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doc(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的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轴对称图形这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在编排上从详细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感知图形的轴对称现象,层次清楚,循序渐进。 对称是一种根本的图形变换,包括轴对称、中心对称、平移对称、旋转对称和镜面对称等多种形式。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许多,学生对于对称现象并不生疏。例如,很多艺术作品、建筑设计中都表达了对称的风格。对称的物体给人一种均匀、均衡的美感。 教材从学生熟识的事物入手,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进而熟悉简洁的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为学生今后进一步探究简洁
2、图形的轴对称特性,把握简洁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以及利用轴对称方法对图形进展变换或设计图案打好根底。教材是根据学问引入概念教学学问应用的挨次逐步绽开的,表达了学问的形成过程。教材先通过天安门、飞机、奖杯的实物图让学生观看、分析他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对称”的概念。接下来教材将这几样物品抽象为平面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对折发觉轴对称图形的根本特征,并初步描述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材还在图中消失了“对称轴”这一名词,但没有给“对称轴”下定义或作出描述,只是让学生有所熟悉。 其次道例题则让学生利用刚把握的轴对称图形的初步学问,“做”出轴对称图形。通过这些活动,帮忙学生进一步积存感性熟悉,丰富对轴对称图形的
3、体验,熬炼学生的实践力量。 “想想做做”中,通过一系列的习题,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熟悉。其中第3题在方格纸上供应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要求画出它的另一半,使学生有时机再一次在操作中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想想做做”后面,还安排了“你知道吗”,介绍自然界中一些对称现象以及世界上一些闻名的对称的建筑,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问视野,帮忙学生体会“对称”的科学与美学价值。 学情分析 轴对称现象是学生新接触的一个学问点,这种现象广泛蕴涵在大自然中,学习这局部的学问,要求学生具备观看力量和动手操作力量。 说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使学生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通过观看、操作等活动,自主探求轴对
4、称图形的特征,理解对称轴的含义,感受数学的美。 2力量目标:在活动中培育学生从详细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详细的思维方法。培育观看、操作、表达、思维力量与探究意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制造力,激发学生的审美观点,培育学生制造美的力量。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鼓舞他们感受美、观赏美、制造美,感悟数学学问的魅力,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把握区分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二说教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
5、,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在数学教学中,从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物体动身,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严密联系;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同时依据教材的编排和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这节课预备采纳观看发觉,小组争论,合作学习发觉的方法,培育学生的探究力量和合作力量。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仆人,就必需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制造数学中学习数学。本课从详细的学生感兴趣的物体中,让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体验探究胜利的欢乐;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争论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稳固所学学问。 四说教
6、学过程 我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玩导入,在教师与学生共同玩的过程中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到达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这节课的一开头,我先通过剪出一个“爱心”图,来吸引学生的留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也能比拟自然地提醒这节课的课题。 接下来,出例如题中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认真观看,并且自己动手折一折,来发觉这些物体是对称的,提醒出“完全重合”这样一个概念,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平面图形的对称性,随后,让学生连续动手折纸,进一步提醒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对称轴。 然后给出一些学生知道的几何图形和其他图形,即课本中的“试一试”,同样采纳小组合作,共同探讨的学习方法,来解决问题。这样设计,能充分调
7、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既发挥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又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同时肯定难度的图形推断,让学生在跳一跳的前提下才摘到他要的果实,激发学生爱动脑筋,勇于探究。 学生学习完了“试一试”,此时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已经有了不少的熟悉,这时,就需要一些习题和嬉戏来稳固前面所学的学问,我安排了“找一找”、“做一做”、“猜一猜”三个环节,“找一找”就是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五题和第六题,主要是让学生来推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两道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稳固对轴对称图形的熟悉,能精确地推断出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做一做”就是课本中的例题2,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制作出轴对称图形,给
8、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制造的空间,有利于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育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量。“猜一猜” 是在给出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的根底上,让学生猜出这个图形的外形。在这一题上是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这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熟悉。 最终,我安排了一个“观赏图片,情感体验”的环节,用课件展现出一系列漂亮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这些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感受美、观赏美。在这节课的最终,我用一个轴对称的汉字“美”来进展总结,并将课题补充完整,漂亮的轴对称图形。 全课设计,力求做到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想方设法创设生动活泼的教
9、学情境,使学生始终处于奇怪、好学的学习心情中,让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都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简洁的排列。这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学问的根底上连续让学生通过观看、猜想、试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标准中指出“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逐步深入”。所以,这节内容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并逐步培育学生有挨次地、全面的思索问题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两种不同的事物进展简洁的搭配的过程,学习有挨次有条理,由详细到抽象地进展思索,探究出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的数量
10、关系。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展思维力量,培育符号感。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很多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从而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四)说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学生练习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动手实践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动手实践,独立探究 2、小组沟通 3、全班沟通 (三)课堂练习,稳固新知 (四)归纳小结,拓展新知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简洁排列 3种点心2种饮料 32=6(种)
11、饮料的种数点心的种数=搭配的种数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3 一、教材说明: 本内容是在学生熟悉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有关学问的根底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进展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从而主动探究24时计时法的规律,帮忙学生理解和发觉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在两者之间进展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帮忙学生理解所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应用,也到达稳固学问的目的。通过鼓舞学生收集相关学问的内容来培育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力量。 二、说教学目标: 24时记时法在时间这局部内容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一般记时法之间的相
12、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简单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学得轻松,学问点把握得又好。特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生活情景,使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2、使学生在熟悉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帮忙学生建立时间观念,会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发觉一般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并能正确地把用24时记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一般记时法表示的时间进展互换。 四、说教法与学法: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熟悉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当注意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帮
13、忙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醉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因此,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学问的生活阅历,发觉问题,制造新学问,并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习兴趣,进展才智,增长才能。在教学中,我留意实行启发式、争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擅长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获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学问阅历,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效劳。 详细表达在以下几方面: (1)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常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识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连续观看生活,学会
14、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首先,消失电视台节目预报员预报电视节目,从学生喜爱的“六一剧场”的开头时间切入,让学生争论“怎么会有14:00呢”,引入了24时记时法。接着,查找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出示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站牌上标注的效劳时间、交通标志上的起止时间、火车票上的开车时间、麦当劳、大润发营业时间、邮局取信时间,然后学生展现自己搜集到的信息:轮船票、购物发票、游园活动时间等,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生活内容都非常丰富。 (2)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把握24时记时法与12时记时法的关系是有些困难的,教材充分留意到这个难点。在学生已经知道一天里有两个8时、两个10时、两个12时等的
15、根底上,例题首先利用连贯的三个钟面叙述24时记时法的根本原理,从左边到中间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012时,中间到右边这两个钟面是24时记时法的1224时。右边的那个钟面上还完整地显示了一天中的024时。通过特别的“0时”教学加深了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 (3)扎实、敏捷地安排练习形式。 以练习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主。从把24时计时法记录的节目单改写成一般计时法,到生活中的不同计时法互换,再到亲自时间完成xxxx年颜港小学秋季作息时间表的两种计时法的互换。层层递进,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两种记时方法,同时也培育学生有条理思索问题的习惯。 五、说教: 学过程: 在本单元中,安排了两则“你知道吗”。其中第
16、一则简洁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我把这些学问安排在上课之前循环播放,让学生在无意识中感悟古时候的计时工具。 1、情境导入: 由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内容,引出课题。 2、探究新知: 结合课件,深入探讨。 得出:一般记时法数字不超过12,分上午、下午、晚上、凌晨等; 而24时记时法,全是数字且不超过24,没有上、下午的文字。 3、拓展练习: (1)告知你的是什么记时法?从这里你知道了些什么? 1、银行储蓄。 2、公交车站牌。 3、汽车禁行牌。 4、火车票。 5、麦当劳。 6、大润发。 7、三次取信时间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24时记时法?(学生沟通) 拿出自己预备的材料,请用另一种计
17、时法汇报一下。 既然这两种记时法,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那么,我们要学会精确地使用这两种计时法。 (3)填表(北国中心小学xxxx年秋季作息时间表) 4、动手制作自己的“一日生活时间”(机动) 其实,我们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怎样才能合理安排时间,让每一个24小时过得很有意义呢?请用二十四时计时法制作一份双休日的“一日生活时间表”。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个统计量。在传统的教材中,平均数是作为一种典型应用题加以教学的,其侧重点在于从算法的角度理解平均数,把平均数的学习演化为一种简洁的技能学习,甚至是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导致只会算,不
18、理解。现行教材把平均数安排在统计中,明显地加重了对平均数意义理解的重量,突出了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即平均数是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它不仅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状况,也可以用它进展不同组数据的比拟,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异,所以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本节课教学平均数,包括平均数的意义和算法,它是在学生熟悉了可能性的大小、条形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表进展简洁的数据分析之后进展教学的。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来看,平均数是一个持续的学习内容,到五年级,学生还要学习稍简单的平均数、六年级还要学习众数、中位数并进展比拟。因此,我觉得这节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
19、会求简洁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含义和意义,用平均数进展比拟,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和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 为此,拟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详细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索体会平均数的意义,会计算简洁数据的平均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学问解释简洁生活现象、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存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感受平均数在反映一组数据整体状况中的作用,进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加与他人沟通的意识与力量,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学问解决问题的乐趣,建
20、立学习数学的信念。 在这三条目标中,第1条是学问与技能方面的目标,其次条是数学力量与数学思索方面的目标,第3条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熟悉和计算平均数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平均数的教学是立足于统计,从统计的角度思索和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洁的数据的平均数;教学难点是在统计意义上理解和熟悉平均数。 三、教法分析 国家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看、操作、猜测、推理、沟通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把握根本的数学学问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
21、学的角度去观看事物、思索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以启发式教学为指导思想,充分表达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谈话法,为学生创设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运用谈话法、争论法、直观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有效地思索、探究、操作、争论、沟通等活动,积极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展沟通,同时适当地供应帮忙和指导,准时发觉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和意见,开展争论,真正做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让学生在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中,不断体验胜利的欢乐,在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学得积极主动,形成一个真实有效的课堂。 四、学法分析 动手实践、自
22、主探究、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学法指导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异性原则,组织引导学生在详细的操作活动中进展独立思索,在自主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的学习活动中发觉新知,在争论沟通中加深理解学问,进一步把握学问。 五、教学设计分析 本节课按以下五大环节绽开教学。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初步感知。 (三)谈话交 流,深化理解。 (四)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五)全课总结,课后延长。 详细教学过程略。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节课就是用连乘来解决问题。这局部内
23、容是在学生已经积存了肯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阅历,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学好本课学问,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讨论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肯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阅历。 (三)目标定位 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及本课的学问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2.通过解决详细问题,培育学生自主
24、猎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3.培育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展回忆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育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展回忆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主动猎取信息运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并能理清解题思路。 二、说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需留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动身,为他们供
25、应参加的时机,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立一个发觉、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觉,去制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识的超市购物、跑步、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把握的学问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表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表达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查找方法,对于学生符合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舞,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加信念。不断的引导和鼓舞,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看
26、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三、说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识的超市购物入手,通过让学生依据两个信息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复习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接着出示一个问题,让学生来选择信息完成问题,进而提醒,要解决一个问题必需查找两个与问题有直接联系的,有用的信息。 (二)注意发觉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以境促情,激发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自己依据卖保温壶的情景,自己动脑去分析解答。想一想第一步先求什么?其次步再求什么?要求学生独立思索,再全班沟通,学生积极性很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不同解法的理解。使学生深刻的领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应用
27、于生活。教材里两种解法都采纳综合法思路引导学生分析推理。然后依次用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解答。让学生用综合法思路来分析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找出不同的中间问题,理解两种解法所表示的不同的数量关系,明确两种解题方法的区分,便于学生把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 课中穿插微课,表达新课改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培育了学生从已知信息动身进展分析解答。然而分析问题的方法也不知一种,但为不给学生增加负担,我采纳了用微课来讲解分析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就是从问题动身去分析,这样用微课呈现出来,也能让学生集中精力轻松的观看,并理解。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这里我安排了跑步的练习,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究,在反应时重点让学生
28、来说说是怎样想的,并让学生讲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长 通过“你今日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忆,然后通过“你还想学什么”?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拟,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普遍有所下降,许多的学生拿到题目后,总是很茫然,或是有些学生知道该怎么解决,但让他把想的过程说出来却很困难,那么他还不是真正地懂应当怎么做。拿到这一课时,我问了一些教过老教材的教师,她们认为以前教老教材时,用先提中间问题的方法来教,学生普遍把握得比拟好,思路很清楚。于是在本课中,注意解题思路的训练。 教学中,重点让
29、学生先应用综合法,依据从已知信息动身去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算式说说想的过程,有条理地分析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找到中间问题,并让学生初步感知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初步把握连乘问题的根本数量关系,培育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在学生把想的过程说出来以后,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一来想给后进的学生一个引领,固然最大的目的还是想把学生混乱的思维整理出来,有意识地培育学生有条理地说,进一步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力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在这里只是想尝试一下。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通过买东西的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验算的意义和
30、作是其次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 1、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其次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中加法验算局部的内容。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 加减法验算是本单元的最终一局部内容,是在学习了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的根底上学习的。而且验算的娴熟程度和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还会影响到今后计算的精确率。所以肯定要让学生把握好这局部内容。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往学习加、减法计算中已经初步感受到加、减法的关系,例如,一年级时学生就能依据一幅图画,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本节课要从这些已有熟悉动身,去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
31、。 4、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详细的情境,使学生初步学会加法的验算,并通过加法验算方法的沟通、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培育学生探究合作沟通的意识和力量。 让学生用所学到的验算学问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5、基于以上对于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课的重点为:使学生能够把握加法的验算方法。而精确地进展加法验算和验算的书写格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6、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缘由。因此,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适时的评价鼓舞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我努力做到这一点。我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
32、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算一算等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觉的时机和条件。力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体验,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熟悉验算的作用,并初步把握验算加减法的方法。 三、说学法: 教学中让学生从已有的熟悉动身,去探究加法的验算方法。表达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要求。 四、说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师:依据第一个算式,不用计算直接说出另外三个算式的得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课。 出示主题图: 学校要召开运动会,妈妈带小明去商店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 1、从图上你猎取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汇报) 2、在这买东西的过程中会有哪些数学问题呢
33、?请同桌相互争论争论。 3、汇报: 提出问题 (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2)应当找回给妈妈多少钱? 4、独立在本子上解答问题第一个问题,要求写横式,列竖式。 5、学生汇报,教师板演。 (引导学生说清晰计算的过程,答题要完整) (板书课题:加法的验算) 6、学习加法的验算: (1)争论:怎样检验 135+48 的计算结果?可以用哪些方法? (2)学生汇报,师总结。 (3)用你喜爱的方法进展验算。 (4)学生汇报。 7、小结: 谁来说一说刚刚我们是怎样进展加法的验算的? (三)课堂练习: 1、计算并且验算下面各题。 2、学生自主完成。 (四)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学会了
34、什么? 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回家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东西,是怎样付钱的?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24时计时法”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常见的量”的学问。“24时计时法”作为计时的方法,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所了解,但消失在课程中还是第一次。教材为学生供应现实的、感兴趣的题材,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从而主动了解24时计时法的规律,理解和发觉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正确的进展两种记时法的互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时间方面的计算打下根底。教材涉及的另一个内容是,通过解决其次个红点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学习计算一件事经过的
35、时间。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熟悉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连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根本把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学习这局部学问有助于学生熟悉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材呈现的是三位同学来到壮丽美丽的天文馆前的情景,呈现的信息是售票处天文馆的开馆时间,还有一张今日放映科教片的海报。这一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布满了新颖,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愿望。教材从情境创设到数据的供应都是现实的、科学的。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
36、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预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根底,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并会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够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 2、能正确地把24时计时法和一般记时法进展互换,培育学生主动探究问题,乐于和同伴合作沟通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3、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详细的情境和活动中了解24时计时法,明确两种记时法的异同,能够精确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由于学生在生活中绝大多数用12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因此正确地运用24时计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
37、一时刻和进展记时法之间的互换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为更好的实施教学,应作以下教学预备: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备钟表模型学具。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进展为立足点,引导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运用以下教法进展教学: 1、情境教学法。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生动好玩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有所悟,在问题情境中学有所思,在胜利情境中学有所乐。 2、直观教学法。“百闻不如一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供应丰富的表象信息,激发学习欲望,突破重难点,促进学生积极参加学习过程。 教会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一项根本任务,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仆人,运用以下学法有效学习: 1、实践探究法。充分调动
38、学生的各种感官参加学习,诱发他们内在的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2、合作沟通法。在自主探究的根底上进展合作沟通,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索,张扬共性,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实现资源共享,获得胜利体验。 四、说教学程序 鉴于对以上的熟悉,我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建构,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必需具有两个条件,即认知根底和情感动力。课始,谈话引入:小明、小芳、小华三个好朋友都是天文爱好者,星期天他们一起去参观天文馆,在门口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帮帮他们吗?引导学生沟通情境图中的信息,并依据信息提出感兴趣的问题:15:00是几时?15:45是几时
39、几分?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等问题。 指定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答复“15:00是几时?”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师:大家可真不简洁,看到15:00就知道是下午3:00,连15:00这样一种新的计时方法都能看懂,海报上的其他时刻,你们也能 看懂吗?同桌两人先相互说一说,好吗?学生进展自主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根底,设计这一环节唤起已有的生活阅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存在,同时有助于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力量。 (二)、合作探究,探究新知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进展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展现得愈充分,学生的体验就愈深,也就愈有利于学生的
40、进展,立足学生的学问起点和生活阅历,通过以下活动让学生自主建构。 1、熟悉24时计时法 结合黑板上消失了两种记时法,这两种记时法有什么不同?分别给他们起个名字,你更喜爱哪种记时法?向学生提出探究性的问题,为学生供应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引导学生投入到富有挑战和探究的数学活动中去。 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创设公平、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畅所欲言,在沟通、争论、比拟中达成共识,得出“12时计时法”(一般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名称。并说说为什么不叫25计记时法或26时计时法,强化一天24小时。 在争论两种记时法的异同时,适时结合钟面,结合学生的作息习惯,引导学生探究24时计时法的记时规
41、律,并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随着钟面的变化,四周环境的变化,让学生整体感受一昼夜从0时到24时的变化过程。通过对0时的争论,强化对0时的理解,知道今日的0时就是昨天的24时。 并让学生在对喜爱哪种记时法的争论中明白,使用两种记时法是源于生活的需要,要依据详细状况选择记时法。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究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互换规律 让学生试着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很快的用12时计时法表示出来,再让学生出题考教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互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表述互换的方法,提高娴熟程度,加深对两种记时法之间联系的熟悉。 本环节依据学生的生活阅历积存,引导学生自己去系统探究两种记时法,在教师
42、有条理的引导下,一步一步梳理两种记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分,找到联系点。帮助多媒体直观的优势,让学生亲历“数学化”的建构过程,突破重难点。 3、学习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 结合提出的问题: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是多长?引导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展合作学习,查找解决方法。全班沟通时,只要学生计算出正确的时间,都赐予确定。最终组织学生争论: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由于直接计算的方法更直接,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这一算法,从而实现算法的优化。 这一环节实行小组合作的方式,集合集体的才智,探究到解决的方法,培育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力量,又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与胜利的喜悦。 (三)、回归生活,应用拓展 学以致用是数学
43、学习的重要目的,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本环节结合书中的“自主练习”,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体验胜利。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动手拨一拨、算一算等活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练习中稳固所学学问,体会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四)、总结评价,促进进展 本节课的最终让学生说说收获和体会,以学生自我回忆的方式进展小结,促进学生对学问的内化把握,培育反思自己学习方式的习惯,通过评价鼓励,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更大的热忱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中去。 五、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内容,即24时计时法与一般计时法的相互转化以及计算某一件事经过的时间,力求简洁明白,表达主
44、要内容,便于学生把握和梳理学问。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8 教材简析: 教材在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纳小步伐的编排方法,所以本单元学习的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分数加减法,分数的分母都不超过10,加减所得的结果都不要求约分,在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后仍旧关注的是理解分数的意义,以生活的事例和帮忙理解的直观图来学习分数加法。学好这局部内容,既可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熟悉,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作些预备。教材中的例1,通过直观的图形,使学生理解为2个1/8加上3个1/8,结果是5个1/8,也就是是5/8。由于没有讲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可能有学生没有观看或者观看不出或者不能想象出直观的图形,消失2/8+3/8=5/16的现象,这就是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从分数的意义上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理和方法这是关键。教材这样的编排有助于加深理解分数的含义,并使学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一样的分数(分数的意义)才能直接相加。 根底学问和技能: 通过学生对生活事例的再现和直观图观看,理解一样分母分数相加方法。会计算简洁的同分母分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