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某县绿色低碳转型经验总结.2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某县绿色低碳转型经验总结.2x.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根基近年来,我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按照 党的二十大关于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绿色发 展方向,通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能源结构、减污降碳协 同、创新绿色技术等措施,走出了一条支撑*县域发展的生态 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坚持能源结构转型,促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是严 控“两高”项目。认真落实*省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 发展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严格新建项目准入。对存量、在 建和拟建“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 严格落实能耗双控、产能置换、污染物区域消减、煤炭减量替 代要求。二是完善能耗“双控”。强化
2、能耗管控,严格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推行拟上项目能耗“双控”预审机制, 对20家重点用能企业实行能耗在线监测,实行用能情况月报 制。有序发展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等清洁能源,重 点推进国电投方山集中式光伏发电、住房投公司屋顶分布式光 伏发电和200兆瓦光储项目,逐步降低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 中的比重。三是推进节能增效。加快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 碳改造三年行动,有序推进投资10亿元的*北园区绿色化改 造和25个节能降碳改造项目,实现能效应提尽提,推动绿色 转型发展。对年用能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实 行“一企一策”,明确推进步骤、改造期限、技术路线,通过 鼓励扶持、资金
3、奖励等措施,引导重点用能企业实施工艺技术 路线优化、余热余压回收利用、高耗能设备改造等,推广应用 节能新材料及新技术,实现节能降耗,力争单位能效水平达到 行业先进值。二、坚持壮大绿色产业,推进工业低碳循环发展。一是创 新驱动,推动绿色制造再提升。依托省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基 地,围绕发展循环经济,打造集中试、创业、产业和综合服务 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发展平台,聚焦节能技术、污染治 理、精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开展技术攻关,研发引进高新 技术产品。目前,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个、国家科技型企业 4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个,*等6家企业成功创建 *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二是资源整合,
4、推动循环经 济再发展。依托*集团的销售渠道形成逆向回收,大力推进静 脉产业园建设,实施年综合回收60万吨废旧电池项目建设, 打造“铅蓄电池一再生铅一铅蓄电池”完整闭环式循环发展, 年生产精铅及铅合金40万吨,年可新增产值70亿元、税收6 亿元;依托废旧汽车拆解、再加工,建设包括报废汽车零部件 再制造、废旧塑料处理与再加工等11个子项目的汽车绿色循 环产业园项目,一期年拆解5万辆报废汽车项目已投产,当年 实现税收8212万元。三是技术攻关,实现绿色体系可持续。 以“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创建为抓手,围绕绿色低碳关键 技术开展攻关,在企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构 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
5、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 绿色制造体系。目前,我县有2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 业,*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等企业成功创建省级绿色 工厂。三、坚持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构建绿色交通体系。一是以 规划促弓I领。印发*绿色交通发展实施万案*绿色 交通发展专项规划(2020-2030年),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科技与智能交通、交通管理能力等五大领域全面规划,努 力构建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 “绿色交通”体系。2021年,获评*省绿色交通试点县。二是 强融合促提升。推动“绿色交通”与“智慧交通”“四好农村 路”创建融合互促,积极实施“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材料应用” 项
6、目,大力推广使用冷再生新技术,完成*等路面“白改黑” 项目30. 6公里,建设*红色文化园、“*故里”文化园等66 个节点游园,2022年1月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建 设*综合指挥调度中心,成功引入并整合全*非现场执法、 重要公路节点视频监控等信息,实现交通运输数据资源互联、 互通、共享。国道G*、省道S*超限率由3. 36%降到1%。三 抓项目促发展。稳步推进21个绿色交通试点县试点项目,支 持新能源装备设施应用,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全县 302个行政村实现“通路、通车”,被评为*省首批“万村通 客车提质工程”示范县。引入青桔、松果等公司,在主城区投 放3000辆共享电动车,
7、投资320万,加快推进*充电站等充 电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共建设充电桩23个,满足广大群众绿 色出行需求。四、坚持厚植生态底蕴,全力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一是强 化系统治理,提升绿色生态“颜值”。编制*国土空间生 态修复规划,高质量实施山水林田湖草和矿山生态环境修复 治理项目,投入8800万元,实施15个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 和S*省道可视范围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治理面积38000 余亩,植树约50万棵,新增林地400亩,造地50亩,绿化面 积2万亩,极大改善了生态环境。二是深化“五水综改”,创 建节水型社会。大力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增强全社会惜水、节水和护水意识,目前我*创建节水型企业 18家、节水型单位54家、节水型小区9个。积极开展水源置 换和引水补源,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灌区3个水源置 换工程,压采地下水2848万立方米;实施地下水回补工程, 引*河水补源*河,回补地下水10万立方米。三是优化生态建 设,打造绿色发展样板。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着力 解决环境突出问题,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抓好“兴绿、保水、 护蓝”。以林长制建设为抓手,全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国家 园林城*,加快建设省级森林特色小镇、森林乡村“示范村”, 全面提升森林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断打造生态景观、集聚绿色优势。