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2019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15课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如图所示是河南省伊川县白元乡土门遗址(前4005年前2780年)出土的圈足彩陶碗。 器表施有黑陶衣,其上用橘黄色颜料绘制叶子、弧线、点、几何形图案等。据此可知, 该遗址()A.处于旧石器时代B.是良渚文化北传的产物C.有仰韶文化特征D.反映了龙山文化的成熟.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海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 化称为仰韶文化,下列关于仰韶文化叙述正确的是()A.居民掌握了养蚕堞丝技术B.其典型代表姜寨聚落遗址尚未产生贫富分化C.代表性器物是被称为“蛋壳陶”的黑陶D
2、.位于长江下游地区.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河南某地开挖了 17个发掘点,发现这些实物以磨制石器 与彩绘陶器为主要特征,这一文化遗存是()A.大汶口文化 B.仰韶文化C.牛梁河遗址D.陶寺遗址.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陶器,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后 红山文化及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均可找到相似的器型。这说明()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的特征B.大汶口文化影响最为广泛C.不同文化区存在交流联系D.陶寺文化的手工业水平高.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原始文化星罗棋布,多姿多彩。图中空间位置标示正确的是()A.大汶口文化B.红山文化C.一一河姆渡文化D.一一良渚文化.良渚文化遗址中发掘出
3、大量的墓葬遗存。其中瑶山、反山、福泉山等墓地建立在人工高 台上的豪华大墓地,而雀幕桥、马桥、龙南等遗址则是建立在平地上的普通小墓地,两 者截然分处,决不相混。由此可知,良渚文明时期()A.阶级对抗十分激烈B.社会分化较为明显C.贵族等级秩序确立D.中原文化得到扩展.距今约5300- 4300年的良渚文化墓葬等级差别明显,大型墓葬随葬品丰富,而小型墓葬 数量虽多,但随葬品只有陶器等日常生活用品。这反映出当时()A.社会生产力低下B.氏族成员共享成果C.贫富分化十分明显D.神权统治开始形成.1921年,中国考古学界发现了距今7000 - 5000年的某一文化遗存。此文化处于原始锄 耕农业阶段,以粟
4、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据此推断,此文化遗存是 ( )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 C.龙山文化 D.河姆渡文化9.考古学界在考察姜寨遗址墓地时,发现其早期的墓地多为单人葬,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只有成年男女才能葬在氏族墓地。后期的墓地积累成上下两层,下层仍保持单人葬传统, 但已不如早期整齐,上层则为男女老幼合葬。据此推断,姜寨后期()A.社会结构逐渐发生动摇B.母系氏族规则根深蒂固C.私有制度取代公社公有D.贫富分化带来墓葬差异.距今约5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是()A.大汶口文化 B.龙山文化C.良渚文化D.红山文化.杭州国家版本馆建筑设计围
5、绕“宋代园林神韵的当代藏书建筑”展开,设计团队透露, 他们甚至改过三次图纸,只是为了给三棵几乎和宋画上的一模一样的松树让道。目前, 四大主题展览和数字展馆已正式对外开放。这一现象说明()文化遗产须借助现代科技才能焕发活力“为松树让道”体现了 “天人合一”的理念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该馆有助于廉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A.B.C.D.如图为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观察如图,你能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私有制已经产生B.部落联盟战争频繁C.早期国家开始出现D.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玉璧和玉琮在中国古代是重要的“礼器”,周礼有“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记载。 江苏武进寺墩良
6、渚文化中期的一座大型墓葬中,曾出土随葬玉璧24件,玉琮32件,这 说明()A.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B.旧石器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C.原始社会重视祭祀活动D.父系氏族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如图是仰韶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一姜寨聚落遗址。这一聚落有公共墓地,但各个墓 地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这表明,当时()条聚落遗址仰昭文化聚落形态的典型代表)A.贫富分化尚未出现B. “万邦”时代开启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D.父系氏族社会来临.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 呈典型的“回”字形,构建了卫君与卫民的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
7、 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据此可知,陶寺遗址()A.反映了夏朝都城的概貌B.具备国家的成熟形态C.展现了良渚文化的特性D.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良渚文化都邑城池、宫殿神庙、献祭神坛、权贵陵墓、大型聚落、水利工程、玉作坊群、 玉制礼器乃至原始文字的发现,可以表明()A.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得到证实B.良渚文化与仰韶文化南北呼应C.远古时期国家的雏形已经出现D.良渚文化是华夏国家文明来源.中国现存的四大石窟为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 南洛阳龙门石窟。石窟艺术()A.是佛教艺术的典型代表B.体现了佛教汉传的方向C.是道教艺术的典型代表D.反映了民族的交流融
8、合. 2020年公布的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考古成果中,出土器物具有仰韶文化典型特征,同 时包含许多其它文化因子:如折腹鼎、背壶具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长江 流域屈家岭文化因素等。这体现了()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贫富分化开始出现C.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成就,其中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 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良渚王城有300多万平方米,良渚还拥有 631万平方米的外郭城。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A.居民开始定居生活B.农耕技术领先全国C.具备国家初始形态D.具有多元一体特征.禹会村遗址发现了经过精心
9、设计营建、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大型而别致的T形坛和以 祭祀为主的器物组合。这一考古成果显示“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或为真实 历史事件。这说明()A.禹会村已经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B.文化中心已具有强大的辐射力和凝聚力C.禹会诸侯于涂山真实性毋庸置疑D.夏朝已经实现了对全国各地的有效控制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己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险 制塞,起临洗,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蒙恬列传 据明史记载,明中后期增修加固长城,“筑敌台三千,起居庸关至三(山)海关,控 守要害边备大饬,敌不敢入犯:明史
10、(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朝、明朝修缮长城的原因。(2)指出材料二运河修筑的朝代,并分析其修建的历史意义。(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这两项伟大工程蕴含的历史价值。22 .民族国家历史文化材料:秦始皇长城世界遗产名录对长城的评价语为:”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 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 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 美J秦长城以石筑见称,雄伟壮观,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如今虽然历史的风雨将它 剥蚀成了断垣残基,但它却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 留在华
11、夏文明的史册里。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扼要说说对秦长城的看法。23 . 2019年7月6日,中国浙江的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一:良渚古城遗址,保护区的范围大概是14余平方公里,根据遗迹功能和类型,大 概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城址”,包括中心的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古水系第二类是“外 围水利系统”,包括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第三类是分等级墓地,包括最高等级 “反山”“瑶山”两处墓地、代表第二等级的“姜家山”墓地、代表第三等级的“文家山”墓地和位于外郭代表最低等级的“卞家山”墓地。大约距今5300年前后,掌握识玉、用玉技术的古代先民开始
12、大量迁徙到良渚,最早出现 了 “瑶山”墓地这样的最高等级的祭坛墓地。这个相对独立人工营造的台地,不仅是良 渚人进行特殊仪式活动的祭坛,而且作为最高等级人群的墓地使用。在祭坛上一共发现 了 12座大型墓葬。墓葬中陪葬的玉器显示出复杂又严格的用玉制度。在庞大的莫角山东 坡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炭化稻米。秦岭良渚的故事,光明日报2019年7月7日 材料二:良渚的第一代考古人施昕更(1911 - 1939), 1936年冬季发现了良渚遗址,并先 后三次主持发掘工作。1938年,施昕更一边在浙南山区参加抗战游击,一边克服困难继 续考古整理工作,五万余字、百余张图片的良渚一一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
13、 告得以在战火纷乱的上海正式出版堪称传奇。施昕更在良渚的卷首语写道:“这本 报告,是随着作者同样的命运,经过了许多患难困苦的历程,终于出版了。虽然是值得 欣慰的事,但是此书既成,反不忍卒读,更感慨万千!遥想这书的诞生地一一良渚一一 已为敌人的狂焰所毁灭,大好山河,为敌骑践踏而黯然变色,这报告中的材料,也已散 失殆尽,所以翻到这书的每一页,像瞻仰其遗容一样地含着悲怆的心情然而,中国 绝对不是其他民族可以征服了的。历史明明告诉我们,正因为有渊源悠久、博大坚强的 文化,所以我们在这艰巨伟大的时刻,更要以最大的努力来维护来保存我国固有的文化, 不使其毁损毫厘,才可使每一个人都有了一个坚定不拔的信心。”
14、据施昕更良渚一一杭县第二区黑陶文化遗址初步报告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良渚遗址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实证价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施昕更与良渚”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C; 2. B; 3. B; 4. C; 5. A; 6. B; 7. C; 8. A; 9. A; 10. B; 11. B;12. D; 13. C; 14. A; 15. D; 16. C; 17. A; 18. D; 19. C; 20. B;二.材料题(共3小题)21. (1)原因:秦朝: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袭扰,加强边防;明朝:为了抵御蒙古族的侵扰, 加强边防。
15、(2)朝代:隋朝。意义: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造福后世。历史价值:有利于巩固统治,促进民族交融;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展现我国劳动人民 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22. 历史:秦长城有效抵御了匈奴南下的侵扰,有利于内地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安定,但沉重 的劳役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反映了秦朝的暴政。现实:秦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还是世界历 史文化遗产。23. (1)良渚遗址出现在距今5300年前后,成为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遗址的 遗存类型丰富、格局完整,体现出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良渚遗址有雄伟的宫殿、王陵和金 字塔高台,层级分明的等级墓地,代表权力与信仰的玉器和祭坛)遗址有庞大的水利系统, 发达的稻作文明,是中华早期农耕文明的实证。(2)施昕更三次主持良渚遗址的发掘工作,一边积极参加抗日卫国战争,一边分秒必争地 进行考古。他克服困难写成良渚,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他的研究成果倾注着 对家乡的眷恋和对中华文明的热爱,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强烈的爱国精 神和民族精神。他的行为谱写了一首文化救国、文化兴国的赞歌。我们应该学习施昕更的伟 大精神,担负起时代责任、民族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