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相矛盾 教案-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 自相矛盾 教案-语文五年级下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学要求i 课时2课时。课件。自相矛盾1 .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3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 盾”的故事。(重点)4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难点)上二课时”数学目标.认识“吾、弗” 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谈话激趣: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当之无愧的瑰宝。它概括性 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习作或说话中能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就可以取得言简义丰、入
2、木三 分的奇妙效果。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2 .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报苗助长守株待兔等)3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一一自相矛盾。(板书:自相矛盾)学 生齐读课文题目。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寓言故事,导入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理解课文题目。(出示课件1)“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 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5 .作者简介。(出示课件2)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思想家,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与李斯同 师事荀子。曾建议韩王变法图强,不见用。吸收道
3、、儒、墨各家的思想,继承发展前期法家思IB,集法家学说的大成9在哲学上发展了荀子的学说,认为“道”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时 “理”则是具体事物运动的特殊规律。著作有韩非子。6 .过渡:下面我们就起来学习韩非子的自相矛盾。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 的意思,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理解课文内容 的基础上明白所蕴含的道理。7 .教师范读课文。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思考这篇课文与 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 .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可以先在文中画出来,再用合适的方法解决生字新词。3 . 了解文言文。
4、4 .教师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1)识记生字。“夫”是多音字,在文言文中用于句首或句末表示语气时读包,文中用在句首,表示将发 表议论;它还有另一个读音fu,表示成年男子,丈夫。(2)书写指导。“矛”:不要漏写第二笔点。“盾”:被包围部分下面是个“目”。“誉”:上半部分最后一笔要变成捺。笔画数较多,注意把握笔画间的长短变化和间距 宽窄。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思考:如何读懂文言文?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小组派代表汇报,其他同学补充。3 .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出示课件3)读懂文言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借助课文中的注释
5、。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照课 文中的注释,结合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来尝试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 理解的地方可以与同学、老师交流。四指导朗读1 .划分朗读节奏。(出示课件4)楚人/有/裾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日:“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 /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学生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基础。2 .学生练习朗读。小组内互读互听,互相评议。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1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熟读了课文,知道了
6、读懂文言文的方法,大体了解 了课文内容。2 .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课文,并试着背诵课文。课后反思学习文言文时,教师要注重朗读。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把学生带入文言文的情境当中, 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把需要停顿的地方读 好。最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能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 事。2 .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朗读检查,导入新课1 .指名让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二再读
7、课文,了解内容1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1)小组交流、理解词语,交流后指出不懂的词语,全班交流。(2)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理解“誉”字。结合“陷”字的注释,理解楚人所说的“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是在夸耀自己的盾,从 而推断出“誉”的意思是“称赞”。理解“弗”字。通过上文楚人和围观者的话可知,楚人对于围观者的话答不上来,所以我们可以猜出“弗” 的意思是“不”。理解“立”字。结合常识可知“不可陷之盾”和“无不陷之矛”是不能同时存在的,所以“立”在这里 的意思是“存在”。2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并用 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
8、事。3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补充修改,小组内统一说法。4 .小组派代表汇报,全班交流,师生评议。5 .展示课文及逐句翻译,指名让学生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出示课件5)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L译文 楚国有个卖盾和矛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东西都 无法刺破它。”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译文 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它不能刺破的东西。”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 有人说:“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其人弗能应也。译文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文什
9、么东西都无法刺破的盾与什么东西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逐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降低学习文言文的难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6 .讲解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6) (4)(6)“删”就是删除。“补”就是增补。“换”就是替换。“调”就是调整。“变”就是变通。(1)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 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均可保留。删除无须翻译的词。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在忠广原文的基础上,把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三深读感
10、悟,拓展交流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1)指名让多个学生夸夸矛和盾。(2)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弗能应也”。“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I可答) 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呢?(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 存在的)2 .深入理解,探究寓意。(1)小组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教师根据交流情况,相机小结。故事的起因是一个楚国人在卖盾和矛时,一边夸耀自己的盾坚不可破,一边又夸耀自己 的矛无坚不摧。(板书:起因一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 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
11、也。”)故事的经过是有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 盾,会怎么样?”(板书:经过一一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果是那个人被 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一一其人弗能应也)(3)现场表演,理解寓意。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呢?小组同学合作表演。指名让小组现场表演,师生评议。通过学习课文,并参与、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出示课件7)世上不可能同时存在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 作用,最后无法自圆其说。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板书:道理一一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
12、)你身上发生过自相矛盾的事情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 .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出自韩非子难一,后用以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 应合。生活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对待,无论说话还是做事, 都要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2 .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交流。课后反思学生熟读课文后,对照注释读懂句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了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 单方法。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句意,体会道理。在朗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读出相应的 语气。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和“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要读出楚人炫 耀的语气,体会楚人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一句时,要读出闱观 者质问时的嘲讽语气。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加深对说话做事不要自相矛盾的道理的理解。板书设计自相矛盾起因一一楚人有需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经过一一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结果一一其人弗能应也道理一一说话做事要前后相应,不要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