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系列评论汇编(7篇).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71389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系列评论汇编(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系列评论汇编(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系列评论汇编(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系列评论汇编(7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系列评论汇编(7篇)目录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1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3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5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7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9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11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13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形成一个独立的向上运行轨迹。这条可预见的向上运行轨迹中, 既有量的要素,更有质的内涵,我们必须付出艰苦努力,做好统 筹兼顾、搞好综合平衡。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任务和新的发 展环境,对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我 们必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 个积

2、极性,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 合起来,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政策协同发力,推动自立自强和开 放合作相互促进,尽快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 局面和强大合力。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协同并进,关键在 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握内涵、扎实工作。浙 江着力扩大内需,聚焦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持续擦亮民营经济金名片;内蒙古加大力度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推进新能源开发建设、谋划新能源的全产业链发展;海南加快建 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当前,各地正 在因地制宜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各具特色的生动局 面正在打开

3、,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正在凝聚。继续坚持稳 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通过质的有效提升引领量的合理 增长,通过量的合理增长支撑质的有效提升,我们一定能守正创新统筹好经济发展的质和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 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 各地区各部门持续推进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全面落地见 效,2022年1至11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 9%,已连续7 个月回升,顺应经济升级发展的制造业技改投资更是同比增长 9. 1%;扩大内需方面,多地大规模发放消费券,以真

4、金白银提振 信心、拉动消费,2022年1至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24585亿元, 同比增长4.2%,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1047.9万辆,同比增长 24. 2%o2022年以来,面对三重压力和超预期因素冲击,我国先后 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结构优化、扩大有效需求、推动供需更好 衔接的措施,助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由平衡 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前不久举行的中 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明确提出“六个统 筹”,其中之一就是“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这是党中央基于经济运行规律和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部

5、署,是积极应对不确定因素调整、增强发展主动性的长久之策,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践要求。要坚持系统观念, 统筹谋划优化供给和扩大内需,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 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适配性,努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良性循环 和动态平衡。大国经济具有内需为主导的显著特征。内需市场一头连着经 济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民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依托。牢牢把握 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 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当前需求不足是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 既有消费能力偏弱、消费场景受限等问题,也有民间投资偏弱、 企业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纲举目张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首要 的便是

6、“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多渠道增加城乡 居民收入,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经济发展最终靠供给推动,从长期看是供给创造需求。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旨是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经济全要 素生产率和长期增长潜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 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贯穿经济工作全过程的主线。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表现在供给存在卡点、堵点、脆弱点, 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要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 求,在有需求但未得到有效满足的领域尽

7、快优化供给结构,并推 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发展,以新供给创造新需 求。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两方面是统一的,不是对立 的。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要加快推动已出台 政策效应显现,着手推出更多新政策、新措施,要善于把经济发 展中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转化为增长点。以新能源汽车 产业为例,在供给侧和需求端双向发力下,2022年1至11月我国 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 3万辆、606. 7万辆,同比均增长1 倍,呈现产销两旺的局面,带动了汽车产业的提质升级,也成为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发力点。事实证明,供给和需求有机结 合点就是经济的增长点,抓住了、做好了,

8、既能提升供给体系的 质量和效率,又能扩大当期需求,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会进 一步创造有效需求。只要我们创造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采取适 当的政策引导,就能够使这些结合点变成经济的增长点,推动经 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开局决定走向,起跑关乎全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 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更好统 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 优势和产业体系配套完善的供给优势,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 需求,支持以多种方式和渠道扩大内需,我们就一定能推动经济 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稳步前行。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9、宏观政策是推动经济恢复、企稳向上的重要保障手段,也是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激励工具。2022年我国综合施 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组合式手段并举,全 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预计超4万亿元;H月末,对实 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 8%,企业贷款加权平均 利率进一步降低,达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低水平;“放管服” 改革持续深化,推进更多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制定完善物流保通 保畅措施,规范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回首来时路, 我国经济航船能在外部风浪的多轮冲击下保持平稳运行,一条重 要经验就是持续强化政策联动,一系列宏观政策靠前发力、精准 有力、形成合力

10、,不断巩固经济回稳向上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经济社会 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和经济、现实和历史、 物质和文化、发展和民生、资源和生态、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因 素,对各方面政策进行统筹,实现相互支撑、促进。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明确提出“六个统筹”,其中之一就是“更好统筹经济政 策和其他政策”。会议在综合部署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基础上, 将产业政策、科技政策、社会政策纳入并进行统筹部署安排。做 好2023年经济工作,我们要坚持系统观念、做好统筹兼顾,加大 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 展的合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各方

11、面政策都要同向发 力、互补协同,共同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今年要适度加大政策扩张 的力度,提高政策效能,更好发挥财政撬动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 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今年货币政策力度要够,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投向结构要精准,尤其要支持小微企业、 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强调“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加 强政策协调配合,集聚起更强大政策合力,形成1+1 2的效果,才能让社会总需求得到有效支撑,让社会总供求在一个比较 高的水平和质量上取得平衡。攻坚克难靠真抓,梦想成真在实干

12、。确保宏观政策实施生效, 离不开各地区各部门主动担责、积极作为。要以实践结果评价各 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过去一年,围绕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弱项, 多方政策协同发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 至100%,同时推出“科技创新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搭建汽车、集成电路、医疗物资等协调平台,加快布局建设先进 制造业产业集群各方面政策握指成拳,为创新发展注入源源 活水,共同促进了资源优势互补。接下来要进一步促进深化改革 和完善政策协同发力,促进各项改革系统集成,要建立体现新发 展理念、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策体系,要统筹发挥宏观政策 作用,做好政策文件一致性评估工作,要加强监督检查、评

13、估督 导,要开展跟踪问效、严肃财经纪律,共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 展。充足的政策工具、高效的政策实施,为我国经济履险如夷、 化危为机提供了坚实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很多两难多 难问题,要在多重约束下求得最优解,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持 系统观念、守正创新。2022年已经出台实施的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结构优化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2023年根据实 际需要陆续出台新政策、新措施。增强全局观念,善于统筹协调, 力促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发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宏 观调控有效衔接,中国经济航船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驶 向更开阔水域。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14、自强彰显大国担当,合作谱写共赢篇章。一辆体格硕大、最 大牵引组合总重达250吨的大件运输车在第五届进博会亮相,近 日完成留购手续即将交付国内买家。中老铁路开通运营满一年, 累计发送旅客850万人次、货物1120万吨。宝马集团沈阳里达工 厂已投产,诺和诺德在天津第八次增资扩产,松下集团将冷链设 备生产、销售等更多业务板块转移至中国。数据显示,2022年前 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达38. 34万亿元,同比增长8. 6%;前10 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898. 6亿元,同比增长14. 4%。一份份亮 眼“成绩单”,充分反映了我国推动内外循环顺畅联通、与世界 共享市场机遇的决心与努力。国民经济运行

15、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发展的过程。新发展格 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一方面要靠内循环牵引外循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 势,另一方面要靠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在参与国际循环中提升国 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 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明确提出“六个统筹”,其中之一是“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为我们统筹利用好国内国际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我国经济恢复 的基础尚不牢固,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必须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16、情,才能在 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大国经济的优势在于内部可循环,“国内大循环”是国民经济循环的“主体”。我国拥有世界最完 整的产业体系和潜力最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达 30%,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枢纽。这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坚强保 障和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依托 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 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 水平。”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 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既可稳 固和扩大国内循环基本盘,又能撬动和带动国际循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

17、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唯有立足 自身实际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加快 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 可靠,才能够不惧国际风云变幻,在激发自身增长动能的同时为 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就要使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 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好开放对拓展 循环空间的作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 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才能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推动国 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贸易、投 资、人才、技术、能源资源的国际循环都要进一步扩大规模、优 化结构,主动

18、对照相关国际规则、规制、管理、标准,深化国内 相关领域改革。展望未来,在我国国民经济循环中,国际循环部 分的比例可能不像以往那样高,但其绝对规模还会持续扩大,在 全球产业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会逐步上升,对国内循环质量的提升 带动作用会更加凸显,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会持续增大,给各国带 来的发展机遇会持续增多。艰难显勇毅,磨砺得玉成。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奋斗决定收获,当下刻画未来。克服局地严重高温干旱等影 响,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0. 6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 斤以上;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0%,物价保持总 体稳定

19、;新动能新业态接续涌现,彰显发展活力;应对超预期因 素冲击的宏观调控稳准有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前三季度新 增市场主体2201. 6万户2022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宏观政策 调节力度,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不断巩固。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 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保持了经济 社会大局稳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强调 “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要求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

20、的合理增长、更好统 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 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贯彻落实 好“六个统筹”的重要任务,有助于推动经济固根基、扬优势、 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 安全相统一。2023年发展有利因素增多,经济运行有望整体好转。保持战略定 力,坚定必胜信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 国际循环,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们一定能不断增 强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妥善应对好各种可以预见 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推动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

21、好步。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计划加快剑黎高速公路等一 批着眼长远发展的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在湖南,株洲市聚焦13条 新兴优势产业链精准发力,进一步围绕新兴产业落子布局;在天 津,自贸试验区抓紧制定促进外商投资的最新措施,打造规范透 明的监管体系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在出台经济政策时, 既立足当前解难题、稳经济,更放眼长远谋布局、求实效,为未 来发展添薪蓄力,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经济运行是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 程,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既要精准有力又 要合理适度,既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又要有利于实现更

22、高 质量、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统筹”,其中一条就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强调既要做 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 要更加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短期和中长期任务相贯 通、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相统筹的科学工作方法。当前和长远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落实党的 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强调“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 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实现“双碳”目标,指出“既要立 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 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

23、远,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 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着眼”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之作为一 个重要的方法论。新时代这十年,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 一时经济增长,到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再到有计 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 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量稳质增。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恢复基础尚 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更 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在着眼当前重点难点问题的同时,加强中长期战略谋划,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有针对性地部署对 高质量发展、

24、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 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回望过 去一年,我们宏观调控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投资对优化供 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新基建和高技术产业成为扩大投资的重点。 统计显示,2022年1至11月份,在基础设施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 长8. 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 9虬 具有前瞻性的宏观政 策,不仅有助于稳住经济大盘,也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后 劲。新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风高浪 急的外部环境,我们更要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牢牢 夯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

25、民族伟大复 兴的宏伟蓝图。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我们既要葆有历史的 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既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又要有 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 干,才能脚踏实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今年是全面贯彻落 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 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打实的举措有效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 信心,积极凝聚各方力量,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 新成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打下更

26、为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更多有利条件。责任在心,呼唤阵厉奋发、勇往直前。既谋划长远、重塑中 长期发展动力,又干在当下、化解突出矛盾,我们一定能推动实 现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把中国 经济的潜力更加充分释放出来,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发展 答卷。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经济社会发展是一个复杂系统,经济 工作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加 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只有坚 持系统观念,才能把握事物之间普遍联系,实现多重目标间动态 平衡、整体推进。只有坚持守正创新,才能认识并运用

27、社会矛盾 运动规律,积极有效应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从扎实做好“六稳” 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 发展,从善于“弹钢琴” “转盘子”,到把政治经济、宏观微观、 战略战术有机结合起来,我们能从容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推动经 济社会发展爬坡过坎、跃上新台阶,靠的就是以系统观念观大势、 看问题、作决策,就是以守正创新统领干事创业、推动改革发 展。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 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抓好“六个统筹”对经济实现整体 好转、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有重要意义。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 社会发展,有助于科学防控、提振信心。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 提

28、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助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技术基 础。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有助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让国民经济循环更加安全顺畅。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 其他政策,有助于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有效对接、紧密协同、相 互促进。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有助于坚持高水平对外 开放,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有助于 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风雨无阻向前进,时与势在我们一边,人间正道在我们脚下。 展望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体制优势,有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有产业体系配套完善 的供给优势,有勤劳智慧的广大劳动者和企业家等人力优势

29、,只 要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真正激发出来,就能够加快构建新发展 格局,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和大国战略博弈中始终立于不败之 地。”目标越宏伟,任务越复杂,挑战越严峻,越要坚持系统观 念、守正创新。从战略全局出发办好自己的事情,在矛盾变化中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必能推动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 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努力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最近,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格外热闹,浙江“海外抢单团”陆 续回国,不仅带回了 “真金白银”的订单,更有不断扩大的朋友 圈,以及对市场新动向的把握、对未来发

30、展的新谋划。从东部沿 海的浙江、江苏,到中西部的湖南、四川,各地按下经济复苏 “快进键”,复工复产加快、复商复市回暖,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和信心得到进一步激发。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和经济政策效 果的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经济活力会加速 释放。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统筹疫情防 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我们用近三年艰苦卓绝的 努力,有效应对了全球五波疫情冲击,有效处置了国内100多起 聚集性疫情,有效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过去三年我 国经济年均增长4. 5%左右,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抗疫和发展 的成绩有目共睹,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央经济工

31、作会议提出了 具有很强的年度针对性和问题导向性的“六个统筹”,其中“更 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是重要一条。我们要按照中央 决策部署,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加强统筹衔接,有序组织实 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我们近三年来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策略与宝贵经验。近三年来, 我们先后印发九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和 新十条措施,以战略的稳定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 势的不确定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优化疫情 防控各项措施的实施,预计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会加快恢复,这 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32、,促进经济循环起来、运转起来,加快向潜 在增长速度靠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 的:“要统一思想、科学防控、提振信心,找到杠杆的平衡点, 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相信曙光就在前面。”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北京及时调整更新保供物资 品种和数量,全力保障市民就医用药需求;山东制定四批政策清 单,聚焦助企纾困,不断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近段时间各地一 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 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九成,全国超七成景区恢复营业, 铁路货运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客流明显回升,“双12”当天全国 邮政、快递企业揽收邮(快)件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在复杂

33、形 势下保持战略定力,不断提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我们就能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当前病毒传染性强,但重症率、致死率显著降低,疫情防控 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审时度势,科学优化 防疫措施是必要的、正确的、负责任的。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困难是现实的、暂时的、难免的,需要我们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 经济社会发展。“平稳转段”既是对公共卫生提出要求,也是对 经济运行提出要求。各地方各部门要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统 筹兼顾。一方面更好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避免出现大范围的医 疗资源挤兑;另一方面要保障产业稳

34、定运行,产业链供应链关键 环节不能中断,做好药品、重要民生商品的保供稳价,避免出现 断供或价格大幅上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消费 市场发展韧性持续显现成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我国 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资源要素条件可支撑,长期向好 的基本面没有变也不会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 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准确把握2023年经济工 作部署要求,让防控工作更科学、更精准,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更富成效,我们一定能最大程度释放发展活力,中国经济航 船一定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经济发

35、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在供给侧,111月全国规模 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 8%,平稳增长态势未变,新动能继续 成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 增长100. 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分别增长10. 7%、13.5%;在需求侧,线上消费需求释放带动作用 明显,111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消费市场发 展韧性持续显现。2022年以来,我国发展质量稳步提升,质的提 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提供重要基础, 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辩证认识和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 经济工作的重要经验。党

36、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推动经济实现 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将2023年的宏观政策框架明确为五大政策加六个统筹,“六 个统筹”其中之一就是“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 理增长”。这充分体现了我们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3年,需 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要坚持以质取 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在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保持合理 的经济增长。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中长期看,经济没有“质”就不会有“量”,离开了 “量”也 谈不上“质”,量变积累形

37、成质变。经济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 的过程,上升不是线性的,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转向质的提 升,我国经济发展也要遵循这一规律。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质 与量的关系,才能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 展,才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夯实提质增效的物质技术基 础。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必须把发展质量摆 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不是一时一地之举措,而是要贯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的整个过程,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 因素,实现量质齐升的高质量发展,在强国之路上迈出更坚实步 伐。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