解极大值或极小值;是现状分析。析。它要
44、求解极大值或极小值;是现状分析。析。它要求解极大值或极小值;是现状分析。(2 2 2 2)均衡分析方法,是以均衡状态作为分析的出)均衡分析方法,是以均衡状态作为分析的出)均衡分析方法,是以均衡状态作为分析的出)均衡分析方法,是以均衡状态作为分析的出发点,寻找达成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分为局部均衡分发点,寻找达成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分为局部均衡分发点,寻找达成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分为局部均衡分发点,寻找达成均衡所需要的条件。分为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比较静态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
45、、比较静态均衡分析、动态均衡分析。析、动态均衡分析。析、动态均衡分析。析、动态均衡分析。(3 3 3 3)模型分析方法,科学研究从形式来看,就是)模型分析方法,科学研究从形式来看,就是)模型分析方法,科学研究从形式来看,就是)模型分析方法,科学研究从形式来看,就是对通过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经验数据材料,加以概括和对通过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经验数据材料,加以概括和对通过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经验数据材料,加以概括和对通过观察与实验得到的经验数据材料,加以概括和抽象,建立相应理论模型的过程将现实对象予以简单抽象,建立相应理论模型的过程将现实对象予以简单抽象,建立相应理论模型的过程将现实对象予以简单抽象,建立相应
46、理论模型的过程将现实对象予以简单化、理想化。化、理想化。化、理想化。化、理想化。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4.2 1.4.2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 321.4 1.4 1.4 1.4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分析工具2.2.2.2.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 (1 1 1 1)逻辑,舍象掉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进行由)逻辑,舍象掉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进行由)逻辑,舍象掉无关因素或次要因
47、素,进行由)逻辑,舍象掉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进行由表及里,由形式到本质,由浅入深的分析,把握事物表及里,由形式到本质,由浅入深的分析,把握事物表及里,由形式到本质,由浅入深的分析,把握事物表及里,由形式到本质,由浅入深的分析,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性认识,来解决经的内在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性认识,来解决经的内在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性认识,来解决经的内在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性认识,来解决经济问题。济问题。济问题。济问题。(2 2 2 2)曲线,不仅能反映经济现实、体现经济学原)曲线,不仅能反映经济现实、体现经济学原)曲线,不仅能反映经济现实、体现经济学原)曲线,不仅能
48、反映经济现实、体现经济学原理,其最大长处还在于使经济问题的特征一目了然,理,其最大长处还在于使经济问题的特征一目了然,理,其最大长处还在于使经济问题的特征一目了然,理,其最大长处还在于使经济问题的特征一目了然,借助辅助线还能够很便捷地解决经济问题。借助辅助线还能够很便捷地解决经济问题。借助辅助线还能够很便捷地解决经济问题。借助辅助线还能够很便捷地解决经济问题。(3 3 3 3)模型,可以是文字的、数学函数的,树形图、)模型,可以是文字的、数学函数的,树形图、)模型,可以是文字的、数学函数的,树形图、)模型,可以是文字的、数学函数的,树形图、或严格意义上的模型。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之下,提出或严格意
49、义上的模型。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之下,提出或严格意义上的模型。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之下,提出或严格意义上的模型。在一定的合理假设之下,提出假说,建立模型。假说,建立模型。假说,建立模型。假说,建立模型。第第第第 1 1 章章章章1.4.2 1.4.2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分析工具 331.5 1.5 1.5 1.5 如何高效率学习经济学如何高效率学习经济学如何高效率学习经济学如何高效率学习经济学1.1.1.1.从个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发展需要来看从个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发展需要来看从个人的社会生活和人生发展需要来看从个人的社会生活
50、和人生发展需要来看 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首先,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作出更好的个人决策。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认识人本身和周遭世界。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认识人本身和周遭世界。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认识人本身和周遭世界。其次,学习经济学有助于人们认识人本身和周遭世界。再有,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思考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再有,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思考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再有,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思考方式,提高思维能力。再有,学习经济学可以改进思考方式,提高思维能力。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