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2019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9课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60分).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神宗的许可之下刊印坤舆万国全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 体轮廓。尽管整幅地图的地理信息、图形轮廓和文字说明多有错漏之处,但它无疑是当 时东亚最详尽的世界地图。这表明当时()A.东亚国家整体孤立闭塞B.西方殖民者准备入侵明王朝C.中国地理学领先于西方D.统治者对外部世界有所关注.张骞出使西域后,“高度发展的汉文化也随之大量传播到天山南北以及更遥远的西方、 有学者曾说过,“西域各地皆发现有属于汉文明的各种重要资料”。这反映了()A.中华文明的外传始于张骞通西域B.汉文明是当时世
2、界最先进的文明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D,西域地区正式归属汉代疆域版图.如图是出土于新疆民丰尼雅遗址的织锦护臂,其质地为汉代蜀地的织锦,上面织有八个 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J据此可知()A.这是“中国” 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B.汉代与西域存在文明交往C.古代新疆地区将隶书作为统一文字D.汉代蜀地棉纺织工艺发达.汉书记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J这一记载说明,汉代()A.与西域联系遭到破坏B.中西交通道路的开辟C.对匈奴推行保守策略D.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如图所示是出土于古大宛国(今中亚地区的塔什干
3、)的仿中国式铜镜。此镜最有可能是)A.汉朝通西域的见证B.匈奴向西迁徙的遗存C.宋朝给西夏的岁赐D.吐蕃向唐朝进献的贡品.楼兰古城遗址附近发现一个东汉的灌溉系统,沿河道有总闸、分开闸、干渠和支渠,参 与修建者除了河西兵之外,还有西域诸国之兵。对于工程效果更有“大田三年,积粟百 万,威服外国”的记载。这一工程说明()A.新疆地区的社会矛盾突出B.丝路开通促进边疆开发C.重农抑商政策在边疆推行D.屯田促进新疆社会发展.汉代张骞出使西域被称为“凿空”,他开拓了汉与西方诸国贸易的“丝绸之路”,成为中 国历史上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使者;同时,他的外交实践也尊奉了国与国之间平等、诚信 交往的外交理念。由此可知
4、,张骞的活动()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B.标志着西域被纳入中央版图C.促进了多民族国家发展D.加强了中外交往和贸易往来.明朝后期,一批儒生开始关注“奇器”的制作,包括工具的机械原理、农业水力工具图 解等,出现了泰西水法远洋西器图说诸器图说等著作。徐光启推崇西洋大炮 的威力,建议“尽用其术”,“必造我器尽如彼器,精我法尽如彼法:从这一现象中可以 看出()A.明代理学倡导“致良知”B. “西学东渐”传播西方科技C.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兴起D.学习西方文化成为社会思潮.西汉时期,西域歌舞、乐曲等传入并流行于中原,为中原文化增添了新鲜色彩。这得益 于()A.七国叛乱的平定B.丝绸之路的开通C.少数民族的
5、内迁D.华夏认同的出现.两汉时期,西域各族与中原的交往和联系加强了,西域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A.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B.张骞出使西域C.设置西域都护D.班超开始经营西域.古时候,最令罗马人惊叹的是中国的丝绸。罗马著名的学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说: “丝茧是生在树叶上,取来用水湿一湿,理成丝,裁成衣服,光辉夺目”。据此可推知, 当时()A.中国与罗马建立直接联系B.中国科技水平领先世界C.中西方通过丝绸发生接触D.丝绸之路贸易繁荣发展.如图所示为“和田马钱。是公元13世纪新疆于阖(今和田)制造和发行的钱币。钱呈 饼状,圆形无孔,采用源自希腊的打压法制造,印上的文字和图像。一面中间是一匹马 或头骆
6、驼,周围一圈是估卢文字。另一面则是汉文篆字“六铢钱”或“元六铢钱”。该钱 币的发现,可以证明当时()A.汉文篆字已开始盛行于新疆B.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交流C.汉朝与希腊建立了官方联系D.新疆已全面推行了中原币制.下列被誉为:集司铎(天主教神职人员)与学者,天主教徒与东方学家,意大利人和中 国人的身份于一体的人是()A.利玛窦B.徐光启C.马丁路德 D.严复.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唐朝初年,他长途跋涉,千辛万苦, 到天竺学习佛学,求取佛经。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记 录在哪本书中()A.大唐西域记B.史记C.西游记D.西行漫记.如图是法国画家奥古
7、斯特雷诺阿于1866年创作的绘画作品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民众使用中国瓷器饮茶的场面,这一画作体现出()A.茶叶已成为法国民众生活必需品B.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形成C.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D.欧亚地区民众饮食结构趋于一致.西汉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域外引入多种作物,根据如表可知,这些作物的传入()西汉时期引进作物统计表r物产名称类别 原产地!一胡瓜蔬菜印度西北部i一胡豆蔬菜亚洲西南部、非洲北部一胡蒜蔬菜欧洲南部和中亚一i胡荽(香莱)蔬菜地中海沿岸、中亚石榴水果伊朗、阿富汗地区葡萄水果欧洲、西亚和北非A.推动了中西文化的全面交流B.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C.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结果D.
8、丰富了民众的日常生活.文物凝聚历史。如图,对其信息解读正确的是()汉朝婆金胴片这件鎏金铜马现藏F茂 陵博物馆。据考证.它的艺术 造型源自汉朝御厩中饲养的 大宛.汗血马丁玻璃水注A.汉代社会一度战乱频繁C.中西交流丰富人们生活B.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D.河西走廊始终畅通无阻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 制造的.从东罗马帝国传人 中国Q这件玻璃水注出土于 辽宁北票十六国或葬.9 .汉书地理志记载了西汉王朝海路交往和贸易情况,其中商人由黄门的“译长”率领, 也有民间“应募者”加入;而合浦郡汉墓群出土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大量来自东南亚、 印度等地与贸易相关的各类珠饰,以及作为非贸易品的波斯陶壶等。这些可佐证()
9、A.汉代朝贡贸易体制的存在B.中西陶瓷业曾有技术交流C.汉朝与波斯存在官方往来D.中外借海上丝绸之路友好往来.学者曾问吾在1936年出版的中国经营西域史中认为,“在吾国常人视之,以为边疆, 无足轻重,而以亚洲全局观之,实为中枢工其论断的意图是()A.改变传统的中原中心观念B.为全面抗战提供广阔空间C.凸显丝绸之路的关键路径D.侧重协调亚洲各国的关系20 .清朝前期,皇帝身边常聚集一些“西洋人”,部分人物情况如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所在国家汉名与生卒年专长与身份法国冯秉正(1669- 1748)汉语诗文、中国历史、传教 意大利马国贤(1692- 1745)传教士、西洋经画法国张诚(1654 -
10、 1707)汉语翻译、几何学、传教土法国白晋(1656- 1730)传教士、化学实验、精通满文A.法国是东西文化交流主体B.西学东传依附宗教传播C.早期殖民活动具有隐蔽性D.统治开明促进科技发展二.材料题(共3小题,本大题共40分)21.丝绸之路最初是军事路、外交路之后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了 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由长安到西域,到中亚,到西亚,再绵延至欧洲。物 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印度的佛文化、伊斯兰文化、基督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 丝绸之路是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路。穆涛:丝绸之路是世界观,载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7月3日 问题:结合
11、汉、唐史实,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中国融入世界”之路。图2宋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提取信息,对唐宋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表述成文。)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朝时期疆域辽阔,陆上丝绸之路东段和中段都在其范围之内。为维护丝绸之路的 畅通及过往商旅和使者的安全,唐朝在丝路沿线建立了完善的行政机构和军事建置。随 着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各民族联系在一起。唐朝以恢宏的气度向 世界展开胸怀,荟萃各种文明,促进自身文化繁盛。敦煌文化成为中国、印度、希腊和 伊斯兰四大文明体系交汇融合的结晶。“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就
12、是一个缩 影。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唐朝时通使交好的 国家有70多个,长安城里来自各国的使臣、商人、留学生成群结队。这些广泛而深入的 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远播世界,也促进了各国文化和物产传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各 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等实现了交流和对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走向了世界,不同文明实现了交流互鉴。摘编自马东平丝绸之路:中华民族开辟的友好交往之路(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丝绸之路交流活动彰显唐朝盛世气象的表现。(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丝绸之路兴盛带来的启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20小题)1. D; 2. C; 3. B
13、; 4. D; 5. A; 6. B; 7. D; 8. B; 9. B; 10. C; 11. C;12. B; 13. A; 14. A; 15. C; 16. D; 17. C; 18. D; 19. C; 20. B;二.材料题(共3小题)21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中国特有的工艺技术和思想文化向西传播, 西方的物品(可以回答具体的农作物品种)以及艺术、科技、历算、宗教向传播。借助丝绸 之路以及东西方交流的枢纽长安,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广泛的交流。22 .变化:唐宋的对外交通路线由海陆并举演变为海路为主。阐释:唐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边防稳固,有效控制西域地区,政治
14、、经济重心都在北方, 在继承前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积极开拓海上航路,形成了丝绸之路海陆并举的盛况;两宋 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并立,陆上丝绸之路被阻断,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制瓷工艺改进, 造船技术发达,指南针用于航海为宋代海路贸易的兴盛提供了技术条件。23 . (1)表现:在中央集权统治之下,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疆域辽阔;封建经济繁荣,国 内外交往畅通;科技、文化总体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域外国家具有吸引力;唐朝人高度 自信,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各种外来文化。(2)启示:中原王朝强盛的综合国力,是丝绸之路发展的基础;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不 同文明应相互包容,互学互鉴;对外开放既能促进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能丰富中外各族 人民经济文化生活,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