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_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_1.docx(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0篇芙蓉楼送辛渐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走进诗人内心,揣摩情感变化。 难点: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孤”揣摩作者内心情感,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屏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你读出了什么?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别董大高适 赠汪伦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汇总离别诗里的名句,读,你读
2、出来什么? 自古离别多惆怅,有辛酸,有无奈,有思念,有嘱托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也提笔写下了一首离别诗,他一改以往离别时悲怅的笔调,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去品尝个中味道。 3、老师板书芙蓉,强调写法,“”芙蓉“即木芙蓉,一种植物,本是荷花的别称,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饰“里指的解释即为荷花,不过宋代以后,很少有人将荷花唤作芙蓉了。 4、生齐读课题,出示全诗。用一句话说题目的意思。谁送谁?哪儿送?芙蓉楼在哪儿? 二、初步感知诗歌,熟读诗歌,把握韵律。 1、提示”壶“,部首:士 2、自由读诗3遍。读准字音,诗句读通顺。 抽生读,师点评。 A:(微笑)嗯,读得好!字字落实,比如”平明“的”两个后鼻
3、韵“,她读准了,再比如”夜入吴“”如相问“的”如“翘舌音的,她也读准了,读得真好!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要读出古诗特有的那种味道。尤其是前后鼻韵读得好。 B: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他不但用嘴巴在读,更用眼神在读,用表情在读,更用整个生命在读,真好!我们一起来读,怎么读呢,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面三个字冯老师来读,明白吗?好,预备。题目和作者也由冯老师来读。把头抬起来,深深吸上一口气。交换读 3、这首诗,我们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读诗不但要读出它的节奏和味道,更要关注和体会它带给我们的那一份心情和那一种感觉。 这是一首送别诗,朴实平淡的送,饱含了作者几多深情和惆怅呢
4、? 三、品诗意 1、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提示同学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师点评 想一想:诗中的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心情?好的,不着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默读诗。想一想这首诗哪些地方,哪些字眼向你传递着这样的心情,你在这些地方做一做记号,明白吗?有些同学不用老师提示,已经把笔拿起来了,好习惯,这就是我们多年来养成的默契。 2生反馈, 寒: A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意思为,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曲折曲折地伸向布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板书:雨 “秋风
5、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B江,板书江 此时江面感觉如何? 迷漫的烟雨掩盖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加了萧瑟的秋意。 C吴地 今江苏镇江一带,三国里的孙吴故地,称吴。这里用了连和入,字面上写雨势的平稳连绵,将于悄然而来的动态能为人感知。这雨何时来的?诗人感知到了吗? D这寒意仅布满在满江烟雨之中吗?对,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头上。 3透过诗句,我们也仿佛和王昌龄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一幅画面,那就是(师指着板书,同学说,吴江夜雨图) 此刻有这样的一幅画面在你脑海定格,你看到了寒气掩盖的江面上此画面在你脑海定格 你看到了纷纷扬扬的秋雨 此画面在你
6、脑海定格 雨点滴落在你身上,寒意侵入了你的(心) 此时你的感觉是,你心里泛起的心情是 师:这就是诗人,而你眼前消逝的是 生: 师:又一个诗人,是的,孤独,由于一想到伴侣即将离我而去,一片估量油然而生 4初解孤 师:由于孤独,诗人在满江烟雨中,又看到了什么 生:楚山。 师:怎样的楚山?生:孤独的,孤寂的。孤傲的,用孤说词语 从哪个字看出来的?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师:诗中有一对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和平明”,什么时候感受到寒雨?什么时候看到楚山?王昌龄一共写了两首芙蓉楼送辛渐,此为其一,是天亮时在芙蓉楼送别辛渐时所作,另外一首是描绘前一天夜里两人在芙蓉楼里饮酒话别时的
7、情形。 出示另一首芙蓉楼送辛渐,指名同学读。 师:窗外秋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相对而坐,饮酒道别,他们会说些什么?抽35人说 此情此景,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凄凉,忧愁) 师:这种情感分散在诗中哪个字中?(孤)带着这种感觉,谁想读前2行。 5、走进作者,品读文字 师:猜猜看,这王昌龄何以孤独至此,中晚唐的诗和婉约派宋词往往将雨声写在窗下的梧桐,檐前铁马,池中残荷等琐碎的事物上, 夜雨寄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
8、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声声慢李清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而王昌龄却将听觉、视觉、想象概括成连江入吴的气概,如若让你给这幅吴江夜雨图着色,你会用什么色调? 为什么?想衬托作者的心境?什么境遇? 生: 师:你查过资料?什么叫贬谪? 可能是由于屡遭被贬,现在的我们谁也不清楚当时的王昌龄,送别辛渐的王昌龄毕竟是由于什么而感到孤独,孤寂,孤僻,但我们分明感受到那种满江烟雨的寒意,冷意,孤意,抬头看黑板,大家看,在王昌龄严峻,寒意的秋雨是景,浩渺的江面是景,孤寂的楚山是景,这样的景层层包围着谁? 生:王昌龄 师:听,王昌龄在吟诵生跟着诵读 四、悟诗情,再品孤。 师:好友辛渐要走了,即将见
9、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 生: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友人 师:这些亲友见到信件后可能会问些什么? 生:他为什么不回来? 他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被贬? 师:是啊,洛阳亲友的问题,怀疑,王昌龄都想到了,但他在送别辛渐时只有一句嘱托的话语,那就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引读:当友人问起时,王昌龄会豪迈地说 当结发妻子问起时,王昌龄会深情地说 当年迈的双亲问起,王昌龄照旧坚决地说 师:冰,玉有什么特点?(纯洁、透亮、洁白无瑕)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的在心底呐喊,是想表白自己的什么?(不因两次被贬而转变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师:早在六朝刘宋时期,
10、诗人鲍照就用“清如玉壶冰”来比方高洁清白的品德,唐开元宰相姚崇自写下冰壶诫“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以来,盛唐诗人如王维李白也曾用冰壶自我鼓舞。 假如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的口信是什么? 生:报平安 师: “玉壶”比方什么?王昌龄的真心 那为什么王昌龄却不是通常的平安竹报,而是传达自己照旧冰清玉洁,保持操守的信念? 师:王昌龄从清亮无暇,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精亮纯洁的冰心以告慰洛阳亲友,这比任何相像的言辞都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 师:寒气漫天的夜雨,打湿了他冰洁的真心没有? 烟波浩渺的吴江,隔断了他对亲友的倾诉没有? 此刻,那孤独的楚山呢?在这吴江夜雨图中,又
11、是怎样的气概? 生:雄浑,豪迈,孤傲, 师:王昌龄,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出塞,从军行,他怜悯,写了宫怨诗,这是怎样的王昌龄? 乐观向上,忧国忧民,壮志雄心 师:这样的诗家天子王昌龄,在屡遭被贬后,仍壮志雄心,在他被贬期间,许多好友纷纷做事来表达对他的怜悯和劝慰,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指名读 但不管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照旧是“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尽管友人已离我而去,但作者的内心更加孤傲坚决,从孤独到孤傲,让我们走进冰清玉洁的王昌龄,齐读全诗 即景生情,情蕴景中,那苍茫的江雨,孤峙的楚山,不仅烘托了诗人送别诗的凄寒孤寂之情,更呈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韧的性格。孩子们,这就是诗歌的魅力。
12、 五拓展 这首诗写了一种心情,人人都会有的心情,一个大写的孤子,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所以古今中外表达此情的诗歌不计其数。 大屏幕呈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独坐敬亭山李白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 师:正所谓烟雨迷漫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但孩子们,你们想过吗?人有悲欢离合,若没有了那场送别,这满腹的豪情壮志又与谁诉说呢?所以王昌龄这样写道:洛阳亲友如相问 从今,送别诗成了传递情义,表达惆怅诉说衷情的上好方式。于是王勃写下了: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维在送别伴侣去西北边疆时作诗:
13、劝君更尽一杯酒 高适作别董庭兰寄语:莫愁前路无知己, 李白对自己粉丝王伦赠言:桃花潭水深千尺, 它送别故人孟浩然留下千古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力气。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重点: 感悟诗人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课时支配: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日,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
14、目。 让我们带着学习古诗的饱满热忱再读题目。 既然是送别,让我们再带着淡淡的哀痛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介绍诗人。 二 品读重点,深化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精确,读流畅。 结合文中解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沟通。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心情? 什么样的雨称为 “寒雨”呢?“寒雨”怎么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 “寒
15、雨”不仅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终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方自己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伴侣,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面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韧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无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韧而乐观地说
16、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韧。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长。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可是,今日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哀痛。 三 学用结合,多元训练 1、解释: 平明冰心 2、芙蓉楼送辛渐是朝诗人写的一首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具体地点是,友人所去的地方是。 3、最终一句是运用了表现了作者 4、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坚韧冰心 孤乐观玉壶 芙
17、蓉楼送辛渐教案3 教学目标: 1、基本教学: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能背诵古诗。 2、情感态度:透过学习古诗,体会伴侣间的离别之情。 3、潜力运用:自己会写离别赠言 教学预备: 教学课件关于送别的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以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即将结束学校生活,离开美丽的校内。随着毕业的接近,不知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在四月的花香中开头布满离别的气息;那么离别之际有没有让你牵挂的伴侣,念念不忘的友情?你又有何话想对他(她)说呢? 、过渡揭题:别急,我们暂且把这种思绪搁置一下,先来共同学习一首应时应景之作其实是一首关于送别的诗歌。 播课件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穿插出塞) 二、学习
18、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订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4、同学个人诵读呈现。 5、群众诵读 、出示问题,初步理解 同学说自己认为的诗意,老师进行辅导,鼓舞同学大胆的说,不要可怕说错。播课件(重点词句) 播课件,描述诗的意境。 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其次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后两句,写的是自己,但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由于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必需要问到诗人的状况,所以诗人在送别辛渐时共性嘱托他:“
19、家乡的亲友假如问到我此刻的状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象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韧性格,也证明自己不为遭贬而转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本诗既写了伴侣的离情别绪,更加写出了自己的高风亮节。 开放想象诵读诗,师生共评 7、背诵: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三、积累训练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课件出示) 、那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齐读一读。 (课件出示) 四、拓展。 1、赠言示范 2、写离别赠言(课件播放送别) 板书设计: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写景:渲染气氛寒雨 叙事点出送别送客 抒情:证明心愿一片冰心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4 学
20、习目标 学问与力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志气的决心,激发同学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韧品质。 课前沟通: 今日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特殊兴奋。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宠爱大班上课喧闹的
21、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头,我又结识了( )位新伴侣。你们情愿与我交伴侣吗? 好,那就请伴侣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绚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 2送别诗 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
22、里 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 辛渐要去哪里?(解释) 点击相关链接,供应给同学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老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沟通一下吧 同学沟通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 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 很重感情 3广交伴侣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解释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4人左右 3,听范读,发觉不足 4,仿照诵读 5,你通过朗读古诗和解释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5 教学目
23、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气节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 3、齐读题目。 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介绍诗人。 三、品读重点,深化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 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精确,读流畅。 结合文中解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么。 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 2、回报沟通。 (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 再齐读。 (
24、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心情? 什么样的.雨称为“寒雨”呢?“寒雨”怎样样呢? “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加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暗淡气氛。 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 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指名读。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终两句诗写了些什么? “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 “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 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方自己
25、呢? 出示写作背景。 阴霾的天气,远离的伴侣,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 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韧地对辛渐说 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无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说 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韧而乐观地说 (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中读出乐观坚韧。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 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 试读。 指名读。 3、拓展延长。 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明白哪些送别诗? 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但是,这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哀痛。 芙蓉楼送辛
26、渐教案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伴侣间深厚的情意。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古典音乐,老师配乐叙述,引入课题。 导语: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它就像一颗闪亮的明珠,散发出熠熠的光辉。本学期我们一起轻叩诗歌的大门,感受了诗经采薇中远征战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诗圣杜甫“好雨知季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喜悦心情;宋代词人辛弃疾那遗忘于大自然中所得到的欢快今日,就让我们再一次步入古诗的殿堂,
27、跟随着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来欣赏他写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二、知诗人。 (出示王昌龄像)师:这位就是诗人王昌龄,课前大家查阅过了他的相关资料,你们都了解到了些什么?(课件出示诗人简介) 三、释题。 师:学习古诗,应从题目入手。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伴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与伴侣分别时,诗人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读课题。 三、整体诵读,品评朗读。 过渡:辛渐既是王昌龄的同乡又是他的好友,辛渐即将回到家乡,王昌龄在芙蓉楼为他送行,这首诗描写的就是诗人在芙蓉楼送别好友的情景。
28、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 1、初读古诗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诗,留意读正确,读流利。 (1)指导读得正确。 师: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留意听,听他有没有把每个字的读音都读准了。 (2)指导读出节奏美。 师:我们知道,古诗具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大家试着读读看能不能读出节奏来。指名读一读芙蓉楼送辛渐,其他同学留意听,他在读时是怎么停顿的,有没有读出节奏与韵律。 2、师配乐范读。 3、同学配乐朗读。 四、感悟诗歌内容。 1、自读自悟。同学结合解释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可以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跟同桌讲一讲。 2、集体沟通。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知道了什么? 过渡:结合
29、解释,我们已经对这首诗的内容有了或许的了解。有人说,古诗是语言的钻石,它凝练、隽永,值得我们细细地品尝、琢磨。让我们先来品品第 一、二句。(出示 一、二句诗) 五、品诗,悟情。 1、教学 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读 一、二两句,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相机板书:寒雨 孤山)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吗?面对着这样的凄风冷雨,这样孤零零的楚山,又要与好友分别了,诗人心中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孤寂)诗人表面上写楚山孤独,其实是在表达自己孤寂的内心啊!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师:芙蓉楼一别,辛渐即将回到家乡洛阳与亲人团聚,而这
30、里就只留下诗人一个人了,再没人陪他饮酒,陪他吟诗,与他交心了想到这些,他的心中更感到(同学说感受)所以在第 一、二句这样写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师引生再读)。 (2)指导朗读 一、二句。读出诗人与伴侣离别时的惆怅,那份送别好友时的凄凉孤寂。 2、教学 三、四两句,感受诗人高洁的情怀。 (1)师:天亮了,这对好友就要分别了。假如是你,会让友人给你的家人带什么话呢?但是诗人王昌龄却是只是嘱托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后两句诗) (2)师:芙蓉楼一别之后,辛渐即将回到洛阳,见到家乡的亲友,猜想一下,王昌龄的家乡可能会有哪些亲友?(年迈的双亲、结发妻子、兄弟姐妹、
31、友人)这些亲友见到辛渐后可能会问些什么?(他为什么不回来?是否吃饱穿暖?他究竟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屡遭贬谪?) (3)师:这些王昌龄都想到了,但是他只让辛渐告知家人“一片冰心在玉壶。”这究竟是为什么?(课件插入诗人生平简介:王昌龄才华横溢,官至县蔚。四十一岁时因事获罪,被贬谪岭南,北返长安时在江宁县任职,在江宁数年,又遭人底毁,五十一岁时又一次遭到贬谪,被贬到更为偏远的龙标。王昌龄一生中竟两次被贬。他人生六分之一的时间,为官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贬谪中度过的!可以说,他一生壮志未酬。但是在身心饱受煎熬的贬谪岁月里,他照旧坚守自己的理想,从未转变过自己冰清玉洁的品质,也从未转变过报效国家的志向!)
32、通过了解了诗人的经受,请再读读这一句,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字词体会到的?(板书冰心、玉壶)“冰心”是什么意思?诗人想用它说明什么?“玉壶”是什么样子的呢?(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由此可见,诗人以冰心玉壶自喻就是要表明自己的信念。 师:多么正直的人,多么高洁的心啊!(板书:高洁) (4)引读:所以当年迈的双亲问他:你会因横遭诽谤非议而转变志气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结发的妻子问他:你会由于境况困难而向恶劣的环境屈服吗?王昌龄会深情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当亲热的兄弟问他:你会由于官场的坎坷患病而转变自己的气节,同流合污吗?王昌龄会坚决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33、”! 当情深意重的友人问他:你会由于遭到贬谪而转变玉洁冰清的节操吗?王昌龄照旧会豪迈地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王昌龄一遍又一遍地在心底里呐喊:(师引生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归纳主题。 师: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通过一孤一寒,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凄寒孤寂之情,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白诗人高洁的操守。同时“一片冰心在玉壶”也成为了全诗的主旨所在,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句。 4、熟读成诵。 师:当我们理解了诗人与伴侣离别的伤感,理解了诗人那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之后,让我们再一次跟随着这悠扬的乐曲吟诵这首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播放古诗新唱) 六、拓展延长。 1、师:同学们
34、,王昌龄写的芙蓉楼送辛渐其实共有两首,这节课学的是其中一首,描写的是早晨在江边离别的情景。出示诗句“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描写的是头天晚上诗人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时的情景。我们来读一读。(生读)从“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又再一次道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但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内心怎样孤寂,始终转变不了诗人的高洁情操,由于他始终做到:“一片冰心在玉壶”。(出示并引生再读此句) 2、师配乐解说: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亲人伴侣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行,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写诗给自己的伴侣。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
35、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你还知道哪些送别诗? 3、结束语:同学们,离别是岸上的踏歌,是碧空下的孤帆,是平明送客后孤独的楚山。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还有很多表达离情别怨的诗歌。比如说王勃的江亭月夜送别,王维的山中相送等等,大家课后可以去欣赏、品尝 板书设计: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 山孤 孤寂 高洁 冰心 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7 一、学习目标 1、学问与力气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整首诗的意境和其中包含的情感。 (3)欣赏并感受送别诗的不同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学习运用联想的方法体会古诗意境的方法 3、情感态与价值观度 体会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
36、志气的决心,激发同学从小立志做品质高洁的人。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转变志气的决心。 三、教学难点 从“楚山”孤峙,“一片冰心在玉壶“中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坚韧品质。 四、课前沟通 今日看到这么多的同学与我一同学习,感到特殊兴奋。你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差不多是我们班的2倍了,真好,我宠爱大班上课喧闹的气氛。 哦,忘了自我介绍,我姓郑,郑成功的郑。名玉琴,玉是美玉的玉,琴是古琴的琴。你能介绍一下自己吗? 真好,我宣布,从现在开头,我又结识了()位新伴侣。你们情愿与我交伴侣吗? 好,那就请伴侣们与我一同进入这“古韵流香“的课堂吧。 五、教
37、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看到“古韵“二字,你能联想到哪些词语? 说得没错,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绚烂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流香溢彩,举世闻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古诗的迷人魅力。 (二)读诗题 (出示2:课题)我们一起来来读诗题:芙蓉楼送辛渐 师:读诗先读题,你从诗题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或者,引发了哪些疑问呢? 预设:1、地点2、送别诗3、送辛渐 师板书课题 疑:1芙蓉楼在哪里2辛渐和王昌龄是什么关系?辛渐要去哪里?(解释) 点击相关链接,供应给同学学习资料 那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读诗人 (三)读诗人(出示3:诗人)老师导语: 那么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
38、 先请同学们把自己预习所得沟通一下吧 同学沟通关于王昌龄的资料 师:同学出示资料 用一句话说说从这段文字中了解到关于王昌龄的哪些信息 1,一生坎坷 2很重感情 3广交伴侣 4才华横溢 (四)品读诗文,入境入情。 1、自由朗读全诗及解释 2、(出示课件)指名朗读4人左右 3、听范读,发觉不足 4、仿照诵读 5、你通过朗读古诗和解释知道了什么? 芙蓉楼送辛渐教案8 教学技能: 1、会认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伴侣间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 体会伴侣间的离别之情。 教学预备: 教学挂图。搜集王昌龄的诗歌,或者关于送别的诗歌。 课时:
39、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记得哪些诗人?关于王昌龄的诗歌你记得多少?能背一下吗? 2伴侣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你又知道那些关于送别的诗歌? 3揭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关于送别的诗歌。 板题读题 二、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看看谁是第一个有快又通顺的读完本诗的人。 2指名读,订正不正确发音。 3再读,要求:连贯。 4赛读,(分小组进行)。 5你把诗歌读的这么好,可你知道里面的意思吗? (1)同学说自己认为的诗意,老师进行辅导,鼓舞同学大胆的说,不要可怕说错。 (2)同学看图,听老师描述诗的意境。 (3)播放配乐FLASH,师范读(出示朗读记号),同
40、学边听边体会意境。 (4)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察指导。 6伴侣之间的离别让人难忘,来吧,让我们走进作者,体会他的情感,体会那份伤感。 (1)生自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师巡察指导。 (2)指名想象画面读诗,师生共评 (3)播放配乐FLASH,指名配乐读。 7要是能背下来哪就好了,你能吗? (1)试背互背 (2)指名背齐背。 (3)同学个人诵读呈现。(配乐) (4)集体诵读(配乐)。 三、总结。 板书:(古诗全文) 学问链接: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任秘书省校书郎。曾与孟浩然交游,“二人数年同笔砚”(孟浩然送王昌龄之岭南)。开元二十二年,王昌龄又应博学宏词科登第,授水(今河南巩县东北)县尉。开元二十七年,因事被贬谪岭南,途经襄阳时,孟浩然有诗送他(送王昌龄之岭南)。经湖南岳阳,他有送李白诗巴陵送李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