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戴:魏城文风塔的修建者李春荣.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8635736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戴:魏城文风塔的修建者李春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李戴:魏城文风塔的修建者李春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戴:魏城文风塔的修建者李春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戴:魏城文风塔的修建者李春荣.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李蕃还是李春荣魏城文风塔建修者辨正李戴省保文风塔简况魏城河静静地流过蜀道明珠一一魏城。竟应寺外,右岸的塔子梁状如鳌鱼, 把魏城河顶出一个水草充盈的大湾。一座宝塔在鳌头拔地而起,形似巨笔插天, 古镇魏城因此气象凸显。这座寓寄“独占鳌头、魁星点斗”之意的宝塔,建于光 绪五年(1879),名文风塔,又名南塔、白塔。文风塔坐东南向西北,为六面密檐式空腹砖塔,13层,通高25米。内壁镶 嵌石刻28方,诗词歌赋,行楷草隶聚集一室,笔墨酣畅,吟咏雅正。其作者均 为当地即附近州县文人,如举人向应元,岁贡李蕃、向春台,縻生宋焕章,文生 胡近仁、叶含辉。群儒们通过对魏城山水地望、历史人物、桂华书院和新建宝塔 的吟

2、咏,表达了对振兴地方文风的厚望。该塔巍峨壮观,古朴厚重,以不输于州县塔的气势,雄镇于梓绵之间,独领 风骚百余年,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和文学价值。1985年3月22日,被绵 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16日,被四川省人民 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倡建者不是李蕃!此塔较晚,建修者姓名,见诸志乘。民国绵阳县志卷一 “古迹”载:“文风塔,魏城驿东南里许,光绪五年 己卯九月,驿丞李蕃倡建,砖塔。”同是民国绵阳县志,卷四“职官”载:“李春荣,字芳园,云南昆明县 附生,同治十三年以军功保举,补任三次,建文风塔,卒于任。”如此一来,关于魏城文峰塔的修建者,就

3、有了两种自相矛盾的说法,孰是孰 非?文风塔是“驿丞李蕃倡建”之说,同见于1994年绵阳文物、2000年游 仙文物、2000年绵阳市文化艺术志、2007年绵阳市志、2014年涪 江遗韵一绵阳不可移动文物以及“绵阳文史系列”相关文章和本地电视台、报 刊文化记者相关报道。可见,此说已沿袭多年,成为“定论”。推敲之下,不难理解。卷一比卷四醒目,“古迹”又是后人查阅古塔出处的 第一选择,既看见“驿丞李蕃倡建”,何须再论其他?问题是县志“职官”未载李蕃,且大量资料可以证明李蕃是本地(梓潼)人, 那么“驿丞李蕃倡建” 一说就不能成立了。李蕃,字树屏,梓潼县连枝村人,咸丰年间縻生,光绪二年或三年成为岁贡 生。

4、咸丰八年知县张香海主修梓潼县志,李蕃是编辑者之一。咸丰八年夏, 张香海捐修梓潼驿道送险亭及“陂去平来”坊落成,有诗纪事,向过境官员及本 地文人大征题咏,李蕃和张香海原韵作诗二首,载于咸丰梓潼县志。该志还 载有李蕃另外两首诗连枝树五古弃蚕行,以及记述张香海修志的跋语。 至此可以判断李蕃为梓潼人确凿无疑。咸丰至光绪年间,李蕃活跃在绵州梓潼间, 是享誉一方的“笔杆子”,时至今日,他的一些诗文还留存在魏城山水之间。笔 者所见有咸丰七年重修补圣水寺碑记、光绪元年灵应寺养生塘碑序、光 绪五年题文风塔诗、光绪三年龙鼻山容斋胡应崛碑志及赞诗一首、光绪二十 三年龙鼻山秀峰胡应噂碑志。只不过,他撰写碑文的款署在四

5、十年里由“梓 邑縻生树屏李蕃”变成了 “梓邑岁进士候钱儒学正堂树屏李蕃”。清代任官,执行严格的回避制度,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对官员任职有明文 规定。早在顺治十二年(1655)即规定,“在外督抚以下,杂职以上,均各回避 本省”;雍正十三年(1735)对“杂职”官员回避进一步予以明确,“各省佐贰 杂职,驻扎地方在原籍五百里以内者,亦令回避”;乾隆九年(1744)又进一步 扩大为除督抚以外的所有地方官员,“官员邻省接壤,原缺与原籍相距五百里以 内者,均应回避。”从李蕃本人撰写碑文的落款来看,第一,李蕃是梓潼人,第二,李蕃是梓潼 縻生、贡生,候补学官,是否曾经担任教职,虽不得而知,但魏城驿的驿丞,断 然不

6、会是他了。本籍回避,是清代职官制度的基本常识。对李蕃的错误认识,是一个常识性 错误,且在本地流布甚广,亟待更正。三、“石现三佛”摩崖石刻是建塔者李春荣仅存的遗迹排除了李蕃建塔的误说,民国绵阳县志里关于李春荣的记载就值得注意 了。前不久,笔者与几位好友在游仙区观太镇卢家坪村寻访到光绪十二年(1886) “石现三佛”摩崖石刻,无意中追溯到该石刻的撰文者李春荣就是魏城文风塔的修建者。石刻宽1.13米,高1.67米,中竖刻“石现三佛”四大字,字径尺余,前序 5歹U,说明勒石缘由,原文如下:绵东二里许,金华山岩崩已三十余载。至光绪庚辰春,岩西忽横裂尺余,约 深五尺,现观音、文昌、药王三圣像,系水气结成,

7、灵感异常,远近祈祷,络绎 不绝。余权魏城驿巡检事,亲往观焉,谕令设立首事,捐修庙宇,至癸未秋落成, 余复回任,爰勒始末于石,俾将来修志采访其事,览余斯言,当知信而有征,庶 灵迹亦不致湮没云。下款为:“盐提举衔魏城驿巡检候选布理问古滇芳园氏李春荣识,岁进士候 铃训导述堂氏胡怀古书。大清光绪十二年岁在丙戌季冬月吉日镌。“结合民国绵阳县志“职官”记载及摩崖石刻内容可知,李春荣,字芳园, 以军功保举盐提举衔,曾三次补任魏城驿巡检。石刻提到的“盐提举”即“盐课 提举司提举,为从五品;“布理问”即“布政司理问”为从六品;巡检为从九 品。李春荣的身份很特殊,由于早年立有军功,品阶较高,是一名挂着从五品衔 的

8、从六品候补官员,由于没有合适的从六品职位位,不得不屈就于低了好几级的 巡检。这是一种很荒唐的“高衔低就”现象,也是晚清捐纳盛行、滥取军功的必 然产物。李春荣无疑是这种官场乱象的牺牲品,同治十三年至光绪十三年间,他三次 担任魏城巡检,最终死在任上。在任期间,为振兴地方文风,他“团结”地方土 民,特别是桂华书院师生,于光绪五年修建了魏城文风塔。塔内的诗文,是李春 荣以倡修文风塔为主题,发起文会,征集的作品。縻生宋焕章题魏城驿文风塔歌云,“我侯芳园善青鸟,胸中丘壑列皎皎。 阴阳流泉细相观,此地关键宜华表”表达了巡检李春荣善相地之术,在考察 魏城山水后,选择塔子梁修建文风塔以提振地方文风的情形。综上,

9、李春荣是建塔者,“实锤”了!四、尾声:魏城文峰塔是桂华书院文脉之延伸文风塔内的诗文,几处提及魏城桂华书院,如岁贡生向春台句:“桂花庄里 讲帏开,此席曾经几度来。”庠生陈全凤句:“从此桂华培植厚,人文蔚起继苏 公。”文生叶棣华句:“簪缨半出桂华庄。”魏城桂华书院的历史或可追溯至隋唐。大业十年(614),魏城县治迁至今 魏城镇,曾建学宫于县。南宋嘉泰三年(1203)范于进魏城徐邑侯捐置学田记 称:“学宫自政和增筑之后,历年滋久,支倾补坏”,徐邑侯“为之经画,搏节 浮费,得钱一千九百缗,买田一顷而置之学,岁籍其入。凡学之缮葺,士之縻给, 皆于此取办。又籍其三岁所入之余,预计偕者即资之,名之曰桂华庄。

10、”嘉庆年间绵州进士、曾任桂华书院主讲的叶上林有诗:“芳草绿迷琼岛路, 好枝红滴桂华庄。” “桂华庄远频翘首,杏苑人归且共杯。” “我愧桃李无一报, 雅怀遥忆桂华庄。”叶上林主讲桂华书院时,出类拔萃的弟子有剑州举人李时荣、唐汝明,梓潼 解元刘冕、绵州举人张竹溪等。其子叶含朴主讲时,弟子中最有名者是李榕,咸 丰壬子进士,官至湖南布政使。魏城士人称桂华书院为“桂华庄”,其地在魏城驿官廨后,初名玉珠书院, 旋改文昌书院。嘉庆二年魏城巡检傅淑和以署后隙地议建书院,当时乡绅郭锦仪、 贾席珍、胡应昭、蒲心泰、寇忠一、龚才瑾等劝捐建修,汪广猷作记。书院有学 田一段在魏城西花石山,系嘉庆十二年,胡应昭的四叔胡玉玳父子买任姓田地, 捐入书院。光绪三十二年,桂华庄改为桂华高级小学校,民国十四年改为区立第 一小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