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 管理入门单元设计(杨强) 项目七任务二教学设计(杨强).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49138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 管理入门单元设计(杨强) 项目七任务二教学设计(杨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管理学基础》 管理入门单元设计(杨强) 项目七任务二教学设计(杨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 管理入门单元设计(杨强) 项目七任务二教学设计(杨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 管理入门单元设计(杨强) 项目七任务二教学设计(杨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装订线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旅游 学院旅游管理 教研室2017 2018学年 第2学期管理入门课程教学单元设计教师: 杨 强项目7控制任务2利用计算机管理你的朋友信息单元设计详细说明一、本次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实行控制。本次课学生学习的目标为:1、知识目标:(1)掌握控制常用的方法与技术,重点掌握进度表和网络计划技术;(2)理解控制的现代化方法;(3)掌握现代控制的信息技术方法,尤其是基于信息技术的柔性作业系统。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在管理中的辅助能力,借助现代化手段管理个人的朋友信息,并在重要节日发出 邮件、短信等祝福。3、素质目标:(1)能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2

2、)能吸取团队成员的意见;(3)能提升判断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现代控制技术。三、教学设计思路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课程的学习目标。(一)本次课的课程背景和学情分析本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并在此基础上与在线旅行社运营与管理等课程相衔接。学好本课程可以为学生 提供将来从事旅行社管理的相关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课程前期的学习,己能说出管理的要素以及设计学生生活的各方面的不同类型的管理。并通 过团队组建的项目,完成4-5人的小组组建。(二)本次课的教学设计思路情境导入、讨论:5分钟任务引入、知识教授:20分钟决策信息提供给用户。4、经理信息系统

3、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信息控制系统又出现了为高层领导服务的经理信息系统(EIS) 和经理支持系统(ESS)o它向高层领导提供的是汇总的综合信息,不仅是单位内部的信息,还 有外部的信息,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做的比较、评价和分析。EIS和ESS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定义。Watson 等学者认为EIS是一个计算机化的系统,它能够帮助经理方便地存取有关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 信息。而ESS除了信息支持外,还包括支持电子通信;具有数据分析能力,如查询语言支持系 统等;拥有组织工具,如电子日历、自动记事簿等。20世纪80年代末为高层管理服务的战略信息系统(SIS)也崭露头角

4、,它能使领导者把着 眼点放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上,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采取全新的方式 进行经营管理,或者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除了组织、企业内部工作的系统外,企业还有与供应商、客户、政府机关等联系的任务, 电子数据交换(EDI)等系统就是集订货、发货、运输、报关、保险、结算等为一体的商贸系 统,近年来也有所发展。(三)基于信息技术的柔性作业系统20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破了工业化、标准化大规模的生产模式,创造出一批柔性 化的作业系统,包括准时生产(J1T)、制造资源计划(MRPH)、柔性生产系统(FM)、灵捷 制造(AM)、供应链管理(SCM)和企业资源计划(ERP)、计算机

5、集成化制造系统(CIMS) 等。1、作业控制方式的发展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完成,人们在物质生活上得到了极大丰富,消费 者的需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人们已不满足于量上的需要,而更加注重追求生活品质的提 高和个性化的需求。大量生产管理模式已不适用。生产管理应当对消费者需求迅速反应,追求 多品种、适应性、小批量的目标。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实现定制生产提供了可能。在 准时生产(JIT)、制造资源计划(MRPD)、柔性生产系统(FM)、灵捷制造(AM)、供应链管 理(SCM)和企业资源计划(ERP)等管理系统下,企业不仅能够迅速地低成本地进行生产, 而且能够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

6、。2、准时生产方式(JIT)准时生产方式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生产管理方法,也常称为“丰田生产方 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的生产系统,或使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为此而开发了包括“看板”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方法。JIT生产方式的基本目标就是“彻底消除浪费”。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手段可以概括为下述 三个方面:(1)适时适量生产。即“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2)弹性配置作业人数。是指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以及 尽量用较少的人力完成较多的生产。(3)质量保证。在JIT生产方式中,通过“自动化”机制使得造成不良产品的“元凶”暴 露出来,

7、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素质,实现节约成本同时提高质量。在实现适时适量生产中具有极为重要意义的是作为其管理工具的看板。即通过传递生产和 运送的指令,集中制定生产计划,同时传达到各个工厂以及协作企业。而与此相应的日生产指 令只下达到最后一道工序或总装配线,对其他工序的生产指令则通过看板来实现,即后工序“在 需要的时候”用看板向前工序去领取“所需的量”时,同时就等于向前工序发出了生产指令。 看板就相当于工序之间、部门之间以及物流之间的连络神经而发挥着作用。JIT是追求尽善尽美的哲学理念,在生产过程中,零件投入时不停顿、不堆积、不超越、 按顺序、按节拍一个一个地产出;整个生产线如同一台设备,实现劳动集

8、成同步化均衡作业、 零废品率和零库存,并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浪费,以求企业获得更好的效益。3、制造资源计划制造资源计划(MRPH)是企业对其生产系统和经营活动建立一种计划模型,并通过利用 该模型把企业的制造资源和经营任务的需求进行平衡,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企业制造资 源既包括企业生产系统的内部资源要素,如物料、人员、设备、技术以及生产系统的非结构化 要素和相应的管理体制,也包括与生产系统发生联系的企业外部资源,如产品销售和原料供应 的市场资源、企业筹集资金的财政资源、企业产品开发能力和工艺加工水平的技术资源等。在MRPII的整个系统中,一般都要包括生产计划大纲,它是对所要生产的产品品种及其数

9、 量作结构性的决策,以平衡企业总体的生产能力、资金需求、销售任务、生产技术准备、总体 物资及配套供应等,起到了总体协调企业年度经营的作用;主生产计划(MPS)是将生产计划 大纲规定的产品系列或大类转换成特定的产品或特定部件的计划,据此可以制定物料需求计 划、生产进度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生产进度计划(OS)是零件或部件一级的作业进度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CRP)是对计划的可行性进行验证并对生产所需能力进行合理配置。任何一个生产系统,只要有一个订货,就可以产生一个MRPH运行需求,并进行资与任 务的协调、管理。对于一个品种多、批量小的生产系统,MRPH的使用更有价值。而对于一个 大批量,产品规格化

10、的生产系统,可以借助生产线的节拍、标准的间隔期与生产周期标准来进行生产控制。4、企业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ERP)是MRPH的扩展和提高,MRPH是ERP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企 业资源计划(ERP),就是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包括财务、会计、生产、物料管理、品质管 理、销售与分销、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连接在一起。ERP的作 用是将各部门连贯起来,让企业的所有信息在网上显示,不同管理人员在一定的权限范围内, 通过自己专门的账号、密码,可以从网上轻易获得与自身管理职责相关的其他部门的数据、如 企业订单和出库的情况、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库存的状况等。企业管理人员通过ERP可以

11、 避免资源和人事上的不必要的浪费,高层管理者也可以根据这些及时准确的信息,作出最好的 决策。ERP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有效管理,它的优越性主 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ERP的使用给企业带来了切实的效益。ERP的应用简化了工作程序, 加快了反应速度。其次,ERP的应用保证了数据的正确性、即时性。在ERP环境下,数据信 息的输入只需一次,各个需要数据的部门通过公共的数据库就可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这使得 数据的管理和维护大为方便,而且数据的一致性也得到保证。最后,ERP的应用降低了企业的 成本,增加了收益。企业各环节的沟通都在网上进行,许多事务性的工作流程被消除,从而

12、减 少了管理费用,降低了经营成本。知识链管理是ERP的一个发展方向。ERP可以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环境下,将企业或社 会的知识资源纳入其管理之中,即把知识的创造、识别、获取、开发、分解、储存、传递、继 承、共享、评判、使用等组织成一条与生产经营关联、与管理矩阵交织在一起的知识链,并进 行有效而优化的管理。5、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由美国的J.Harrington于1973年首次提出的,但是直到 80年代才得到人们的认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把产品开发、设计、生产工艺、组织管理用计算机技术 及信息网络进行集成发展而成的,是形成自动化工厂的物质技术和组织管理

13、的基础。CIMS综 合生产过程中信息流和物流的运动,将市场研究、生产决策、经营管理、设计制造与销售服务 等功能集成一体,使企业走向高度集成化、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与组织方式,把计算机 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计算机集成制造(CIM)和经营管理、决 策分析、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存取系统等全部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CIMS的运作流程是:首先通过CAD完成产品设计,提供产品技术参数、图纸、建立零件 库和产品结构数据库,构成一个联合设计环境。在产品设计中还可应用专家系统与仿真技术。 然后通过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与辅助工艺设计,将设计完成的产品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工 艺参数

14、和进行工艺工程设计,并按照零件形状及工艺参数等生成数控加工代码,输入加工机床, 将毛坯加工成合格的零件,装配成部件,直至最终产品。在这里,物流与信息流交汇在一起, 完成设计及管理中指定的任务,并将制造现场的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还要通过计算机辅助生 产管理对生产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管理,制定年、月、周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 平衡、采购计划等,把技术管理与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好各 种计划(技术准备计划、生产计划和财务计划等)的合理衔接,并根据下达的生产计划进行现 场生产调度。信息系统把企业中的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起来。一个企业采用CIMS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

15、,提高产品的研制和生产能力,加强产品制 造的质量和柔性,使企业的经营决策和生产管理趋于科学化。十、考核要求考核项目操作要求配分得分信息收集平时注重保留朋友的信息40信息录入通过软件将个人朋友的信息输入到电脑中30发送祝福在节日、生日等重要节日发送祝福30合计100:小组调研、完成任务:30分钟(其中课外30分钟):小老师点评:10分钟四、任务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在管理中的辅助能力,借助现代化手段管理个人的朋友信息,并在重要节日发出 邮件、短信等祝福。五、任务内容1、将自己的朋友信息通过个人信息管理软件输入到计算机中,包括姓名、生日、电话、手机、email. 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2、通过电脑

16、软件提示朋友的生日等重要纪念日,并发送生日祝福的短信或email等。六、任务方法1、计算机统计法,利用计算机进行个人信息的管理。2、软件管理法,利用软件进行重要节日的提醒,以便发出祝福。七、材料准备1、笔、电脑、色纸(稍厚)、双面胶、打印机等。2、一款个人信息管理软件、其它相应材料。八、任务提示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个人信息的管理,对于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人而言,显得十分的重要。因为, 他或者她可能就是你潜在的客户,对每个信息的收集、保留就显得无比关键。而计算机、手机等现代化工 具,在个人信息的管理上经常会被运用到,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这些工具,为工作所用。在此,我们 对于该项目的完成,提如下

17、建议:1、关于信息收集的建议信息的收集在这个任务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我们身边很多朋友经常会发生信息丢失的情况, 就是不注意信息的收集和保留。其实,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每个学生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看到手机来 电中有陌生的电话就要加以留意,知道它是谁的号码,就要刻意的保留下来,2、关于信息录入的建议信息录入需及时、正确、无误,因为如果不能及时录入个人信息的话,会造成信息的遗忘或错误。3、关于发送祝福的建议通过软件的管理,能将个人信息中重要的节日给予提醒,因此在每天开电脑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查看相 关的提示信息,如有朋友要过生日等重要的节日,便发送祝福的邮件,让朋友感受你的温暖。九、知识要点一、控

18、制常用的方法与技术(-)进度表和网络计划技术1、进度表本世纪初,甘特首创了一种计划工具甘特图,它简明地表示出每项任务的预计时间与 实际使用的时间,使管理者在实施控制职能时,对哪些活动提前,哪些活动正好,哪些活动拖 延一目了然,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对任务进度加以控制分析的技术被称为进度表,如图 7-1所示。在表的纵向列出要完成的任务,横向列出时间。任务的每一项计划需要的全部时间用中空 的线段表示,这项任务完成以后就在中空线里面画线表示。每一天都要画到当天为止的实际进 展,例如计划中有五项任务(活动),涉及这个星期的五天,到第三天晚上检查时发现有许多 任务还没有完成,具体可见图7.1中最后一栏

19、的说明。2、网络计划技术网络计划技术也称为关键线路方法,它是运用网络技术编制计划的方法。所谓网络计划技 术,就是应用网络图形式来反映和表达一项计划中的任务、活动过程、工序和费用的先后顺序、 相互关系和进度安排,通过计算确定关键路线,选出最优的方案。这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 科学家首先开发的,1965年我国数学家华罗庚曾把这个系列的几种管理方法,统一定名为统 筹法。(1)网络图的构成要素。网络图是对一项产品的生产(或工程系统),用系统的观点分析其全部作业,并按照它们 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顺序,建立的整体计划图。它由活动、事件和线路三要素构成。活动。它指一项工作或一道工序。活动需要消耗资源和时间。有

20、些不消耗资源,只占 用时间的工作,也是一项活动。活动用箭线表示,上部标明名称,下部标明所需时间,剪头表 示活动前进的方向,如图7-2所示。 事件。它指网络图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箭线的交点,标志着前项活动的结束或后项活动 的开始。事件和活动不同,它是工作完成的瞬间,不占用时间和资源。事件用圆圈表示,编上 号码。任何活动可以用前后两个事件的编码来表示,如图7-2。 线路。它指从起点事件开始,顺箭头方向,连续进行到终点事件为止的一条通道。一 条线路上各工序的作业时间之和称为“路长”,一个网络图有很多条线路,其中最长的一条称 为“关键线路”。网络分析主要是找出整个工程中的关键线路。(2)网络图的绘制方法。

21、绘制网络图前,必须先调查三件事:一项工程的全部作业、各项作业间的衔接关系、完成 各项作业所需时间,然后按以下步骤绘图。划分作业项目。把一个工程分解为若干作业。 确定作业间的相互关系。相互关系包括工艺的和组织的制约和先后顺序。列出作业表。按衔接顺序由小到大编排节点号码、确定作业代号。绘制初步的网络图。规则如下:i、不允许出现循环线路。从左到右排列,不应有回路。ii、事件编号不允许重复使用。iii、箭线从一个节点开始,到另一节点结束。箭线中间不能开始另一箭线。下图A与B工 序完成之后才能开始C工序(如图7-3), A、B为紧前工序,C为紧后工序。iv、遇有几道工序平行作业和交叉作业时,必须引进作业

22、时间为零的虚工序。V、两个节点间只能画出一条线,但进入一个节点的线可以不只一条。Vi、每个网络图有一始点事件和终点事件。没有先行(或后续)作业的节点应同网络起点 或终点连结。(3)网络计划的工作步骤。 确定目标。这是网络计划编制之初必须明确的问题。目标是计划所要达到的结果预期, 不同的工程项目,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结果预期。 分解任务。将目标之下实现目标的具体作业项目一一列出。 确定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是完成一项活动所需要的时间,亦即一项活动的延续时间。 作业时间的确定方法,按所具备的条件划分,有单点时间估计法和三点时间估计法。我国数字家华罗庚教授在他的统筹方法平话及补充一书中,描述了三点

23、时间求加权平均值 的数学表达式:T = :(O + 4M + P)式中:0最乐观时间(Optimistic);P最悲观时间(Pessimistic);M最可能时间(Most Likely)。这里,在三种时间的比较中,赋予最可能时间以较大的权数4, 6是权数之和。 确定各项作业间的逻辑关系。所谓逻辑关系就是各工序先后顺序的交错关系,是空间 概念“序”的约束。通常用“紧前工序”或“紧后工序”来表达这种关系。如图7-4, C的紧前作业是A; C的紧后作业是E; E的紧前作业是C和D,不包括A和B, A和B分别是C与D的紧前作业,充其量讲,只是E作业的前行作业,“前行”与“紧前”不 同,没有直接的联系

24、,网络图的绘制只考虑紧前的逻辑关系就可以顺序地描绘。 绘制网络图。前4个步骤,是在企业的具体实践中,作为一名管理者必须能够独立把 握的,换句话说,运用网络计划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要从第一步开始,而在教材中,前4 步的资料都已作为已知条件给出。然而,网络图的绘制是关键的一步,只有绘图正确才可以藉 以图形分析,寻找关键路线,不断完善计划,求得工期、资源与成本的优化方案。正规的网络 图不可能一次绘出,可以先画草图,再画规范图。如图7-5所示,草图中可以有曲线、弧线, 而在正规图中,应以斜线和折线来描绘,使得图形整齐、规范。此外,在草图规范化时,可以 从草图中寻找“主链主链并非关键路线,只是为了图形

25、的规整所选择的一条作业数目最多的 通路。于是,先找到主链,再补绘其它作业,就可使网络图规范得错落有致。 计算网络时间值。网络时间值,是一个专业术语。为分析和找出各作业在时间的衔接 上是否合理,是否有潜力可以挖掘,在一项工程中,有些作业是环环相扣,一环脱节,影响全 局;也有些作业,在一定条件下,开始或结束早一点,晚一点,对后续作业没有影响,也无关 全局。前者,作业时间毫无机动余地;后者,在时间上则有一定的机动性。网络时间包括:ES最早开始时间。某作业最早在何时开始。EF最早结束时间。某作业最早在何时结束。LS最迟开始时间。某作业最迟必须在何时开始,才能确保紧后作业按时开工。LF最迟结束时间。某作

26、业最迟必须在何时结束,才能确保紧后作业按时开工。ST一总时差。在不影响整个工程计划完工条件下,某项作业最迟开始时间与最早开始时 间的差额,即该项作业开始时间允许推迟的最大限度。也可用某项作业最迟结束时间与最早结 束时间的差值表示。即ST二LFEF=LSES。SF一单时差。是下一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与本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之差。即SF=ES下 一EF 本。这里,先行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就可能是本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本作业的最迟结束时 间,就可能是后续作业的最迟开始时间。一项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其作业延续时间,就是 该作业的最早结束时间;EF二ES+T。一项作业的最迟结束时间减去其作业时间消耗,就是

27、该作 业的最迟开始时间:LS=LFTo当网络时间值ES, EF, LS, LF都确定后,可以求得总时差和单时差。网络时间值的计算 方法分为:i、图上作业时差法。ii、破圈法。分析、寻找关键路线,网络时间值的计算是求算总时差的依据,而计算总时差的目的 在于确定关键路线,关键路线又决定了工期。决定了优化工程设计的焦点。在上述基本概念均已明确的条件下,针对具体实例来讨论不同的计算方法。建造一幢楼房,施工顺序如下,见表7-1,试寻找关键路线,求工程周期。在表中,序号只是自然序号,施工项目也只是罗列而已,不表示逻辑关系,二者与工序代 号所表述的内容实质相同,因此,一般在表中只有三列数据,即工序代号,工序

28、时间,紧前(或 紧后)工序。如表,A工序的紧前工序为“意味着A没有紧前工序,是第一道工序。 解:据各工序的衔接顺序构画网络图如图7-6。图上作业时差法:直接在网络图上计算时间值。这是一种很直观、自然的方法,适于节点 数目不太多的情况。在每一个节点的上方标出“口”和“”两种符号,将各作业的ES和EF标识 在口内,顺向计算,从左至右,依次相加,在“汇点”取最大值。将各作业的LF和LS,标识在 内,逆向计算,从右至左,依次相减,在“源点”取最小值。在图7-6中,可见关键路线ABCHEG;工期为22个月。值得注意的是,在节点4与6,总时差分别为ST4=99=0, ST6=1414=0,然而D却不 是关

29、键工序(9+3丹4),该工序的总时差为ST=LF-EF=14-12=2个月。二、控制的现代化方法有效的管理控制系统是建构在信息控制的基础上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不仅 丰富了管理控制的内容和手段,改善了控制程序,而且也使信息与知识的控制成为了今天改善 组织绩效的有效工具。(一)信息技术与控制1、信息技术与信息化的发展人类在社会中生活,必须进行信息的沟通。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组织信息化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组织活动过程中,人们普遍通过采用 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装备,更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来提高组织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 和绩效水平。组织信息化的过

30、程涉及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多方面广泛 而深刻的变化,因而,它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和各类组织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下列几方面:(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企业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实现监测和控制的自 动化。例如在制造业中从单机的自动检测与自动控制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 生产准备(CAP)、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流程工业中从巡回检测、常规控制系统到集散 控制系统(DCS)o(2)管理过程的信息化。在现代化管理的每个环节中,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利用是必不 可少的。从1946年电子计算机出现以后,在半个多世纪中涌现了一批具

31、有代表性的信息系统, 如电子数据处理系统(TPS)、管理信息系统(MIS)、决策支持系统(DSS)、经理信息系统(EIS) 等。(3)办公自动化。现代办公借助信息工具完成文字处理系统、桌面出版系统、电子邮递系统、图形图像处理系统、电子日程管理、语音信箱、语音会议、视像会议等的推广应用,大 大提高了办公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4)集成一体化系统。把不同的应用结合成一体,构成一种多功能系统,就更能发挥信 息技术的作用,如制造资源计划系统(MRPII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计算机集成 制造系统(CIMS)和流程工业中的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CIPS)等。2、信息化及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控制系统的

32、变化(1)从科层化控制到学习型控制的变化。琳达M阿普盖特认为,传统的组织具有严格的层级关系、固定的职责、高度的正规划等 特性。因此,在传统的组织中,系统的监控有了较为可靠的基础。但是,在现代竞争环境下, 科层组织的机构臃肿,管理流程复杂,缺乏横向的有效沟通,信息流动速度慢等弊端已经制约 了组织的发展,影响了组织效率。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组织向网络化和学习型转变,变得 扁平、快速、灵活。组织内的充分授权使得组织向心力加大,也更加具有活力和创造力。这样,管理控制系统的本质发生了转变,它既能维护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又能对组织活反馈1.反馈周期较长 2,对测定标准之间关系了解不足 3 .串行的和职能

33、的4不完全反馈,局限于无前馈性人事控制1 .与供给商之间严格的合同2 .严谨的工作说明,雇用标准 及标准化的对雇员成绩的评估人事控制3 .与供给商之间严格的合同4 .严谨的工作说明,雇用标准 及标准化的对雇员成绩的评估人事控制5 .与供给商之间严格的合同6 .严谨的工作说明,雇用标准 及标准化的对雇员成绩的评估行为控制1 .过程和任务的划分2 .严格的程序和政策结果控制1 .以财务为主,内部的2 .职能性的动实施有效的监控,将组织战略与组织活动相适应。管理控制要从科层化控制转变到学习型控 制。如图7-10所示,为此,学习型的控制系统应当能够进行系统的思考,理解个别与整体的 因果关系;能够有一种

34、主动的发现问题的途径,反映出对于组织的发展动态;能够具有“信息 学者”的控制主体,满足处理密集性信息的需要;能够通过人和技术合一,来获取、分析和存 储信息,将信息作为未来组织的记忆和经验的源泉;能够具有学习型成员,将信息转换为行动。(2)风险评估的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伴随业务流程的改变,系统的开放性、信息的分散性、数据的共享性, 极大地改变了以往封闭集中状态下的运行环境,从而改变了传统的风险控制内容和方法。信息 化控制系统是一个经营运作透明化的系统,是解决做假账问题的有效手段,它可以使组织运作过程中所有环节的人、财、物的变化都可以通过财务绩效,如实、准确、适时的体现出来。 (3)监控手

35、段的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各种信息控制系统如TPS、MIS、DDS、MRP、EPR、CIMS、CIPS 等提供了多种有效的监控方法和手段,增强了控制手段的多样性、灵活性、高效性,加强了内 部控制的预防、检查与纠正的功能。(4)信息沟通的变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组织的信息沟通具有开放化、实时化、电子化的技术特点。现代 信息系统为员工、管理者、顾客、供应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渠道。在组织内 部,较之传统信息沟通手段,员工可以及时地、清晰地了解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并随时掌握执 行与生效情况。这样,控制系统可以由顺序化向并行化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的设 计、制造、销售、工业

36、工程等人员并肩工作,共同控制企业的物流和信息流。(5)控制程序的变化。基于学习性的控制系统,它的规则不仅是保证安全性和运作的平稳性,而且将控制性和灵 活性、高效率和创新、稳定性和高速性有机紧密地进行统一。(-)现代控制的信息技术方法现代控制的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类。从各种信息技术方法运用于 组织管理层次以及它们的发展历史来看,依次有: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管理信息系统 (MIS)、决策支持系统(DSS)、经理信息系统(EIS)、专家系统(ES)和不同系统集成而形 成的一体化系统等。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也叫做事务处理系统(TPS)o它在20

37、世纪50年代初期,将 计算机应用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进行数据处理,特别是会计和统计工作的数据。电子数据处理系 统是用来处理一些具体电子数据,主要用于运作层的控制管理。EDPS的结构原理图如图7.11 所示。EDPS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记录、保存精确的记录;分类;数据检索;计算;汇总;产生 文件、管理报告、账单等,定期生成常规的报表供检查与监督,也可能生成特别报告。EDPS 系统支持的是每日的运作:能够处理大量数据;精度要求高;逻辑关系简单;重复性强;能支 持许多用户,可以用在管理的各个部门,构成独立系统或子系统,如工薪系统、订货系统、库 存系统、计价系统、货运系统、销售系统、收支账目系统,总分类账系

38、统等,处理工作是常规 例行的。总之,这类系统是面向数据的,对日常往来的数据进行常规的处理。它充分利用了计算机 对数据进行快速运算和大量存储的能力,可以减轻业务人员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因此,它是基 层业务人员的得力助手,无论是大企业、大机关,还是中小企业或单位,甚至是个体业者都可 以使用。2、管理信息系统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结合的对管理信息进行收集、传 递、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一个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可分解为4个基本部分:( l)EDPS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收集、 输入,数据库的管理、查询、基本运算、日常报表的输出等;(2)分析部分,主要在EDPS基 础之上

39、,对数据进行深加工,如运用各种管理模型、定量化分析手段、程序化方法、运筹学方 法等对组织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分析;(3)决策部分,MIS的决策模型多限于以解决结构化的 管理决策问题为主,其决策结果要为高层管理者提供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4)数据库部分, 主要完成数据文件的存储、组织、备份等功能,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各层次、各部门服务,常常是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如库存管理 子系统、生产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财务管理子系统、销售管理子系统、决策支持子 系统等。各子系统有自己的功能与输入/输出设备。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期,数据与信息是 集中保存的,管理信息系统

40、还有管理信息资源的任务,所以它的数据库及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比较完备。3、决策支持系统决策支持系统(DSS)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MSScott Morton提出的,80年代迅速 发展起来的管理控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仿真技 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针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系统。 该系统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信息和背景材料,帮助明确决策目标和进行问题的 识别,建立或修改决策模型,提供各种备选方案,并且对各种方案进行评价和优选,通过人机 交互功能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为正确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DSS的概念结构由会话系统、控制系统、运行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规 则库系统和用户共同构成。DSS逻辑结构原理,如图7-12所示。DSS运行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用户通过会话系统输入要解决的决策问题,会话系统把输 入的问题信息传递给问题处理系统,然后问题处理系统开始收集数据信息,并根据知识机中已 有的知识,来判断和识别问题,如果出现问题,会话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对话,直到问题得到 明确;然后系统开始搜寻问题解决的模型,通过计算推理得出方案可行性的分析结果,最终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