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鉴赏学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鉴赏学习.pptx(6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一、艺术鉴赏的概念所谓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第1页/共60页艺术鉴赏的内涵1.艺术鉴赏是一种认识活动。既包含着对艺术作品的形式、风格、艺术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认识和理解,也包含着对作品中的题材意义、主题思想、人生经验、道德判断等的认识和理解,并且欣赏者还能通过作品深入认识和理解广大的现实世界。2.艺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审美的认识活动。3.艺术鉴赏活动是一种非反思性的审美认识活动。第2页/共60页二、艺术鉴赏的性质和特点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
2、。在艺术鉴赏中充满了联想和想象。在艺术欣赏中始终饱含着感情。第3页/共60页三、艺术鉴赏的主体性 具有审美差异性:由于美感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既有社会功利性,又有个人直觉性,使得美感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特征。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验与性格气质不同,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同,形成了每个欣赏者在审美感受上鲜明的个性差异,使艺术鉴赏不能不打上欣赏主体的烙印。第4页/共60页1.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 修养和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大量优秀作品的鉴赏实践。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熟悉和掌握艺术的基本知识和规律。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
3、活阅历。美育与艺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艺术鉴赏力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第5页/共60页2.艺术鉴赏主体的心理现象 艺术鉴赏作为一种高级、复杂的审美再创造活动,同艺术创作异常复杂的心理因素一样,艺术鉴赏中同样蕴藏着极其奥妙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第6页/共60页艺术鉴赏中的多样性与一致性不同门类满足人们在艺术鉴赏方面心理和精神的多样性要求。多样性的根源在于艺术鉴赏的本质是一种审美再创造活动。鉴赏主体总是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职业环境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来进行选择。一致性表现在作为同时代、同民族的鉴赏主体,常常表现出某种共同的或一致的审美倾向。从艺
4、术鉴赏的时代性来看,各个时代在社会实践、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自己的特征,从而使得这个时期的艺术风尚产生某种共性或一致性。第7页/共60页艺术鉴赏中的保守性与变异性鉴赏心理的保守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中的定向期待视野,是指人们的鉴赏趣味习惯于按照某种传统的趋向进行,具体表现为鉴赏活动中,人们的种种偏好与选择,以及各种不同的欣赏方式和欣赏习惯,常常具有某种定势或趋向。这往往与观众的文化层次和美学修养有关,也与时代追求和民族特色有关。鉴赏心理的变异性,就是鉴赏主体审美经验的创新期待视野,是指随着时代的前进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国际文化交流的发展和大众审美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得人们的欣赏习惯
5、与审美趣味也随之发生变化。事实上,追求多样变化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趋向之一。好奇心和求知欲催发着鉴赏者审美心理的变异,而各种文艺思潮的更迭变易和社会生活的飞速发展,又总是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审美态度和审美理想。第8页/共60页3.3.艺术鉴赏的主体性欣赏主体也并不是被动的反映或消极的静观。鉴赏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有着极为复杂的心理过程,它包含着感知、理解、情感、联想、想象等诸多心理因素的自由协调活动。它不仅是主体对客体的感知,同时又是鉴赏者对艺术形象能动的改造加工过程。艺术鉴赏者同艺术作品一样都要求有个性特征。事实上,正是由于鉴赏者的不同个性,使艺术鉴赏具有了主体性的特点,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6、鲁迅以红楼梦为例:“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书。”第9页/共60页艺术鉴赏的主体性表现 对艺术作品审美娱乐属性的享用(审美愉悦)对艺术作品审美认识属性的认知(知识百科)对艺术作品文化教育价值的阐释(寓教于乐)对艺术作品的形象、情境或意境的再创造艺术作品是“无用之用”的精神产品,是人们虚构的产物。(不确定性与“空白”、再创造)第10页/共60页四、艺术鉴赏的过程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在艺术的审美过程中,各种心理要素之间发生着极其微妙和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们相互融会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虽然艺术鉴赏似乎是一种本能的、
7、直觉的活动,仿佛是不假思索便在瞬间内完成,然而其中却包含着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内容,各种心理要素在其中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审美心理过程。这就使得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第11页/共60页1.艺术鉴赏中的审美期待 审美期待是指接受主体在欣赏之前或欣赏过程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它使接受者具有了期待视野,并希冀在欣赏中得到满足。期待视野可分为文体期待、意象期待和意蕴期待。第12页/共60页文体期待所谓文体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作品的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接受者希望看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那种艺术韵调和魅力。如对首诗歌
8、,读者会期待节奏、韵律以及某种抒情意境的出现;面对题为“满江红”或“蝶恋花”的词,则会期待着符合这种词调的格律、语言、手法和内容等等。第13页/共60页意象期待所谓意象期待,即指接受者由于作品中特定的意象或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这种指向,意味着接受者希望从初次接触到的形象和情景中,看到某种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符合某种特定情绪的氛围的展示与渲染。我们在看到“青松、寒梅、白莲、岩石”之类形象时,会期待着作者对那种冰清玉洁、坚韧不拔的人格精神的赞美;当看到“阴沉的云、凄厉的风、雨巷、孤雁”之类形象时,会期待着作品展现一个哀怨的故事或熔铸一个抑郁的抒情意境。第14页/共60页意蕴期待所谓意蕴期待,即读者
9、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实践表明,在具体的艺术鉴赏活动中,接受者会自觉不自觉地期待作品能够表现出切合自己意愿的审美趣味和情感境界,总会期待着作品表现出一种合乎自己理想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一种与自己相通的思想倾向等等。第15页/共60页2.艺术鉴赏流程“直觉与感知(包括通感)体验与想象理解与创造”过程艺术直觉是指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审美感知是指人们在注意审美对象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已开始关注审美对象的意义。17世纪英国美学家夏夫兹博里认为:“眼睛一看到形状,耳朵一听到声音,就立刻认识到美,秀雅与和谐。”第1
10、6页/共60页想象与联想审美体验中,想象和联想最为活跃。艺术鉴赏活动既包括再造想象也包括创造想象。由于艺术作品提供的形象,仅仅是提供艺术鉴赏的对象,要把它变为鉴赏者内心的艺术形象,就必须通过审美的联想和想象,进行新的、再创造的活动,才能变成鉴赏者自身的东西。所以,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表现在它们在艺术鉴赏中填补了艺术作品的空白。接受美学提出了文学作品结构的召唤性问题,认为任何作品都必然存在着“空白”或“不确定性”,有待于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去参与作品意义的创造。第17页/共60页理解与创造理解既包括对于作品的形象、情境、形式、语言的审美认知,也包括对于作品整体价值的追寻。鉴赏过程中,对作品从形式到内容再
11、到意蕴的把握都离不开理解与创造。尤其是在对意蕴的理解方面,只有调动审美心理的理解与创造因素,才能真正领会和感悟到作品中深邃的人生哲理和艺术蕴味。中国美学中,常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旨”;西方美学中,也追求一种“寓意、意蕴”或哲理”。可见中西美学都把这种追求看作是审美的极致。但这种理解也可能会造成误解。这是由于“期待视野”的存在,欣赏者对于作品必然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分,即阐释学理论所指出的“前理解”。这种“前理解”与作者的创作动机、作品的意蕴以及作品的艺术价值之间构成的“对话”关系是复杂的,既可能相应,也可能相悖。第18页/共60页3.审美效应共鸣(共鸣、净化、领悟、延留)所谓共鸣,
12、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主体在审美直觉和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进而深深地被艺术作品所感动、所吸引以至于达到忘我的境界,使鉴赏主体与艺术形象之间契合一致、物我同一,物我两忘。共鸣是鉴赏过程中情感、想象等多种心理功能达到最强烈程度的表现,同时也离不开对作品意蕴的深入的感受和理解。因此,共鸣不仅具有艺术鉴赏审美心理的各种特征,而且也是艺术鉴赏活动的高峰和极致。鉴赏活动的共鸣,是艺术作品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 产生共鸣两个原因:一是作品本身具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是鉴赏者的期待视野中须含有与作品相同或相似的思想见解与情感体验。第19页/共60页审美效应净化所谓净化就是鉴赏者通过艺术欣
13、赏活动而达到调精神,排遣情绪,去除杂念和提升人格的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效果。这种净化的效果,既不是以理服人的说教,也不是直截了当的劝谕,而是凭依感情的沟通或震撼,激发人心灵中潜在的真善美和追求自由的天性,令其挣脱物欲或私利的束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超凡脱俗、高尚纯洁之境。亚里士多德论音乐作用:“某些人特别容易受某种情绪的影响,他们也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音乐的激动,受到净化,因而心里感到一种轻松舒畅的快感。因此,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第20页/共60页审美效应领悟 领悟是指接受者在鉴赏艺术作品时,对于世界奥秘的洞悉,人生真谛的彻悟,以及精神境界的升华。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审美
14、效应。例:刘禹锡诗“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会使我们体味到诗人虽处逆境却不悲观消沉,依然乐观旷达的顽强精神,从而增强我们搏击人生的勇气和信心。第21页/共60页审美效应延留所谓延留是指艺术作品造成欣赏者的共鸣、净化和领悟之后,继续留存于其脑际并使其不断地回味的心理状况。孔子游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赞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可见音乐欣赏活动中的延留效果。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指出:“人之读一小说也,往往既终卷后数日或数旬而终不能释然,读红楼竟者,必有余恋、有余悲;读水浒竞者,必有余快、有余怒。”第22页/共60页附录:哥特式建筑(赏析)欧洲中世纪建筑之二王从新制第2
15、3页/共60页一、概述1.哥特建筑简介2.哥特建筑样式3.哥特建筑的形成条件4.哥特艺术名称的由来第24页/共60页1 1、简介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时期。古希腊与古罗马的灿烂文化,已成悠远之梦,但唯有宗教文化成为中世纪精神的象征,成为中世纪权力的象征。此时诞生了一种崭新的建筑文化哥特式建筑,它奇异、独特的形象,不仅展示了中世纪物质文化的成就,而且生机焕发地表露了中世纪精神文化的特征,将欧洲的建筑艺术水平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第25页/共60页哥特建筑基本样式第26页/共60页哥特建筑经典样式第27页/共60页3、哥特建筑
16、的形成条件强大的国力: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中世纪的法国声威不亚于神圣罗马,为建筑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王权的集中:12世纪,法国中央王权的加强和集中,同封建分裂进行斗争,王室领地不断扩大,对城市给与比较完全的自主权,创作自由增加。商业的发展: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宗教的世俗化:当时教堂已不再是纯属宗教性建筑物,已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成为市民大会堂、公共礼堂,甚至可用作市场和剧场。新的美学观:最高的美由上帝的美转变到人的感性美第28页/共60页4、哥特艺术名称的由来哥特人,中世纪欧洲
17、一个骠悍善战的民族,所谓的蛮族之一。住在日尔曼部落最东部,分成东哥特和西哥特两个部落。西哥特人善于移动,攻下罗马,最终被同化到罗马文化中。396年西哥特人攻陷雅典。东哥特人公元493年占领了意大利,推翻了罗马帝国,公元555被吸收到拜占庭帝国中。“哥特”一词本源于民族,因意大理人嫉恨其毁掉罗马帝国,在文艺复兴时期,即把全部中世纪的创作称为“哥特式”的,即由未开化、不文明的哥特人创造的。哥特(Gothic)艺术,最早起源于建筑,后扩大到各艺术领域。后来人们试图用此表示17世纪中叶兴起源于法国的艺术。但哥特艺术非哥特人所造,它出现时,哥特人早已溶化在西欧其他民族之中了。因此哥特式艺术决不能说是“祖
18、野”的。15世纪文艺复兴的观念希望回到古典时代。意大利记恨哥特人毁掉了他们的帝国,人们对中世纪带有否定的术语,称这一时期为“Gothic”意味着野蛮和粗野。第29页/共60页二、哥特建筑语汇哥特建筑以独特的凌空飞跃的原始框架结构替代了罗马建筑的厚重拱顶与狭隘的空间形象,从而完成第二次结构技术的飞跃。第30页/共60页哥特建筑的结构特点1骨架券 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框架结构使建筑的重量减轻,材料也节省特点是形象变化丰富,骨架轻,侧推力减少,建筑可向更高的空间发展,也为室内形象的彻底改变创造了条件。第31页/共60页 复杂多变的骨架券尖券六分肋骨架拱、星形尖券肋骨架拱第32页/共60页骨架券样式第
19、33页/共60页哥特建筑的结构特点2飞券(飞扶壁)利用飞券在建筑两侧凌空越过侧廊的上空,顶在中央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处,以抵抗侧推力。第34页/共60页飞扶壁与侧廊、拱的关系,侧廊高度降低,墙体更为轻薄,侧厅降得更低,从而使侧墙窗户开得更大。第35页/共60页哥特建筑的结构特点 3尖券与尖拱哥特教堂的券拱都是双圆心的尖券和尖拱。这样比单圆心的券拱优越,侧推力大为减轻。比如双圆心拱的宽高比为1:2,那么该拱的侧推力会比单圆心拱减轻一半。第36页/共60页尖券与尖拱立面图对减轻建筑的重量和增加建筑的高度创造了合理的结构逻辑,另外还可以把不同跨度的拱和券处理为同一高度,这样室内形象整体统一,轻快明朗
20、。第37页/共60页实例|尖拱门楣第38页/共60页三、哥特建筑的装饰艺术外部结构与装饰风格 立面构图与构件装饰内部装修特色1.肋骨架拱的形式美与材料美2.彩色玻璃窗雕刻艺术第39页/共60页外部结构与 装饰风格立面构图基本样式为纵3段横3段的分割方式。纵3段为1对塔楼家着中厅的山墙。横3段为大门檐口为第1段,圆窗与檐廊为第2段,塔楼为第3段。第1段的3座大门龛在门洞中,门周围有几圈线脚,上刻成串的圣像。檐口的龛内安置一排雕像。中段的双窗分别卧在1个尖券中,正中一个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第3段塔楼上为塔尖。第40页/共60页哥特教堂一般工期较长,有的长达几百年,故外形不如内部完整。右图夏特尔主
21、教堂立面跨越近4个世纪。右边是强有力的南塔,形体沉重为早期的哥特风格;左边是装饰精细的北塔尖顶,产生于哥特末期。中间三联大门为早期遗迹,当中的玫瑰窗是13世纪的。外部造型不统一第41页/共60页华丽的外部构件装饰外部极富装饰性,门口窗口山花壁龛塔尖等很有观赏性。右图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局部既可见一斑。雕刻精细,造型多样,无一处不做装饰。第42页/共60页屋顶图案化有些地区和国家受到各种影响,伊斯兰手法渗透到建筑风格中,大量几何图案运用到内外装修中。第43页/共60页建筑内部装修特色裸露的骨架结构 明确地显示出框架的优越性,支柱都由垂直线组成,筋骨强劲,就像从地下生出棵棵枝干挺拔的大树,自然举到头顶
22、之上,充分表现出技术美感和材料质感和形式美。第44页/共60页魅力无穷的彩色玻璃窗玻璃镶嵌窗是哥特建筑的标志性特征。由于建筑框架式的结构,窗子占满了支柱之间的整个墙面,使得雕刻和壁画无可依附,人们自然的从窗户装饰动脑筋。由于技术限制,人们无法制造纯净玻璃,杂质有着各种的色彩。于是诞生了哥特式特有的玻璃镶嵌窗艺术。当阳光透过镶嵌窗的时候,彩色的光线在斑驳离奇的墙壁上制造出出奇的美丽。第45页/共60页彩色玻璃窗从蓝色过渡到紫红色彩色玻璃色调随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到11世纪,以蓝色为主调,夹杂9种颜色,后来逐渐转变为红色,继而紫色调。技术提高使玻璃的纯净度和透明度提高,镶嵌画更加富丽堂皇和明亮。13
23、世纪能够生产大玻璃,色调不够凝重,出现直接在玻璃上面绘画。第46页/共60页骨架肋券拱和彩窗的辉映效果第47页/共60页雕刻装饰艺术基督教在中世纪很长一段时间对偶像崇拜持否定态度,所以雕塑有很长的真空期。从11世纪起,为凸现豪华与繁荣,市民们逐渐在教堂和城堡中增加雕塑,工匠们也不受约束的创作起来,雕塑在哥特建筑中大量作为装饰采用,刺激了这门艺术的发展,对之后的文艺复兴也有积极意义。第48页/共60页哥特建筑附件Gargoyle,中文名称“石像鬼”,屋顶边缘雕像,初始的作用是缓冲、导流雨水,使之不侵害建筑,并有吓退邪灵的作用。现在多为装饰。第49页/共60页石像鬼:构件造型与装饰第50页/共60
24、页石像鬼:构件造型与装饰第51页/共60页人像柱哥特建筑的竖向分割构图形势其实不太适合搞雕塑作品,但雕刻师不会轻易放弃这些阵地,经过长期实践,终于找出一种雕刻适合的风格和构图逻辑。右图为夏特尔主教堂门口的雕刻与人像柱,和门券装饰上的雕刻有其自身所在的位置互不干扰。第52页/共60页巴黎圣母院法国早期哥特式教堂的代表作,典型的三段式第53页/共60页巴黎圣母院内景内部空间十分宏伟,大厅全长130米,宽50米,高35米,举行弥撒可容纳1万人。第54页/共60页巴黎圣母院祭坛这座气势雄伟的教堂作为一个鉴定人领失物的美与丑的公正的裁判者。雨果第55页/共60页巴黎圣母院侧面壁饰第56页/共60页巴黎圣母院彩色玻璃窗第57页/共60页巴黎圣母院的雕刻圣丹尼第58页/共60页巴黎圣母院后面飞扶壁第59页/共60页感谢您的观看!第60页/共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