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二首》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L会认“首、踪、迹、浮、萍” 5个生字。会写“首、采” 2个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池上。3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歌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思。4 .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经验的方式理解诗句,初步感知古诗描绘的景象,体会小娃 的童真与顽皮。【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古诗描绘的景象。【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师:同学们,夏天有哪些美丽的景物?有哪些好玩的事?预设:夏天有美丽的荷花,夏天可以去水上乐园过渡:古人是怎么写夏天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二首,去看看夏天的美景。设计意图: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夏天的美景和好玩的事,
2、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 之间的桥梁,自然过渡到新课的学习。二、初读诗文过渡:要想学好一首古诗,了解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是必不可少的,下面让我们来看 一下白居易以及他创作池上的背景吧。1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魔”“诗王”,与刘禹锡并称为“刘白”,代表作有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2 .创作背景池上创作于公元835年,白居易时任太子少傅分司东都洛阳。一日游于池边,见 山僧下棋、小娃撑船而作此诗。3 .情境诵读播放池上的情境课文(诵读版),学生可先听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文内容。听读要求:(1)注意字词读音。(2)注意
3、断句和节奏。4 .纠正读音。学生自由朗读古诗,随后正音。(1)自读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把古诗读给周围的同学听一听。5 .全班齐读池上。6 .集中识字。本课中有几个生字,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识记它们吧。shouzong jifu ping一首踪迹浮萍(1)首,独体字,金文的“首”,上面是头发,下面是脸,脸上还有眼睛。头是人体 最上面的部位,“首领”指一个集体中地位最高的人。(2)踪,左右结构,足+宗,可组词:踪迹、行踪。(3)迹,左右结构,亦+L,可组词:足迹、痕迹。(4)浮,左右结构,7+孚,可组词:漂浮、上浮。(5)萍,上下结构,“萍”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中的小篆,尚未见于甲
4、骨文和金 文。字形上,小篆中的“萍”字由“水”、f叩”和“平”三部分组成,本义为浮生在水中 的草本植物。可组词:浮萍。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疏通课文中的生字词,读通、读顺古诗,读出诗 味。简要介绍、交流作者和创作背景,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过渡:同学们,你们是否也像我一样好奇:那里到底有什么好玩的事引发了大诗人白 居易的诗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池上一诗中看一看吧!(板书:池上)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1 .探究任务学生自由诵读古诗,借助课文注释和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诗的大意。2 .探究活动理解诗意。点拨:(1)解读诗题:“池上”就是“诗人在荷花池上看到的情景”。(2)词语注释:“小艇
5、”是“小船”的意思。“不解”是“不知道”的意思。“藏”是“隐藏”的意思。“一道开”是“划开一道水纹”的意思。(3)诗意:小小的娃娃撑着小船,偷偷地采白莲回去,他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行踪,浮 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水纹。(4)情境诵读播放池上情境视频(诵读版),在情境中,进一步感受古诗大意。(二)自主探究1 .探究任务思考:白居易笔下的小娃在荷池上做什么?并通过读诗想象作者创作的意境。2 .探究活动(1)自由诵读古诗,引导学生圈出诗中描写池上景物的关键字词和诗句。点拨:圈画“白莲”,可以看出小娃采了莲花池里的莲花。(板书:白莲)圈画“浮萍”,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板书:浮萍)圈画“一
6、道开”,可以看出水上的浮萍开了一道水路,早已暴露了小娃的踪迹。(板 书:一道开)(2)自由诵读古诗,引导学生圈出诗中描写小娃动作的关键字词和诗句。圈画“撑小艇”,可以看出小娃站在船上用竹竿划着小船。(板书:撑小艇)圈画“偷采”,可以看出小娃偷偷地采摘,生怕有人看见。(板书:偷采)圈画“不解” “藏。可以看出小娃不知道怎么隐藏。(板书:不解、藏)(3)边读边想象诗中的景象。听诗歌,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画画,想象自己看到的画面。指名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内容。预设: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小小的娃娃撑着小船,偷偷地采白莲回去,他不懂得隐藏自 己的踪迹,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水纹。大诗人白居易看
7、见了这一 幕,觉得十分有趣,随口吟诵出这首名诗池上!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感悟诗情。小结:碧绿的荷塘,调皮的小娃,这是多么有趣的画面啊!撑一条小船,偷采莲后的 兴奋,身后船划过留下的痕迹早已暴露了小娃的踪迹。此情此景,这么调皮可爱的小娃怎 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同学们,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写景如画,更在于借景 抒情。说说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预设:抒发了诗人对诗中小主人公活泼、淘气的形象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赞 美。(板书:喜爱赞美)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来吟一吟这首诗吧!(4)情境跟读播放池上情境课文(跟读版),全班跟读,引导学生感受荷塘的美景和小娃的活
8、泼 可爱。(5)情境背诵自由诵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播放池上情境课文(背诵版),组织学生背诵古诗。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借助注释和图片等方式理解诗文大意。通过圈画有 关池上景物和小娃动作的词语,理解这首诗描写的是夏季里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四、拓展延伸师:白居易的池上让我们看到了荷池里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娃,我们再来看看 王昌龄的采莲曲,欣赏一下王昌龄笔下的荷塘又是怎样的。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诗意: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 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
9、有人前来。五、书写指导(1)教师出示“首、采”这些生字并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点拨:“首”是独体字。第一、二笔点、撇短而小,中间一撇短而平。“自”的中间两条短 横不能碰到右边的竖。“采”是上下结构,上面的爪字头略扁,下面一个“木“采”写好爪字头,要注 意三个点笔画的方向。“木”的横位于横中线,撇捺左右舒展。(2)学生练写,师生共评。六、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活泼顽皮的小娃,看到了他在荷花池上偷采莲的有趣 画面,也感受到了夏日的美好。下节课,我们继续欣赏另一位诗人所作的描写夏天的诗,品 味夏天的情趣。七、作业布置1 .背诵古诗池上。2说一说:展开想象,把这首诗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板书设计】小白莲 、池上浮萍喜爱 赞美撑小艇J 偷采不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