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理解学习.pptx

上传人:莉*** 文档编号:8732452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PPTX 页数:43 大小:158.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理解学习.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知识理解学习.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理解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理解学习.pptx(4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学生的学习主要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社会行为规范的学习。其中对知识的学习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学生用于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知识的学习包括三个环节: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第1页/共43页第一节 知识的传递和掌握一、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认识的成果,它反映事物的属性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二、知识的传递知识的传递是人类借以交流、继承认识成果,使学习者获得间接经验的一种活动。第2页/共43页教学活动是典型的知识的传递活动。与物品传递一样,知识的传递也有传递者、接受者和被传递物。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知识、学生是知识传递过程的三要素。知识的传递又不同于物品的

2、传递。物品的传递是直接的传递,知识的传递是借助媒体进行的间接的传递。第3页/共43页在物品的传递过程中,物品能完整无损地被接受者所拥有,而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学生直接感触到的是知识媒体的物理刺激,他们所获得的知识能否与教师头脑中所要传递的知识相一致,会受许多条件的限制。第4页/共43页第一节 知识的传递和掌握三、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是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对前人创造出的知识的占有,使之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在教学情境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知识。第5页/共43页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掌握知识可以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环节:知识的理

3、解、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知识的理解是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基础,知识的巩固有利于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是知识的应用的前提。知识的应用是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最终目标。同时,知识的应用能有效地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第6页/共43页第二节理解及其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一、知识的理解知识的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首要环节,它是指了解传递知识的媒体的含义,使语言文字等各种符号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认知内容,从而对事物获得间接认识的过程。简而言之,理解就是“懂”。理解知识的过程是有意义学习的过程,不是仅靠感知觉能够达到的,而是必须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成。第7页/共43页理解知识依赖于学生以往的知识结构。学生以往的知识

4、越丰富,系统化的程度越高,符号越容易顺利地从已有知识结构中唤起相应的意义,理解新知识越准确,越容易。当然,理解知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物的性质可能是多方面的,对有关的知识的理解也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第8页/共43页只要不是单靠感知觉达到的,都可以称作理解。但是,要达到对知识的全面、深入的理解,需要经历一个逐渐深入、逐渐完整的过程。第9页/共43页第二节 理解及其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二、理解在知识掌握中的地位理解是掌握知识的首要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如果缺乏理解只会造成对语言符号的死记硬背。同时,缺乏理解的知识难以保持和应用。因此,理解知识对掌握知识具有决

5、定性的意义。第10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教材的直观和教材的概括两个环节来完成的。一、教材的直观教材的直观是指在知识理解的过程中,有关教材的感性认识的形成过程。第11页/共43页可以把教材的直观分为三类:(一)实物直观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实物直观包括实物观察、搜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等。通过实物直观,学生可以直接获得事物的感性印象。第12页/共43页(二)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作为对象的直观活动。模型、图片、幻灯、电影等等都是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或称模象。模象不是实物本身,而是将实物的一部分特征模拟出来用来代表实物的

6、新的形象。它与实物既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异。第13页/共43页(三)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活动。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各有优势,也各有缺陷。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将它们配合使用。要使学生从直观中获得正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第14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1.注意言语与直观相结合2.注意观察对象与背景的关系3.尽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4.加强对直观对象的分析和综合第15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二、教材的概括 教材的概括是指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对感性知识进行加工从而获得理性知识的过程。对教材的概括有两种水平:感性的概括和理性的概括。第

7、16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感性的概括是在教材直观过程中自发进行的,其作用是分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它不一定能区分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在通过直观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也会自然而然地对直观对象进行概括,但这种概括比较表浅。第17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理性概括是在意识到经验不足时发生的自觉分析综合的结果,其作用是揭示事物的本质特质和内在联系。第18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三、概念的获得 在教学条件下,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的理解主要是对学科基本概念和规则的理解。(一)概念的获得 1.概念的含义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对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第19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2.

8、概念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概念分成不同的类型:(1)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这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根据获得概念的途径不同,对概念作出的分类。日常概念是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得来,又叫做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是在学校学习中通过系统的知识讲授获得的。第20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2)难下定义概念和易下定义概念。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斯(S.H.Hulse)等人根据概念的本质特征是否明显,是否易于用规则加以表述而作出的分类。第21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3)初级概念和次级概念。这是奥苏伯尔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提出的分类。初级概念是指从概念的正反例中分析和概括出本质特征,从而形成概念,二级概

9、念是指不经过对例证的观察分析,直接从规定其本质特征的定义中获得概念。第22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4)具体概念和下定义概念。这是加涅提出的分类。具体概念是指能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中获得的概念。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能找到对应的例证。下定义概念是指只能通过下定义的方式形成的概念。这种概念不能直接从实物或现象中找到例证,它更多地是由其他一些概念按一定的规则构成的。第23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3.概念的功能概念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有重要意义,其功能:(1)称谓功能。(2)简化认识过程。(3)系统化功能。(4)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第24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4.概念的获

10、得所谓获得概念就是理解一类事物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学生获得概念有两种基本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第25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1)概念形成。概念形成是指从大量具体事例中归纳出一类事物的一般特征。(2)概念同化。概念同化是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关观念,以定义的方式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第26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概念同化是典型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的过程。因此,以同化的方式获得概念需要具备有意义学习的三个条件:(1)学生头脑中必须有相应的有关概念,以同化新概念。(2)新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意义。第27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3)学习

11、者要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不难发现,概念形成典型地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典型地属于接受学习。第28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研究表明:概念的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各有利弊。一般而言,发现学习更适合低年级学生,用以学习具体概念和规则,并有利于学生学会探索规律的方法。第29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发现学习费时多,但学会的知识能在与原来情境差异较大的新情境中很好地迁移。接受学习速度快,能将知识正确应用到例子中去,适合高年级学生,常用来学习较抽象、复杂的知识。第30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三)检验概念理解水平的方法如果学生只能准确重述教材上的定义或表述,说明学生对它的理解达到了记忆水平;

12、如果学生能用自己的话或实例对概念和规则给出新的描述和解释,说明达到了理解水平;如果学生能将学到的概念和规则正确地应用到新情境中去,则说明学生达到了运用水平。第31页/共43页第三节 理解的过程只有达到应用水平才是透彻地理解了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应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能流畅地背诵条文,而要引导学生活学活用。第32页/共43页第四节 影响知识理解的条件影响学生理解知识的条件有: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力水平二、有关特征和无关特征的数量和强度研究者让四组大学生作为被试,学习心脏的解剖结构。四组被试都听心脏解剖知识的录音讲解,但他们接受到的辅助学习材料不同。第33页/共43页第一组:一面听录音,

13、一面看屏幕上录音提到的心脏的各个解剖部位的名词。第二组:边听录音边看屏幕上的心脏各部位的轮廓图。第三组:边听录音,边看屏幕上心脏各部位的带阴影的详图。第四组,边听录音,边看屏幕上心脏的实物照片。第34页/共43页第四节 影响知识理解的条件结果表明:第二组被试学习效果最好,第四组最差,第三组位于二者之间。因为轮廓图突出了有关特征,而消除了无关特征。第四组中的实物照片包含了大量无关特征,而掩盖了有关特征。第一组被试学习效果也较差,因为他们没有形象材料帮助理解。第35页/共43页测验成绩组别第36页/共43页第四节 影响知识理解的条件三、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运用例证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例证可以分为肯定例

14、证和否定例证。所谓肯定例证(又称正例)是指一切包含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符合规则的内容的事物。否定例证(又称反例)则是指一切不包含概念的本质特征、不符合规则内容的事例。第37页/共43页在知识的理解中,肯定例证传递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否定例证传递有利于辨别的信息。在教学中,教师既要举若干肯定例证,也要举否定例证。第38页/共43页第四节 影响知识理解的条件四、变式和比较变式是指在直观过程中不断地变更对象的非本质特征而保留本质特征。可以认为变式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上的变化。运用变式的作用是突出本质特征,使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更丰富、更典型。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促进知识的理解,比较是从方法上促进知识

15、的理解。第39页/共43页第四节 影响知识理解的条件比较有不同的类型。按比较对象可以分成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按比较方式不同,可以将不同类事物间的比较分成顺序对比和交错对比。顺序对比就是先大量列举某一类事物及其特征,然后大量列举另一类事物及其特征,进行比较;交错对比是指将不同类事物及其特征交错呈现。研究证明:交错对比比顺序对比更有利于概念的辨别和分化。第40页/共43页五、知识的系统化和具体化知识系统化是指沟通知识各部分乃至各学科间的联系,融会贯通。它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认识上的矛盾和混淆之处,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已有知识的理解水平;另一方面,系统化的知识也是理解新知识的前提条件。第41页/共43页第四节 影响知识理解的条件知识的具体化是指学生将自己从教材和课堂上学到的系统的、抽象的知识,重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和情境中去。它实际上是知识的应用过程。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会遇上各种各样新的情境,发现自己在理解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弥补。另一方面,知识的运用本身能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第42页/共43页感谢您的观看!第43页/共4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