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各市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汇集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各市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汇集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各市2022年高三语文高考二模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汇集练(2022 广东广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黄晦闻张中行一九三五年初,我还没离开北京大学的时候,忽然听说黄晦闻先生去世了,才六十四岁,超过花甲一点点。 当时觉得很遗憾,他看来一直很康强,精神充沛,忽而作古,难免有老成容易凋谢的悲伤。还有个较小的 原因,黄先生在学校以善书名,本系同学差不多都求他写点什么,作为纪念。他态度严正,对学生却和气, 总是有求必应。本来早想也求他写点什么,因为觉得早点晚点没关系,不想这一拖延就错过机会。黄先生名节,字晦闻,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教授。他早年在南方活动,有不少可传的事迹,如与章太
2、炎 等创立国学保存会,参加南社,用诗歌鼓吹革命,与孙中山先生合作,任广东省教育厅长,等等。他旧学 很精,在北京大学任课,主要讲诗,编有多种讲义,如诗旨纂辞变雅汉魏乐府风笺曹子建 诗注阮步兵诗注等,都可以算是名山之作。诗写得很好,时时寓有感时伤世之痛,所以张尔田把他 比作元遗山和顾亭林。黄先生的课,我听过两年,先是讲顾亭林诗,后是讲诗经。他虽然比较年高,却总是站得笔直地讲。 讲顾亭林诗是刚刚“九一八”之后,他讲完字面意思,后用一些话阐明顾亭林的感愤和用心,也就是亡国 之痛和忧民之心。记得讲海上四首七律的第二首,其中第二联“名王白马江东去,故国降幡海上来”, 他一面念一面慨叹,仿佛要陪着顾亭林也痛
3、哭流涕。我们自然都领会,他口中是说明朝,心中是想现在, 都为他的悲愤而深深感动。这中间还出现一次小误会,有一次上课,黄先生正说得很感慨的时候,有个同 学站起来,走出去了。黄先生立刻停住,不说话了。同学们都望着他,他面色沉郁,沉默了一会,他说, 同学会这样,使他很痛心。接着问同学:“你们知道我为什么讲顾亭林诗吗? 没人答话。他接着说,是看 到国家危在旦夕,借讲顾亭林,激发同学们的忧国忧民之心,“不想竟有人不理解! ”他大概还想往下说,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黄先生,您误会了。那个同学是患痢疾,本来应该休息,因为不愿意耽误您的课,挣 扎着来了。”说到这里,黄先生像是很感伤,我亲眼看见他眼有些湿润,点
4、点头,又讲下去。就这样,他满怀悲愤,没看到卢沟桥事变之后的情况,也没看到敌人投降,下世了。听说家里人不少,但 多不能自立,很多遗物被卖了。三十年代末,有人在文物摊上看到黄先生的图章,索价五元,他没买,我 觉得可惜。翻翻书橱中的旧物,几本讲义还在,又有国学保存会刊行的国粹丛书数种,出版时间是光 绪三十一年(1905) o这些书都与黄先生有关,只是上面没有他的手迹,虽然慰情聊胜无,总不免有些遗 憾。四十年代后期,有个朋友张君处理存书,说是北京大学老教授的藏书,问我要不要。我问是哪位先生的, 他说是黄晦闻的。我非常高兴,赶紧取来。是覆南宋汤汉注本陶靖节先生诗集,四卷,线装二册,刻 印很精。翻开看,封
5、内衬页上居然有黄先生的题辞,计两则。其中一则是:近得吴氏拜经楼刊本,后附有吴正传诗话、黄晋卿笔记,字画结体与此本不同,而行数字数则全依此本。 意者此或即阮氏影宋进呈本欤?庚申十二月十八日。字为楷体,刚劲工整,可谓书如其人,想保存一点先师手泽的愿望总算实现了。说也凑巧,此后不久,游小市,在地摊上看到黄先生写的赠友人的条幅,装裱齐整,因为不是“成铁翁刘”, 没有人要,只用一角钱就买回来。写的是自作七言绝句,题为官廨梅花,推测是在广东时所作。字为 行楷,笔姿瘦劲飘洒,学米,只是显得单薄,这件字条幸而未失。有一天,大学同班李君来,说黄先生给 他写的一件却没能留存,言下有惋惜之意。我只好举以赠之,因为我
6、还有陶集并题辞,即古人“与朋友共” 之义也。“怎么不晓得?都说是一个姓刘的拿出来的,后来被赶跑了啦!”“姓刘的,他哪里有钱?有钱的人肯做这种好事吗?那不晓得多给我们几个工钱还好些。这个钱是” 老太婆说到这里,便慎重地把声音放低了慢慢说了出来。“哦!”王婆婆惊诧起来了,“那这是个什么人呢? ”“不是一个人,是好些,说是有100万个人大家拼拢来的一笔大款子,特为我们汇来的。因为东洋人打上 海,我们不替东洋人做工,饿饭,所以才说是烧饭大家吃啦!帮穷人的。”“难怪!这样才讲得过,穷人帮穷人,我说呢,那姓刘的又不是傻子。老太婆你,从什么地方听来的? ”“从前也睡在鼓里的。可是我听见了啦,说是他们打了胜仗
7、,在商量送东西”“这是应该的,他们既然帮我们,我们也得帮他们”王婆婆自以为是地这样说。于是两个老太婆就商量着买什么东西。只是都只能拿出几个铜板,买什么都不够,于是又愁倒了。后来还 是王婆婆主意多,她说再邀儿个老太婆就容易啦。现在有了新鲜事做啦。三个老太婆去买布,两个老太婆去买线;红布放在怀里,像宝贝似的捧回来了。什 么都安排好了,十几个老太婆围在一块,可是又有人说要钉花,她看过别人的,也是钉了花的。是的,既 然东西是送人的,就总得合式,于是又拼了钱,派人再去买黑布。东西做成了,把东西卷好,大家又说到 一些希望来了。说得忘了神,就像真的上海的世界变了一样:一天只做七个钟头工,加了工资,礼拜天还
8、有戏看呢,坐包厢,不花钱隔天,儿子同那人又来了。老太婆听到他们的脚步声,心就跳起来,在补着衣服拿着针的手,也微微制止 不住地抖着。她抬头去望那人,那人正望着她,非常和气的。她好像有了一些勇气似的,决然地从怀里把 那包东西拿出来递过去,她说道:“这是送他们的,请你转交去”“哪个?”那人接过来东西。“他们!你们常常讲的,我们晓得的”“哦”那人有点儿明白了。“14个老太婆拼拢来的,一点儿意思”纸包在那人手里打开来。他欢喜得笑了。阿福也惊奇地叫着:“老太婆!是你们自己做的吗?”“是的”她欢喜和着骄傲,有点儿抖起来了。她忍不住又咧开了嘴。“呀!你们真好,我一定替你们交去,还告诉他们这里的老太婆都自动地送
9、东西,爱护他们,希望他们胜 利”“呀,真好!老太婆们也组织起来了呀! ”那个人快乐地说着。老太婆心里满怀着愉快,在梯口掉过头来看,她们那东西,铺在板凳上的,红的上面又钉了黑花的,放着 无限的光辉。1932年6月注(有删改)注20世纪30年代初期,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国民党对进步人士进行迫害,同时也进行了文化“围剿 对进步文化进行打击。2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阿福之前就对老太婆不好,自从有了“这回事。更加看不起她了,她也因此感到了悲哀。B.老太婆明明知道儿子不想她听,却偏偏流着眼泪鼻涕也要偷听,表现了她对信仰的执着。C.十几个老太婆聚集起来凑钱准备礼品,说明大家都怀有
10、感恩之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D.儿子和媳妇都上厂去了,老太婆找到了王婆婆,是因为她有些无聊,总想找个人闲聊。2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表现老太婆高兴的心情,写“在她满脸的皱纹里”,写她“忍不住又咧开了嘴”,画面感非常强,就像 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B.老太婆是小说人物之间的纽带,她一方面从自己儿子处听来消息,一方面将消息告诉给其他人,一方 面又将东西交给“那人”。C小说采用全知视角,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主次分明的三件事,发生在老太婆家里的两件事较为详细, 另一件事则较为简略。D.结尾处红布黑花“放着无限的光辉、表现出老太婆为“他们”做出贡献后的高兴心情,也暗指
11、老太婆们的 思想闪耀着光辉。27 .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28 .这篇小说多处设置悬念,充满神秘色彩。请结合文本指出并赏析。(2022 广东梅州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发灵宝站吴伯箫东开的辎重汽车,在函谷关下被阻于弘农河窄窄的木板桥,我们便有了在灵宝车站改乘火车的机会。啊, 阔别了八月的火车,睡梦里都是汽笛的鸣声呢,像对人一样,热切地想念着。时候是初冬,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灵宝车站,北面正对着与铁道平行奔流东去的黄河。黄河水翻滚着混浊的泥浆,忿怒似的发着汹涌汩汩的 声音。天气是阴沉的,傍晚时分而看不见夕阳,风不大却遍天弥漫着黄腾腾微细的尘沙,又清冷。在这种乡僻野站,惯
12、于行旅的人该会记得吧?承平年月风和日丽的时候,一定是:打扫得清清楚楚,在碎 砂铺就的站台上,来往踱着穿了青色制服的路警,那么干净利落,迈着匀整的脚步,皮鞋踏地发着踏踏的 声音,候车人,哪怕是辞家远别呢,心里也会透上一脉轻松。车站旁边少不了摆几个小摊,吆喊着,竞赛 着嗓音的噫亮,专等那些出门大方和候车感到无聊的顾客。车尽不来,三等候车室里无妨“摆龙门”,唱二 簧;一听电话的铃声响了,呜呜的叫号吹了,白天打了红绿旗子,夜里提出了红绿灯,人们这才争着买票, 扛行李,向站台一哄挤去于今,那情形已成了梦境了。一想到“坐火车了”,你绝不会相信这段陇海路上的火车是你可以自由乘坐的 唯一的火车。这站上荒凉的情
13、形也正是中国各条铁路各个车站一般的情形:票房没有了门,没有了窗子; 递票的地方是用破碎的煤油木箱拼凑起来的。候车室没有顶,整个的露着天空。屋角落里过去是安放公共 坐椅和痰盂的地方吧,现在却堆满了砖块同瓦砾。指示站名的路标,只剩了“车站”两个字歪斜地挂在要倒 的柱子上。站台上看不见穿着整齐的路警,也不见戴了黄箍帽的站长那样的人物。没有小摊,没有红帽子 行李夫,只零零落落三几个候车人,兵、难民,在焦躁而又忧戚地徘徊着,在小声咕噜地说话。比较嚷得 高声些,话也仿佛津津有味的是一位胖胖的站务司事。站务司事,矮矮的,胖得眼睛挤成一条细缝,说话时脸微微向上仰着,腰挺得很直,短短的两只手臂交握在背后,他正在
14、回答一个旁边人的问话:“这不是飞机炸的,是隔河炮轰的,足足放了三百多炮。一炮打中了水塔,你瞧水塔全毁了; 一炮照着 候车室过来,就将这候车室的顶盖给揭去了。”说着,一一指给你,并告诉你隔了黄河的东北方,那抹树林后边的高地就是敌人的炮兵阵地。“这里来过飞机么? ”有人问他。“来过,可是没有下蛋。这里老百姓不怕飞机。说:喜虫(麻雀)满天飞,有几个把(腐)在人的头上! 大炮却不同,因为领教过了,不过慢慢的习惯了,也就不觉什么了。反正敌人放炮,咱就躲开;敌人不放 了,咱就再回来。想到这边来是不容易的,黄河是天险,老百姓是血肉长城。”“车站被轰的时候伤人没有? ”又有人问。“怎么没伤人!吓,二月十三那天
15、是敌人第三次放炮,老李躲在水塔底下,不是炸得连尸首都找不着么?一 一真惨!这碑上贴了个耳朵,那树上挂了半截腿。您不知道,这墙上一块块黑糊糊的地方就都是当初炸飞 了的碎肉。“啊! ”四围听的人摇摇头,沉默着,正替牺牲了的人表示无限的哀悼与感触的时候,站务司事却又换了另 一种语调说了另外一些事:“哼,什么世道啊!我十五岁吃火车饭,现在五十五,整整四十年了,从没过过这种日子。内战打过多少, 却总是前线弟兄们拼,绝不会乱杀乱砍,老百姓也跟着遭殃。谁怕过!现在世面却见大了。”天黑了,夜幕盖下来,也刮起了凛冽的风。唉,我们的地方,我们的人啊!为什么被那些野兽如此的践踏蹂躅?多少事实激动你,心狠,真足将牙根
16、 咬碎!无缘无故就跳了起来的事是常有的。然而那时轰炸罢了,侵占罢了,自家的铁路终还有几条可以往 来畅达啊。如今,如今只剩了这陇海路的半段!现在我踏着的是到火线去的路!啊,灵宝车站,别了,车厢里摸索着向港池进展。已是夜里。车厢里真黑,什么亮都没有,仿佛连听人说话也要摸索着听似的。刚好,有哪个部队里一 位操四川口音的副官或传令兵一类的小伙子正在演说八路军呢,传奇一样,有枝有叶的。“我亲眼见过朱师长,脸黑黑的,穿得破布褴衫的。经常连个护兵也不带,就出来和老百姓一块儿晒太 阳谈天。一一哼,从前还围剿,好容易,四下里围得紧紧的,水泄不通,以为这回可跑不了啦吧?却 不知他老人家早已拄着小拐棍慢步逍遥地走了
17、。从你眼前过,还抬头看了你一眼,你却不知道。”“人家真行:说打日本,就打日本,自家人无论多大仇恨,都一笔勾销。”“人家打仗也算凶,敌人明明知道八路在那里,飞机大炮一齐冲过去,却扑了个空;八路倒是从敌人屁股上 打来了,一来就给他个全军覆没。”“日本人说八路军神出鬼没;老百姓说八路军满天飞:你说厉害不厉害! ”听见了听的人们的笑声,才知道这位“八路通”已成了黑暗里半车人倾听的中心。黑暗中希望在每个旅人的心里抬了头,自己的忧郁也不知到哪里去了。车突突地向前冲着,虽然还是夜里, 战地却在眼前开了花。血腥的敌人后方,变成了无畏者的乐园。一九三八年十二月一日,潞城,故彰(有删改).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
18、,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插入了对和平年月的火车站的描写,对下文写灵宝车站的荒凉起补充和衬托作用。B.站务司事换了另一种语调说话,说明了他对伤亡已经麻木,从侧面表现出日寇的残暴。C.日本人和老百姓对八路军的不同说法,包含了不同的情感,都体现了八路军战术的有效。D.由于演说生动有趣,缓解了旅途中的枯燥沉闷,“八路通”成了半车人倾听的中心。30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翻滚的黄河、阴沉的天气、弥漫的黄沙、凛冽的风等环境描写突出了时节和地域特点,同时也渲染了 特定气氛。B.散文先写车站被日寇轰炸的现实,后写小伙子演说八路军的内容,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抗战 必胜的信
19、念。C. “八路通”演说八路军既有现实基础,也有“艺术加工 塑造了八路军俭朴亲民、英勇善战、维护民族大 义的形象。D.本文以叙事为主,穿插了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笔法灵动,饱含深沉的情感,给人以质朴浑厚之感。31 .作者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32 .有研究者在研究灵宝县抗战时期的历史时,将本文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请结合文本的相关内容,谈 谈其原因。(2022 广东湛江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铸剑注鲁迅(父亲)因替王铸造了绝世好剑而被王所杀。刚满十六岁的眉间尺便踏上了为父报仇之路。他换好衣,背上剑,和挑葱卖菜的一同混入城里。忽然,前面的人们都陆续跪倒了;远远地走
20、来王浩浩荡 荡的队伍。他一面伸手向肩头捏住剑柄,一面提起脚,便从伏着的人们的脖子的空处跨出去。但只走得五六步,就跌 了一个倒栽葱,这一跌又正压在一个干瘪脸的少年身上;起来时,肋下挨了很重的两拳。他也不暇计较, 再望路上,不但黄盖车已经走过,连拥护的骑士也过去了一大阵了。路旁的人们也都爬起来。干瘪脸的少年却还扭住了眉间尺的衣领,不肯放手,说被他压坏了贵重的丹田, 必须保险,倘若不到八十岁便死掉了,就得抵命。闲人们又即刻围上来,呆看着;后来有人从旁笑骂了几 句,却全是附和干瘪脸少年的。眉间尺遇到了这样的敌人,真是怒不得,笑不得,只觉得无聊,却又脱身 不得。这样地经过了煮熟一锅小米的时光,眉间尺早已
21、焦躁得浑身发火,看的人却仍不见减,还是津津有 味似的。前面的人圈子动摇了,挤进一个黑色的人来,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他并不言语,只举手轻轻地一拨干 瘪脸少年的下巴,并且看定了他的脸。那少年也向他看了一会,不觉慢慢地松了手,溜走了;看的人们也 都无聊地走散。“走罢,眉间尺!国王在捉你了!”黑色的人说。“你怎么认识我?”他极其惶骇地问。“哈哈!我一向认识你。”那人的声音说。“我知道你背着雄剑,要给你的父亲报仇,我也知道你报不成。岂但报不成;今天已经有人告密,你的仇人早从东门还宫,下令捕拿你了。”眉间尺不觉伤心起来。“我会给你报仇。”“你么?你肯给我报仇么,义士? ”眉间尺紧紧盯着两粒磷火一样的眼睛
22、。“只要你给我两件东西。”两粒磷火下的声音说。“那两件么?你听着:一是你的剑,二是你的头!”眉间尺虽然觉得奇怪,有些狐疑,却并不吃惊。“你不要疑心我将骗取你的性命和宝贝。”暗中的声音又严冷地说。“这事全由你。你信我,我便去;你 不信,我便住。”“但你为什么给我去报仇的呢?你认识我的父亲么? ”“我一向认识你的父亲,也如一向认识你一样。但我要报仇,却并不为此。聪明的孩子,告诉你罢。你还 不知道么,我怎么地善于报仇。你的就是我的;他也就是我。我的魂灵上是有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伤, 我已经憎恶了我自己!”暗中的声音刚刚停止,眉间尺便举手向肩头抽取青色的剑,顺手从后项窝向前一削,头颅坠在地面的青苔 上
23、,一面将剑交给黑色人。他一手接剑,一手捏着头发,提起眉间尺的头,向王城扬长地走去。午后,国王一起身,就又有些不高兴,待到用过午膳,简直现出怒容来。他常常要发怒;一发怒,便 按着青剑,总想寻点小错处,杀掉几个人。“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王解闷,因此特来奏闻。”“传进来!”并不要许多工夫,黑色人已站在殿阶下。“臣名叫宴之敖者;生长汶汶乡。少无职业;晚遇明师,教臣一把戏。这把戏一个人玩不起来,必须在金 龙之前,摆一个金鼎,注满清水,用兽炭煎熬。一到水沸,这头便随波上下,跳舞百端,且发妙音,欢喜 歌唱。这歌舞为一人所见,便解愁释闷,为万民所见,便天下太平。”“玩来!”王大声命令说。那
24、黑色人玩起把戏来,果然那头唱起歌来,转着圈子,一面又滴溜溜自己翻筋斗,人们还可以隐约看见他 玩得高兴的笑容。忽然歌声一停,沉了下去。“怎了?,等了一会,王不耐烦地问。“大王,”那黑色人半跪着说。“他正在鼎底里作最神奇的团圆舞,不临近是看不见的。臣也没有法术使 他上来,因为作团圆舞必须在鼎底里。”王站起身,跨下金阶,冒着炎热立在鼎边,探头去看。只见水平如镜,那头仰面躺在水中间,两眼正看着 他的脸。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脸上时,他便嫣然一笑。刚在惊疑,黑色人已经掣出了背着的青色的剑,只 一挥,闪电般从后项窝直劈下去,扑通一声,王的头就落在鼎里了。王头刚到水面,眉间尺的头便迎上来,狠命在他耳轮上咬了一口
25、。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声;两头即在水 中死战。约有二十回合,王头受了五个伤,眉间尺的头上却有七处。王又狡猾,趁眉间尺偶一疏忽,咬住 了他后项窝,连连蚕食进去;连鼎外面也仿佛听到孩子的失声叫痛的声音。黑色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长颈子,如在细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 蓦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潮的一声,雪白的水花向着空中同时四射。他的头一入水,即 刻直奔王头,一口咬住了王的鼻子,几乎要咬下来。王忍不住叫一声“阿晴”,将嘴一张,眉间尺的头就 乘机挣脱了,一转脸倒将王的下巴死劲咬住。他们不但都不放,还用全力上下一撕,撕得王头再也合不上 嘴。于是他们就如饿鸡啄米一
26、般,一顿乱咬,咬得王头眼歪鼻塌,满脸鳞伤。先前还会在鼎里面四处乱滚, 后来只能躺着呻吟。黑色人和眉间尺的头也慢慢地住了嘴,待到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 向天,沉到水底里去了。(选自鲁迅故事新编,有删改)注1924年至1926年间,是鲁迅“心的裂痕和思想的矛盾陷得最深”的时期。个人的遭遇,社会的动荡和 剧变,亲历“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的血与火,使鲁迅感到异常痛苦。同时,也使得他更深刻地认识 到“革命无止境、必须“永远进击工 而铸剑正是此间的创作。3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品描述眉间尺一上场就“提起脚 随即又“跌了一个倒栽葱”,
27、展现他少年复仇者的形象。B.晏之敖之所以要借眉间尺的剑与头,是因为他要借此来使王丧失警惕,以便在适当的时候寻找机会刺 死王。C.眉间尺对晏之敖“有些狐疑、但仍然坚定地献上自己的头,充分说明他涉世未深,心无城府,容易相信 别人。D.眉间尺头颅不敌王的头,晏之敖斩头落鼎,参与决斗。这不惜以死敲响的悲钟是作者对一个时代的呐 喊。34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擅长人物刻画。比如“黑须黑眼睛,瘦得如铁”通过外貌描写刻画了晏之敖的干练,暗示晏之敖能取 得胜利。B.眉间尺走上复仇之路出师不利,遇晏之敖重燃复仇希望;本陷于败局,但最终取得胜利,情节一波三 折。C小说形象富有象
28、征性。剑与头颅象征信念与牺牲。两位复仇者借它们完成了从物质到精神意向上的交 接。D.三头搏杀是小说情节的高潮部分,作者对其进行细致描绘,突出了主旨,但也让叙事显得更压抑。35 .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36 .看客、闲人是鲁迅笔下常见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刻画眉间尺与干瘪脸少年发生争执时的那群 闲人的用意。(2022 广东茂名,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忆平乐冯至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 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挫折 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
29、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 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 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当桂林的那些山峰渐渐在我 面前消逝时,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赣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四四方方的 湖南那么一个大省,但是民船,两个地方却没有一点不同,同样的船篷、同样的船身、同样的船夫撑船的 姿势。从空间我又想到时间:在战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没有多少变化。山是那样奇兀,水 是这样清
30、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 能把这寂静冲破。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 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 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熟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 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 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
31、着棉 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恐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 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 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 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我们继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
32、吧,我替你们赶做一一”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唾, 至于那件夹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 有人来找。我睡眼朦胧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 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 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 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六年
33、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 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 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验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 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 个旧日的友人。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 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 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
34、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 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 起漓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刻的裁缝。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选自山水).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武汉撤退后,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人们好像很年轻”,脸上也没有倦容,表达了坚决抗日、 抗战必胜的信念。B.文章写漓江山与水的关系,令人想到辛弃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名句。作者这样写眼前景,应 该是有所寄托的。C.文章说“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
35、那个裁缝”,是作者同情裁缝处境艰难,特意多给他点钱,可裁缝只 接受应得的工资。D.文章中有两处“衣冠”,最后说“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可见作者对某些衣冠人 士的强烈愤慨。3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避免夸张、渲染的笔墨,叙事严肃朴素,抒情谦虚诚恳,给人凝重简练而又朴厚深远的美感。全 篇行文风格沉着深婉,朴素隽永。B.文章回忆“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随意下笔,有感即发,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经过 多年的沉淀和积累酿造出来的。C.文章描写漓江“奇丽”的山水,引入诗歌的意象、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而且能
36、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D.文章以“不变”反衬“变、农夫和手工业者这些普通老百姓不会变,但有些农冠人士却敷衍塞责,玩忽职 守,胡作非为,变得不成人形。38 .文章中说“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画横线句)。作者为何 会有这种特殊的感觉?请简要说明。39 .冯至先生曾经说:“无论在多么暗淡的时亥U,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都在我的面前闪着微光,使我生 长,使我忍耐。”请结合文本,从风景、人物两方面分析“微光”的内涵。参考答案:1. D2, D文本一以未得先生手迹的遗憾开始,后写错过先生图章,再写两次幸运得到手迹,最后以送同学手迹 结尾,围绕寻求先生手迹来行文;口这样写使内
37、容组织有序,重点突出,首尾呼应。3. 口以作者对先生学问人品的敬仰与追思之情贯穿全文,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记录先生学问人品和爱 国之情的事迹,真实可信,对读者有价值;全文将抒情和写实有机融合,既表现先生是“可传之人”,也记 叙了先生的“可感之事”,更表达了对先生的“可念之情,.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对先生家道没落的惋惜”分析不正确,根据后文,作者多方搜集黄晦闻先生的遗物手稿,并说“想保存 一点先师手泽的愿望总算实现了”可见,作者惋惜的不是先生家道没落,而是惋惜没能保存先师的遗物。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 “在作者独坐求,博弈,不得时”错
38、误,根据原文“设想有的人有时也许一人枯坐萧斋,求博弈不得,那就以 此代替博弈,或者不是毫无用处的吧”可见,文中“求博弈不得,的不是作者,而是读者,作者希望自己的作 品能够对读者有用处。(节选自负暄琐话,有删改)文本二:所谓记忆都是零零星星的,既不齐备,又不清晰,只是一些模模糊糊的影子。影子中有可传之人,可感之 事,可念之情,总起来成为曾见于昔日的“境,影子的内涵很杂,数量不少,这里抄存的是与“境有关的一点点。选这一点点,是考虑到两方面的条件。 一是可感,就是昔日曾经使我感动或至少是感兴趣,今天想到仍然有些怀念的。二是可传,就是让来者知 道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逝者如斯,长生、驻景都是幻想,永垂不朽
39、只能存于来者的感知里。遗憾的是存于 来者感知里的数量太少了,尤其是不曾腾达之土。史记伯夷列传末尾有这样的话:“岩穴之土,趋舍 有时,若此类,名埋灭而不称,悲夫! ”由太史公到现在,又两千年过去了,“名理灭而不称”的真是不可数 计了。我,笔拙言轻,但希望是奢的,就是很愿意由于篱下的闲谈,有点点的人和事还能存于有些人的感 知里。这样,当作玩笑话说,我这些琐话,虽然是名副其实的琐屑,就主观愿望说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自然, 就读者诸君说就未必是这样,因为时间空间都隔得远,他们会感到,作为诗,味道太薄,作为史,分量太 轻。那么,古人云:“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设想有的人有时也许一人枯坐萧斋,求博
40、弈不得, 那就以此代替博弈,或者不是毫无用处的吧。一九八四年四月(节选自负暄琐话之小引,有删改).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成容易凋谢”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先生德高望重的敬佩,还表达了对先生离世的惋惜、悲伤之情。B.时隔多年仍能一一列举先生所编的讲义,既突出了先生学问之精深广博,也饱含着对先生的钦佩与怀 念。C.花费笔墨详写先生与学生之间的小误会,集中表现了先生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青年学子的殷殷期盼。D.先生去世后,图章被他的家人贱卖,却无人问津,作者觉得可惜,这一细节表达了对先生家道没落的 惋惜。1 .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41、.“境”包含着人、事、情三个要素,记忆之“境”是那些曾让作者感动过和怀念着的人和事。B.引用史记名言,来感慨太多应该被铭记的平凡人湮没于历史长河,隐含着作者的写作动机。C.张中行认为其写作内容是“名副其实的琐屑”,体现出他对自己的作品坦诚而又谦虚的态度。D.在作者独坐求“博弈”不得时,便用写作聊以自慰,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有些许意义。3 .文本一中多次写到寻求先生手迹,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4 .文本二说,作者是将回忆“当作诗和史写的”,请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现“当作诗和史写”这一主观愿望的。(2022 广东广州天河区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姓紫嫣红开遍,滕肖澜“原
42、来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 天还未亮,项忆君便被父亲的唱戏声弄醒。她爬起来,轻手轻脚地开了门。客厅里,父亲项海把四周门窗 关得严严实实,拉上窗帘,穿一身褶子,舞着两只水袖,身段袅袅婷婷。头一扭,眼神再一挑,翘个兰花 指一一便活脱是杜丽娘了。声调压得有些低,好儿个音该往上的,都硬生生吃回了肚里。项忆君知道父亲是怕影响隔壁邻居。不够尽 兴了。但也不要紧,客厅不是舞台,父亲不是为了博台下的喝彩,只是自娱罢了,为的是一刹间的迷醉, 像鱼儿游回大海,鸟儿重归林间。那一刻,是另一个世界,只需微微闭上眼,周围便是良辰美景。项忆君又轻轻关上门,重新躺回床上。项忆君的曾祖父早年是上海滩
43、赫赫有名的琴师,父亲项海从小跟着 研习京昆,嗓子好扮相也好,早年是京剧团的台柱,专演梅派花旦。后来嗓子不行了,改唱昆曲,渐渐地 便不唱了,赋闲在家。早饭时,项忆君看到,项海的胡子依旧刮得干干净净,下巴上青灰一片。这还是演花旦时的规矩,胡子要 刮彻底,胡罐也不能露个一星半点。早年落下的习惯,至今如故,每次刮完胡子,还要翘起兰花指轻抚一 遍,再朝镜子里抛个眼风,定个格,才作罢。项忆君吃完,站起来,拿上包,说声:“爸,我上班去了。”项海微微点头,举起一只手,优雅地挥了挥。“去一一吧。”也是京白的韵调。项忆君在机场海关上班。高中毕业时,项忆君原先想考戏曲学院,一是自己喜欢,二来也是想让父亲高兴。她长相
44、跟父亲有些像, 瓜子脸,五官不算出众,却是清清爽爽。父亲说过,这种脸型饰花旦最好,平常看着普通,妆一上,眉眼 便活了。她以为父亲肯定支持。还未懂事起,她便听父亲唱戏,起初是咿咿呀呀觉得好玩,渐渐地,便融了进去。确实是好,到兴头上, 整个人嗖地蹿了出去,只一瞬间,便似穿越了几千几百年,到了不知名的所在。戏里的人,都活生生地在 旁边呢。轻摆罗衫,眉眼含春,一蹙一颦,都是美到了极致。项忆君也爱听流行歌曲,可跟京昆比起来, 便完全是两码事了。一个像嘴里嚼的话梅,另一个,却是泡得配的茶,光闻那香气,便已醉了三分。一 个是听了便忘,一个是直落到心里,曲罢了还兀自傻傻的。项忆君小的时候,到杂货店买酱油,手拿
45、瓶子,嘴里哼着“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转东升,那 冰轮离海岛一一”脚下踩着碎步,眼神定定的,小嘴念念有词,痴了似的。路过的人便笑她是个傻丫头, 长大了和她那傻爸爸一样。项忆君唱戏时,项海便在一旁坐着,两指间夹支烟,随节拍在桌上轻轻敲着。项忆君嗓子比父亲亮,身段 也好。项海说,如今的角儿,再没有像当年那样出众的了,总是少了些什么,也是世道的缘故,能出电影 电视明星,却出不了拔尖的名角儿。项忆君有天赋,没受过专业训练,单靠父亲的指点,小学时便得了全市京剧票友赛儿童组的冠军。上台领 奖时,主持人问她长大了要做什么,她想也不想,便回答说“名角儿”。项忆君母亲死得早,舅舅心疼外甥女,便常过来看她
46、。舅舅是生意人,见的世面多,眼界也宽。高考前一 个月,项忆君把填好的志愿给父亲看。那天舅舅也在,一见志愿表,便跳起来“帮帮忙,唱戏会有什么出 息,有几个唱戏唱出名堂的一一你爸爸唱戏,你也唱戏,你看看你爸爸,就晓得唱戏好不好了!到了紧要 关头还是要看看外面的世界一一都变成什么样了,你还以为是戏里的世界呢! ”舅舅确实是为项忆君好, 以至于到后来都有些失言了。项海没作声,端起桌上的茶,掀开盖、轻轻撇去茶沫,吹了吹。不喝,又放 下了。那天晚上,项海没有睡觉。房间的灯始终是亮着。关着门,烟味却还是源源不断地飘出来。项忆君也是一 直睡不着。第二天,父亲让项忆君把志愿改了一一改成工商管理专业。那日,项忆君
47、第一次看到父亲竟忘了刮胡子, 胡硝密密麻麻,一直延伸到两颊。父亲长长地叹了 口气,“哎一一”,转身进屋了。项忆君穿上海关制服,在父亲面前一站,项海朝她的肩章看了又看,半晌,才道:“女孩子穿这身衣服, 有些武气。”项忆君说:“是刀马旦的路子。项海笑了笑,不吭声了。日子一天天地过。项忆君还是爱唱戏,每天总要抽个半小时,让父亲指点。这半个小时,与另外二十三个 半小时,像是隔着几个世纪。项忆君知道,这半个小时,她其实是梳着髻化着油妆呢,水袖舞得花团锦簇, 周围是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会儿“待月西厢”,一会儿又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了。这半个小时,比那 二十三个半小时都要精彩,是点睛的一笔。舅舅给项忆君介
48、绍过一个男朋友,在会计事务所上班,父母都在国外,家里条件不错。项忆君和他谈了半 年,感觉还行,他父母专门从国外飞回来看准儿媳。见面那天,小伙子的母亲随口问了声“平常有什么爱 好”,项忆君答道“唱戏”。两个老人倒有些意外了,说,那就来一段好不好?项忆君便演了一段“贵妃 醉酒”。唱到最后,不知不觉竟落下泪来,眉眼间说不尽的缱绻情意。两个老人看得呆了,半晌,才鼓起掌来。项 忆君以为给他们留了好印象,谁晓得过了两天,小伙子跑来说一一我爸妈讲你身上有股妖气,不像好好的 女孩子。项忆君是第一次被人这样说,委屈得回家就哭倒在床上。半晌,项忆君不觉唱起:“原来娓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一一”父亲在门外,举起一只手,眼神一挑,轻声(有删改).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项海从小研习京昆,早年是剧团的台柱,即使后来赋闲在家也常常自己唱戏,唱戏已然从职业变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