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X线检查技术.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33777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59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X线检查技术.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数字X线检查技术.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字X线检查技术.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X线检查技术.pptx(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数字X线检查技术1981年日本研制出CR系统,上世纪90年代末DR系统问世,使传统的X线摄影成功地走向了数字化,实现了影像信息的数字化贮存和传输。数字X线检查设备结构组成和成像原理已在有关教材中详细阐述,本节主要介绍CR、DR系统的检查步骤、适宜曝光量、图像处理技术在摄影检查中的应用等内容。第1页/共59页一、数字X线检查步骤目前是数字X线摄影技术研究最活跃的时期。各厂家开发出不同的X线影像数字化技术,各类机型在数据采集类型和工作原理有所不同,但都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利用电子技术将X线信息的其它载体转变为电子载体,被探测器接收并转换为数字化信号,获得X线衰减值的数字矩阵,利用计算机进行进一步处理

2、、显示、传输和存储,因而在操作步骤和程序方面大同小异。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各类机器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在此主要介绍共性部分。第2页/共59页(一)数字X线机使用前准备1.使用前的准备 使用前的准备主要有:室温及湿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温度10C30C;相对湿度3075),否则不能开机;检查电源电压、频率变化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检查每一部分的地线是否连接完好;检查所有电缆是否存在不安全之处。第3页/共59页2.操作注意事项 操作注意事项主要有:如果机器的电器出了问题,通常机器会警告和报警等提示;如果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或发生其它紧急情况,请立即切断电源开关;不要擅自修改程序和拆卸机器,只有经过培

3、训的维修技术人员才被允许打开发生器机盖、拆卸高压发生器和X线管上的高压电缆;存在易爆气体的环境下,严禁使用数字化X线的设备;无论病人还是操作人员,都不要在机器活动范围内停留,以免发生碰撞;在机器活动范围内不要放置任何物品;X线曝光前,要确保已经采用了所有必要的放射防护措施;注意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及周期性维护、保养及校准;出现故障必须详细记录并通知工程师前来维修。第4页/共59页(二)CR系统操作步骤CR系统的生产厂家很多,各有特点,但其组成和原理基本相同。一般操作步骤如下:1.开机 先打开显示器,再打开扫描主机开关,等所有程序进入后方可使用。2.基本使用方法 录入病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

4、、年龄、ID号、临床诊断、送诊科室等;进入部位选择界面,如头部、颈、胸、乳腺、腹、骨盆、上肢、下肢等,选择被检体位所对应部位后,点击OK键,返回原界面,用条码扫描器对IP盒的条码窗口进行扫描;将扫描后的IP盒插入扫描主机读取已记录的影像信息;通过计算机对已获取图像进行对比度,翻转等的调整;根据需要选择单幅、双幅或多幅方式、打印张数后进行打印;完成了全过程,如重新开始,退出到主界面。3.关机 关闭扫描主机;关闭计算机。第5页/共59页(三)DR系统操作步骤DR的类型较多,其成像原理和设备结构也有所不同,但其操作步骤有共同之处。1.启动系统 为了保障系统操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顺利登录以及文字

5、报告打印机、胶片打印机的正确运行,系统启动必须严格按以下顺序操作:接通配电柜电源总闸;接通接线板电源;接通X线机控制器电源;接通电脑主机电源;开启DR技术工作站,确认网络影像存储服务器及诊断工作站已开启;开启胶片打印机;对X线机进行预热;系统开始正常工作。第6页/共59页2.应用系统(1)用户登录:操作人员首先在“技师”的位置选择自己的名字,并出现对话框,要求输入有效密码并确定,登录成功后启动相应的应用程序,出现操作界面,即可使用该系统。(2)病历录入与选择:录入病历信息有:姓名、性别、年龄、编号、住院号、病区、床号、临床诊断、检查类型、送诊科室、送诊医师、技师、收费等。可根据需要进行录入,或

6、使用条型码扫描技术一次全部录入。(3)核对病人资料并设置曝光参数:根据申请单核对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确保无误。并按照所投照部位设置曝光条件(KV、mAs值)。第7页/共59页(4)摆位及对准中心线: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摆好投照体位,如是对FPD曝光,要调好X线发生装置到摄影床(架)距离,并将遮光器中的灯打开,对准中心线,进行对焦,如是线扫描装置,要调准扫描起始位置。(5)曝光:根据不同的投照部位采用不同的屏气方式进行曝光。如是对FPD曝光,提醒病人屏气后曝光,如是线扫描的,要点“采集”按钮,进行扫描并得图像。(6)接受或拒绝:曝光(或采集)完成后系统会自动读出数据出现图像,然后选择适当的灰度曲

7、线类型,根据图像质量,确定是“拒绝”还是“接受”。如果拒绝就需要病人配合重新摄影,如果接受表示摄影完成。第8页/共59页(7)图像后处理:DR工作站对每一幅图像按照操作者要求进行自动后处理。有时曝光条件及X线影像的大小不一定合适,裁剪及窗宽窗位调整,对图像的灰度进行均衡调节。使X线图像达到满意效果。(8)打印胶片: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单幅及多幅打印(2张或4张)。(9)影像发送:点击“病历发送”按钮,将已拍摄的影像送入网络永久存储服务器或影像管理中心,供诊断医师随时进行调用及阅片诊断。第9页/共59页3.关闭系统 由计算机控制的各系统需要严格按照计算机关机程序关机,不得直接关闭电源开关。主要操作

8、是:退出技术工作站软件,关闭技术工作站,让计算机自动关机;退出医生工作站软件,关闭医生工作站,让计算机自动关机;退出病历中心软件,关闭病历中心,让计算机自动关机;按照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操作手册关闭打印机;按照胶片打印机操作手册关闭胶片打印机;关闭X线高压;关闭控制柜电源;关闭计算机配电接线板电源;关闭配电柜电源总闸。第10页/共59页(四)DSA系统的操作步骤DSA的类型很多,其成像原理和设备结构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操作步骤有共同之处。1.启动系统 为了确保DSA系统的操作安全,计算机及图像的存储及传送,多幅照相机或激光打印机的正常运转,要求启动系统必须按严格的顺序进行操作:接通电源总闸;接

9、通X线机电源;接通计算机电源;启动技术工作站;启动多幅照相机或激光打印机;用铅板挡住X线管窗口,通过手闸空曝光几次,取掉铅板;启动其它附属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高压注射等;系统开始正常工作。第11页/共59页2.应用系统(1)病历登记:输入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X线号、住院号、科室、床号、诊断、检查类型等。(2)用户登记:输入技师、医生的姓名。(3)操作程序:选择与检查类型相对应的操作程序,调节KV、mAs,设定曝光模式,与病人交谈以便在造影时配合,病人及家属签字同意方可进行。(4)插管: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适当的摄影体位,麻醉、插管、注射对比剂。第12页/共59页(5)曝光:摆好摄影体位,设定

10、高压注射器,吩咐病人做相应的配合进行曝光,关闭高压注射器。(6)图像存储:将病人造影的影像存储,通过慢速度的回放进行诊断及治疗。(7)图像后处理:选择相应的影像,调节图像的对比度、亮度及文字处理,使图像达到满意效果为止。(8)打印胶片:根据病情选择一幅或多幅图像进行打印。(9)影像传送:将图像发送到医生工作站,以便进行诊断。第13页/共59页3.系统关闭 关闭多幅照相机或激光打印机;退出技术工作站;关闭X线机电源;关闭电源总开关。二、数字X线检查的后处理CR和DR成像系统与屏-片组合之间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其X线探测器IP和FPD与影像显示系统的功能分离,不象常规X线屏-片组合那样,影像探测记

11、录与显示是一体的,屏-片组合的探测器是屏-片组合,影像的输出显示也是在屏-片组合的胶片上,俗称X线照片影像。照片影像的密度值是屏-片组合所接受的X线量的记录,一个曝光量值只有一张一定密度值的照片影像,即照片的密度值完全取决于曝光量的大小。显然曝光量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X线照片的质量。第14页/共59页(一)谐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1.谐调处理 谐调处理也叫层次处理,通过旋转量(rotation amount,GA)、谐 调 曲 线(gradation type,GT)、旋转中心(gyration center,GC)、移动量(gradation shift,GS)四个参量影响影像质量。(1)GT类

12、型:谐调曲线是一组非线性的转换曲线,类似于屏-片组合的特性曲线,有16种曲线,其作用是:A线:产生大宽容度的线性层次;BJ线:应用于头、颈、胸、乳腺、腹部。KL线:为血管数字减所设置的高对比度的曲线;M线:线性黑白反转;N线:为胃肠造影(GI study)专门设定的曲线;O线:主要用于优化骨骼的曲线;P线:主要用于优化胸部肺野区域产生的微小密度变化的影像。第15页/共59页(2)GC:表示GA围绕旋转点的密度值,在CR系统中设定为0.32.6,实际的应用中,选择好GC值达到医师追求兴趣区清晰显示的目的。(3)GA:GA的旋转主要用来改变影像的对比度。在CR系统中GA的值是-44(不包括0),当

13、GA=1.0时,表示所选择的谐调曲线上无对比变化,相当于屏-片组合中H-D曲线r=1时,输入与输出影像的对比。GA越大,对比度越高,GA越小,对比度越小。在实际的应用中,GA总是围绕着GC进行调节的。(4)GS:亦有称作灰度曲线平移,GS用于改变整幅影像的密度。GS=-1.441.44,利用微细调节来获得最优化密度。曲线向右移可以减小影像密度,曲线向左移增加影像密度。第16页/共59页第17页/共59页第18页/共59页这4个参数在进行处理图像时,一般GT不作改变,其它3个参数依感兴趣区的密度和对比度作调整或不作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先确定GC,然后再调整GA 和GS。应用4个参数可以获得达到诊

14、断目的的影像对比度,光学密度及黑白反转的效果等。第19页/共59页2.空间频率处理 空间频率处理(spatial frequency processing)技术是一种边缘锐利技术,它是通过对频率响应的调节来显示边缘组织的锐利轮廓。在屏-片组合中,频率越高,频率响应越小,而在CR系统中是根据图像的显示效果的需要来控制频率的响应,如若提高影像高频成分的频率响应,就增加了此部分的频率响应,通过频率等级(frequency rank,RN)、频率增强(degree of enhancement,RE)、频率类型(frequency type,RT)3个参数影响影像质量。第20页/共59页(1)RN:即

15、对空间频率范围的分级。低频等级(03):用于增强大结构,软组织、肾脏和其它内部器官的轮廓;中频等级(45):用于增强普通结构,肺部和骨骼轮廓线;高频等级(69);用于增强小结构,比如微细骨结构、肾小区等。(2)RE:RE用以控制频率的增强程度。在CR系统中,其值为016。(3)RT:频率类型用于调整增强系数,以控制每一种组织密度的增强程度。在CR系统中,共设有F、P、Q、R、S、T、U、V、W、X、Y、和Z等12种类型。第21页/共59页第22页/共59页(二)动态范围控制与能量减影1.动态范围控制 当前,尽管有多种成像技术,但对肺脏和心脏疾病的最佳评估仍然是胸部X线摄影,多年来,胸片摄影中存

16、在着始终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是胸片中的肺野和纵隔区域的密度差异太大,尽管采取了许多的措施如用铝过滤器、计算机处理技术对X线在吸收上的差异作了一些补偿,但胸片的信息诊断范围总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程度。但CR或DR系统的动态压缩处理将完全能够解决这一问题。CR系统的动态压缩处理是在谐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前期自动进行的。它是一种在单幅影像显示时提供宽诊断范围的影像增强的新型处理算法。在具有高对比度的胸部显示出特殊的价值。动态范围控制原理已在有关教材中作了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第23页/共59页第24页/共59页2.能量减影 传统的减影方式有时间减影(temporal subtraction)和能量减影(e

17、nergy subtraction)二种方式。由于CR系统在采集影像信息的速度较慢,故时间分辨力不高,所以,在组织的减影中一般都采用能量减影的方式。能量减影的具体实施就是有选择地去掉影像中的骨骼或软组织的信息,在同一部位同一次曝光中获得的一幅高能量影像和一幅低能量影像,由于这两幅影像中的骨骼与软组织信号强度不同,通过计算机加权减影(weighted subtraction)来实现这二幅图像的减影。结果是与骨骼 相一致的信号被消除,得到软组织影像;同样,与软组织相一致的信号被消除得到了骨骼组织的影像。有关能量减影原理已在有关教材中介绍,在此不再赘述。第25页/共59页三、适宜曝光量X线曝光方式有

18、二种:1.手动调节曝光参数 包括对kV、mA和s三个数值调节,或kV、mAs二个数值调节,根据各部位给予的曝光条件参考表及病情需要进行增加或减少。2.自动曝光控制技术 自动曝光控制(Automatic Exposure Control;AEC)技术已应用在大多数DR设备上,当设置好相应的探测范围后,探测板会根据预曝光时的探测值自动改变曝光参数(kV固定,mAs改变),从而保证图像质量的稳定,大大缩短检查时间。第26页/共59页屏-片模拟成像系统形成影像的密度值(D),取决于定曝光量大小,一定的曝光量仅能获得1个密度值。然而,对CR和DR而言,却是一定的曝光量,通过后处理可以获得多个密度值的照片

19、,即CR和DR输出影像的密度值不决定于曝光量大小,通过CR和DR系统后处理总能获得到适合人眼观察的照片密度值。再加上IP板和FPD的特性曲线的线性很好,就出现了认为对CR和DR成像系统的曝光量大小的重要性不如屏-片组合的。通过临床实践操作发现:CR和DR在图像处理时,可以提高输出影像的对比度,增加组织影像边缘锐利轮廓等,但同时也增加了影像上噪声的对比度和锐利度,噪声的显示明显增多了,若曝光量少时,输出影像上噪声增加,通过图像后处理加大了噪声的显示,使影像质量下降。第27页/共59页还需说明的是CR和DR成像系统的成像照片影像噪声因素比屏-片组合的多,以CR系统为例,有X线量子噪声、IP的结构噪

20、声、读出电路噪声、量子噪声、显示噪声等6种,影响输出影像噪声的因素多。适宜曝光量的数值以何为参考是非常重要的,所谓某摄影部位的适宜曝光量是屏-片组合的1/41/8,或减45%90%等是不确切的。第28页/共59页然而,CR和DR由于具有后处理功能使探测记录X线量功能的IP和FPD与输出影像显示功能的激光打印机或显示器分离,影像亮度或密度值不取决于曝光量,一个曝光量值可由改变不同的后处理参数获得多张不同密度值的照片影像。曝光量值的大小对CR和DR的照片影像质量是否有影响呢?这是个重要的问题。为了便于理解CR和DR的适宜曝光量问题,特介绍一下CR和DR的后处理对输出影像质量的影响。不同型号的CR和

21、DR的后处理参数名称不同,但其作用是相同的,仅以日本FCR的后处理参数作介绍。第29页/共59页四、图像处理技术在摄影检查中的应用(一)胸部的应用放射科日常的X线摄影中,胸部是检查率最高的部位,也是密度反差最大的部位,从气体到骨骼,传统的X线屏-片组合成像能够清晰显示肺组织,但纵隔区域却难以让人满意,重叠的组织或病变难以分辨,影响对胸部疾病的诊断。CR或DR系统,由于安装了针对胸部成像的动态范围压缩技术、能使纵隔区域和肺野一样清晰地显示重叠的影像信息,且通过空间频率处理后能够突出某一组织或病变的特征,这样就减少了漏诊,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肺野的病变如肺炎、肺结核、胸膜改变以及肺癌等更能够得

22、到很好地显示,并对肿块状的病变可以提供大小、面积的测量,从而获得更有利于诊断的依据。第30页/共59页(二)头颈部的应用 1.头颅外伤 2.鞍区病变 3.耳部 4.鼻窦病变 5.喉部 第31页/共59页泌尿系统的造影检查,主要目的是突出阳性对比剂充盈的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的情况,其固有的动态范围决定了影像上不可能清晰的显示软组织及密度不高的阴性肾结石。CR系统可以压缩泌尿系统显示影像结构中的高密度影像,且可运用谐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来改善软组织结构显示的密度层次及锐利度,从而大大改善泌尿系统中软组织的分辨力。第32页/共59页(四)胃肠道的应用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中,CR系统显示的胃小区

23、、微小病变、粘膜皱壁、十二指肠球部及结肠无名沟等结构明显优于传统的X线造影影像:肠系统解剖结构及其病变。运用谐调处理技术提供的灰度翻转功能,对一些常规的负像显示方式下易被忽略的微小病变和兴趣区的结构能够清晰地显示出来,对影像诊断提供一些难得的帮助;道的检查中,空间频率处理尤为重要,它的边缘增强效果更能突出胃肠道中的微小结构,从而产生更强的对比效果;在常规的胃肠检查中,由于使用硫酸钡这种高密度的对比剂,造成检查影像的高反差,常规X线检查中的胶片的动态范围不可能兼顾如此大的密度跨度,且对影像高密度部分也不可能显示出信息,而CR系统可以实施动态范围的压缩技术,使高密度区的结构(充钡部分)和低密度区的

24、结构(充气部分)都能清晰显示。第33页/共59页(五)肌肉骨骼系统的应用根据CR系统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经一次曝光,得到两幅图像(或多幅图像),一幅可处理成与屏-片技术获得的照片特征类似的图像;另一幅,经低对比处理和边缘增强处理,使病灶的边缘显示更清晰。CR、DR系统的这些特点使其在脊柱、长骨和关节病变的显示中有很大价值。如腰椎骨质疏松,经弱空间频率增强,得到的腰椎侧位片,可清晰观察到诸椎体骨质密度减低,骨小梁数目减少,垂直方向上的骨小梁清晰,小梁间隙加宽,皮质变薄,椎板显示明显的图像;又如掌骨内生软骨瘤,经高对比和弱空间频率处理,可见患侧掌骨远端呈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病灶中心透亮、边缘清

25、晰,其中可见不规则钙化斑,再采用高对比和弱空间频率处理及影像黑白翻转处理,使病灶特征更加突出,提高诊断准确率。第34页/共59页CR或DR系统特有的空间频率处理和边缘增强功能,对软组织的显示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如在腰椎侧位片中可清晰显示常规X线照片上未能显示的腹主动脉钙化影;在关节内的软组织肿物边缘比常规X线照片显示更清晰。第35页/共59页(六)乳腺的应用乳腺由乳腺腺泡、腺管结缔组织、脂肪、皮肤及皮下组织构成。因完全是软组织器官,彼此间密度相近,缺乏天然对比,那么乳腺的X线影像诊断就有一定的难度。鉴于乳腺癌的发生率比较高,那么对健康女性的乳腺的X线检查成了一项常规的工作。应用CR系统较好的解决

26、了这一问题。第36页/共59页1.与乳腺检查专用机匹配 2.动态范围选择性压缩 3.有利于乳腺管类型的显示 4.有利于微小钙化的显示 5.皮肤的显示 6.乳腺癌的显示 7.随访 第37页/共59页(七)儿科的应用儿科病人对辐射的敏感性高于成人。身体结构的天然对比较成人差且病情变化快。鉴于这些特点,X线检查要求尽量减少曝光次数,降低剂量并注意放射防护。无论CR还是DR,曝光宽容度大,读出装置的最宜敏感性范围及影像处理装置通过谐调处理与频率处理,能突出显示兴趣区特征等优点,均有利于在儿科放射学中的应用。第38页/共59页(八)CRCR的后处理在临床X X线摄影中应用几例 1.胸部正位2幅影像 胸部

27、正位2幅影像的图像后处理参数第39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1.2E1.6-0.144R0.5影像B 0.9A1.6-0.424R4.0第40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1.2D0.70.03Q1.0影像B 1.1A0.8-0.013Q5.0第41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1.0F0.70.384R0.5影像B 1.0A0.70.104R5.0第42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1.401.60.74Q1.1影像B 0.9A0.80.04Q5.0第43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0.600.6

28、0.635T0.5影像B 0.9A0.60.205T5.0第44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1.2G0.90.45Q1.0影像B 1.0A0.90.45Q6.0第45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1.0O0.61.04F0.3影像B 1.0A0.60.34F4.3第46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0.9E1.6-0.164R0.5影像B 0.7A1.5-0.584R5.0影像C-1.3A1.50.664R5.0第47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1.5D0.6-0.025Q1.0影像B 1.5A0.6-0.104Q5.

29、0第48页/共59页GAGTGCGSRNRTRE影像A 1.5D0.6-0.025Q1.0影像B 1.5A0.6-0.104Q5.0第49页/共59页 2.DR DR又称直接数字X线摄影,是以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探测穿过人体后的X线,并通过平板探测器后面的电路把信息直接数字化形成数字影像。DR系统成像时间短,曝光后数秒钟就可以得到数字影像。以前的DR是在X线电视系统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图像数字化处理将电视摄像机摄取的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A/D)后形成数字影像。第50页/共59页 现代新型平板探测器的不断研

30、制成功,其图像空间分辨力不断提高,动态范围大;其影像可以观察对比度小于1%、直径大于2 mm的物体;病人皮肤表面的X线辐射剂量大大减少,可为普通X线摄影的1/10,量子检出效率(detective quantum efficiency;DQE)可达60%以上;通过图像后处理功能改善影像细节显示、降低噪声、调整灰阶及对比度、影像放大和减影等,显示出未经后处理所看不到的特征信息;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图像作定量分析和特征提取,可进行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第51页/共59页 数 字 X线 摄 影 包 括 硒 鼓 方 式、直 接 数 字 X线 摄 影、

31、电 荷 耦 合 器 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摄像机阵列方式等多种方式。数字图像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细节显示清楚,图像锐利度好;X线辐射剂量少,曝光宽容度大;可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图像后处理,满足不同结构的观察需要;可实现医学影像科无胶片化,科室、医院之间网络化,便于会诊与教学。第52页/共59页DR的后处理在临床X线摄影中应用几例 DR后处理参数的名称,因生产厂家而异。虽然名称不同,但其实质内容应是相似的,今以DR-2000为例介绍DR的后处理参数:对比度控制;动态范围控制;高频(细节)控制;低频增强控制;噪声控制。第53页/共59页其中噪声控制又分为

32、:a.较小噪声模式;b.中等噪声模式;c.较大噪声模式;d.可调节模式。以上的后处理参数均分1、2、3、4、5、6、7、8、9、10个等级。应用时要写明后处理参数的登记,如动态范围控制6,噪声控制4等。第54页/共59页影像A:类似于常规屏片影像处理,显示右肺上叶病变,密度不均,通过影像B选用对比度控制5,细节增强控制7,动态范围控制4,噪声抑制控制5高频增益和影像C经黑/白翻转处理,可清晰显示右上肺叶斑片状渗出灶可见数个小空洞,右肺门增浓,由此可推断为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并右侧支气管播散。第55页/共59页影像A:常规屏-片条件处理,心肺未见异常。影像B:选用高频增益控制9,较高对比度控制6,

33、动态范围控制5,噪声抑制控制5;可见左下支气管腔内长约2.0cm异物影(箭头所示),再通过影像C局部放大处理,异物更清晰,并可见左下肺野多个局限性肺纹理稀疏区及多个圆弧形丝带状影,可确定为左下支气管异物并左下肺多发肺大泡形成。第56页/共59页影像A:为厂家设定的标准片处理方法所获得的影像,与屏-片影像类似,窦腔显示不清;影像B:高频增益控制8,对比度控制5;动态范围控制5,噪声控制5,窦壁显示清晰锐利,无骨质破坏,左侧上颌窦炎并积液。第57页/共59页影像A:为类似于屏片影像的标准片,后床突鞍背显示不佳;影像B:对比控制4,细节增强控制7,动态范围控制5,噪声抑制控制5后的图像;影像C:鞍区局部放大处理,前床突、鞍结节、鞍底、垂体窝,鞍背、后床突等均清晰显示,蝶鞍正常。第58页/共59页感谢您的观看。第59页/共5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