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54645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8.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宾县一高2020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2021.10.18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选文,完成后面练习题。很多人讲红楼梦,都认为曹雪芹的世界观,体现在贾宝玉身上是讲佛教的色空观念, 一切归于空虚,一切归于幻灭,人生没有意义,因此最后“遁入空门”。我认为这个看法可 能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状况。曹雪芹的世界观是把“有情之天下”作为人生的本源性存 在,作为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曹雪芹用真实存在的“情”照亮了 “空”,因此人生是有 意义的。曹雪芹的这个“情”字,继承了汤显祖的世界观和美学观。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 个

2、“情”字,他的“情”包含有突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内容,就是追求人性解放。他讲的 “情” 一方面和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相对立,一方面和封建社会的社会秩序、社会习惯相对 立。他认为“情”是人人生而有之的人性,它有自己的存在价值,不应该用“理”和“法” 去限制它、扼杀它。在他看来,“有情之天下”就像春天那样美好,所以追求春天就成了贯 穿汤显祖全部作品的主旋律。但是现实社会不是“有情之天下”而是“有法之天下”,所以 要“因情成梦”“梦生于情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他肯定“情”的价 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的“情”的观念,和汤显祖一样,是“儿女之真情”,是人 人生而

3、有之的。曹雪芹也要寻求“有情之天下”,要寻求春天。他和汤显祖一样,也感受到 当时整个社会是“有法之天下”。但是他和汤显祖有一点不同,就是尽管整个社会是“有法 之天下”,他依然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有情之天下”,可能很短暂,可能是瞬间,甚 至可能是悲剧,但它确实存在。在汤显祖那里,杜丽娘的春天只能存在于梦中,而在曹雪芹 这里,贾宝玉的春天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可以说,在这里,曹雪芹比汤显祖提升了一步。红楼梦一开头,写女娟补天剩下一块石头,被抛在青坟峰下。后来来了一僧一道, 把这块石头带到人间去经历了一番,这叫“幻形入世”。石头最后被一僧一道带回青城峰, 把这番经历记在石头上,就成了 “石头记”

4、。这块石头到人间这一番经历,有什么意义?这 块石头在人间看到了什么?这块石头降生到大观园,大观园聚集了一群女孩子,她们活泼, 明亮,她们聪明,灵巧,她们热烈,多情,她们追求“儿女之真情”,她们追求自由、解放、 平等、尊严。这块石头来自“青少更峰”,到最后又回到“青展峰”。“青展峰”是生命的出 发点,又是生命的归宿,它还是“情根”,即“情”是生命之根,“情”是天地的本源性的 存在。这个“青展峰”是曹雪芹人生理想的象征,它不是彼岸世界,而是在此片,就在当下的. 现实的世界中。曹雪芹一部“石头记”,就是通过这块石头下凡的“亲见亲闻”,证明在现 实人生中存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美丽世界。曹雪芹最终(或在最高

5、意义上)是用“情”充实了 “空”,用“情”照亮了 “空”,把情”提升为最高的范畴。红楼梦之伟大,曹雪芹在中国文学史上之不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他提出 人的本源性存在的问题,就在于他提出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的问题。在他看来,人生的本宾县一高2020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答案】1.A2. B 3.C【分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 “作者认为仅以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来看曹雪芹的世界观”曲解文意,原文意思是作者认 为以贾宝玉身上讲佛教的色空观念来看曹雪芹的世界观;“不符合红楼梦实际状况”表 述绝对化,原文是“可能不符合红楼梦的实际状况”。故选Ao【

6、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 “得出曹雪芹艺术成就更高的结论”错误,原文是0在汤显祖那里,杜丽娘的春天只能 存在于梦中,而在曹雪芹这里,贾宝玉的春天却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可以说,在这里,曹 雪芹比汤显祖提升了一步”,并不是说曹雪芹艺术成就更高。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后者对自由尊严的追求是能够实现的”错误,原文是“可能很短暂,可能是瞬间,甚至 可能是悲剧,但它确实存在”,只是说这种追求是存在的,但不一定能实现。故选Co【答案】4. A 5. D6 .不断丰富家训形式及内容,与时俱进。汲取古代家训中的优秀成果,发掘

7、家训文化 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发挥家庭在家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使家训家风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先要对作品有整体的了解和准确的 把握。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解作品内容,把握作者观点。解答本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 文本相关内容加以比照,确定答案。A项,“诫伯禽中修身、立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错,尚书有诫伯禽一 篇,讲的是周公在其子伯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六点训示,主要内容是居安思危、谨慎做事 等,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 能快速找出题

8、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D项,文中谈“三纲五常”来说明家规约束作用,是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 不合材料三中的“家训的传承与创新”的论点。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基本的能力。本题的较简单, 可以从文章中找到答案所在的相关区域,对相关内容总结概括即可。如材料三中“发掘家训 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和现实意义。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可以总结出:发挥 家庭在家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使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其他各点从文中总 结即

9、可。7 【答案】7. C惊喜而激动:从咳嗽声听出是钱诗人时,“钱伯伯”三字立刻冲到嘴边;小屋里见到 钱诗人时,不顾行李,手马上提到了一起,叫了声“钱伯伯”后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语言。 震惊又愤怒:看到钱伯伯的狼狈样子,感到惊讶;知道是日本人造成的后,他“猛地立 起来”,“眼盯着老人的脑门”,深感震惊又愤怒。痛快与兴奋:受到钱伯伯启发和鼓舞,在倾诉中感受到痛快和兴奋,他无须顾忌什么, 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批评。8 “诗人”这一称谓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日本人的歹毒,钱诗人遭受日寇的毒刑并因此 反抗。“伯伯”是瑞全对钱诗人的称呼,体现了对他的尊重,也可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老人”的称谓再次回到全知视角,个体

10、形象上升为的群体形象,体现中国人民的觉醒 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同仇敌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一方面是不想让瑞全因为自己伤心,另一方面缘于自己内心的觉醒”错。原文说“他 想把入狱受刑的经过,与一家人的死亡,一股脑儿像背书似的背给瑞全听。可是,他以为瑞 全刚由外面回来,必定看见过战场;战场上一天或一点钟内,也许有多少流血的与死亡的; 他自己的一点苦痛有什么可说的价值呢”,可见,老人始终没有给瑞全讲自己受刑的经过和 一家人的死亡,是因为他认为瑞全知道流血和死亡的事,并且他认为自己和家人的事不值得 i)Lt o 故选C。7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心理

11、变化过程的能力。(1)根据“老人,嗽了声;而后向佛像的后面走。瑞全虽然仍没认出老人,可是听出 老人的嗽声。钱伯伯三个字,亲热的,有力的,自然的冲到他的唇”“进屋门,老三 与钱伯伯像两个火团似的,同时喷射出来。瑞全一歪肩,把行李摔在地上。四只手马上 都握在一处。瑞全又叫了声钱伯伯可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话来”分析,瑞全从咳嗽声听 出是钱诗人时,“钱伯伯”三字立刻冲到嘴边,但是他没有叫出声。等到他在小屋里见到钱 诗人时,他不顾行李,手马上提到了一起,叫了声“钱伯伯”后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语言,这 表明瑞全见到钱诗人后惊喜而激动的心情。(2)根据“他万想不到钱伯伯会变成这个狼狈的样子,和在这些个破小庙里。愣了

12、一会儿, 他认识了钱伯伯”分析,瑞全看到钱伯伯的狼狈样子,感到十分惊讶;再根据“什么? 瑞全猛的立起来,一双黑豆子眼盯住老人的脑门” “瑞全万也没想到钱诗人,钱伯伯,天下 最老实的人,会受毒刑。他以为北平在这几年里必是一声不出的,一滴血不流的,用它的古 老的城墙圈着百万以上的亡国奴。谁知道,连钱先生这样的老实人也会受刑,并且因受刑而 反抗呢”分析,当瑞全知道老人的变化是日本人造成之后,他“猛地立起来”,“眼盯着老人 的脑门”的动作和神态,表明瑞全此时既震惊又愤怒的内心活动。(3)根据好!好!还是说说吧,说说你的事!我愿意多知道事情,只有多知道事情,心 里才能宽绰!瑞全没法不开口了。他原原本本的

13、把逃出北平后的所见所闻,都说出来说 着说着,瑞全感到空前未有的痛快与兴奋。这是和钱伯伯谈心,他无须顾忌什么;在事实之 外,他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分析,瑞全受到钱伯伯启发和鼓舞,在倾诉中感受到痛 快和兴奋,他无须顾忌什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批评。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使用不同人称的作用的能力。(1)分析“诗人”这一称谓的作用由“在他记忆中,钱伯伯是个胖胖的,厚敦敦的,黑头发的,安良温善的诗人”左右应该是 “各色的鲜花与陈古的图书”“瑞全万也没想到钱诗人,钱伯伯,天下最老实的人,会受毒 刑” “这样的老实人也会受刑,并且因受刑而反抗呢”分析,“左右应该是各色的鲜花与陈古 的图书”的清高的

14、诗人,却要遭受日寇的毒刑并因此反抗,“诗人”这一称谓表现了战争的 残酷。(2)分析“伯伯”这一称谓的作用由钱伯伯三个字,亲热的,有力的,自然的冲到他的唇边”“瑞全又叫了声钱伯伯, 可就想不起任何别的话来”“愣了一会儿,他认识了钱伯伯,正像他细看一会儿那被轰炸过 的城市之后,便依稀的认出街道与方向” “伯伯,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瑞全打破了沉 寂”“钱伯伯,告诉我点您的事”“用心的,瑞全一字不落的,把钱伯伯的话都听进去”“他 没想到钱伯伯会这样概括的述说。他原来以为老人必定婆婆妈妈的告诉他一些有年月,有地 点的事实。听完这一大段话,他呆呆的看着钱伯伯。是的,钱伯伯的身上,正像他的思想, 全变了”

15、分析,从“诗人”到“伯伯”的成为,显示叙述视角转为瑞全,这样安排有助于情 节的展开,也可以侧面烘托人物形象。(3)分析“老人”这一称谓的作用由“老人瘪着嘴一笑,他本不想说,可是又觉得不应当拒绝青年朋友的要求” “他没想到钱 伯伯会这样概括的述说。他原来以为老人必定婆婆妈妈的告诉他一些有年月,有地点的事实。 听完这一大段话,他呆呆的看着钱伯伯。是的,钱伯伯的身上,正像他的思想,全变了。他 好像不认识了,又好像更多认识了一点,钱老人”“他很想把自己的经验都告诉给老人”分 析,“老人”的称谓再次回到全知视角,有助于“钱老人”的个体形象上升为战争中坚强和 觉醒起来的众多老人的群体形象。【答案】10.

16、B 11. D 12. A13. (1)朝廷的处理办法已经决定,士兵武器都不缺乏,这些不对应该留在西部边境来防备。 (2)只是领兵稍微后撤,让他们渡河到一半,我们再出动铁甲骑兵逼迫攻杀,没有不胜的。 【分析】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吹的声 音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兵就要追来,昼夜不敢停,在草丛里行军在野外住宿,再加上又冷又 饿,死的人十分之七八。“以为晋兵且至”中,“晋兵且至”为主谓结构,作宾语,是“昼夜不敢息”的原因,“昼 夜”作“不敢息”状语,承前省略主语“秦兵”,“至”后断开,排除AD。“草行露宿” “重

17、以饥冻”对称结构独立成句,其中“草行露宿”为固定成语,“重以饥 冻”中“重”是“再次、又”之意,句中作状语,放到后句,说明秦兵的遭遇有“草行露 宿” “忍饥挨冻”两方面,是“死者什七八”的原因。据以上分析确定停顿位置为“重”前, 排除C。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 “我国古代中原一带民众的服装向左开,异于某些少数民族服装的右衽”错误。古代北方 游牧民族都披发左衽,而中原华夏民族则束发右衽。可见选项把左右弄颠倒了。故选D。12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A. “谢安也对战局没有信心,他用下棋、漫游来掩饰自己内心的紧张心情”错误。文中说“谢 玄入问计于谢

18、安,安夷然,答曰:已别有旨。安遂命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 赌墅。安棋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至夜乃还”,可见谢安对 战局有信心,并非掩饰紧张心情。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处分,处理办法;兵甲,士兵武器;无阙,都不缺乏。(2)但,只是;弓L领;少,稍微;去1,后撤;蹙,逼迫;蔑,没有。参考译文:秦王苻坚执意占领江东,颁布诏令大举入侵(东晋)。阳平公苻融对苻坚说:“鲜卑, 羌虏,是我们的仇敌,总想着发生变故来实现他们复仇的志向,他们所陈述的策略,怎么可 以听从呢!良家少年都是富贵子弟,不懂军事,只是说些谄媚的话来迎合陛下的心意罢了。

19、” 我担心既不能成功,又会有后患!“苻坚不听他的劝谏。这时,前秦兵力已经很强盛,东 晋朝廷上下震惊恐慌。谢玄进来,向谢安问计,谢安神色平静,回答说:“朝廷已经另有打 算。”谢安于是命令车驾山林别墅去游赏,亲朋全都来了,谢安与张玄下围棋用别墅作赌注。 谢安的棋艺通常在张玄之下,这天,张玄(对前秦大兵犯境)有畏惧情绪,就使谢安成了他 的敌手而不能取胜。谢安(下完棋后)于是登高游览,直到夜里才回来。桓冲深为京城安危 而忧虑,派三千精锐士兵前来保卫京师;谢安坚决地拒绝了,说:“朝廷谋划已定,兵力和 装备都不缺,你镇守的荆州是京师建康西边的屏障,应该留下这些精锐部队作为防备。“桓 冲对辅佐的官吏感叹曰:

20、“谢安石有执掌朝政的才能和度量,(但他)不懂得用兵的韬略。 如今大敌就要到了,他还不停地外出游玩闲谈,派几个没有经历过大事的孩子抵御敌军,兵 力又少又弱,东晋的命运已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将臣服于前秦氐族人的统治了!”谢玄派 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奔赴洛涧,梁成抢先占据洛河,布成阵势,等待刘牢之。刘牢 之径直前进渡过涧水,攻击梁成,打败了他们。于是谢石的各路大军,水陆两路同时进发。 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登上寿阳城望去,只见晋兵阵容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 都是埋伏在那里的晋兵,回头对符融说:“这样的军队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小呢!” 怅然失意,这才有了害怕的神色。秦兵紧靠着北水列阵

21、,晋兵不能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 公符融说:“如果把你们的阵势移动一下稍稍退却,让晋兵渡过泗水,来决一胜负,不是很 好吗! ”符坚说:“只须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 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 ”符融也认为对,于是指挥军队稍稍退后。秦兵于是开始后退,(这 一退)无法停下来。谢玄等率兵渡过涧水攻击秦军。符融骑马奔驰压阵,想以此阻挡退却的 士兵,但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自相踩踏 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那些逃跑的士兵听到风吹的声音和鹤叫声,都以为晋兵就 要追来,昼夜不敢停,在草丛里行军在野外住宿,再加上又冷又饿,死的人十分

22、之七八。谢 安收到驿马送来的战报,当时他正与客人下围棋,收起书信放在坐榻上,脸上没有一点喜悦 的神情,仍像原先那样下围棋。客问他,他从容地回答说:“孩儿们已经如愿把秦兵打败了。” 下完棋,他回内室,过门槛时(难以控制内心的喜悦而步履不稳),不知不觉间竟折断了屐 齿。【答案】14. D15.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 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 早已置乡愁于脑后。【分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 “恰当的用典”错误。没有用典。这首诗熔叙事、抒情、

23、议论于一炉,并且突破了一般 送别诗的窠臼。其口语化的诗歌语言,让人感到亲切洒脱。悠扬流美的声调给人以奔放明快 的诗意感受。自由活泼的韵律,跌宕有致的节奏,显示出一种豪迈的气势,传达出火一般的 激情,将给远行者以极大的鼓舞力量。故选Do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李副使将离武威,远赴俄西,因而诗的开头两句即点明时令,以李副使出塞途中必经的火山、 赤亭这段最艰苦的旅程开篇。“火山五月人行少”,诗人早有吟咏,况六月酷暑。作者不从 饯行话别落笔,而以火山、赤亭起句,造成一个特殊的背景,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毅然 应命前行的豪迈气概,而一路珍重的送别之意也暗含其中了。三、四两句在写法上作一

24、转折,明写李氏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其一往无前:“知道您经常出 入边地,岂能见到轮台的月亮而惹起乡愁呢? ”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 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3) 小轩窗,正梳妆(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7 . 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本题文中的第一段文字后的省略号的作用是表 示引文的省略。表示引文的省略。B项,表示声音的延长。C项,表示话语被打断。D项,表示语言的断断 续续。故选A。18 .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居无定

25、所:没有固定的居住位置,甚至是属于自己的定居点都没有。无所归依:没 有归宿和依靠。根据语境主语是“人类的生存”,再加上“茫茫”修饰,不宜用“居无定 所”,第一处用“无所归依”恰当。第二处,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一叶扁舟:像一片小树叶那样的小 船,形容船小而轻。根据语境“没有舵手,也没有彼岸“,第二处选“一叶扁舟”恰当。 第三处,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根据对 象“人类”“中国历史”关系密切,故第三处不能用“休戚相关”,用“息息相关”更恰当。 第四处,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不间断。层出不穷:比喻事物或言论接连不断地出现, 尚未穷尽。

26、这里语境“暴君暴行”用不间断比不穷尽恰当,因此使用“接连不断”恰当。 故选C。19 .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可知,“摆脱”搭配的宾 语为“习行”,第一个介词“为搭配的宾语为“皇帝老爷”,第二个介词“为”与“提 供”构成固定搭配,另外“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和“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 没有良心的合理化理论”是递进关系不可颠倒。A项,“摆脱”缺少宾语中心词“习行”。B项,“摆脱”后少介词“为,它与“皇帝老 爷”搭配。C项,“执掌大权的皇帝老爷张目、护短”和“为他们的酷虐暴行提供最没有良心的合理化 理论”是递进关系不可颠倒。故选D。20 .(1).他们

27、的心理压力也很大。(2).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 (3).还要合理地选 择食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分析文段可知,此处主要是说高二的学生压力大,包括学习和心理方面的。文段主要针对一 些食物对如何缓解心理压力进行了分析。第一处可通过“不光是” “心理压力”可推测出 来,“不光是”表明除此之外还有别的,后文提到了 “心理压力” 一词,因此可得出第一处 应填“他们的心理压力也很大”这样的内容。根据“有的食物有直接减轻人的心理压力的作 用”这句话,可知后面要说的是“有些食物”的特点,再根据“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后面具 体食物的作用可判断出第二处要填入的是“有些食物可以集中人的精力

28、”这样的内容。根据 有些食物可以帮助人,有些食物也可以让人加剧精神紧张等内容可知,前面要说的应是要会 合理地选择食物,因此第三处可填入“还要合理地选择食物”这样的内容。21 .【答案】民航局新规结束中美零航班状态,美航空公司要接受中方的奖惩规定,这 当中没有政治。【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段的压缩概括能力。根据文本“美国的航空公司可以结束目前与中国之间零航班的状态,与各国航空公司享受同 等权利”可知,民航局新规结束中美零航班状态;根据“如果美国的航空公司加入中国扩大 航空往来的新计划,它们能否经受住中方宣布的奖惩规定,不被熔断,反而从一周一班上升 为一周两班,完全取决于那些公司自己”可知,美航空公司

29、要接受中方的奖惩规定;根据文 本“这当中没有政治,有的只是安全与责任”可知,这当中没有政治。由此得出答案:民航局新规结束中美零航班状态,美航空公司耍接受中方的奖惩规定,这当 中没有政治。22 .审题:本题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是典型的时事、现象评论作文。材料本身,近乎零度写作,没有明显的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因此见仁见智,可以对在 公共场合大声朗诵这一现象表示理解、赞同,也可以颇有微词,指出不当之处。作为典型的时评类作文,可以按照“引、议、联、结”四部曲。弓I,要求简洁概括事件, 切忌扩写。议,是重点,不仅要就事论事,还要将事论透,对材料多维透视,从不同角度, 使“材尽其用:从朗读者角度,可

30、以肯定其勇气,敢于挑战自我;也可以委婉地劝告应注 意公共文明,不影响他人生活。如果从保安角度,可以肯定其做法的合理性,也可以指责其 简单粗暴。但保安很显然并非材料的主角,因此,不宜浓墨重彩。旁观者角度,也不失为一 个好角度。可以从如何面对新事物、异类现象等方面来思考,一方面可以指出其扰民,一方 面也可以倡导多一份温厚心态,多一份开明和宽容。解析材料,本题其实考查的母题是“个人自由和社会规则” “个人自由与公共文明”之 间的关系。当然,在充分剖析材料基础上,能适当联系现实,缘事而发则更好。甚至适当拔高一点, 到国民心理层面,则文章更具思想深度和广度。立意:面对新鲜事物,多点包容与接纳;心怀善意,

31、对梦想与激情多点理解与支持;锻炼自我,磨砺自我,突破自我;以欣赏的眼光发掘与善待生活之美;表达自我需求与遵守公共规则应兼顾;追求个性自由,也遵守社会公德。少一些别里科夫,多一些堂吉诃德(标题巧用两个文学形象,呼吁社会多一些宽容开明,激励勇者不惮前行;对仗工整, 精致,意蕴丰厚。)某高校学生在食堂疯狂朗诵,被保安制止,引发热议。有人认为在公共场合高声朗诵, 影响他人,应该加以制止。而我不以为然。于保安和校方而言,出于何种目的制止?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我想保安应无恶意, 而是源于条件反射的职业习惯一一“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这是一种典型的“别里科夫式” 的思维。(从现象入手,深入分析人物心理,

32、揭示本质。)这一事件,也折射出社会面对异类和新事物,缺乏耐心和宽容,习惯于贴上“广场舞大 妈式”的标签。而这些朗读者,显然不同于广场舞大妈。他们选择在食堂一一本就是熙熙攘 攘、嘈嘈切切的地方。不仅不会扰人,或许会成为他人饭后茶余的精神套餐,这和吃饭时听 音乐、看电视有何区别?(通过和“广场舞大妈”的比较说理,深入分析,两者貌似相同, 实则不同,分析细致,让人信服。)因此,希望高校、社会、民众少一些别里科夫式的惯性思维,看到异类和新事物,不要 轻率“棒杀”,而是多一份开明和包容。(对上一部分的小结。)于学生而言,疯狂朗诵的背后,是一腔热血孤勇,一腔拿云心事。他们书生意气,不恤 人言;敢为异类,敢

33、犯笑侮,梦想路上从不反顾,无疑是象牙塔里的一股清流。一腔热血孤勇,其情何壮!(分解论点,警策句立骨,便于后文展开,礼赞疯狂朗诵的 原因之一,也显示文脉。)谁的青春不癫狂?癫狂的背后,是理想的张扬,青春的燃烧。海子在酒馆里,在广场上,对着食客、路人,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的诗歌,面对冷眼, 他依然像堂吉诃德一样,踽踽独行,沉醉在诗歌的王国。这位昔日的异类,却成为后来无数 人的励志偶像。在我看来,这些疯狂朗诵者,和当年的海子并无两样。每一种异想天开甚至脑洞大开的梦想,都应该被尊重和呵护。13名大学生,列阵朗诵, 专门在稠人广坐、众目睽睽下练声练胆,暴露不足,挑战自我,这是何等的勇气!“王杨卢骆当时体,

34、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J同理,今 天,他们可能是众人眼中的狂人,但明天,这些勇士必将成为达人,看“众人平地上,唯我 碧霄中二一腔拿云心事,其智可嘉!(分解论点,同样警策句立骨,礼赞疯狂朗诵的原因之二, 也显示文脉。)当你在责难朗诵者哗众取宠时,不妨“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再下结论。事后得知, 他们是播音系、传媒系的大学生。他们有着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很多人“秋月春风等闲 度”的大学生活中,他们“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规划生涯,瞻望未来。他们的人生早 有规划,不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临时迁就。如此理性和前瞻的智者,怎能视为将个人利 益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的精致利己者而加

35、以制止?(几处引用,使文章语言鲜活,妙趣横生, 意随笔到,既睿智、典雅又幽默。)鲁迅说: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是一首好诗。林肯、丘吉尔等巨人最初 的演讲,也不免怯场,期期艾艾。但他们敢于通过自我加压式的训练,练就了雄辩的口才。 (运用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既使例证丰富,又具有雄辩的力量。)这些勇敢的青年,何尝 不是如此?他们今天在食堂里朗诵,明天还将前往广场闹市、公交地铁;他们甚至渴望嘲笑, 迎接异样的眼光。“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他们扪虱而谈,旁若无人。从这里,走向万人中 央,这样志存高远的追萝者,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但愿这个社会,多一些堂吉诃德,为梦想而战,特立独行;也愿这个社会

36、,少一些别里 科夫,开明包容,宽容异类!(收束有力,曲终奏雅。)源性之所在,人生的终极意义之所在,就在于“有情之天下”。而“有情之天下”并非空想, “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就在当下的生活世界,是本真的存在。(摘编自叶朗红楼梦的形而上意蕴:“有情之天下”就在此岸)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仅以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来看曹雪芹的世界观,不符合红楼梦实际状况。 B.汤显祖美学思想的核心是“情”,其中追求人性解放的思想突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 C.基于“有法之天下”的现实,汤显祖“梦生于情”,曹雪芹让“情”存在于现实世界中。 D. “青填峰”是生命起点,“青填”即

37、“情根”,暗示“情”是本源性的存在,是生命之 源。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批驳他人评价曹雪芹世界观的基础上,引出了后文“有情之天下”的话题。 B.文章比较曹雪芹和汤显祖美学思想核心的异同,得出曹雪芹艺术成就更高的结论。 C.文章以石头“幻形入世”的经历为例,论证“有情之天下”存在于现实中的观点。 D.文章以“我认为” “可能”“在他看来”等语,对观点表述作出了限制,立论严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曹雪芹用真情充实和照亮了 “空”,因此贾宝玉“遁入空门”,不是归于空虚、 幻灭,而是情之所至。B.相较于“有情之天下”,“有法之天

38、下”重视伦理观念和社会秩序,“礼法”自然对人 具有规范和约束的效力。C.杜丽娘的春天只能在梦中,大观园里女孩们的春天存在于现实生活,后者对自由尊严的 追求是能够实现的。D.红楼梦的伟大在于曹雪芹认为人生的终极意义在于“有情”,因而体悟作品的“情” 味儿应该是阅读重心之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古代的家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家训,辞源的解释是:“家训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者。”在中国传统文化 中,家训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令、家诫、家戒、家规等,其内容在家范、家礼、家约以及 教子诗、示儿书、家书中也经常有所涉及。尚书有诫伯禽一篇,讲的是周公在其子 伯禽前往

39、外地上任前提出六点训示,主要内容是居安思危、谨慎做事等,这被认为是中国最 早的家训。其后,家训文化一直绵延传承、长盛不衰,著名的如章氏家训颜氏家训 朱子家训袁氏世范等,其中许多名言警句至今仍脍炙人口。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与立志。在古代的家训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诸葛亮 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 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稍后的嵇康在家诫 中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 逮,期于心济。”(摘编自陈忠海古代家训中的廉政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家训,又称家诫、家

40、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孙后代的垂诫、训示。 据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建立诸侯国,遍封功臣。周武王之弟周公旦, 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 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日: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 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土,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 国骄人。”周公训子,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庭训,是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 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

41、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 范来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 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 及习俗控制。同时,为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 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 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 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42、,也是社会风尚的缩影,好的家风家训,决定了家庭进步和文明程度。 中国的家训文化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这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周公戒子、孔子庭训 都体现了这一点。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 诲的结果,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 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摘编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有删改) 材料三: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 治业的智慧结晶。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

43、,源远流长。 周代以后,陆续出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训文 化的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 出,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 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灵,新时期,家训文化的生命力需要传承与创新。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 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传统家训文化注重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 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 人、长辈

44、对幼辈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 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传统家训文化注重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 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 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的尊严。传统家训文化注重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 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 他们都是通过言传

45、身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化 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 设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好家风好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更好地向前发展的重要保证。古往今来,许多名人 贤士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 “好家风好家训”的熏陶,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大家 争相学习的典范。比如:包拯的家训只有数十个字,“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 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 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46、。传承优秀家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 同,家训定化展现了道德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 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 统文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 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有删改)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诫伯禽中修身、立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其后家训文化一直绵延

47、传承、长盛 不衰。B.记载真实的“周公训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儿子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 事。C.从孔子训诫儿子归纳出的“庭训”“趋庭”“鲤对” “庭对”等词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 代名词。D.在整个中国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是中国家训最基本的一个。5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A.嵇康家诫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 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心济。”B.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 家风,在近现代人才辈出。C.家族成员要学习和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谨

48、记祖先对后人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 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D.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6 .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如何让家训在今天更好地传承和创新?(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重逢老舍虽然已是秋天,钱诗人却只穿着一件蓝布的单道袍。他的白发更多了,两腮深陷,四围 长着些乱花白胡子。他已不像个都市里的人,而像深山老谷里修道的隐士。静静的他坐在供 桌旁的一个蒲圈上,轻轻地敲打着木鱼。听见了脚步声,老人把木鱼敲得更响一点。用一只眼,他看明白进来的是瑞全。他恨不 能立刻过去拉住瑞全的手。可是,他不敢动。他忍心的控制自己。同时,他也要看看瑞全怎 样行动,是否有一切应有的谨慎。他知道瑞全勇敢,可是勇敢必须加上谨慎,才能成功。瑞全进了佛堂,向老人打了一眼,而没认出那就是钱伯伯。他安详的把捎马子放下,而 后趴下恭恭敬敬的给佛像磕头。他必须先拜佛;假若有人还盯他的梢,他会使盯梢的明白, 他是乡下人,也就是日本人愿意看到的迷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