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一等奖).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二首A教学目标1 .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 的壮美河山。A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A教学策略1 .识字写字(1)识字:在学生诵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同时进行随文识记。可以根据语境 巩固识记,还可以联系熟字比拟识记以及偏旁归类识记。(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归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于“莲、 穷、荷、含、吴”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上下局部的宽窄关系。“湖、 绝、岭”这3个左右结
2、构的字,要注意左右局部的占位和高低关系。2 .朗读教学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可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要读出节奏和 韵律,甚至读出感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边读边想象美景;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 读。3 .理解运用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 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 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A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A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A课时目标
3、1 .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 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3.理解诗意,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想象六月西湖独特的美景。A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 .图片激趣,欣赏西湖。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美景图片)2 .揭示课题,了解作者。(1)交流感受:看了上面的图片,你有哪些感受?(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有人把西湖比作图画,有人把西湖比作美女,古往今来更是有很多文人墨客用佳句 来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
4、湖的古诗。(板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 3) 了解作者,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作者的了解?(多媒体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的 生平介绍)(4)理解诗题。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学习“晓”。看看“晓”的偏旁,你有哪些发现?相机解释“净慈寺”。课件出示:(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5)齐读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一定的 感性认识,产生一种阅读期待。板块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 .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读准字音。(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3)指名读,交流识记生字。正音。“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识记。说一
5、说你有什么方法识记“慈、竟、映”。(4)指名读,读出节奏感。(课件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师范读。分组读,读出诗的韵味。2 .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设计意图】开放性的问题,旨在了解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的意思,学生已经理 解的就无须再做过多的解析。这首诗的词句理解起来并不复杂,只要让学生在自主交 流的过程中,对诗意有初步的了解即可。板块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1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啊!你们想去看看吗?2 .学习诗句。(1)谁能用词语来形容一下荷花、荷叶的颜色?(2)荷叶是嫩绿的、碧绿的、鲜绿的,荷花是红艳艳的、红彤彤的,
6、那么诗中又 是怎样来写这种绿、这种红的?课件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3)指导朗读:读出荷花之红、莲叶之绿。3.探究原因,深入诗情:荷叶为什么是“无穷碧”,荷花又为什么是“别样红” 呢?带着问题去诗中寻找原因吧!(1)品荷之多。“接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你能用几个词说一说荷叶的多吗?指导朗读:满湖的荷叶,挨挨挤挤的,一眼望不到边,仿佛与天相连。远远望 去,绿得让人心旷神怡,绿得让人陶醉。指名读、小组读。3(2)品花之艳。早晨的太阳是怎样的?在明媚的阳光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指导朗读:读出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的荷花的红艳。(3)品人之情。诗中哪个词表达出诗人对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独钟
7、?想一想“毕竟”这个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喜爱、愉快)指导朗读:读出心情的愉快与对美景的赞美之情。【设计意图】在学生逐步理解诗情的基础上,我又给予了层层深入、步步为营的 朗读指导。这样的朗读方式,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样化,更让每一步朗读都有确定的目 标,让每一次朗读都是学生认知上的一种提高,真正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 提高语文素养。板块U!入情入境,读中悟情1 .配乐诵读:古人常以诗明志,以诗寄情。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 诗,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谁来试着吟诵这首诗,重现 千年前的这场送别呢?2 .编写故事:”时光仿佛回到了古时候,我,就是杨万里(交代
8、故事发生的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我来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美景)”3 .朗读背诵。(1)指导朗读:读出美景,读出愉悦之情。(2)朗读评价,让诗情融入学生的朗读中。(3)引导背诵。【设计意图】编写故事,能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诗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读写 结合,有效地表达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在朗读中,学生的情感得到 升华,这时,引导学生吟诵诗句,必能到达水到渠成的效果。A板书设计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湖风光莲叶荷花六月 不同议论无穷碧别样红写景景色醉人第2课时绝句A课时目标1.认识“绝、鹏、鸣、含、岭、泊”这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
9、吴”这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并背诵下来。3 .能初步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A教学过程板块一揭示课题,了解作者4 .激情导入,了解作者。同学们,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黄鹉、白鹭、雪山、小船、柳树)5 .介绍 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生活。6 .一天,诗人坐在家中向外望去,被外面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住了,提笔写下了这 首古诗。(板书课题,相机指导“绝”字的写法)【设计意图】在组织课堂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内容紧扣上课 内容,力求在极短的时间内,用幽默的导语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充满热情 地投入课堂之中。板块二初读古诗,识字写字1 .学生自由读
10、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2 .结合插图,学生认读生字和多音字。(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黄丽鸟鸣唱一行西岭停泊(2)结合图片,学生认读识记词语,读准多音字“行”,相机理解“泊”是停船 靠岸的意思。3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把每句诗读流利。4 .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出诗的节奏。5 .指导写字。分类比拟,指导书写“吴、含、岭”。(1)课件出示“吴、含”,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2)教师范写,相机指导。(3)出示“岭”,将“岭”和“含”做比拟,“含”字上边是“今”,“岭”字 右边是“令”,分辨清楚有点和无点。另要强调“山”作偏旁时竖折要斜。(
11、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展示讲评。【设计意图】把生字和图形相结合,既有利于学生识字,又为学生理解诗意打下 基础。板块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1 .出示诗句,指名找出前两句诗中描写的景物。课件出示: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1)学生自读,试着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2)师生交流,相机板书:黄鹏、白鹭、翠柳、青天。2 .理解诗意。(1)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鹏快乐鸣唱,歌声动听的情景。(2)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通过“上”字引导学生感受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的情景。(3)学生带着体会读诗句。3 .感受诗中的色彩美。(1)教师引导:找出这两句诗中描写的几种色彩。(教
12、师相机板书,将表示色彩 的词加上横线)(2)教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朗读。4 .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画面。引语:诗句中藏着优美的图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5 .学生结合图片,说说看到的画面。先同桌之间互相说,再全班交流。6 .指导朗读。引语:诗中藏着的这幅色彩艳丽、充满活力的春天美景图,是多么美丽、自然的 一幅画啊!诗人很喜欢这道风景,你们喜欢吗?用朗读表达自己的这种喜爱吧!【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读诗不仅要睁开眼睛看文字,更要在想象中睁开 眼睛看由文字触发而构成的画面。”对于这首诗,教师不能只作一般性的语句疏通,
13、而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激发学生去想象,把学生带入到诗的优美意境中。借助图片,突破难点1 .学生自读后两句诗,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哪些读不懂?和同学交流。 课件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 .全班交流,相机理解难点。(1)西岭雪山怎么看上去好像装在窗户里呢?出示图片,看看诗人是在什么地方 看到美景的?(诗人坐在屋内从窗户向外看)(2)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3)图文结合,提问:这些停泊着的船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4)理解“万里”和“千秋”。顺接上个环节,问:东吴离诗人居住的地方是不 是真的有一万里远呢?课件出示:飞流直下三千
14、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回顾体会三千尺”“落九天”夸张的写法。结合诗句理解“千秋”和“万里”:诗人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写从成都到东吴时 间久、路途远。顺势引导学生了解夸张是古代诗人在写诗词时常用的手法,以后读古 诗时会经常遇到。3 .朗读全诗,熟读成诵。(1)学生自读。引语:这首诗前两句相对,后两句相对,读起来可好听了。(2)指名读,师生对读。(3)引导背诵。4 .布置作业。(1)收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与这些诗中蕴含的情感的不同。(2)动手画一画绝句所描绘的画面中你最喜欢的一幅画。【设计意图】运用图片,了解诗人的视角,用具体形象的画面帮助理解“窗含”
15、 的意境,突破难点。A板书设计色彩明丽清新开阔/ -力大/黄鹏鸣翠柳 阐/动心(白鹭上青天 句千秋雪u 静态(万里船A教学反思.教学语言富有诗意。有人说,语文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精练而富有诗意的教学语 言,引领学生放飞想象,指导学生咀嚼品味。学生灵活的思维被激活,发现的火花被 点燃,诗意的表述也被引发。1 .借助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一开课,我通过动情的语言,借助美丽的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 奠定了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和知识基础。2 .设置场景,激起学生的创作激情。教学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我在教学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的最后一个环节中,设置场景,安排学生由读到说,这样的设计,激 起了学生的创作激情。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创新的火花时时闪现。学生在课堂 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更有内在的成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